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ooxx】
常常聽聞相較於兒童時期,青少年會變得叛逆,不耐煩,整天關在房間,只回答虛字嗯、喔或是不要。
回想自己是青少年時,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改變,也許正是當局者迷。但卻記得當時的自己也很多困惑跟缺乏協助解題的人。
會不會是身體與智能已經成長,但心靈卻才正開始爆發擴建,兩者因而產生的矛盾與不協調呢。
總之青少年與家有青少年的人都辛苦了。
設計本書《接住墜落的青少年》封面時,心裡想著的目標讀者除了家長跟師長外,另一個主角就是青少年自己。多閱讀其他青少年的處境、困惑、困難與煩惱似乎也有助於思考自我。
作者蔡宜芳諮商心理師,數年來貼近青少年的記實錄,有拔頭髮的青少年,恐懼上學的青少年、只想打工的青少年、失戀的青少年、被霸凌的青少年等等。
推薦給身為青少年跟身邊有青少年的你。
(小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介紹 訪問作者:王意中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 {{焦慮,需要被懲...
拔頭髮心理諮商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書上市📖|#接住墜落的青少年
《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蔡宜芳(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
他們,能好好長大嗎?
國中校園第一手最震撼,也最令人心疼的輔導故事。
「我是不是要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
── 一個青少年的崩潰吶喊。
青少年自我傷害,甚至走上絕路,逐年攀升,屢創下新高。
▘我們能不能看見青少年在憂鬱、憤怒背後,
那些他們說不出口的無助與惶惑?
▘我們能不能理解青少年在看似乖張的行為背後,
那一顆顆渴求關愛的心?
擔任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多年的蔡宜芳心理師,
以溫柔同理及諮商專業,卸下青少年的武裝與敵意,
她接住每一個表面上難搞,但其實內心正哭泣的青少年。
▌25篇文章,皆附有父母、老師如何與青少年溝通的具體建議。
本該是大人世界的問題,
青少年卻以憂鬱、傷害自己的方式,全然承受;
以沉默退縮、反抗、說謊、拒學等方式,築起內心的高牆。
══════════
▌#青少年心碎吶喊💔:
◆為了考上前三志願,她拚命讀書,焦慮地拔眉毛、拔頭髮……
◆「我是不是要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
◆為了怕爸媽不愛他,他考試作弊,讓自己維持前三名。
▌#青少年絕望嘆息😩:
◆剛考上台灣前五志願大學的新鮮人,因情傷而自殺,住進精神病房。
◆「老師,割腕不夠痛了,還有什麼更痛的方法嗎?」
◆「如果這個家沒有我,是不是大家都會開心一點?」
家族治療指出,#孩子的問題其實反映出家庭系統的運作出了問題。
例如「你追我逃」,當父母管得越嚴格,孩子就越反彈;當孩子越反彈,父母就更覺得這個孩子太叛逆了,不得不管,如此產生惡性循環。
但從沒有哪個世代,青少年長大的路是如此煎熬,而為人父母也備嘗艱辛。
父母是愛孩子的,但當父母因為婚姻、經濟、工作壓力、原生家庭,乃至於社會結構等所滋生出的困境,而無法給予青少年適切的陪伴與愛,那麼,正值青春狂飆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走偏,甚至向下直直墜落。
從小成績優異,但在念了高雄中學音樂班後卻受挫的宜芳心理師,她因而更能理解青少年所面臨的苦痛、絕望和掙扎,也更能與他們站在一起。
於是,她總能以無盡的耐心傾聽、理解與支持,也透過家庭訪視與家族會談,進一步了解青少年及家庭所面臨的困境。她彷若青少年與父母之間,溝通及對話的橋梁,而她提供給父母各式專業又實用的具體建議,讓父母有機會走進孩子的心。因為當大人能給予孩子更多穩定的愛與陪伴,孩子也就更有力量向前邁進!
══════════
【專文推薦✍️】
刑志彬(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雅琪(資深教師/神老師&神媽咪)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暢銷作家)
【疼惜推薦❣️】
彭菊仙(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親職作家)
魏瑋志(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親職教育講師)
蘇明進(老ㄙㄨ的教育隨想/國小老師/親子專欄作家)
#國中校園最震撼的輔導故事🏫
#接住墜落的青少年4月9日溫暖上市💕
拔頭髮心理諮商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的親子單元,邀請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王意中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書籍《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 寶瓶文化。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焦慮,需要被懲罰嗎?焦慮無法完全消失,但學會辨識、彈性思考、適切表達,大人跟孩子都一定能與焦慮和平共處。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bmBrxUlhLLU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內容簡介:
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焦慮,需要被懲罰嗎?焦慮無法完全消失,但學會辨識、彈性思考、適切表達,大人跟孩子都一定能與焦慮和平共處。
「我警告你,如果你偷書被我抓到,你就完蛋了!」書店老闆隨口一聲警告,卻在男孩心裡烙印上巨大汙點,引發害怕犯錯的無盡壓力。從此,他寫字一定要用尺才覺得工整,而寫錯字、數字有錯……任何小瑕疪都會立刻喚出創痛,爆發焦慮。但是無論再痛,他從未對大人說。那個小男孩,就是王意中心理師。他決定成為兒少心理師,正是因為傷痕累累地走過,更能體會。
◎與焦慮和平共處的五個重要提醒:
●我們不能期待孩子遇到問題時,自己主動開口說出來。父母、老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都要非常細膩地去瞭解孩子。
●你注意到了嗎?當我們說話速度變得很急很快時,孩子的情緒也會隨之變得躁動。
●焦慮行為只是一種表象,就像警訊一樣在告訴我們:孩子現在有狀況了!孩子現在需要協助!不要只看到行為表象,而忽略了在這表象底下,孩子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
●每個人的特質不盡相同,這是我們需要尊重,也必須瞭解的。我們不能以大人的立場、版本,一概認為「孩子就應該是如此」。不強迫孩子一定得如何,而是讓孩子練習「覺察」與「判斷」。
●讓孩子知道大人有焦慮的困擾,不是羞恥、見不得人的。當孩子發現大人願意敞開來談自己內在的焦慮,也是在告訴孩子,「情緒」是可以討論的,更是必須瞭解的。
◎來賓簡介: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拔頭髮心理諮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介紹
訪問作者:王意中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
{{焦慮,需要被懲罰嗎?}}
→焦慮無法完全消失,但學會辨識、彈性思考、適切表達,大人跟孩子都一定能與焦慮和平共處。
◆◆◆
●市面少見,專門解決兒童、青少年焦慮的臨床心理專書。
焦慮是警訊,提醒我們:
孩子內心在受苦,無法解決,需要我們更細膩去觀察、去瞭解、去協助。
孩子不說,不表示沒事。
●焦慮未好好處理,將成為跟著孩子一生的噩夢!
「我警告你,如果你偷書被我抓到,你就完蛋了!」
書店老闆隨口一聲警告,卻在男孩心裡烙印上巨大汙點,引發害怕犯錯的無盡壓力。從此,他寫字一定要用尺才覺得工整,而寫錯字、數字有錯……任何小瑕疪都會立刻喚出創痛,爆發焦慮。
但是無論再痛,他從未對大人說。
那個小男孩,就是王意中心理師。他決定成為兒少心理師,正是因為傷痕累累地走過,更能體會:
●孩子內心焦慮,往往說不出口,但表現於外在行為是求救:「幫幫我!我想要擺脫痛苦!」
焦慮是很常見的情緒,說來就來,無法控制,更不能說停就停。焦慮不只表現在一處,可能同時有不同狀況。
壓制、懲罰和責罵無法解決焦慮,只是硬逼孩子壓抑情緒,但是焦慮的「源頭」沒有好好處理,孩子將一輩子受影響,失去自信,人際、學習與生活受挫。
本書針對從幼兒到青少年的常見焦慮狀況,協助大人先冷靜自己,同時提出具體、周全的方法,陪伴孩子舒緩當下的緊繃,進而學會當焦慮來襲時,更有能力跳脫情緒困境,出聲呼救。
【深呼吸,以靜心傾聽取代怒氣責罵,讓我們成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安定力量。】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四百萬!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