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香港的家書 》
(長文)
剛剛電視新聞看到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表示,將會就法庭裁決「警員不顯示編號」違反《人權法》提出上訴(左圖)。
今天,希望能平心靜氣跟處長交流一下。
2020年10月8日,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向傳媒透露:「警民關係不可能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是時候作出改善...」
正如月初我寫了一篇挪亞方舟的故事,白鴿和橄欖枝,代表和平、希望。
當時我滿懷希望,認為保安局局長向市民拋出橄欖枝....
可惜,沒多久,希望破滅。
原來政府只選擇做了一連串宣傳,包括由處長粉墨登場拍一些短片去「唱好」,而非採取實際行動。
老實說,過去我曾經公開讚揚澳門治安警察、香港警隊甚至大陸公安,因為一直相信,任何人做了一件值得稱讚的好事,給予肯定和讚賞,會鼓勵對方做更多的好事,當然我亦不時會讚賞酒店員工、機組人員,以至清潔阿嬸...
由2014年佔中的催淚彈開始,警民關係就開始產生變化,但為什麼今天警隊會要求警員不展示個人編號?
看看近年的新聞圖片就明白,當警隊出動掃蕩示威者的時候,就全部隱藏編號、當協助市民的時候(右圖),一整隊警員都清楚顯示官階和編號,為什麼?
如果編號會令警員被起底,那麼幫助移除大樹的警員為什麼不隱藏編號?
我只能夠得到一個合理解釋,做一些見不得光的行為,才需要隱藏編號。
市民針對的,其實並非警隊。
市民針對的,只是個別違法的警員。
為了包庇極少數的違法警員,賠上了所有三萬多警員的聲譽,值得嗎?
今天,我也不好意思去讚揚那些在風雨中移除大樹的警員。
今天,越來越少年青人投考警隊。
今天,更多警員因為衍生了「我們不會被追究」這種心理,因而頻頻觸犯法紀。
三年前我曾經寫文章為「年輕學生和年輕警員入獄」不值和嘆息,而被部分讀者指責,但我仍然繼續寫。
警務處長選擇對違反《人權法》上訴,固然屬法律容許,但為什麼堅持要部分警員掩飾身份、其餘警員無需掩飾?
先不說本港擁有龐大警力系統、高科技部門、司法系統,竟然害怕一些小兒科的什麼起底,美國全國被暴力殺害的警員,平均每年就有49.6名,但美國警隊仍必須遵守《人權法》。
處長可能搞不清楚,人權和民權的分別。
從盧梭到林肯、由林肯到孫中山,民權一般都是指一國國家人民應有的權利,中國的維權律師,維護的正是中國憲法給予國民的權利。
大家都明白,今日香港人已經沒有了民權。
但人權,是無國界的,處長知道嗎?
違反人權,就是違反人類的法則。
真心希望,政府能放下鐵棒,換上橄欖枝。
不久的將來,我能夠從警員肩膊上的號碼,寫一封讚揚信....
李懂媽
挪亞在方舟多久 在 ㄍㄨㄌㄨ愛畫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1/24舞劇-極相林 觀後感
為了完成人生心願,報名了2020超半馬挑戰,一早練跑11K,起跑就肚子痛、膝蓋怪、頭痛、每一塊肌肉都在抗議,想到長老爸爸在加護病房也正經歷著比這千百倍的疼痛,我更專注在當下的呼吸完成練跑。
疼痛讓肌肉更強壯、讓意志更集中、讓生命更清醒、也是一種同理心⋯,不需要問為什麼,也不用問還有多久,只需要堅持到終點。
就這樣帶著發抖的雙腿和女兒到國家戲劇院欣賞舞劇-極相林,舞碼開始漆黑的舞台的祭台上有個模糊的軀體掙扎著似乎在召喚,驚覺劇埸後方踩在觀望席上的巨大白衣舞者一步步的掠過觀眾往舞台前進,坐在中央的我清楚的看到舞者白衣挺立的剪裁和衣服下漆白肌肉、腳趾扣住椅背慢慢的匍匐前進,上了舞台脫下了白殻明顯強壯的肌肉,他們已經不再是單一個體,而是一群滋生著流動著掙扎著燃燒著的生物⋯⋯,我不由自主的感受到那種攪動翻騰。而這一幕讓我想起西斯汀教堂的天篷壁畫,我第一次感受到身體張力的畫面,其中的挪亞方舟。米開朗基羅重新詮釋洪水肆虐後方舟外的景色,痛苦是必要的選擇或非必要的承受原來取決於內心。從畫面左下方奔逃的人群焦點母親抱著嬰孩,另一個孩子緊抱著左腿。方舟邊、小船上每一組人物的扭轉拉扯是一種對抗也是力量的展現。經過世代人類集體的欲念意識並沒變化多少,我們自我束縛著彼此牽絆著,前幾天的香港不也上演著這一幕!
藝術是共通的語言,不同型式的表現情感和帶來的感動是讓人滿足和一再反思的。今天的天很藍、雲很美、陽光很耀眼,深呼吸一口,有這些感覺,真好!
#極相林 #guruloveart #巜㐅ㄌㄨ愛畫畫
挪亞在方舟多久 在 鄺俊宇 Roy K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技進步,令我們輕易得到,卻失去了付出的珍貴。」我們可能想迴避付出這「0.99美元」,而選擇免費的「微信」,但今天「微信」的「公眾平台」要求用戶上傳手持身份証的照片,彷如入冊,不需付錢,卻要付出言論自由。我們是否要反思「付出」與「得到」的智慧?
《WhatsApp的「0.99美元」》 鄺俊宇
WhatsApp決定向android用家收費,引來iPhone與android兩派用家的爭議,事緣iPhone用家一次性繳付0.99美元可享終身使用權,但android用家則每年要繳交0.99美元(約8港元),逐年收費。
Android用家抱怨:「怎麼iPhone一次繳費終身使用,而我們則逐年收費?這不公平!」iPhone用家反駁:「最初我們付費下載WhatsApp時,又不見你們說不公平?」雙方爭議,焦點落在「歧視android?」與「優待iPhone?」的論點上。
繼「兩個剔」和「最後上線時間」後, WhatsApp的「0.99美元」再次引起矛盾,受災範圍從情侶之間,朋友圈子,擴大到兩派手機用家的爭議,不愧為本世紀最邪惡程式之一。
Whatsapp不一收費固然有厚此薄彼之嫌,但能負擔一部數千港元的智能手機,卻不能付得起這僅能買瓶可樂的八塊錢,說不過去吧?
有學生朋友可能抱怨:「我沒有信用咭,不能在App Store付款,Whatsapp沒有照顧我們。」18歲以下的學生朋友沒有信用咭,難免有怨言,但如果「收費」是Whatsapp的災難,那麼這不正是朋友間守望相助的時刻嗎?有信用咭的朋友可以充足其他人的挪亞方舟:「我有信用咭,替你支付Whatsapp費用好嗎?」
沒有信用咭的朋友會感激,面對Whatsapp試用期未滿便不能發訊息的不近人情,八塊錢令對方的Whatsapp不變啞巴,較請朋友喝瓶可樂更具意義吧? Whatsapp的「0.99美元」制造一次關心朋友的機會,發揮社交app的作用,用心真良苦。
回想從前SMS的年代,一個短訊一塊錢並不花算,為了跟朋友們保持同台的免費訊息,儘管那個只有3個人使用的電訊公司服務多爛,大家也被逼成為其客戶,忍受每天斷3次線的痛苦。
沒錯,「兩個剔」和「最後上線時間」帶來了猜疑的痛苦,但Whatsapp的出現,能免費傳短訊,節省了每月跨台傳短訊的費用,令被逼同台的風氣消失,應記一功;從前要透過電郵才能夠傳送的相片,影片及聲音檔,Whatsapp用幾個按鍵代替了,簡化程序;而Whatsapp早在「使用條款」中表明提供一年免費服務,其後可能收費,話說在前。
但為何Whatsapp宣佈收費時,除了被批評「收費不公平」外,還被網民指責「界面簡陋」,「爛app怎能收費」。收費前,未曾聽聞這些評語;收費後,不滿whatsapp的訊息洗版。有建議轉用免費通訊App「Line」,一時間Whatsapp成為眾矢之的,彷彿犯下彌天大罪,撇除收費不一的問題,Whatsapp收費有何不妥?
是否在不知不覺間,我們都習慣了免費午餐?
記得小時候,很努力把零用錢儲起來去買唱片,滿心歡喜的帶回家翻聽再翻聽,同樣的旋律可以一天聽百次而不厭,因為得來不易,所以更見珍惜;遇上喜愛的電影,儲錢買戲票入戲院,錢不夠,買VCD;電影可以買影碟,但電視節目錯過了則難重溫,故我會彷如約會般準時守在電視機前;錄影機也成為我小時候的好拍檔,我很珍惜每盒僅180分鐘儲存量的空間。
直到長大後,科技進步得能把從前家中的電視機、電腦、唱片機、VCD機、遊戲機,錄影機,全都放進幾吋的智能電話裡,差在未有冷氣機的功能。要聽歌,有「Youtube」;要看電影,有「PPS影音」;要看電視節目,有免費app可以直播或重溫;要玩遊戲,從「angry bird」到「candy crush」,數千免費遊戲可以填滿你每分鐘。
科技進步,令我們輕易得到,卻失去了付出的珍貴。
有否留意,從前可以聽很久的一首歌,現在沒有那麼耐聽了,這可能是作品的問題,但更容易是選擇太多,因為只要動動手指,你就能在Youtube找到另一首歌。從前要儲錢才能擁有的旋律,現在花幾秒搜尋歌名便能收聽,無條件得到令我們變得更花心,直到HMV也傳出破產清盤的消息,我們才驚覺有多久沒有付款來買唱片?
從前要坐定定才能專心看的電影,現在能在車程中拿著數吋屏幕觀看,但代價是不斷因外間的干擾而破壞該部電影的營養,當主角說出最觸動的對白時,抬頭一看卻發現自己錯過車站,繼而狼狽下車。這樣子欣賞電影可能不用錢,但筆者寧願花錢來買那一份專注。
我們不用擔心錯過某部劇集的精彩部份,因為facebook的動態中很快會有朋友分享,然後你可以看到鍾嘉欣如何崩潰,王祖藍跟王菀之合唱的「我真的受傷了」,但為何感動的位置總有點遺缺呢?原來我們欣賞濃縮了的精華,卻在浪費鋪排了的精彩,我們根本沒有付出時間與角色建立感情,甚至沒有看過那部劇集,如何能教人重拾從前心情隨劇情變化的忐忑?
沒有付出便得到,失去時並不會痛。就如小時候儲錢買回來的漫畫發黃了也不願棄掉,但現在刪除手機app只花幾秒鐘,反正可以隨時再下載。
在我們渴求零付出的同時,其實也在扼殺創意的萌生。創作人缺乏動力,因為在「免費時代」,創意變得不值幾塊錢,當創作或發明要收費時,人們自然的回應:「有其他免費的代替品,為何我要付你賬?」這不單針對Whatsapp的「0.99美元」,而是我們對「付出」與「得到」的價值觀問題。
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斷不能連我們的價值觀也扭曲。
我們迴避「付出」,但其實「付出」是珍惜的必要條件。有時候,付出或許會比不付出得到更多,不只金錢價值,愛情如是。試想想,你不需付出便能得到另一半的溺愛,和你不問回報去付出,而另一半也努力付出的相愛,前者溫度容易流失而不會彼此珍惜,後者鎖住溫度而不會輕言放手。
如果覺得Whatsapp好用,是值得花0.99美元購買,雖然筆者仍然討厭「兩個剔」和「最後上線時間」等萬惡功能。但相比免費的「微信」,你不用付款,但卻要付出言論自由。曾有用戶傳送「南方周末」四字,系統卻回應:「你發送的消息包含了敏感詞,請調整後再發。」,「南方周末」四字有何敏感?最可笑是執筆之時,據消息指,「微信」的「公眾平台」收緊管理,要求使用者提供真實姓名,電話,甚至要求你手持身份証拍張照片上傳,彷如你不知犯了什麼罪而鎯鐺入獄。
為了迴避付出「0.99美元」,而投身可能被監控的行列,當有一天真的有敏感事情發生,你才會驚覺「不付出」比「付出」失去更多。在大原則下,相信讀者會與筆者一樣樂意付這0.99美元,只是希望Whatsapp能開發更方便的付費渠道吧?
不要讓時代巨輪令我們遺忘了「付出」的可貴。
台灣《蕃薯藤》散文作家 鄺俊宇
上集:《Whatsapp的「最後上線時間」》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2350904905483&set=pb.783195482.-2207520000.1360061149&type=3&theater
《台灣蕃薯藤網站》http://n.yam.com/yam/life/20130206/20130206203288.html
作者專頁:《鄺俊宇》
http://www.facebook.com/pages/鄺俊宇-Roy-Kwong/18809502474
(備註:為免發生上次《Whatsapp的「最後上線時間」》被某些專頁刪去作者名後張貼,然後引起網友間罵戰,如各專頁朋友想轉貼,請直接轉貼這張相片,而非複製文章,有勞,謝謝。)
挪亞在方舟多久 在 Re: [問題] 諾亞方舟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 看板Christianit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HAYABUSA1207 (怒髮衝冠為留言)》之銘言:
: ※ 引述《JMS1978 (白馬機械化師)》之銘言:
: : 雖然我也是相信神 相信主的人
: : 但實在不得不回一下
: : 我並不是要否定神的存在
: : 而是不認同全球洪水審判的說法
: : 是的 我的攝理信仰 本來不是認為亞當夏娃是人類的祖先
: : 而是認為他們是一神信仰的祖先
: : 而且8個人就算再怎麼生 都避免不了亂倫的問題
: : 神為何要創造必須亂倫才能成就神的想法 卻之後定亂倫為罪???
: : 這根本解釋不通
: 我不明白8個人為什麼會有亂倫的問題?
這8個人下一代 彼此互為表兄弟 堂兄弟 要嫁娶也就只能親戚互相嫁娶
這還已經是血緣最遠的親戚 不然就得娶自己的姑姑
(娶挪亞在洪水之後生的女兒 假設有的話)
歐洲的貴族之所以有眾多遺傳病與早夭的問題 就是因為長期近親聯姻的結果
以前有人粗估過 若靠這8個人(4個女人) 要達成現今全球總人口的規模
等於每個女子 至少要生125個孩子 這還不包含流產 畸形兒 早夭的可能
但你看一下創世紀10章的族譜 挪亞三個兒子所生的兒子總合 還不到20個
總不會剩下超過300個都是女兒??
: : 沒有喔 科學家只是估計所有的陸冰融化 海平面會上升多少公尺
: : 但並沒有到吞沒所有陸地的規模
: : 只是現今人類主要集中的精華區域肯定不保
: 這裡真的是我的地科常識不足
: 沒去查證一下 就把下意識的想法就打了出來
: 真是不好意思!(鞠躬~m(_ _)m
: 啥哈哈XD
: 關於水退到哪裡去這個問題我找了一下
: 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
: 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
: 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
: 我之前只想到了南北極 卻忽略了聖經中提到大淵的泉源這個部份
: 然後我找到了個有趣的說法
: 漂浮大陸? 科學家指地殼地心間大量含水
: 美國科學家說,地殼跟地心中間還是水,水量比地表海洋加起來多。
: 奧勒岡大學舒茲教授說,根據實驗,地殼下面有大量電導活動,表示,下面有很多水。舒
: 茲說,這些水有可能是地殼形成的時候就被困在下面的,也有可能是地表的水經過幾十億
: 年的滲透活動,滲透下去的。
: https://www.physorg.com/news169906990.html
: https://ck101.com/thread-1508837-1-1.html
: 供您參考囉^^
若說這些水是挪亞洪水退下去的 也就算了
但這些大淵要如何把地底的水泉噴上來??? 那不是單純像溫泉那樣喔
因為要在40晝夜之內與豪雨一起把海拔數千公尺的高山都淹沒
要讓地殼裂開湧出如此大量的水 需要相當於多少顆原子彈的能量呢???
恐怕成為洪水的過程時 還併發超巨大的海嘯與地震
: : 你去水族館買幾隻海水魚 丟進淡水養養看
: : 或是反過來 淡水魚 丟進海水養養看
: : 就連 深海魚類改放淺海 都可能滅絕了
: 海水魚或淡水魚好像只要慢慢地改變生存環境
: 也是可能可以存活的
: 比如虱目魚和石斑魚就是台灣從海水引進到淡水的例子
: 而且海洋也不見得一開始就是鹹的
生物的適應與改變 就像你說的慢慢的
但挪亞洪水是只有40晝夜 就讓世界環境大變
40天的變化對於生物適應新環境是快還是慢??
而且300天內又變化(水退散)
: : 就亞當夏娃的生存年代 推估也才約蘇美時期..挪亞也是這個時期
: : 再怎麼算 恐龍也比他們早...恐龍時代就有海水淡水了
: : 如果洪水之前 海水沒生物 那考古出來的魚龍是甚麼東西???
: : 現今的活化石腔棘魚 鸚鵡螺 龍宮貝.....又是啥???
: : 如果是淡水沒生物 伊甸園是沒有生物的四大河匯集所在
: : 總不會 四大河是在流蒸餾水吧
: 照這樣來看人類絕對不可能比恐龍早出現
: 伊卡石刻
: 在秘魯納斯卡平原北部有一座名為伊卡(ica)的小村莊,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里卻有一座神
: 秘石頭博物館。館中陳列著1萬多塊刻有圖案的神秘石頭,被稱為伊卡石刻。它們依炤圖案
: 的類別被劃分為太空星系、遠古動物、史前大陸、遠古大災難等幾類。這種分類與現代科
: 學完全脫節,似乎在談論一個完全嶄新的課題。
: 科學家還在發現石刻的山洞附近,發現了大量幾百萬年前的生物化石,而石刻的內容更是令
: 人難以置信,描述的是人與恐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所畫的人類與恐龍身材並不懸殊,大約
: 是人類與家畜的身材比例,就是說,那些恐龍更像是一種家畜,或是當時人們馴養的動物。
: 此外,還有的石刻描繪的畫面像是器官移植手術、輸血、望遠鏡、醫療器械、追逐恐龍等
: 奇特的場景。一些科學家從石刻上的圖案上看到,遠在恐龍時代,可能就出現了一個科學技
: 術十分發達的史前人類文明時期,這些遠古智人隨著恐龍一起消失。但遺憾的是,目前在世
: 界挖掘到的只有恐龍化石,並沒有遠古智人化石,這就有些令人難解圖案內容了。或許,那
: 些遠古智人處理屍體的方式像現代人一樣是火化,所以沒有留下相應的化石?
: https://1758.cc/3_blog/Index_Default.aspx?MPDno=67630&aId=50745
: 個人認為因為洪水改變地質的可能性
: 所以目前我們所知的生物出現時間有所誤差
: 碳十四不是萬能的檢測方式:)
假設幾年後 真的出現世界末日了 現代人類被滅絕
接著經過千萬年 有了新的人類 建立文明 然後考古
挖了多年 意外挖出一本星際大戰畫冊
是否因此就推估我們這個時代有光劍光炮以及太空戰艦 甚至有迷地原蟲??
壁畫 石刻 有藝術成分在 不見得內容完全與現實吻合 甚至有大量的幻想
: : 洪水前 洪水後 最多只有幾千年的差距
: : 連數億年前的恐龍怎麼生活 都能研究出來
: : 怎會難以理解數千年前的世界 大概是啥模樣???
: 比如說當時的生活環境為什麼能使人類存活上百年?
: 活了五百年的人類外貌會有多老?
: 當時為什麼會有巨人?
: 巨人到底有多大?
: 誰能理解?
巨人是翻譯的問題 只是單看那個詞也可以有巨人的意思
就像 耶穌一直被說是木匠的兒子
但那個詞 除了有木匠之意 也可以做 築造匠
而且那時期 木料是很缺乏的 木工並不發達
房子建材是以石材為主
耶穌也時常用磐石 房角石 等建築相關的比喻來傳達話語
顯然 耶穌是築造匠之子 應該比木匠更貼切才是
: : 但也有可能數學不好 所以壽命被算的很長 不是嗎??
: : 舊約聖經許多人的記載歲數 尾數多半是0 2 5 7 這是猶太人喜歡的數字
: : 摩西說 人一生的年歲約70 強壯者可活到80...(詩篇)
: : 可是摩西亞倫首次跟法老談判時 一個80 一個83...(出埃及)
: : 摩西死時 享壽120...(申命)
: : 這三經文對照一下
: : 要嘛 摩西是個超級臭屁的人
: : 要嘛 摩西的歲數被誇大了
: : 就像中國人喜歡避開不吉的數字 常常逢九逢四用虛歲跳過...等等
: : 再者 壽命長不長 也要人懂得怎麼生活
: : 就算不容易生病好了 農畜/捕獵技術好不好 這是吃的問題
: : 該隱殺了亞伯 被趕出去 還擔心報復
: : 表示 洪水前的人 早就會互相殺伐 社會治安問題
: : 就算環境再怎麼好..歲數高到數百歲 也不太容易
: : 除非人體結構不太一樣
: : 但按聖經來看 挪亞眾後代享壽歲數 是逐漸減少 不是驟然變少
: : 與洪水前後 環境大不同的理論 顯然不太合
: 數學不好?!
: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 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
: 我想人類很早就已懂得以日夜算日子及年齡了
神說有光體 "可以"分晝夜 做記號........
可以不代表人人都會
少數幾個數學家 天文家很懂 不代表人人都有此基本
現代人普遍有基本數學觀念 是因為國民教育的發達
像我表姐 你問她45+18之類的問題 她需要想好一陣子
但她並非智能障礙 只是長期逃避數學而已
其實就連現代一般人 從1數到100很容易 但數到500以上
中間會不小心跳號的人 恐怕會不少
我童年時 外公常常會算我們的年齡 他用的是中國歲
中國過年長一歲 可是我們自己的生日也會長一歲
還加上虛歲 避九避四跳號的問題
我始終搞不懂中國歲到底怎麼算
蘇美文化 的確知道陰陽曆 也已有10進位的觀念 甚至有偰型文字
不過所謂的文字 其實是一堆三角形組合的
表示那時期文字能力並不高 更不用說普及性的國民教育
加上吉凶數字的忌諱
挪亞時代 普遍性的數學會好嗎??
總不會那時代的數學家 還得負責每一個人的歲數計算吧
: 關於治安問題
: 現在世上的治安好像也不太好
: 還是有很多人很長壽
: 治安問題跟長壽不長壽是負相關嗎?^^||
計算人平均壽命時 不就有關了??
戰亂多 意外傷亡高 糧荒天災 醫藥不發達 這些都會降低平均壽命
別忘了 神對亞當說 你必終身勞苦 但收穫卻少
如果這是對所有背離神者的命運
該隱 或 拉麥 的例子 就不會只是少數個案
像早期台灣 村莊間的械鬥 部落間的獵場爭奪
就是資源與利益的問題 而且心裡壓力也會使人早死
這些事情若相當頻繁 當然對人能否長壽有相關
: 至於挪亞後代壽命滅少
: 洪水之後有了季節和冷熱的溫差變化
: 你知道上了年紀的人最怕什麼嗎?
: 就是溫度的變化
: 另外
: 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菜蔬一樣。
: 惟獨肉帶著血,那就是他的生命,你們不可吃。
: 人開始吃肉好像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 吃肉對人的壽命有沒有影響呢?
: 我想大家心中自有答案吧
厄........不是吃不吃肉的問題 那是營養攝取比例的問題
現代人是過量攝取肉類 所以有這方面健康問題
你可以上網找看看健康的素食者的腸鏡與一般健康者的腸鏡
素食者的腸相比較沒甚麼血色
: : 你意思是說 洪水之後 才有了季節變化
: : 但地球是圓的 太陽系裡只有一顆太陽
: : 是要怎麼做到 洪水前 地球全面性的四季如春???
: 溫室為什麼叫溫室
: 因為在溫室外面有一層採光罩或是阻擋烈日的物體
: 我認為起初的地球也有那種東西
: 使地球保持溫暖的溫度
: 也東西就是"空氣以上的水"
南北半球季節是顛倒的 而極地 夏季冬季會有約兩周的永晝與永夜
這是因為日照角度的緣故
靠這個空氣以上的水 要如何使地球表面每一處 同時都適合人居???
而且地球本來就有大氣層 構成類似溫室的效果
但只能全球均溫適宜人 而不是每一處溫度都一樣
: : 還有 "空氣以上的水" 要足以吞沒所有高山陸地...那水要多少??
: : 並且這些水都下到地表成為洪水 之後到底如何花150天退去的??
: : 而且還不能又回到原位 免得又讓地球變成讓人長壽的優質溫室
: 上帝是如何花150天使水退去
: 這問題就好比問上帝何以在六日創造天地一樣
並不太一樣喔
經上記載洪水開始於挪亞600歲 洪水結束時 挪亞又活了350年
然後950歲過世 等於洪水期間 差不多是創世紀挪亞歲數計算的一年
而神6日創造天地 沒有其他時間根據可供判斷
: 不得而知
: 而且吞沒高山陸地的是"空氣以上的水" + "大淵的泉源"
: 至於水退到哪裡
如果按你說的 地殼底下有大淵的泉源
那150天水退的問題 比 當時40天怎麼湧上來 要小得多
不過 那同樣是得用多少原子彈去計算的能量規模
也就是 按你的推估來看
挪亞洪水發生與退去的同時 會發生幾乎難以想像的超巨大地震與海嘯
: 同我之前貼的報導
: 除了南北極外 地殼也許也是答案之一
: 我不是相關研究的專家
: 讓我們等證據自己出來吧^^
: : 請問挪亞眼中的天下到底有多大?? 一隻螞蟻認為的天下跟挪亞一樣嗎??
: : 你認為的天下 跟 隔壁老張的天下 會不會一樣???
: : 光用這樣的形容 到底有清楚到哪去??
: 說要毀滅天下 地上的生物的
: 不是挪亞而是上帝自己親口說的
: 上帝眼中的天下和地上應該並不小吧
但是記載此事的 不是當事者挪亞 對吧
而是數百年之後的摩西時代
( 好像也不是摩西寫的 但是被列為摩西五經之一)
: : 聖經提了四條河來表達伊甸園的位置
: : 但伊甸園在甚麼地方??? 在邊界東面還有四面旋轉的火焰劍..
: : 這伊甸園的形容 比那段經文具體的多 可是依舊沒人確定伊甸園實際範圍
: 如果有人能確定伊甸園的位置
: 那肯定有人死活不論想跑去
: 上帝有弱小到讓人知道在哪裡和找到它跑進去嗎?
這樣的推論 跟 就算找到了 他們能打得過把守道路的基路伯與火焰劍嗎??
並沒有太大分別 找不找得到 並不會讓上帝顯得弱小
: : 挪亞洪水 跟 啟示錄的末世 關係性在哪裡呢???
: 一個是第一次世界末日 另一個是下次的世界末日
: 兩者都是普世性毀滅
: 少數人得救
: 兩個時代的生活的人們都一樣
: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
: 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
: 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
挪亞的日子怎樣 人子降臨也要怎樣 的經文內容
他所要表達的 並不是兩者災難都是普世性的大毀滅阿
而是訴說 不信的人們無法預測 難以防備
: : 姑且不論世界末日說到底是怎樣的
: : 啟示錄所說的末世審判 是福音傳揚到地極之後 才會展開的
: : 挪亞洪水有嗎??? 挪亞時代是全球都有相信神的人嗎???
: : 若沒有 那些根本不知道神的法有甚麼的人 為何要被審判??
: 為何要被審判? 為何不被審判?
: 這決定權不在我們手上
: 而且我們根本不得而知當時是否所有人都已認識了神
: 一個人是好是壞人又豈能看透?
: 這一切只有上帝知道
: 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裡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
: 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
: : 只因洪水是區域審判 所以神就沒大能???
: : 如果神讓台北市連下40晝夜的雨 再度變成台北湖 這樣神有沒有大能??
: =_=...
: 如果上帝說要毀滅台北市而使台北市下40晝夜的雨 當然沒話說
: 但如果上帝放說要毀滅全世界卻只有台北市下了40晝夜的雨
: 你覺得呢?
但如果只是人誤會 神要毀滅全世界
結果只有台北市被滅 因此把神看為無能
你覺得呢??
況且 神也曾放話 要毀滅尼尼微 結果 神卻收手沒做呀
: : 古大陸 按科學家推算 的確有可能是一大塊之後移動分裂
: : 但這要花多久時間 你知道嗎??
: : 如果神直接瞬間讓板塊移動 你知道需要多少能量 會造成多大的地震與海嘯???
: : 這不需要挪亞洪水 地球生物就先被重新洗牌了
: 如果要使板塊大規模移動
: 洪水發生時不是最佳時機嗎?
: 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
: 看來那時地表有發生破裂的情形呢:)
別鬧了 板塊移動對地上物的影響 不是小事
你看05年的南亞海嘯 與 去年日本的地震
那樣的力量也只是板塊出現破裂 但地球轉速就已經因此改變
更何況是你所推測的 古大陸分裂成數大洲的情況
: : 你把現有的五大洲陸地擠回一塊 接者 自己從西邊到東邊(不用走 用開車的)
: : 然後你再告訴我 換成遠古人的交通能力.這樣往來困不困難???
: 一.你怎麼知道古代科技文明並不發達?
: 二.上古英武有名的偉人的存在被你遺忘了
如果遠古科技非常發達 那怎會一點痕跡都沒有
而就只有一點壁畫石刻 供猜想
碳14 雖然無法肯定絕對準確 但也不是隨便根據的檢測設備阿
至於偉人 既然英武有名 那他們到底是誰??? 不是有名嗎??
而且是怎樣的有名??? 孫中山 毛澤東 也曾被定義為偉人
但顯然他們跟交通能力沒甚麼關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214.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