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重要的,只是碎念,需要寫點東西,想到哪寫到哪。
.
入夏以後,白天明顯變長了,過了平時的晚餐時間,外頭還是亮的。小餐館的招牌燈還沒打開,就因為生意清淡而提早打烊,乾脆不打開了。下班騎車回家,天依然是亮的,但藍色的部分已經轉成靛青,星星和月亮不經意透出來。有時我會刻意改變路線,往車少一點、路寬一點的方向去,就算繞一點路也沒關係。這陣子城市的喧囂好像又慢慢甦醒了,我說的這陣子,是三級警戒以後,人類突然降低活動,而產生好像城市停擺的對比,在那之後又熱鬧起來的這陣子。可是如果走那座新蓋的橋,會暫時爬升到城市較高的位置上,從那個位置看出去的城市,還是接近停擺的模樣,兒童新樂園的摩天輪不知多久沒亮燈了,橋下的戲曲中心也絕對還沒恢復運作吧。或許因此,我才往那個方向去。
.
新橋說新也不算新,應該有幾年了,當初為了連接芝山和士林科技園區而蓋,據說之後要一直延伸到洲美快速道路。但科技園區開發很慢,直到最近才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幾家車商和電子廠進駐,但只在工程進行階段,晚上工人下工後,整個區塊就熄滅了一般。
.
下了橋,刻意騎進科技園區,雖然不是獨家路線,但是是幾回經驗發現的捷徑,因此能避開大馬路秒數很長的紅綠燈。科技園區裡也有紅綠燈,每一個街口都有,不過如果沒車的時候,我會直接闖過去,因為完全沒車,所以一連闖好幾個都沒關係。也不是沒嘗試過停下來等紅燈,但等著等著自己都覺得好笑,究竟在等誰經過呢?根本沒有其他人阿。這時突然覺得交通號誌這種東西,沒有交通就完全就失去意義了,不管紅燈或是綠燈都沒有意義,只有我一個人,也沒有意義。
.
到了晚上就熄滅的科技園區,成了一些小動物的活動場所,老鼠在街上跑來跑去,吃人類白天留下的垃圾。如果沒看錯的話,天上飛的是蝙蝠吧,可見真的是光害很少的地方。天氣晴朗的話(最近都很晴朗)從園區能看到河堤那邊的北投焚化爐、社子橋,遠一點的觀音山,或許還有林口台地也說不定。由於正好是日落的方向,那些東西全數變成剪影,黑得非常絕對,簡直就像送到 Photoshop 可以簡單命令 Ai 去背的圖片。我一邊騎,從這邊望向那邊,想找個欣賞風景的好角度,但因為位置太低而被興建中的建物遮擋,所以無緣欣賞到黃昏全景。不過這一點都沒關係,我刻意繞進來,再繞出去,就已經完成一個儀式化的過程,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不等紅燈的話更短),但已經順利地從喧囂的那邊暫時鑽到幽靜的這邊,這種瞬間切換竟然有著使感官短暫休息的效果。所以一次又一次,下班就騎過來。
.
沒什麼要事的話,一天差不多就這樣結束,太陽再次升起後,另一天又來,如此一日復一日,三級警戒竟然也兩個多月了。前天去錄了朋友的 Podcast 節目,發現自己真的離人群(或者精確點說是社交圈)好遠,講話變得好難,腦袋和舌頭都鈍鈍的。想到解封以後,就失去完美拒絕社交活動的藉口,突然覺得這樣保持距離好像也還不錯。就像下班後,一個人默默繞進科技園區,那短暫寧靜的片刻那樣,片刻卻恆久。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90的網紅誠品esli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人把歐洲的美感建築加上招牌、燈箱等台灣在地元素,立刻變了個樣,來說明台灣的美感教育有時讓人難以領教。柏韋、慕天和宗諺三人22歲時到歐洲當交換學生,為歐洲無處不在的美感震懾,萌生了讓「台灣變得更美」的想法。他們決定從改造課本開始,製作了「美感教科書」,希望透過用潛移默化的方式,讓「美」呈現在每個人都...
換 招牌燈 在 陳啓源 Kmt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噢耶~明天我們去市區,要跟嗎?」
少年時很多朋友說出這句話的樣子,
都是ㄧ副嘴角微微上揚很欠揍的表情,
但我總是很不爭氣的跟著去了⋯
照片中曾經是我們年輕時口中說的「市區」。
最近聽到在這附近的朋友訴說,
他家的老字號商店將在這個月熄燈⋯⋯
啓源是在香山長大 ,
記得民國70年代的學生時期,
只要有同學吆喝來逛市區(東門商圈),
就點燃年輕的心中那嚮往著五光十色的潮魂!
換上高腰的打摺褲,
口袋裡揣個200塊,
跨上朋友的名流100,
開啟10萬公尺的征途!
(從早到晚真的可逛近百公里,因為大家身上的錢也只夠湊油錢)
雖然回首看當年是蠢到不堪回首,
卻也是對這城市風華的深刻記憶,
而如今「市區」繁華早已不在,
或許是消費型態的改變,
或許是購物中心的堀起,
許多商圈老店家在撐的是不捨的情感與回憶,
他們錯過轉型電商的契機,
也過了敢孤注一擲投資創新的年紀,
為了有點事做,為了不投降的面子,
只求收入能打平支出讓招牌燈持續亮著就好。
而這波疫情,
將是壓垮許多老字號的最後ㄧ根稻草。
原本已經慘淡的生意,
勉強用過去攢下的老本苦撐。
但面對疫情可能因人流帶來的健康風險,
剛好有個轉身的理由順勢將商號劃下句點,
熄燈告別時代。
雖然我們總是彼此勉勵著,
疫情終將過去,深夜必見曙光,
但不知道這些店家,等著紓困的民眾,
還能撐多久⋯
#我們攜手共渡時艱
#陳啓源
換 招牌燈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念念不忘 #投稿】下星期主題為「#散步」,歡迎讀者分享4張或以上相片,輔以簡短文字。Inbox來稿請註明題目、撰文與攝影,6月6日截稿。獲採用投稿將於禮拜一或三,在明周文化社交平台發佈。
• — — • • — —•
【光與它的影】與過去一起無聲消逝的,不只有人們,還有那訴說著歷史的光影。
霓虹燈招牌,在最輝煌的時間,曾經代表了那名為我城的視覺元素。字體漂亮的弧度,裝飾性的線條,勾畫出一道道沈澱後才會散發出來的味道,然而新的城市規劃框架,以及漸趨受人關注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容不下這塊懷舊的光。於是,它們一塊塊地被拆卸替換,替換成更符合規範的招牌。昔日的驕傲,只剩下殘影,與四散的碎片。
時代無情,但至少,那片燃燒的燈海,將會永恆存在於昨夜夢中。
撰文、攝影:Polly Li
#光影 #霓虹燈 #招牌 #燈光 #燈海 #輝煌 #時代 #時代的眼淚 #美好 #美好回憶 #集體回憶 #香港歷史 #歷史建築 #歷史 #消逝 #舊香港 #老香港 #城市 #懷舊 #我就是我
換 招牌燈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有人把歐洲的美感建築加上招牌、燈箱等台灣在地元素,立刻變了個樣,來說明台灣的美感教育有時讓人難以領教。柏韋、慕天和宗諺三人22歲時到歐洲當交換學生,為歐洲無處不在的美感震懾,萌生了讓「台灣變得更美」的想法。他們決定從改造課本開始,製作了「美感教科書」,希望透過用潛移默化的方式,讓「美」呈現在每個人都會接觸到的教科書上,進而影響整個社會對於美的認識。他們認為,想要改變社會不必要等到未來,不管你幾歲,從現在開始,做就對了!
光影的延伸閱讀:書包裡的美術館►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28182653964

換 招牌燈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有人把歐洲的美感建築加上招牌、燈箱等台灣在地元素,立刻變了個樣,來說明台灣的美感教育有時讓人難以領教。柏韋、慕天和宗諺三人22歲時到歐洲當交換學生,為歐洲無處不在的美感震懾,萌生了讓「台灣變得更美」的想法。他們決定從改造課本開始,製作了「美感教科書」,希望透過用潛移默化的方式,讓「美」呈現在每個人都會接觸到的教科書上,進而影響整個社會對於美的認識。他們認為,想要改變社會不必要等到未來,不管你幾歲,從現在開始,做就對了!
光影的延伸閱讀:書包裡的美術館►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28182653964
#美感教科書 #美感細胞 #設計 #教育不能等 #閱讀 #月讀一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