《文茜的世界周報》BBC「藍色星球」系列
藍鯨,長約30公尺 體重超過200公噸,身型之大 連體型最大的恐龍也比不上,藍鯨光是舌頭就重如一頭大象,藍鯨的心臟猶如一輛汽車的大小,藍鯨身上某些血管,甚至寬到人類可以在血管裡游,藍鯨單單尾鰭就有一架小飛機那麼寬
藍鯨的主食磷蝦會在岸邊聚集,將海面染成一片紅色,一頭藍鯨在一天之內,可以吞掉4000萬隻磷蝦
但我們對藍鯨的瞭解僅止於體型的巨大,其餘卻是所知甚少,藍鯨的遷徒路線仍然成謎,人類完全不知道藍鯨繁殖的地點在哪裡
藍鯨的存在提醒著人類,我們對於海洋及海洋中的生物,所知實在有限
我們的星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地表有70%被水所覆蓋,光是太平洋就覆蓋了半個地球,即使坐上飛機在太平洋上連續飛行12小時,除了一望無際的海洋外,也只能看見小點般大的陸地
在這片無邊無際的海洋裡,弱肉強食的戲碼,每天都在上演
這裡是位於南非東岸的納塔爾(KwaZulu-Natal),每年6月就在海邊不遠處,詭異的黑色斑塊就會出現
看起來像一大片綿延數哩的原油外洩,但這其實是一條有生命的環帶,底下是數以百萬計的沙丁魚
沙丁魚在這裡大口享用浮游生物大餐。但是在沙丁魚一路向北狂吃的同時,一大群掠食者已緊隨在後,幾千隻海角塘鵝緊盯著沙丁魚,真海豚也從海上加入盛宴,這群超過1000隻的龐大真海豚群,當這群真海豚追上沙丁魚時,沙丁魚的劫難才真正開始,真海豚會分工合作將沙丁魚群趕到靠近水面的地方
因為海豚在靠水面的地方,比較容易捕食到魚,現在這些沙丁魚已無處可逃了,在真海豚的助攻下,現在沙丁魚游進了海角塘鵝潛水深度內,只見數百隻白色羽箭從天而降,在海面上留下一道道長長的氣泡。最後加入戰場的是短尾真鯊,短尾真鯊因為真海豚的出現而感到興奮,因為他們知道真海豚會把沙丁魚趕到海面,讓短尾真鯊更容易進食,混戰當中 一道道泡沫牆在四面八方冒出,這些泡沫是真海豚的傑作,真海豚利用泡沫牆把沙丁魚困住,沙丁魚很難跨過泡沫牆,所以只好更緊密地靠在一起,在泡沫網包圍下,海豚能吃到網內每一隻沙丁魚
別以為只有巴掌大的沙丁魚,才是獵食對象。他們是灰鯨。成年的灰鯨有13到15公尺長,然而新生的小灰鯨僅4公尺,是殺人鯨眼中的食物。通常殺人鯨會不停呼叫彼此,但是此刻,殺人鯨都安靜下來了,母灰鯨和小灰鯨,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盯上了。殺人鯨一開始 會避免與母灰鯨太過接近,只緊緊跟在一段距離之外,因為他們知道幼鯨以這麼快速度前進,很快就會精疲力盡。
經過3小時奮力逃脫,幼鯨耗盡體力再也游不動了,母灰鯨被迫停下,殺人鯨等的就是這一刻,殺人鯨試著卡在母鯨與幼鯨之間,殺人鯨跳到小灰鯨上方,試著將幼鯨壓到海面下,殺人鯨是想溺死小灰鯨,小灰鯨做垂死的掙扎。小灰鯨死了,在6個小時的獵捕行動後,殺人鯨終於得到了戰利品
殺人鯨吃殘的小灰鯨殘骸,最終會沉入海底,成為深海生物的養分。他們之中有某些群體,會在每年固定的時刻,回到海面。數以百萬計烏賊浮上淺海交配,因為將來等卵孵化後,在這裡比較好找到食物。
新的一天破曉,海床上布滿線延數哩的卵囊,烏賊都已離去,其中有許多會死亡
,但也有些能夠回到深海,直到下次產卵前,他們都不會再回到陽光的懷抱。
這就是海洋的規則,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抱卵蝦死亡」的推薦目錄:
- 關於抱卵蝦死亡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抱卵蝦死亡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抱卵蝦死亡 在 野喵中途 日韓美泰 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抱卵蝦死亡 在 [閒聊] 抱蛋水晶蝦死亡- 看板Aquariu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抱卵蝦死亡 在 母蝦抱卵死亡 - 水族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抱卵蝦死亡 在 [閒聊] 蝦子一直死,蝦卵如何處理呢? - 看板Aquarium 的評價
- 關於抱卵蝦死亡 在 水晶蝦之死亡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抱卵蝦死亡 在 【求救】抱蛋母蝦一直掛T_T - Mobile01 的評價
抱卵蝦死亡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浪滔滔我不怕,但是快要沒魚了 —— 討海人的反思
#採訪側寫 #船長林新永 #窩抱報安編 #長潭里漁港
小時候清澈見底的海水,現在已經被各式廢水給染色,混濁惡臭。然而原本潮間帶下的九孔、海膽、龍蝦隨手可得,現在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垃圾。
這些都是沿海的狀況,那麼出海呢?因為有中國漁船使用滾輪式拖網,大魚小魚全進到網中,也壓死了尚未誕生的魚卵,生態系受到大破壞。這些因素,都造成魚越來越少。
「這裡大海的改變喔⋯⋯改變很大。」林新永船長嘆道。
林新永家族三代都從事漁業,十四歲起討海今也五十多年了。從小住在潮境公園附近,離海五十公尺,每晚聽著浪濤聲入睡,看著長輩捕魚長大。大海之於他,除了是生財工具外,更多的是說不盡的熟悉與熱愛。正也因為與海為伍,大海的改變全看在眼裡。
「造成這種污染,對海來講也是不公平。」
因此他從自己做起,自主號召漁民,有空就一起撈垃圾。甚至獲得基隆政府支持,派人清理垃圾並記錄種類;協助政府創辦潮境保育區,禁止在此採捕,讓保育區域內的物種復育,以免滅絕。
此外,由於過去捕魚的方式多以底拖網的漁法,使用過細的網目,會造成魚苗大量被捕獲或死亡,將破壞整個生態體系。因此他認為網目做大、縫隙就會更大,讓小魚流出,盡量都以捉大魚為主。只要台斤價錢計算比較高,就能平衡抓小魚的收入,希望可以兼具永續。
採訪的這天陰雨綿綿,由於東北季風即將到來,大小漁船都靠港停泊,小漁港顯得特別擁擠。這裡是長潭里,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傳統漁港,卻在老船長的身上看到「與海為生命共同體」的精神,我打從心底的尊敬與佩服。當他受了大海的恩惠時,還能反思並且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反省自己,台灣四面環海,我卻對周遭的環境一無所知。
我們身為消費者,不也是受了大海很多的恩惠,滿足了很多的口慾?面對大海的這些改變,我們不能只是無感,也要有所行動。
除了海鮮文化,我們與海共存的海洋文化又在哪裡?
看更多窩編採訪側寫:https://goo.gl/kkCY76
窩抱報專題報導《蔚藍,卻不是海洋的家》歡迎閱讀:https://goo.gl/jNE7Hy
窩抱報最新專題《魚兒魚兒垃圾中游——然後牠就死掉了》歡迎訂閱:https://goo.gl/DjPwjD
抱卵蝦死亡 在 野喵中途 日韓美泰 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由於常被問到奶貓的事情,同樣的問題一再打字很辛苦,乾脆寫出來,請先參考,還有問題的話再來討論,這些大多是自己的小小經驗。陸續編輯中,想到就寫。若有錯誤歡迎指正,乾蝦。
●名詞解釋:奶貓--可為名詞(還需要喝奶的貓),可為動詞(幫小貓餵奶)。催便--就是把屎把尿。以人為的方式幫小貓清理排泄物。嗆奶--奶水嗆入氣管甚至肺中。開眼--小貓出生約7-10天都還是閉眼狀態,這期間過了後才會慢慢約一兩天時間陸續打開眼睛,但視力初期都還是近視眼,要到約三週以上才會慢慢能聚焦並看清事物。
奶貓中途主要任務,就是在沒有母貓情況下,以人工餵養的方式將一個月齡以內的小貓奶大到斷奶。期間注意保溫,餵奶,催便,大概把這些事情做好即可。
●奶貓中途條件:能短時間(3-6小時)間隔內餵奶者。待業,在家工作,可带貓到公司者.......皆可。目前人數奇缺,所以許多的小生命就只能眼看著它慢慢消逝....
●奶貓大小(週數)辨識法:主要看耳朵豎立的角度及牙齒。撿到奶貓第一就要判斷週齡,以擬定餵食量的參考。
出生一週內:耳朵在側面。沒開眼,體重約100-150g,早產或營養不良可能低到只有50g。臍帶約3-5天內會自然脫落(請勿人為幫助摘除,否則容易感染,太長的話可保留約一兩公分,其餘剪斷(傷口上一點優碘),以免爬動後從肚子處扯斷,造成感染)。
滿兩週:耳朵慢慢由側面往上發展並變大。耳朵尖端約與頭頂齊平。
滿四週:俗稱滿月,耳朵內側底部約跟頭頂齊平。身上陸續長出較長的毛,慢慢汰換胎毛。走路穩,會想爬高....
滿三週:牙齒慢慢冒出來,但還不會自己進食。
滿四週咬人已經會略痛,這時可以慢慢進行斷奶。約以一天減少一餐奶水的方式慢慢改用泡軟的乾飼料.雞肉泥.幼貓罐頭.....。
五週 六週:跑起來已經很快很穩,且展現貓咪愛爬高的天性,越來越皮,喜歡用咬來探索世界,就跟人類的嬰兒一樣(抓到東西往嘴裏送)。
●所以撿到小貓就大致用這樣的方式來判別週數,很多撿到沒開眼的其實是感冒或眼睛感染,所以用耳朵豎立角度及牙齒來判斷較準。
正面看小貓的臉只要耳尖跟頭頂齊平或更高就知道約兩週齡以上。(只要開眼(沒感染的話)就是10天以上,有臍帶就是出生五天以內....)
●每餐喝奶的數量:簡單的來說,這樣比較好記。這很重要,多大週齡該喝多少奶,喝不夠就很可能會脫水。(相簿內有脫水的照片)
●1週內5-10cc
●2週:10-15cc
●3週:15-20cc
●4週:20cc以上....
能喝多就盡量給牠們喝,每一餐約喝兩三次以上,我的順序大概是這樣:餵奶/催便/餵奶/拍背/餵奶...要喝到肚子鼓鼓的(梨形身材)才行,不能有皺紋,否則容易脫水。每天約增加1cc的奶量/每餐,比方出生三天內的貓每餐喝5cc,明天每餐就是增加到6cc,後天就是每餐7cc....
●體重為奶貓階段很重要的生長指標。正常小貓體重約每天增加10-15g。喝不夠或腹瀉都會延緩進度,一定要馬上處理。有的貓差異極大,碰過奶過到斷奶還是只喝15cc/每餐,也碰過60cc/每餐,也有其他人碰過80-100cc/每餐。總之只要健健康康喝奶,到斷奶就可稍微鬆口氣。
●每日喝奶的次數:有時間就多餵點,沒時間就少餵點。不一定要非常準。視奶貓的週齡。
一週內:六到八次
兩週內:五到七次
三週內:四到六次
四週內:四到五次
●有人以為奶貓就一定要定時餵,其實不盡然(那是高標準),甚至晚上人可以正常睡眠,只要睡前多餵點,起床後多餵點,就可補回來一天固定的量。若要講究一點,奶貓兩週齡內人可少睡一點。現在奶貓潮,奶貓太多了,只能降低標準,能奶活越多數量越好。所以無法求最好,只能說能救儘量救。也要求取人貓之間的平衡點。
●斷奶食品:小貓從吸食(奶水)要進步到舔食(膏狀食物)是一個進程,進步到咬食(乾飼料)又是另進程,剛開始放雞肉泥可能還好,因為大多會用吸的,但若稍微固體的如泡軟的乾乾或幼貓罐頭,最好把形狀堆成小山或稜線狀,這樣小貓比較容易學習到吃法。這時旁邊要放一小碟水,讓小貓學習喝水。
滿三週可訓練使用砂盆,滿月後可慢慢訓練斷奶。
●幫貓餵奶不要怕嗆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急救。因為嗆奶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吸入性肺炎,有可能致死。
●嗆奶徵兆:突然停止喝奶,或鼻中流出奶水,或頭左右扭動抗拒,或雙手推開奶瓶嚴重抗拒,或咳嗽(呼吸有異音)......
●急救法:拍背。將奶貓握在手掌,食指中指夾住小貓雙前肢,俯臥頭略朝下約30-45度,另手輕拍奶貓的背後,拍幾下注意看奶貓鼻子有無流出奶水,並用衛生紙吸乾繼續拍,拍到都無異樣即可。
●還有另種更高深的技術,將奶貓固定包握在雙手掌內,小貓頭朝前方,雙手平伸高舉,由上方往下方畫弧般用甩的方式,利用離心力將奶水甩出......手要握好,弄不好小貓會飛出去,所以這招有點危險。大多數情形用拍背就可解決。剛嗆奶,奶水還在支氣管內,透過這方法就可拍出。若延誤,奶水流入肺內,那就難救了,臨床上獸醫用聽診器聽肺部就可聽到隨著呼吸會有呼嚕的雜音,這就是肺內積水。有次接手一隻別人照顧過的貓就有這現象,打了針吃了藥仍無效,第二天就走了.....問題大多出在太強制灌奶。
●我的習慣,每餐餵完奶後都讓貓頭略朝下來幫貓拍背,避免嗆奶情形發生。拍背前先催便,以避免弄髒小貓及環境。
●如何避免嗆奶:小貓喝奶的姿勢要正確,可趴著可站著,但不要仰臥。盡量讓貓自然吸吮。但若貓嚴重抗拒就變的需要強迫灌食,此時最容易發生嗆奶。尤其奶貓剛來的第一二天,大多不會吸奶瓶的奶水,我就用空針筒來灌食,把握原則"有吞才推",可將手指放在小貓咽喉處感覺,有吞嚥動作才推針筒,每次推千萬不要多,看著針筒刻度,每次約0.1cc的速度即可,若喝的快量可增多,反之則減少。若用3cc針筒不好施力,動輒推出太多,可改換1cc針筒,這樣比較好控制出來的量。(練功:平常練習用1cc針筒抽水後,分30次推完,若可練到這樣,就能較為隨心控制出奶量,避免嗆奶的機率),照片中有手勢的照片。把小貓嘴邊的衛生紙拿開,要練到盡量口腔內的奶水不會流下,才是正確的,否則實際喝了多少根本不清楚。關鍵就在於推的速度及量有無與吞嚥同步。
●催便:這非常簡單的動作,不需要用什麼濕的紙巾,衛生紙即可,抵住小貓的屁屁,手法可用點的按摩的或擦的,我大多用點跟按摩交互(較不會對肛門造成擦傷),約一分鐘左右就可清理乾淨。用棉花棒也可以,直接抱小貓在馬桶或垃圾桶上方,用棉花棒反覆刺激屁屁(陰部及肛門),就可看到小貓開始尿尿或大便。時機在每次餵奶前或後。小貓滿三週後,再窩旁放個約五公分高度的小砂盆,多抱她上去幾次,也許就看到貓會有趴砂的動作,或抓著牠的手去趴,催便時間多放進去,或將沾著尿液的衛生紙放在砂盆內,很快就可看到小貓學會使用砂盆。會用了後就可不用人工催便。
●奶貓常見的疾病:眼睛感染,失溫,脫水,腹瀉....滿單純的,其實複雜的並不多。簡單說,只要保溫做好,餵飽,大多可正常長大。(新手最好從三週齡以上已開眼的開始會比較好上手)。
●若有以下行為要將原本同窩的奶貓分開:互吸或被吸。小貓有外傷。眼睛不斷重複感染...
互吸或被吸:是奶貓為了要尋找母貓奶頭的徵象,但是若吸到生殖器,嚴重的話會腫脹發炎 導致死亡事故發生。
●保溫:有一個紙箱就很好用了,有蓋子最好,高度約30公分以上。用寵物用小電毯或暖暖包及布就可做到相當好的保溫。沒有電毯的話用燈照也可(但要注意溫度不要太高,只要比體溫略高即可,天冷可再配合用童襪改裝的小衣服),保溫作的好小貓就不容易感冒。正常貓的體溫38-39.5度C,跟人差不多。不要吹到風很重要(連微風都不行,所以運輸過程的防風也很重要)。紙箱奶完一窩最好送回收,不要重複使用,為了防疫問題。反正來源各大賣場都可取得。剛撿回來的貓或病貓往往有失溫現象,"若有失溫一定要先體溫回穩才能餵食",否則容易嗆到且腸胃蠕動也不良會影響吸收。
●奶貓健康指標:食慾,活力,叫聲.....,有小狀況列黃燈,須常常觀察,不能處理就要送醫。大狀況(可能瀕死)就要列紅燈,密集觀察,隨時準備要就醫。
●奶貓常用藥:眼藥水很常用,因為眼睛感染很常見,奶貓指甲尖,有時自己抓到,有時別貓抓到,也常會有重複感染情形,必要時可剪指甲戴指套或隔離。大多數勤點眼藥水,一兩天內就會OK。腸胃藥--表飛鳴,若元錠,消化酵素.......等益生菌類。腹瀉也是常見毛病,嚴重的話會脫水過多而亡。
●腹瀉的話第一先確認奶粉,沒有變質或過期最重要,廠牌大多不限,我大多用貝克,KMR,皇家..。若還是拉稀,可能是對奶粉中的乳糖過敏,可調整奶粉跟水的比例,由正常的1:2改為1:3或4(有的奶粉正常比例為1:3就要調為1:4...)。若腹瀉不止(尾巴常濕濕,肛門常自然流出糞便...)就要趕緊就醫作糞檢,確定排除為寄生蟲的關係,並打營養針(因為體內器官運作都需要水份)以補充水份,吃止瀉藥水。
●所謂營養針就是皮下輸液,奶貓階段大約視體重每次3-5cc打在皮下(很少需要用到打點滴,因為奶貓血管太細,不容易注射)。幾秒內就打完,不需要住院。打完後若正常喝奶,及脫水狀況改善,則不需要再打。
皮下輸液是對嚴重脫水的奶貓 非常非常重要的救命針。
保暖 不要脫水,就是奶貓存活的最大關鍵。
●有人死記規則,以為奶貓都要兩三小時餵一次,甚至要鬧鐘提醒,想到一天要弄那麼多次那麼累,所以根本不敢奶貓。事實上不用。真正會累是貓生病,或者需要灌奶才會比較累。一般只有兩週齡內比較辛苦,之後就越來越輕鬆了。有興趣有時間奶貓者,歡迎聯絡,有兩個禮拜以上的時間空著就可幫忙,會提供奶粉等資源,奶大接回,不須負擔送養。
●有關跳蚤:外面撿到的貓大多會有跳蚤,身上沒跳蚤的大多剛出生沒多久。跳蚤的問題若不是數量很多不用太擔心,也不用急著處理,因為奶貓體質弱不太能用藥物,更不宜洗澡(除非較大隻身體健康,奶貓手有經驗...)。我的做法大多等到快滿月了就用蚤不到噴劑(絕不能用滴劑會中毒)噴個兩三下把身體都盡量抹濕了即可。或者用浸浴,將奶貓泡在溫水中,盆子要略高,可將全身浸滿剩下頭部露出水面,此時準備蚤梳及旁邊準備一碗水,跳蚤怕水會慢慢爬到頭頂上來,這時就只要在頭部用蚤梳將跳蚤梳下來用旁邊那婉水來浸泡。這方法不一定全抓的乾淨,不過可去除大部份。但時間也不宜過久,以免水冷掉小貓容易感冒。
●奶貓疾病的診斷,有些醫生不會看奶貓的病,所以要叮嚀其該做的項目(必要時得逛醫院找到會看奶貓的醫生,要說一件很不幸的事,經過調查,幾乎不到兩成的醫生會看奶貓的病@@)。
●腹瀉:作糞檢,檢查有無寄生蟲。
●眼睛感染:買眼藥水回家常常點。
●活力不佳不喝奶:聽診胸腔 肺部有無雜音。量測體溫。
●脹氣:小貓食慾活力不佳,腹部如鼓。可輕輕彈肚子,可聽到空氣的聲音像鼓,聲音是"波波波"的,這就是脹氣,正常的像實心,聲音是"篤篤篤",脹氣的話因為不舒服會影響食慾,所以喝的不多,但是肚子一樣很大,可能原因-- 奶水變質,體內好的細菌太少,喝到過多的空氣,腸胃蠕動過慢...。
喝到空氣的話,輕微用 拍背就解決。細菌的問題就要就醫,開乳酸菌之類的藥物。所以夏天 奶水在室溫超過兩小時就要丟棄,等到奶水都已經可分離的程度像豆花, 那已經腐敗的很厲害,絕不能再給奶貓喝。
●奶貓中途的最後一個任務,不要忘記驅蟲。小貓幾乎都會由母體垂直感染到寄生蟲,如蛔蟲 絛蟲 球蟲......這些是較常見到的,但滿月前大多處在蟲卵階段還沒成熟也難危害,但只要滿月後到兩個月齡間就可能漸漸成熟,且有的繁殖非常快速,往往前一天便便還很漂亮,第二天馬上變水便(如球蟲),嚴重的話會拉出腸黏膜或便血,更糟的會導致喪命.....所以若之前便便都成形很漂亮突然變成拉稀,就要懷疑是蟲的問題,須就醫作糞檢並驅蟲。若沒拉稀可做個預防性的全驅蟲,做完就可安心交給下一棒送養中途了。
●一個奶貓中途必須要學會基本的餵奶技巧,會看何謂脫水,知道何謂失溫,也要學習如何急救。還有就是要有可配合的獸醫(必須要會看診奶貓的)。
●奶貓非常辛苦,但看著一個小生命慢慢成長,那成就感也是無可言喻的。
●待續中......
●關於如何奶貓,網路上有許多文章可參考:關鍵字"如何 奶貓 "http://www.google.com.tw/…
●葡萄糖 奶貓 http://www.google.com.tw/…
●撿到小貓該怎辦 http://www.google.com.tw/…
●自製小貓衣服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
●小電毯使用注意要點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關於奶貓的第二篇: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7%8E%8B%E5%9B%9E%E8%B2%93/%E9%97%9C%E6%96%BC%E5%A5%B6%E8%B2%93%E7%9A%84-%E7%AC%AC%E4%BA%8C%E7%AF%87/443350002381854
奶貓出生後的第一個關卡----臍帶護理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囉唆一下,請不要自行在針筒前套橡皮管之類的異物,看看以下案例:
小傢伙的母親丟下一窩貓仔消失三天了,我養了一隻看上去有點生病的貓仔。之前有點拉稀,低溫,喂葡萄糖和羊奶,緩過來了,長大了一點,也很精神了。不知道貓貓的年齡,現在剛剛長出上下的一排牙齒,走路有點不穩,除掉尾巴大概有15cm長。 本來以為就這麼能養大,可是今天她把我餵奶的橡皮管子吞進去了…… 我們這裡比較偏遠,沒有寵物醫院也沒有獸醫。貓貓很小,是用注射器前面套了自行車的氣門芯自製的“奶瓶”餵食的,橡皮管大概3mm的直徑,1cm長度。 我沒養過那麼小的貓貓,請各位幫幫忙,要怎麼辦?好不容易看著救活她的…… http://www.supervr.net/catbbs/topics/list/138976.page
抱卵蝦死亡 在 母蝦抱卵死亡 - 水族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早上發現抱卵的金背媽媽死掉了,把卵小心的摳下來之後,用原缸水放豐年蝦孵化器裡面搶救,目前卵已經可以看到明顯眼睛了,請問這樣大概多久可以孵化呀 ... ... <看更多>
抱卵蝦死亡 在 [閒聊] 蝦子一直死,蝦卵如何處理呢? - 看板Aquarium 的推薦與評價
... 隻(其中2個母蝦抱卵死掉) 想說母蝦死亡蝦卵是可以繼續孵化的是吧? 因為是外掛過濾,水族缸內有自制DIY瓶子過濾我用的方式是先把卵取蝦分離後, ... ... <看更多>
抱卵蝦死亡 在 [閒聊] 抱蛋水晶蝦死亡- 看板Aquariu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前些日子才觀察到有隻水晶蝦抱蛋了
正開心的準備迎接新生命 沒想到好景不常
今天下班回家 我娘突然冷冷的說ㄧ句
"你有一隻蝦子死了耶"
靠 幾個月沒死過蝦了
心想應該不會那麼準就是那隻抱蛋的吧
圖: https://ppt.cc/jta_ 心痛Q_Q
當下只有在想 母蝦已經確定死了 那小蝦還有希望嗎!?
靈機一動 想說母蝦生前會鼓動泳足 讓蛋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氣
於是就把屍體放在水流最充足的地方 https://ppt.cc/RfsC 等待奇蹟
請問有人也有類似經驗,然後孵的出來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40.182
知道機會渺茫 但還是想試試看
已經把卵取下來了! 不過我把卵倒進外掛的陶瓷環區 希望孵的出來0.0
倒下去的時候有注意一下 當下是沒有衝出來 希望是孵化後才衝出來( ̄ー ̄;)
※ 編輯: a9018314 來自: 114.36.140.182 (07/12 22:21)
謝謝兩位大大的教學!!
※ 編輯: a9018314 來自: 114.36.140.182 (07/13 00: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