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我終於得到釋放」🤣🤣有了它按摩師都要失業啦‼️
#二代 MINI FASCIAL GUN PLUS迷你肌肉按摩槍RK-C53
1980元
肌肉按摩 健身痠痛 按摩棒 筋膜槍
它可不是來路不明的雜牌筋膜槍喲‼️
2020新品RK-C53是鋁合金+高複合塑膠材質,升級減重後操控更輕便,多了通風系統,散熱更快。
久站、久坐、低頭族、家庭主婦,固定某一姿勢太久、錯誤的姿勢都會造成酸痛‼️
這時就非常需要筋膜槍來「商擠咧💆🏻♀️」❗️
BSMI:產品為USB充電、低於5V免檢
(英文說明書)
檔位功能:
1檔-1800轉:肌肉喚醒
2檔-2100轉:筋膜放鬆
3檔-2500轉:乳酸分解
4檔-3200轉:深度按摩
型號 : RK-C53
產地 : 中國
頻率:4段 1800轉/2100轉/2500轉/3200轉 4檔震動模式
配備 : 4款專業按摩頭 (尖頭、平扁頭、圓頭、雙爪頭)
電力 : 2900mAh鋰電池
重量 : 約245g(不含電池)
尺寸 : 137*90*46mm
音量 : 40db低噪音運行模式
🎁包裝物品:
1️⃣筋膜槍主體
2️⃣四個按摩頭
3️⃣USB Type-C連接線(約20cm)
4️⃣禮盒(185×185×70mm)
5️⃣說明書
💆🏻♀️適應症
-因肌肉挫傷、扭傷、拉傷的疼痛和痙攣
一幫助腫脹部位的水腫液流動
一鬆弛增厚的結締組織和筋膜
一減少肌肉中乳酸的積累
-增加關節活動度
一 消除肌肉疲勞
🈲禁忌⚠️
一動脈瘤、出血、使用血液稀釋劑
-心臟病、有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
一懷孕、癌症
一關節內固定90天以內,不可使用!
🈲禁止以下範圍內使用⚠️
一敏感區域:頭部、面部、頸椎、脊柱椎體
一肌肉覆蓋較少的靠近骨骼的位置脛骨、足背、手背等
顏色:銀 / 紅 / 黑
這台看到某網紅在賣他賣價就要3500了😱而且~~超多人跟他買的😵
原本我也有一支大金剛筋膜槍~但
實在太~重~了‼️我覺得我按完酸痛的地方,我拿槍的那隻手就又酸了🤢
RK-C53 它真的超迷你、使用起來超輕巧❗️而且~它真的很夠力耶,完全不輸給大金剛,邊看電視就邊「商擠咧💆🏻♀️」舒服~
尤其睡前按一下~整個~~超好睡😴😴
每天都拿著手機一直低頭工作~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低頭、久坐或久站,長期下來常常腰酸背痛~睡前躺平時~整個背就超不舒服的😖
還有~大姨媽👵🏻來時~小腿超酸脹~拿出來放鬆小腿~再也不用求男人拜託幫我按一下
按摩不求人‼️真的超輕巧、超好拿
姐妹們~一定要試一下啊
上班辛苦~下班要適時的讓自己放鬆一下啊😘
拉傷筋英文 在 ☆~Rainy‧小雨~☆媽咪的媽媽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用的運動書
讀者問:「能否推薦幾本適合初學入門的運動書呢?」
這幾年下來,我讀過的運動書包含中英文已經難以計數,而以下這幾本至今我仍覺得非常適合久未運動的朋友。
每當我提及年近中年開始跑步,身邊親友紛紛對我的膝蓋表示擔心,我這才明白,原來許多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在運動前非常擔心運動傷害。
其實運動前的暖身非常重要,透過轉動能促使關節潤滑,稍微走動或慢跑則能提高身體的熱度,增進運動時的表現、減少受傷的機會,拉筋的動作則要留在運動後作為收操,將緊繃的肌肉趁著溫熱時伸展開來,能減少運動痠痛並促進恢復。
正確的運動觀念和順序是避免運動傷害的不二法門,若將拉筋誤為暖身,反倒容易拉傷肌肉。
如何建立正確的運動觀念與知識?跟隨專業教練最為安全穩當,透過書本學習也是另一個方法。
★Vijay Vad與MD Dave Allen,《完全跑步聖經》,天下生活出版。
《完全跑步聖經》是紐約醫師Vijay Vad與跑者MD Dave Allen的共同著作,這本書羅列關於跑步的大小知識,內容涵蓋選鞋、跑姿、營養、增加肌力的方法、運動傷害和馬拉松訓練計畫,適合馬拉松入門者。
想要開始運動?我建議您先報名一場三個月後的路跑,然後跟著這本書按表操課三個月,順利完賽後就會獲得信心,相信自己辦得到,害怕運動的心結能就此解開。
★高木直子,《一個人去跑步》系列,大田出版。
《一個人去跑步》系列以圖文形式記錄了作者高木直子在馬拉松初兩年的心路歷程和訓練方式,幽默詼諧,間綴跑步的知識和配備,是跑友同溫層取暖的輕鬆小品。
★金哲彥,《從走路開始,全馬破4的路跑全攻略》,遠流出版。
《從走路開始,全馬破4的路跑全攻略》由日本專業跑步教練金哲彥撰寫,他建議沒有運動習慣的市民從走路開始練習,再逐步進階至跑者之路。內容包括適當的裝備、正確的走姿與跑姿、路跑賽當天的規劃、比賽中的疼痛管理、不同跑法的練習、養護與按摩身體、減重、飲食營養等。
★Mark Lauren與Julian Galinski,《妳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系列,商周出版。
《妳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系列由美國特戰部隊教練Mark Lauren與健身教練Julian Galinski共同編寫,這系列分為男生版、女生版,再各分為六十天版與九十天版,作者強調徒手重訓是隨時隨地都能做的有效運動,省時、省錢、省空間。初學者適合從九十天版入門,女生版書中提供十二套主要動作與二十二種變化,加上暖身與緩和運動,而飲食方面則提供了減重、塑身、增肌不同的營養組合建議。
★凃俐雯,《筋膜線按摩伸展全書》,采實文化。
《筋膜線按摩伸展全書》作者凃俐雯是中醫、西醫雙主修的復健專科醫師,書中整理了六條筋膜線與八十四組按摩法,圖文並茂,版面好讀,常見的各種痠痛和運動傷害都能按圖索驥得到緩減。
===
如之前分享過的照片,您可以知道,我不是善於運動的人。
甚至可以說,我從小就不是善於運動的人,學生時期體育課常被拿來考試,讓我誤以為運動沒有那麼重要。
離開學校後更是幾乎沒有動過,關節簡直快要生鏽。
身材的走樣有很多原因,產後賀爾蒙帶來的禮物為一,沒有運動動機為二,忘記好好照顧自己為三。
因此我這幾天很努力回想重拾運動的幾個契機,希望鼓舞各位媽媽讀者起身動一動。
其中一個關鍵的開關,是我突然發現,身邊同齡的同學親友身體開始出現狀況了。
有同學三十多歲猝死,有朋友突然無法動彈,有親友突然重病。
那表示死亡離我並不遙遠,望著稚齡的孩子,為了她們,為了自己,我必須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
肥胖是風險指標,若能少一公斤脂肪,意味我可以多陪孩子半年或一年,那麼我願意。
運動是改善健康的關鍵,若多動三十分鐘,能讓我多得到三十分鐘的壽命,而這三十分鐘正好可以見證到孩子的關鍵時刻,那麼我願意。
我意圖不在長壽,而在於健康、少病痛地,陪伴孩子長大。
這便是促使我持續下去的重要動力。
而當運動成為習慣後,我發現——
其實運動沒那麼難,重訓也沒那麼難,最難的是那個開始。
===
附圖是我乘著夏日晚風慢跑於加拿大河邊。
小雨麻故事時間週一至週五每日更新,歡迎常浮出水面來跟我互動。更多健食、健身也健心的故事,歡迎各位搬板凳來聽。
❤️健食健身也健心的媽媽社團名稱招募中。
FB:https://www.facebook.com/RainyMom
網誌同步更新:http://rainymom.com
IG請搜尋rainymomcom
拉傷筋英文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索命麻醉的文章
有興趣的讀友可以翻出來再看一次
https://www.facebook.com/309451919769378/posts/316504692397434?sfns=mo
今天來談談 【肌肉鬆弛劑】
肌肉鬆弛劑,又是一個『中文誤我』的故事。
本文這裡講得肌肉鬆弛劑,指的是【阻斷肌肉神經傳導的藥物。】#Neuromuscular #blockade
也就是上一篇文章裡面講到,讓病人 #不動 的藥物。
跟你腰酸背痛,醫師開給你吃的【肌肉鬆弛劑】完全是兩回事。
#skeletal #muscle #relaxants
跟醫美診所打在你臉上,說是讓你臉部的肌肉放鬆,然後消除你原本可以夾死蒼蠅的皺紋的【肉毒桿菌】也是兩回事。
#botulinum #toxin
以英文來看,你完全不會弄錯。
但中文都翻譯成『肌肉鬆弛劑』,是不是就很容易被不知情的人混淆了呢?
不知道各位讀友是否還有人記得,2002年的新聞:
北城婦幼醫院的護士黃xx,因為將肌肉鬆弛劑當成B型肝炎疫苗,為新生兒施打,因此造成六女一男共七名新生兒生命垂危的不幸事件。
事實上,此類的肌肉鬆弛劑就是作用在神經與肌肉相交接處,讓要求肌肉收縮的神經訊號無法傳遞,達成讓全身的骨骼肌都無法收縮的藥理效果。(#如手繪圖一)
此類藥物起源於南美洲土著的 #箭毒(curare),最初的作用是塗在箭尖,中箭者意識清醒,也能感受到痛苦,但全身肌肉無力,全身都不能動麻痺而死!因為中了箭毒,你連呼吸的肌肉都不能收縮,所以你會活活不能呼吸窒息而死,後來這類藥物被廣泛用在手術上,也就是現今我們手術中會使用的 #肌肉鬆弛劑 (由英文來看,稱之為神經肌肉阻斷劑更合適)
(小編按:所以每個麻醉醫師都是 #用毒高手?)
至於口服的肌肉鬆弛劑呢?
阿婆腰痠背痛,抱小孩的媽媽手臂痠痛,運動員運動傷害肌肉拉傷,醫師很常開的口服的肌肉鬆弛劑,大概都歸類於這一類。
比如說 #Baclofen 是抑制腦和脊髓突觸的傳導,減少肌肉過度的收縮。常用在中風病人的肢體攣縮,可能會有一點輕微的嗜睡。
#Mephenoxalone 是最常見口服的肌肉鬆弛劑,可以抑制神經衝動的傳導,而達到緩解骨骼肌筋攣造成的肌肉疼痛,經由神經系統作用來產生肌肉鬆弛的效果。可以用來治療腰痛,落枕的脖子痛,過度使用造成的肌肉痛,肌肉僵硬。
以上這些口服的藥物是用來緩解肌肉收縮,或是減少肌肉的收縮,使肌肉放鬆。而針劑的箭毒類的肌肉神經阻斷劑,是造成肌肉的麻痺,而讓肌肉完全不能收縮,以便手術。 這是完全不同的藥物
但...但...但... 別懷疑~
真的會有 強克!崔西!卡比琪!的垃圾醫生,分不清楚這兩類藥的差別。
註:#junk #trash #garbage
醫師執照也不知道是去 #波蘭 買的,還是拿雞腿去換的。
這樣都敢學人家當醫生,也不知道勇氣是不是梁靜茹給的。
講兩個恐怖故事好了~
故事一:
有個診所的醫師,因為診所護理師腰痠背痛,因為診所沒有口服的肌肉鬆弛劑,所以好心的拿手術用的“肌肉鬆弛劑”幫護理師來一針~
然後呢?
護理師就沒有然後了~嗯,中了箭毒麻痺而死的故事,寫出來大概不是PG13,已經分類為R級了。
崔西卡比琪醫師呢?和解就把事件壓下來了~所以 #沒上新聞。
#不自殺聲明
#不要查我水表
故事二:
某個中部很鄉下的小醫院。
骨科手術,病患下肢骨折,被施打半身麻醉。
(有在發漏粉專的各位麻的法課友應該就知道,半身麻醉是從脊椎骨縫打針,只有麻醉下半身。而病人的上半身是清醒的,還會講話會聊天會呼吸~)
骨科醫:病人腳還在用力,還會踢我。
麻醫:心裏OS(蛤?都從脊椎阻斷傳導了...怎麼可能用力)
骨科醫:你技術這麼爛,有麻跟沒麻差不多!
麻醫:心裏OS(沒麻病人早就哇哇大叫痛了,阿婆醒著卻什麼話都沒說,就你話最多,可以不要尿不準怪馬桶歪嗎?)
骨科醫:不管啦,你給我打 #肌肉鬆弛劑。
麻醫:心裏OS(!!!要病人中箭毒清醒著麻痺而死???!!!)
你以為故事結束嗎?
麻醫拿出一支空針,從點滴裡抽了一點生理食鹽水,再加回去點滴。
麻醫:我幫你的病人加了肌肉鬆弛劑了~
骨科醫:就你嘴硬,早點加不就好了嗎?你看病人現在都鬆了,讓我好開多了!叫你早點加就不加,浪費大家時間....(以下省略一萬字)
嗯,據說那個骨科醫師到現在還依此為要求,要麻到他的手術的麻醉醫師都要幫他半身麻醉的病人打肌肉鬆弛劑。
#你以為我會承認那個麻醫是我嗎?
最後來聊聊下面的新聞,『術中清醒』
#麻,就是不痛。要給予病人適當的止痛藥物。(讓病人不痛)
#醉,就是不醒。要給予病人足量的鎮靜藥物。(讓病人睡著)
再加上 #肌肉鬆弛劑, 讓病人不動。
【不痛、不醒、不動,就是全身麻醉】
請參見《手繪圖二》
全身麻醉,麻的是你的腦,所以會讓你失去意識。如果讓你失去意識 #不醒 的藥物不夠,但 又給了你 #不動 的肌肉鬆弛劑,那索命麻醉的劇情,就會在你身上活活上演了。
下面的新聞就是個例子。
新聞:
意識清楚的狀態下「肚皮被醫師割開」病婦麻醉失敗,小手術變終生夢魘
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42308
#本文歡迎轉載
#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