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要來分享科學類的童書啦!只是這次分享的新書比較特別,除了內容傳遞的科學知識點之外,還具有文字故事的可看性,讓孩子可以吸收科學知識時,同時也有文字閱讀的樂趣。
(這次分享的幾本書會涵蓋低年級跟中高年級的孩子喔)
🎈 低年級:
《快閃貓生活謎語童話1:神祕山有鬼?》
「
森林村與快樂小學裡的每一個獨創角色,都將在故事裡一一亮相,
動作飛快、「閃」功超群的快閃貓,
一身軟綿綿羊毛、吃東西就會變色的變色羊,
不見廬山真面目的雲校長、
外表兇狠內心少女的班導師臭臉獅、
聽到笑聲就會全身發癢的不准笑巫婆……
所有角色性格都令你耳目一新,各種好玩有趣的生活故事正在發生……
」
看完這個簡介,你應該會很納悶:這內容不就是一般的橋樑書嗎?怎麼會說是科學童書?
或許是因為考量到一二年級的孩子對於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一般的文字橋樑書比較少有偏向科學類的主題,而是多以生活或者童話的故事內容為主,不過顏志豪老師(顏志豪的童書好棒塞)卻巧妙融合趣味故事以及科學知識點,創作出了最新作品《快閃貓生活謎語童話》,
除了有著爆笑有趣的創作故事之外,每個篇幅不長故事的內容最後都引導到一個知識謎題,而這些知識謎題的解答,正好能對應上孩子在學校課程中的自然領域會學習到的知識,例如「光與影、磁性....」
每篇故事的篇幅都不長,再加上故事內容是以貼近孩子的校園與家庭生活來發想,搭配上插畫家水腦。所繪製的超有趣插圖,所以低年級孩子讀起來應該會非常容易上手(很挑書的小女兒一口氣就看完)
所以很推薦給「擔心孩子閱讀偏食,不肯接觸科學類文本」的爸媽們
更多內容可以看看博客來上的介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567
🎈 中高年級:
《小艾的四季科學筆記:夏日篇消失的藍莓》
《小艾的四季科學筆記:秋日篇葉子為什麼會變色》
「
小艾是個充滿好奇心的捲髮女孩,她有一個愛講冷笑話的爸爸和超有耐心的媽媽,兩個人都是科學教師。
每當生活中有謎團出現,爸媽的提示總是為小艾帶來靈感,設計出屬於她的獨特實驗、尋找解答。
有時候問題需要想像力,實驗過程有點狂(例如一邊用力跳舞一邊搖瓶子);
有時候並沒有完美的找到答案,甚至還帶來更多問題──但不用擔心,世界上偉大的發現都是從許多問題而來,
加入小艾的塗鴉實驗筆記團隊,一起來當最開心的生活科學家!
」
新課綱上路後,高中社會領域與自然領域都新設立「探究與實作」的課程,但是「探究與實作」到底是什麼呢?
不明所以的家長以為是要做些很難的實驗啦、研究啦、科展啦,所以最後只得花大錢讓孩子參加各種科學課程或者營隊。
其實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培養起,藉由「觀察->提出問題->提出假設->針對假設做驗證->形成結論」
之前我曾經介紹過的《NHK小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方法》也是一樣的出發點,而兩者的差異點是NHK小學生是以照片為主的圖文書,而小艾的四季科學筆記是以故事文本為主
《小艾的四季科學筆記》以很貼近生活的季節觀察為主題,從主角小艾在生活中的疑問出發,藉由小艾與父母之間有趣的對話,引導了小艾實際進行科學探究與紀錄。
因為是以親子的對話來呈現故事,所以就算是父母讀起來也很有收穫(我覺得爸媽們會比較知道可以怎麼引導孩子)
在每一個故事結束後,都會附上小艾自己的實驗記錄,這也是我覺得非常棒的一個部分,因為這可以讓孩子可以知道,其實科學實驗記錄不困難也不高深(不用先知道很多科學名詞,也不用做出多複雜的圖表),只要你願意嘗試「觀察->提問->假設->驗證->結論」這個流程,就可以做出一個具有科學脈絡的紀錄。
我很推薦中高年級孩子可以找來讀讀,趁小學時開始了解如何「探究與實作」
更多內容可以看看博客來上的介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975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976
探究自然的科學方法 在 Choyce寫育兒、旅行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方法,NHK這套書很實用也很受歡迎誒!
科學腦祕訣1.最強棒的製作團隊:日本NHK教育電視臺和繪本大師吉竹伸介攜手合作,集結影視專家、日本文部科學省和各界教育學者,共同為孩子打造知識和趣味滿載的豐富科學讀物。
科學腦祕訣2.最有效的學習法「試試看」:每冊皆有六個「試試看」研究主題,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看似理所當然,其實蘊含「奇妙現象」的事物,並透過剖面、排列、放大、比較、分類、拆解構造等多元操作和「動動腦」思考,激發探究事物的好奇心。
科學腦祕訣3.發掘主動探索的樂趣:每冊皆有延伸研究主題的「創意發揮」單元,提供更多探索問題的靈感和興趣,幫助孩子主動構思研究主題,輕鬆面對學期報告或暑假作業的自然科學研究。
科學腦祕訣4.鍛鍊寫作力和表達力:每冊書末皆有「自由研究」專欄,循序漸進從選擇研究題材、寫出研究動機、記錄結果、整理研究成果到報告發表,精進孩子的寫作與發表的能力。
科學腦祕訣5.培養自主學習的熱誠:藉由書中五個最好奇的主角充滿創意的提問,以及互相討論的過程,孩子從中體會到垂手可得研究題材的驚喜,提升自發學習與互動共好的態度。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choye520/products/0010859336?utm_source=choye520&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2009
探究自然的科學方法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喜歡陰謀論.
喜歡的地方在於,有一群人對於陰謀論有強烈的恐懼和嫌惡.
他們會害怕,這侵犯到真實,對他們來說,真實是必須嚴謹的,小心求證的.
不過,否定陰謀論,並不會讓自己看起來特別真實.
這是個迷思,「大膽懷疑,小心求證」,諸多假說,乃至於現在眾人認知到基礎事實,可能都來來自陰謀與推測,那只是個階段,就像哥白尼推動日心說一樣,那時,反對上帝的,一律是陰謀.
若因為少許的根據,而成的假說,特別感到不真實,而卻用不充分的根據,完全否定掉一個猜想,甚至連其中的「可能性」也一併否定掉了,進而阻止人們去探究,這是更糟糕的事情.
「科學方法潔癖」,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以印度學者發現武漢肺炎的病毒蛋白結構,和Hiv有相似結構,大部分的人是反對的,認為只是一種巧合,被譏諷為政治凌駕科學,甚至認同的人被指為犯了共產黨的錯誤.
我以為,絕對的真理,才是共產黨的錯誤.
現在,又有一位學者提出了這樣的說法:
「蒙塔尼耶教授解釋說:病毒遺傳物質是一個長條的核糖核酸ARN,在這個ARN長條上的某些地方,有人加進去一些艾滋病毒小序列片段。這些小片段雖然小,但很重要,它們有可能修改“抗原位點”,也就是說,如果想製成一種疫苗,就完全可以通過另一種病毒的一段序列,來修改疫苗對接蛋白質。
針對有人說大部分科學權威都反駁他這個說法,他表示,想要扼殺這個說法的意願還是有的。這些工作,也並不是我們最先做的。在我們之前,一個印度非常有名的研究團隊公布了相同的結果,但有人強迫他們撤回了文章。不過,隨着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提出這樣的想法,反對的聲音已經比今年年初變少了.」
如果當初反駁的理由是「那只是巧合」、「還有其他的病毒也可以對應到類似的插入」,那麼,要反駁那是人造病毒,來自愛滋病毒的插入的可能性,是不夠的.
巧合包含了,「那不是真的,只是偶然」OR「那個偶然剛好為真」.
頂多將那時的說法定位在「尚不足以證明」的層次,而不是「百分之百的錯誤」,不代表他不能存在.
神父那時也轉貼了這個研究,認為有探究的價值,然而,龐大的壓力,最終使印度團隊撤回了論文,他們不是毫無根據,而是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小心求證」過程時,被否決了,你們不允許求證,因為你們的假設過於大膽,當論點連存在都被否定掉,自然,也是變相阻止人們繼續討論和求取真實.
如果你的依據是「不夠真」,那就只能反對到「不為真」,沒有到「打成假的」地步,成立真實要找尋足夠的依據,反駁方亦然,如果要徹底推翻的話,就要有能夠徹底推翻的依據,否則就是不充分的謬誤,而現在,這個愛滋說又浮上了檯面.
神父在一月底發表的一篇文章「武漢肺炎猜想」,如今,在臉書上,發現被檢舉掉了,幸好,我有留下痕跡,我提出武漢肺炎和中國軍方有關,有可能是生化武器的研發,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猜想,讓共產黨不開心了呢?
擴大否定不該否定的事物,例如可能性,例如話語權,例如,討論的過程,其實,也算是連發現真相的機會,也一起否定掉了,這也是現階段,共產黨最想讓人去做的事.
神父看不出,這哪裏符合科學精神了.
事情的真相往往出乎意料,超乎常理,當所有人都駁斥他的時候,很有可能,真相就藏在裏頭.
你要做的是發掘,而不是打垮發掘者;你要做的是清洗出土物,將他多餘的東西磨去,使他能被看得清楚,無論是真是假-而不是整個丟在地上擊碎,因為你覺得是假的.
然而,真實往往就是看起來那麼虛假,brother.
衍伸閱讀:
【武漢肺炎猜想】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2020/01/2019-nCoV-gue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