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90的網紅Teri Timeou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的話記得留言讓我知道,也別忘了訂閱我的頻道和開啟通知哦! Hey all! Make sure to leave a comment to show love, and don’t forget to LIKE, SHARE, and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R...
接歌原理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在看個節目“我是女演員”,其中有個時年十九的女孩叫“包上恩”,容貎上很出色,也受到節目的青睞力捧。(照片來源:https://inf.news/entertainment/53b79860585c77fc60da3776c71044be.html)
不過呢?在聲音表演力上倒是被導師劉濤說聲音太小,總像是在跟身前一步的人說悄悄話,演起古裝,空間距離更大的對手戲,就顯得在自言自語的呢喃了。
音量不大這個問題,困擾的人不少,查了一下近四週我YT的觀看次數,也是以“如何讓聲音變大聲”這個影片觀看次數最多。
那如何令音量變大呢?
用力吼是不實際的,雖說音量是大了,但講不久,也傷聲,更大的問題是聽起來咬字會不清晰。所以,要解音量不夠大的問題,直接透過放大音量來處理,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方法。
要我解決音量不夠的問題,我的方式會由"音質"、"音高"、"節奏"這三個方向來解。
音質上,讓聲音變得更響亮:所謂“響亮”的聲音感受,大約由1000Hz起,就會有這個感覺,一路延伸到4000~5000Hz,再高就會覺得“尖銳”。而大部份的女聲,很容易聽起來的明亮感是由1000~1200Hz左右的頻率所貢獻,這段頻率對女聲發聲時,是咽部用力而吼出來的聲音,在聽眾的聽覺中,也是效率較差的頻段,簡單的來說,就是“你說的很用力,我聽的很吃力“。
發聲要追求”響亮“,這”響亮“反而不是用力來的,而是打開咽部的空間,提高上顎與懸雍垂而來,把一切”阻塞”聲音的姿態去除,讓口腔像是個擴音筒一般,聲音自然會“響亮” 。所以,發出響亮的聲音,會是“聽起來很有力,但發起來並不費力”。這中間是用上了“巧勁”,在武術上是力學原理,在聲音上是聲學的運用。
音高上,讓發聲更有效率:每個人不同的音高,發聲的效率是不相同的。太低的音不好發,太高音也是,在中間地帶如果發聲姿態正確,會格外的省力而音量大。通常,會比現在平時說話的音高高上兩、三個半音,甚至更多,所以提高音高很多時候就會帶來音量擴大的結果。
不過呢?絕大部份的學生,一提高音高,身體會更緊繃,所以這音量放大的效果不但出不來,而且還更傷聲。
在提高音高這部份,它必須是音質改善後的副產品,若音質沒先改善的更輕、更響、更薄的聽覺感受,直接要求學生提高音高,反而傷聲而事與願違。
節奏上,更加像歌詠朗誦:其實音量大小的背後,真正的問題叫“聽不清楚“,但這”聽不清楚“未必是音量所造成的,而是咬字的辨識度不足。音質響亮,可使咬字更清晰,這就先不談泛音頻率的事了。在節奏上,若說話咬字的節奏更加歌詠朗誦些,也是有助於咬字的清晰,因為資訊量變多了。
聽覺的運作與各種感官相同,其實大腦都在”腦補“,所以,聲韻上更突顯四聲變化,更完善咬字的細節,對聽覺而言就更容易”腦補“,那音量是大是小就會顯得並不是太重要。
解決音量不夠大的問題,由“音質”、“音高"、"節奏"來著手才會得到有效率的改善。我不建議去練”氣“來擴大音量,雖然好像很直覺,氣息強了,氣壓大,音量就會大。但在發聲中,有更重要的變數,是來自鼻口舌咽與聲帶的鬆緊與空間姿態,一則氣壓受這些變數的影響更大,像是水管一擠對地方、局部水壓增大,水就噴的遠;再者,則是空間姿態是個擴音筒的型,還是在掩抑閉塞的狀態。
總之,“聽起來很有力,但發起來並不費力”,這才是音量放大所追求的目標。
~~~~~
※ 一對一視訊個人課,請私訊
Line ID: joseyang9287
※ 健聲房公開班,台北(9/25、11/20),高雄(12/11):
https://www.cln.com.tw/school_openclass_info_165_.html
接歌原理 在 Moshpit Kenn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歌唱團體新手班招生中!
你喜歡唱歌,卻不喜歡自己聲音嗎?
在KTV總是當分母嗎?
在包廂內總是因為第一首唱破音之後
當天只剩下吃滷味跟喝酒的功能了嗎?
你是不是有過在熱音社成發時想要展現實力上台嘶吼殺翻全場
卻在台上壯烈犧牲的經驗呢?
你有沒有在音樂祭看團想跟著唱卻因為不會唱不會吼而在心裡憋到內傷呢?
別怕!
我來幫你處理!
經過調整過後,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8堂課帶你入門各種歌唱技巧
第一堂
氣息控制
氣息穩定聲音才會穩
撇除大量讓人眼花撩亂的術語
讓你快速弄懂氣息
第二堂
基礎發聲
講解聲帶發聲原理
與基礎發聲技巧
第三堂
聲帶肌肉放鬆訓練
用淺顯易懂的肢體與表情
讓「放鬆」變成被動技能
第四堂
音域拓展/輕鬆唱出高音的眉角
如果再怎麼用力也唱不上去
那就不是力量的問題
我來教你就試試別種方式吧
第五堂
不再傷喉嚨的撕裂音
不論什麼唱腔
會痛會癢會有不舒適感
都不是正確的
吼起來沒感覺才是最好的感覺
準備好!下週要進主題了
第六堂
嘶吼入門(false chord死腔篇)
第七堂
嘶吼入門2(fry scream 最實用的唱腔)
第八堂
嘶吼入門3(High Scream黑腔單元)
因疫情尚未明朗化
避免群聚
保護自己也保護所有同學
團體班我們採用網路視訊課程
我們上課採用的通訊軟體是用Skype
有意願上課的同學麻煩先下載好喔!
除此之外我需要你們準備
1.適合視訊的裝置,不論是手機、電腦、平板
他要能正常清楚收音讓我清楚得聽見你的聲音
若是不是桌上型電腦,請在上課前將它充飽電
2.順暢的網路
雖然有時我們無法掌握網路的穩定度
但至少我們在上課時,拜託先把其他的網頁與App關閉
還有盡量不要不要在上課同時下載其他東西,這點千萬拜託。
3.想要有更好音質以及學習效果的同學
可以使用外接的麥克風
聲音比較能完整呈現
如果你有自己的錄音介面那就太完美了
當然我知道這東西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
所以我希望如果是筆電或手機
品牌至少是蘋果的
Mac book或是IPhone都行
不知道為什麼Apple家的內建麥克風收音都還滿清楚也不太會爆Mic
(這不是業配喔!如果蘋果要給我錢我會拿就是了...)
4.大聲唱歌不會被罵的空間
有些人在家裡練唱是必須得看時段的
好不容易等到爸媽出門的時候開始鬼吼鬼叫
結果鄰居以為出什麼大事了報警那也很尷尬
如果家裡不是一個練唱的友善空間
可以去樂器行租借教室或練團室
甚至也有學生跑到爸媽的車上用筆電跟我上課
總之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你OK的我相信你
5.保持心情愉快
唱歌要是精神警崩身體僵硬是沒辦法發揮到最好的
不要覺得你是來上課
你是來玩的
你是來交朋友的
只是我們的話題剛好是唱歌而已
至於什麼樣的人適合上團體班呢?(任何一項符合即可)
首先!喜歡唱歌,想要增強自己歌唱技術。
經常在家瞎練進步幅度卻不大,想要整理出練習方向。
在KTV時常只能當分母,想增藉由唱歌,結交更多朋友。
什麼樣的人不適合上團體班?
對歌唱有一定了解
渴望速成變成高手
已經有豐富表演經驗的表演者
以及還在變聲期的男性朋友再麻煩放置一段時間,因為正在脫離童音的階段的聲帶是很敏感的,音色也較難達到標準,我應該還不會這麼快退休,你先不要急,我可以等你變成完全體。
如果你符合以上條件
你還在等什麼呢?聲音道館的門已經打開,等你踩進來而已了!
【課程費用】:$3200
【上課時間】:
10月4日起
每週一19:00-20:00
至11月22日止
為維護上課品質,一班人數上限為12人,名額有限,滿額為止
私訊即可報名
接歌原理 在 Teri Timeou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喜歡的話記得留言讓我知道,也別忘了訂閱我的頻道和開啟通知哦!
Hey all!
Make sure to leave a comment to show love, and don’t forget to LIKE, SHARE, and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RING THE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thing from me.
-TERI xx
☾ ALSO FOLLOW ME ON 追蹤我
Instagram:@teri.timeout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eri.timeout/
Giva Divas:goo.gl/pVSAiC
☾ INQUIRIES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 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DJ入門小教室 #接歌原理 #以後都可以監視DJ了
接歌原理 在 上課日常一般嚟講,睇人打鼓做啲好快好密嘅動作就會覺得係高 ... 的推薦與評價
打慢歌所需嘅拍子準成度比快歌要求更高, 原理 係當首歌慢,打快或者慢咗少少會好明顯聽得出。 相反,快歌節奏急促,打快/慢咗啲都唔係好覺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