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 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消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 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 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 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卷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 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 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里。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 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 的路線改了,就倒霉了,要么回不來,要么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 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 厚。 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 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 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 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也在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台。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 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消息的27歲台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 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台。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 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舖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 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 第一人”。 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 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余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秘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 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 “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 ”、“万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 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 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 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 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 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 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秘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 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 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 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 百老匯。 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盡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 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借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互聯網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互聯網衝擊波。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互聯網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 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卹了,李彥宏斷定:互聯網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 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 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 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 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 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發布,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 ,養成了張揚的個性。 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 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 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 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 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占到了出國總量的70%。 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 。 相對早年的迅速復制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 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代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 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互聯網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 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 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係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 、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進程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 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幹”! 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鑒、赶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回歸的40年。 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 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拔引流管會痛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我的法國老公愛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心情] 術後日記:拆引流管了~ - 看板lesbian 的評價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拔引流管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酷勒客-Clerk的路障生活- 小時候拔引流管常常猶豫醞釀半天怕 ... 的評價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拔引流管會痛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拔引流管會痛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引流管多久可以拔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PTT.CC 的評價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出院後如何照顧手術的傷口和引流管How to manage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乳癌術後引流管居家照護須知 的評價
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深夜困擾__腹部】
有發漏龍哥IG的小瘋子可能知道,龍哥從產後就一路開始減肥、減到了去年終於瘦下來。自從瘦下來之後,龍哥就開始嚴格檢視自己的身材、覺得自己的產後肚子依然很鬆垮臃腫。
大概是三個月前,龍哥跑去做了「腹部拉皮+腹部環抽手術」。其實進去手術室前,龍哥沒有諮詢太多、也沒有想太多,就一股腦就去了。
板桓也真的很愛我,雖然擔心、但他相信那位醫師,所以從下午三點半開始就在病房裡等龍哥。當初有跟他說,手術時間大概五小時。
結果到了八點半時,他開始有點擔心、忍不住問護理師。手術室裡的醫師才說因為他個性龜毛、追求完美,所以手術進度還在2/3左右。
板桓一路等到半夜一點,龍哥才終於從恢復室裡推出來。龍哥一張開眼,就是看到板桓擔心的表情。龍哥真的很自私又任性,而板桓卻每次都會慣著我。
「如果因為我愛老潑,所以就要阻止妳想變美,這樣的愛太自私了,明明老潑妳也想好好愛自己。」
#雖然有時候被他氣到吐血_想要拿枕頭蓋他
#但他的愛比龍哥的智慧太多了_我只是想著下體
由於後來龍哥對於醫師的獨家止痛技術過敏,嚴重噁心想吐,所以龍哥就不打術後止痛、用自己的力量扛起了100%的痛楚。
這個手術,真的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
龍哥住院兩天,回家第一週的地獄期,因為沒有止痛藥,整個無力爬不上床。也因為腹部太痛、睡覺時腳無法伸直、麻到睡不著,而難過地哭醒。板桓只是溫柔地幫我換藥、換流滿血的引流管、輕拍著我的背讓我能睡多少是多少。
沒有止痛藥的狀況,活拔引流管又是另一個可怕的經驗。
這手術的訊息量簡直太多,多到龍哥承受不住。
「妳後悔了嗎?」後來醫師很直接地問龍哥,我笑了笑、很誠實地說:「現在你問我,我當然會說很後悔。但等這一切過了之後,我猜我應該會說我要再來一次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龍哥不鼓勵任何醫療行為_也不會公佈醫師資訊母湯私訊
#每個手術都會有妳會死掉的風險
#我真的是沒有想很多_但這樣並不聰明請勿模仿
#龍哥也是想了才後怕的
_
深夜的困擾,講了這麼久終於要來了。
就是,動手術前、醫師就說了:「因為脂肪拿掉之後、肚子就不會再變胖了,但是吃太多的能量需要地方儲存,所以妳以前不會變胖的地方、現在都很有可能會變胖,就除了抽過脂肪的地方。」
龍哥手術前是56公斤,拿掉肚子之後就變成了54公斤。但身體會記住妳原本該的體重,所以他媽的拿掉肚子以後,龍哥的體重還是上升到了56公斤馬的~
#不過運動了就會掉下來了_請鼻要告訴醫師我沒在運動
#我還誇下海口說我要練腹肌呢呵呵(還笑
但,肚子沒有倉庫了,那多出來的2公斤去哪裡了呢?
龍哥本身是四肢比較瘦、中間軀幹很胖的體質(所以我的肚子你們懂的)那兩公斤,沒有到龍哥的手腳上,而是.....
全到了,龍哥的胸部上。
— — —
貧果「貧乳控:醫師你沒說會有這種副作用啊啊啊」報導~
【後記】這手術的後遺症,應該就是疤痕會比較長!
龍哥本人無所謂,穿衣服好看就好。但是板桓卻莫名很在意、覺得看了都痛。明明我狠狠戳過給他看、證明根本不會痛,但他就是跨不過去、至今三個月都無法看龍哥裸體。
#算了啦_反正你也沒有想看
噢!還有醫師幫龍哥做了一個新的肚臍!雖然看起來美美der~
但,就是從此失去挖肚臍的爽感了(跺腳)
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我的法國老公愛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週的某一天,舍舍在客廳的書櫃上看到一本還沒拆的拼圖書,
舍舍:「媽媽這個可以拆嗎?」
我:「這本書你有了啊!這本是重複的,我再拿去送人!」
舍舍:「那我可以拿去學校送同學嗎?」
我:「可以啊!你要送誰?」(我就是明知故問哈哈哈)
舍舍:「蘇菲啊~~~」(回答的同時馬上打開書包想要硬塞進去🤣🤣)
#一說到蘇菲行動力變10000倍哈
我:「沒關係啦!這本書那麼重,我們禮拜六畫畫課再請爸爸幫你帶去給蘇菲好嗎?」
舍舍:「喔喔好吧。。。」
(把書從快爆炸的書本拿出來)
舍舍:「你要記得提醒爸爸唷!」
我:「好~~~」
#兒子交代的事情怎麼敢忘記
晚上睡覺互道晚安後就在我要關門前,
舍舍:「媽媽~~~你覺得蘇菲收到書會開心嗎?」(有點擔心地小聲問)
我:「當然,每個人收到禮物都會很開心的啊!」
舍舍:「哈哈哈好唷!媽媽晚安,愛你喲💕」
#心滿意足地帶著滿滿笑容睡覺
禮拜五晚上爸爸ㄧ回家,舍舍馬上提醒爸爸隔天上畫畫課要帶書,看到爸爸把書放進袋子才放心!
禮拜六出門前,舍舍:「媽媽,蘇菲收到真的會開心吼?」
我:「當然😊我有跟她媽媽說唷!」
舍舍:「好唷!媽媽掰掰,我愛你💕」
#真的是可愛的小男孩
#蘇菲是好朋友(他自己說的哈)
(跳一下)然後跟大家報告我的近況(應該還是有人想知道吧姆哈哈哈)今天回診終於拆掉跟了我27天的引流管喔耶❤️
#完全不會捨不得趕快離開我
拆的時候真的夭壽痛~~~上次拆皮下那根的時候「啊~~~」一聲就拔完了,這次「啊~啊~啊~啊~啊~~~」可能是因為胸大肌這根管子比較長加上放久了有點沾黏,總之拔很久(實際可能不到十秒但是當下對我來說感覺超久😅😅)反正超痛der !!!!!!!!!
#明明很多學姐都說不痛啊😭😭😭
不過套句洪醫生說的,還會痛表示神經沒有全死,是好事一件,所以痛完內心還是很開心的噗,有痛是好事而且拆完之後行動也會比較方便,只是現在剛拆完還是不太舒服,等等吃完藥還是乖乖躺在床上休息不要走來走去(筆記)
#把身體養好挑戰下一關
#乳癌日記 #繼續加油💪💪💪
lativ又上新款惹~~~是說我才剛買完一批,可是看到這張實在很難拒絕,只好默默又把新款加進購物車🤣🤣
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拔引流管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管子一半在我脖子皮膚下面一半從我腋下露出來,護士說是從腋下直接像拔蘿蔔一樣不打麻醉拔出來我想請問有人拔過引流管會痛嗎 . ... <看更多>
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酷勒客-Clerk的路障生活- 小時候拔引流管常常猶豫醞釀半天怕 ... 的推薦與評價
小時候拔引流管常常猶豫醞釀半天怕一不小心太用力就斷在裡面Σ(゚Д゚;≡;゚д゚) ... 氣胸開完刀之後插過胸管,被拔的時候不會痛,但是有種覺得內臟被從身體裡面扯出去的 ... ... <看更多>
拔引流管會痛嗎 在 [心情] 術後日記:拆引流管了~ - 看板lesbian 的推薦與評價
先謝謝大家留言加油打氣╰(*′︶`*)╯
我們都有看哦~拆完引流管後Iron 有比較開心了!
因為少了引流管,很多事情就可以慢慢的去行動。
而我也可以好好的補眠了(。・ω・。)
不過洗澡(頭)、拿重、拿高、側睡還是不要做對傷口比較好!!!
其餘的洗碗、上廁所、下床...這些手放低,不需要太多大動作的都可以慢慢嘗試、慢慢練
習哦!
以下是術後日記:
原本預計在17號,也就是術後第三天拆引流管,不過我們並沒有如願以償的在那天拆管...
從手術結束後就會在體內放管子,把左右胸腔的組織血水給引導出來;而每24小時要將引流
球內的血水倒出來。
(保護我家Iron,留下紗布跟引流管給你們看就好xD)
一般來說,恢復能力好的人,第三天血水的量就會低於15c.c
不過,我們並沒有那麼幸運。我們連續三天都是20c. c(左右都是...)
(17號沒有照片,因為是去診所給諮詢師處理的)
諮詢師知道這樣的狀況後,請我們在腋窩冰敷。冰敷的作用就是止血、消腫。
不用冰太久!10~20分鐘就好。
一天可以冰好幾次,中間間隔個半小時左右就是了~
18號,諮詢師請我們出門前,先倒完引流球,她確定可以再請我們出門。
Iron :「這應該通過了吧...」看著引流球的血水,Iron 超不耐煩的!
畢竟,帶著引流管真的他M的很難受!
才三天而已,我已經可以很熟練的把引流管對折綁起來,打開引流球的塞子,擠出血水,把
球壓緊壓扁,另隻手拿出酒精棉片擦拭塞子+塞孔,然後蓋上塞子,鬆開管子!
嗯哼!我真棒~
Iron今天左右血量5:15
終於等到諮詢師說可以拔管了>_<
***
坐車前往診所
(在出發前我們有先吃了消炎止痛藥,怕拆管會痛到哭)
到診所,諮詢師看過引流球後就直接到診療間請兩名護理師幫忙拆管。
護理師先把最外層的紗布拆掉,拆完紗布後,我才看清楚傷口是長怎樣...
(示意圖:虛線=開刀縫線、黃色星=引流管傷口、愛心=奶頭)
(在診所我都沒有拍照做記錄,畢竟太觸目驚心了...驚訝完已經都穿上衣服了)
接下來剪開引流管口附近的縫線,還有消毒。
都做好這些事前準備,重頭戲來了...
護理師A一手隔著紗布加壓右邊胸腔,另一手扶著右肩膀;護理師B一手握住靠近肌膚的引流
管,另一手扶著肩膀。
深呼吸,3、2、1
A加壓,B快速抽出引流管
Iron 臉部表情瞬間擠在一起:「痛!!!」
然後我的手指大概被握斷兩隻吧...
護理師給Iron喘氣個幾秒,我看著抽出來的引流管...
(示意圖)
大概前面那一段,是紅到黑紫色的那種不知道是血塊還是組織的東西塞在那裡...
回過神來,換左邊,Iron 比較腫的這一邊!
3、2、1!
「痛!!!!!!!!!!!」
「好痛!!!!!!!!!!!!」
這次我的手掌也被握碎了吧...
護理師讓Iron 躺下,喘口氣冷靜一下
「這邊好痛!!!」
我站在Iron頭頂的位置,幫他擦去飆出的淚水:「沒事了!沒事了~現在幫你消毒,清理傷
口換藥齁...」
諮詢師:「聽過來人說,好像都有一側會比較痛。基本上都是左邊比較多!」
看著護理師幫Iron擦拭傷口...
護理師A:「今天順便幫你換藥好了!因為縫線這邊有點黑」大概是只那些乾掉的血水組織
吧!
護理師B:「這邊你要稍微看一下」她請我看引流管的傷口怎麼照護,怎樣的情況下要換紗
布...
看著看著...有種想吐的感覺湧上我的喉嚨來
為了讓自己不要那麼落漆,我就走到Iron腳邊,站在垃圾桶旁看著她,試著讓自己舒服點..
.
不過後來到離開診療室前,我都沒有舒服過︶︿︶
護理師跟我們約好下次回診的時間後,諮詢師就拿塑身衣上來給Iron穿上!
Iron的塑身衣是前排扣(3排扣)的長板背心款,剛開始穿都是從最外側、最鬆的哪一排開始
扣。等傷口恢復的好一點就可以開始往下一排扣,在同階段也要開始調整胸型。(這部分我
們還沒遇到,下次回診有教到再分享給大家)
由於這次拆引流管順便換藥了,所以下次回診就是十天後,換藥加拆線了!!!
***
回家後Iron終於可以做些事情了~
第一件事情就是躺下、下床、上廁所(‧ω‧)
適應一下塑身衣的感覺~
這幾天側躺還是會不舒服,因為會壓到引流管的傷口!
我們還是有持續冰敷,讓傷口消腫,也為腋下散熱啦(′⊙ω⊙`)
穿著塑身衣行動比較不受影響後,Iron有嘗試騎車和開車
嗯...據她的說法,開車比騎車影響來的小
因為汽車座位還可以調整遠近,進而影響手的擺動範圍
也因為汽車抗震比機車來的好,傷口比較不會有悶痛的感覺
聽Iron表達術後身體的變化與感受,有些感覺其實滿噁心的!
比如在洗澡的時候:胸上、背、肩頸,盡量用濕毛巾擦澡,避免水進到傷口!
Iron就會要我“垂直”的幫他擦拭身體,因為她說:橫向或是畫圓的擦澡,胸前會有很奇怪
的感覺。很像妳的肌肉與皮膚間有層空隙,他們之間會互相摩擦!有時候還會感覺有像小血
管從中間流過去的感覺...
嗯...我聽到這邊先罵了幾個髒字壓壓驚!
太噁心了吧!
罵完之後...我只好乖乖的幫他垂直擦澡...
=====
認真覺得!
沒錢,沒伴(友),沒有決心...真的要三思三思,再三思!不要貿然的決定手術!
前半段的時光真的隨時隨地都會將你擊垮(。‧跔s‧霡?)
後半段也會有股經濟壓力跟著你╯﹏╰
在身為已做這項決定的另一伴:無論是伴侶、朋友或是親人的我們,也要與當事人一起面對
身心靈上的調適。我們的陪伴與關心,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與安慰!
之後恢復過程中有什麼想跟大家分享的,我會再整理整理打上來跟大家分享吧:)
#
願我們都在這不完美的世界裡,
活出屬於我們自己的一片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10.1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esbian/M.1532069808.A.E7D.html
※ 編輯: rockbye (42.77.10.128), 07/21/2018 04:07: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