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聯合報的杜姓記者;兩三年後再次獲得您筆下青睞,敝人受寵若驚。在您筆下所有「情緒性」的字眼,皆是來自您華麗豐富的安排,並"無"出現在本人的原文裡⋯。
您的專業專學是新聞;那麼:複製貼上、臆測、誇大、推論、穿鑿附會皆不屬於"新聞"事實的範疇,關於這點、應該不需要非專業的我來告知您吧?這充其量僅僅算是⋯"社論",而挑撥、偏頗、標籤性、煽動性的文章,也不過就是個"差勁的社論"而已。
抑或是⋯網路小說?造謠生事?稗官野史?⋯還是左鄰右舍的三姑六婆聯盟?
「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卻只是一種選擇。」
這事實,也證明了您終究必須依附在敝人的新聞價值上而生存著。這篇po文、還是招待並分享,畢竟、您需要的是這拾人牙"穢"的高「點擊率」,不是嗎?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裡,互信互愛,共同在這扭曲的價值觀中扶持成長吧!
這是第二則。
拾人牙 穢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若問人生的意義是甚麼,我最終來到這兩個答案之上。一個是弔詭的循環辯證——人生的意義就是尋找意義,沒有絕對答案才可以不斷尋找下去,不斷獲得意義;另一個是絕對而肯定的答案——愛。
否定第一個答案,即說人生的意義是不覓。除非已得到答案,否則不覓者反索問人生意義,本身就存在矛盾。
否定第二個答案,即說不是愛,那世間還有甚麼勝得過愛?如果我不去愛,人生還殘餘甚麼?如果有一樣東西可以完全取代愛的位置,我會毫不猶豫地爭取它,但除了愛以外,我便莫衷一是了。
上述都是虛談。意義危機正是陷於虛談。我曾經也是一個「語錄控」,想在名人的警語和金句中快速粹取思想精華,好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智者。現時fb也遍佈販智的人,用墨水鋼筆或套圖烘托語錄,人們的心靈也似乎得到了滋養。但我變得非常抗拒,彷彿害怕看入眼裡會變蠢那樣。
真的會變蠢,人因此失去創造之能,淪為接收者,擅於拾人牙穢,而失去了本我的一套。在意義問題上,我寧願你我抱持不一樣的答案,辯論激出火花,也好過我得到了萬人景仰的終極解答。聖人不仁大致是這個意思,他的光芒可以照耀萬人,萬人卻只會叨光,失去了自明的能力。
「我所講的一切話都是錯的。」你們全都對,世界不是因此變得美好嗎?
作者
==========
作者首本小說《地球另一端》現已接受網購,歡迎洽訂,亦請期待下一本《捉姦》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