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系兩年的臺詞課想一個月補上?不可能!】
2018-02-09 08:35:43 來源: 新京報
「不瞪眼、不面癱、有表情、能哭」已經成了評價一個演員是否有演技的基礎要素,而表演的另外一面「臺詞」,正在被從這個標準剝離出去,臺詞正在成為配音演員的工作。以至於最近趙立新、韓雪等演員在綜藝節目中秀了一把臺詞功底後,就讓觀眾有了發現新大陸的感覺。但在臺詞老師們的眼中,臺詞和表演素來不可分割。
新京報記者專訪了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的幾位臺詞老師,解析目前表演和後期配音割裂、科班學生臺詞水準堪憂等現象的原因。
1 配音濫用 - 演員軋戲頻繁哪有時間背臺詞
最近幾年大熱的劇集不僅捧紅了許多演員,還帶火了一批幕後配音演員,他們的聲音幾乎全年無休地出現在各種劇集中。觀眾一方面被配音演員的聲音圈粉,另一方面也開始對「不同的劇集,熟悉的聲音」感到疲倦。
很多劇,尤其是古裝劇,現場收音可能會導致聲音上的穿幫,但無法同期收音跟必須起用配音演員之間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就算是後期配音,如果對自己的專業和塑造出的人物有要求,哪個演員願意讓別人來給自己配音?」中央戲劇學院臺詞老師吉璟津說。
接受採訪的幾位老師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口音問題,上海戲劇學院的臺詞老師孫魚洋表示,臺詞教學第一階段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就是矯正學生的地方口音,不然之後的戲路會受到限制。
一些古裝劇因為棚外拍的戲份多,同時段有若干劇齊拍,而不得不用配音,但在現代劇中,配音現象仍然屢見不鮮。除了口音出戲和臺詞功底不過關,軋戲也會導致演員沒有時間背臺詞。「他橫店有戲,車墩有戲,懷柔還有戲,哪有時間去琢磨人物、背臺詞呢?有些人就只能靠導演現場講戲,直接告訴他這場幹什麼,再不行就念數字臺詞。」吉璟津無奈地說。
知名配音演員姜廣濤(曾為《琅琊榜》藺晨配音)曾表示,「配音演員最為本職的工作其實是譯製片和動畫片,現在我們配這麼多國產電視劇完全是個美麗的誤會。」
「表演和臺詞一個是手心一個是手背。用配音演員,其實是把這件事割裂了,變成了兩個巴掌。」這種割裂讓北京電影學院的臺詞老師劉中哲很擔心,他害怕配音過分使用會給觀眾帶來錯誤的引導。
「國外配音演員大多受過表演訓練,但國內不少配音演員學的是播音主持,配音時容易過於『拿捏』,劉中哲認為,缺乏表演訓練會讓配音演員難以應對不同的角色,他提到了這幾年的熱劇,「適合清宮戲小清新范兒的配音演員,不一定能駕馭戰國時期的野性之美,所以《羋月傳》的配音就感覺很空。」
吉璟津提到《雞毛飛上天》中張譯的表演,東北籍的張譯用自己的聲音詮釋了一個地道的浙江商人,「語言成立,這個人物形象就完成了一半,慢慢地觀眾會相信你就是那個人物。」
2 悖論 - 學生無心上課忙拍戲,出校門卻急著補課
劉中哲經常會給學生們推薦一些經典的國外電視劇,讓他們去觀摩學習。之前,他推薦了英國的莎士比亞作品改編劇《空王冠》,但過了一段時間再問起時,全班僅有兩個人看了。
和其他院校的大學生相比,影視院校的學生要面臨另外的誘惑,通告、綜藝、拍戲等工作在讀書階段就紛至遝來,尤其某些讀大學之前就已成名的學生,更是需要持續的曝光保證人氣。
吉璟津表示,多數表演學院都明令禁止在校生外出接戲。但即便是不外出拍戲、錄綜藝,一些學生也難以保證每天出早功,認真練習課堂學到的方法。「生活中不鞏固,說話含糊不清,或者跟家人和老家的朋友打一個電話就又說回了方言,想要基本功扎實就一定得讓專業融入生活。」
校園裡有些學生無心上課,急著進圈子拍戲,進了圈子的不少人卻開始急著找老師補課。劉中哲常常接到一些臺詞和表演指導的工作,但授課方式讓他越來越難以忍受,有演員一到了試鏡的時候就拿著劇本來找他,最急的時候晚上給劇本,第二天就要試鏡,「這已經不是表演課了,這是創作課。」
有些演員甚至會把老師提供的粗略的表演框架,直接定型套用在戲中,劉中哲再也不願意給這樣的演員上課。在他看來,臺詞表演是門慢功夫,需要花時間來打磨和思考,「就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一小段臺詞,要想講清楚,就得用上十節課。」
3 高校臺詞教學 - 學生思維僵化,無法理解感於心、發於聲
高校的臺詞課堂並不神秘,乍看之下,有些基本課程甚至和諸多藝考培訓班的培訓頗為相似。在上述幾大高校的表演系,臺詞必修課通常持續兩年到兩年半的時間。「氣息、聲音、咬字是第一階段的入門訓練,儘管基礎,但也需要在課堂外下足工夫練習。吉璟津介紹,『出早功』是中戲的傳統,要求學生每天早上花45分鐘到1個小時的時間練習課程內容。
高校也會引進一些國外的教學方法,上海戲劇學院這幾年引入了林克萊特聲音訓練法,這套理論強調“放飛自然之聲」,有論文表述過林克萊特認為現代人在來自社會的壓力和束縛下,出於禮儀、紀律和偽裝等目的,已經丟失了發出最自然聲音的能力。「演員這個職業就是社會心靈疏導師,用人類的情緒和那些原始的生命訴求去引領別人」,孫魚洋如此說。
「第二個階段是『人情意』,你要去理解劇本和臺詞。」
吉璟津指出,一些演員並不理解臺詞,只是一味死記硬背。隨著各種影視劇數量突飛猛漲,對演員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但演員培養的規模卻沒有跟上劇集的生產步伐,「表演指導」、 「臺詞指導」應運而生。
但有時找上門的培訓卻讓吉璟津感到頭疼,「經紀公司簽了藝人,但戲不行被導演和製片人退回來,就找老師補課問『能不能在1個月之內解決掉?』,怎麼可能?」
「先塑造人物,再談臺詞。臺詞是人物感於心,發於聲的結果。沒有感於心,哪來發於聲?」,塑造人物是劉中哲反復強調的一點。但在實際教學中,他卻經常感到無力,學生的僵化理解讓他頭疼。
「學生一演杜十娘,基本就是我崩潰的時候。她們永遠把杜十娘弄得風塵味十足,然後就是哭,把她變成哭哭啼啼的怨婦。在某種流行審美的驅動下,覺得‘能讓觀眾哭,我的創作就成功了。 」
4 改進 - 學校授課從舞臺劇為主到兼顧電視劇
如今臺詞表演存在的種種問題,其實已經埋藏在藝考體系中。一方面,對於藝考生的文化課分數要求過低,被錄取的許多學生在文本的理解能力上並非佼佼者。
另一方面,為了成功通過考試,大部分學生都會在藝考前參加各種培訓班,而培訓班的課程往往更偏重朗誦,獲得了些皮毛的學生到了大學課堂上反而喪失了學習動力。劉中哲就曾在課堂上遇到過習慣了把朗誦當臺詞的學生質疑「怎麼跟培訓班教的不一樣」的情況,「孫道臨不用朗誦腔,依然可以把《琵琶行》演繹得讓人潸然淚下。」
雖然學生存在不少問題,但高校老師們仍然在努力革新自己的授課方式。孫魚洋表示,全國幾大影視院校的教學都以舞臺劇為主,但演員接觸更多的還是影視劇。為了跟市場接軌,學校的教學也在做調整,讓學生能儘早適應電視劇的拍攝方式。在他看來,職業教育有三個層面:心態、技能、知識,目前的教學體系在職業心態層面的培養還不夠多。
而影視劇中臺詞表演太差,過度使用配音的問題,演員固然有責任,但劇集生產鏈條上的其他方面也並非全是受害者。劉中哲指出,一些戲的劇本也有問題,「太爛的劇本沒法演,有些時候其實是演員在替編劇寫劇本。」
孫魚洋認為,有些時候使用配音,演員本身也很無奈,片方有預算考慮,經紀公司也有其他的工作安排。「現在越來越工業化、標準化,每個人付出的時間都有限,但這其實也是行業進步的表現。」
劉中哲推薦了一部電影,李麗華主演的《武則天》。對於看著近些年影視劇長大的人來說,這部上世紀60年代的電影的臺詞表演風格顯得過於平實。劉中哲解釋到,現在流行的朗誦腔是形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特殊語言表達方式,「回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電影,他們也有『腔調』,但都是『人物』在說話。」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
摩緒動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吃晚餐都在樓下跟兒子(應該說全家)
一起看《灌籃高手》的卡通。
這部青春回憶中的經典神作,
不管什麼時候看,從哪裡看,
都覺得熱血沸騰。
井上雄彥實在太了不起了。
不過我一直想不起來結局。
(溫尢說「最後就是湘北全國大賽贏了山王工業但輸了愛和啊!!!」)(很激動這樣)
喔~對吼,好像是這樣!
湘北最後居然輸了!沒有全國第一!
但動畫有演到那嗎?
我連動畫當年有沒有從頭看到尾都不記得了
(畢竟是國中的事了吧)(遠目)
(而且國中生主要不都在唸書考試唸書考試)
(當年漫畫乃會被老師沒收的違禁品是也~)(雖然越不給看當然越要看也是真理)
查了資料證實動畫只出到全國大賽之前。
因爲很性格的井上雄彥,
認爲灌籃高手就是一部青春漫畫,
而有所遺憾正是青春的本質,而且
「不在高潮點終結的話,作品就會遭遇不幸」
(這樣的堅持我現在看來簡直酷到不行)
所以!當年井上就很叛逆的拒絕了出版社
要一直畫下去,畫到湘北全國第一
(滿足像是俗氣讀者如我之期待)的要求,
堅持畫出自己想要的結局,然後結束!
結果.....就被出版社封殺了,
所以動畫計畫嘎然而止,在全國大賽前止步。
事實證明井上大神是對的,
故事結束在高潮,沒有神化般的全國第一,
帶著些許遺憾,但完全成了不敗的經典。
誰的青春裡沒有住著灌籃高手?
多年後就算我忘了最後的結局(失禮)
我仍然沒有忘記中間那一幕幕熱血的精彩篇章和經典對白啊!
遙望那些看不到終點的長篇漫畫鉅作....
如果照出版社要求吼,
搞不好灌籃高手現在還在連載喔,
贏了全國第一之後,大家都畢業了,
誰出社會成了職業球員,
然後誰誰進了NBA之類的.....
要繼續演也不是演不下去,
畢竟人生還很長嘛,還有很多事可以發生,
但是「青春必須有遺憾。」而且「不在高潮點終結,作品就會遭遇不幸。」井上說。
(幹嘛又重複一次)(因為我覺得很棒👍)(我想這正是經典之所以不朽的原因!)
今年不是灌籃高手30週年嗎?
我覺得他再紅個30年也沒問題!
灌籃高手在自己不再青春後,
似乎也斷斷續續看很多次精彩片段,
(灌籃高手系列主題曲還是我們車上歌單之一,毛哥也很喜歡聽)
但動畫好像一直沒有好好完整重看過。
最近能在晚餐時段跟孩子闔家觀賞兼重溫舊夢,不禁讓我每天都很期待晚餐時光。
(雖然吃飯配電視實在不是什麼好習慣哈哈哈)
我跟溫ㄤ就不說了,
連兒子、公公、阿祖跟著一起看都相當投入,
完全是老少咸宜的神作啊!🤩
不過動畫的節奏讓習慣看漫畫的本人有時相當不耐
(所以我那位不知看了灌籃高手幾百遍,幾乎把每場賽況背起來的尢,常常一直在旁邊跟我們劇透。)(毛哥也很愛問再來怎樣/最後誰贏了?XD)
老實說,動畫情緒張力抓得很好,
那倏然停格的特寫眼神、那汗滴、那雙腳摩擦地面的聲音、那顫抖的手.....
但井上雄彥本來就非常厲害的分鏡節奏,
看漫畫速度可以自己抓,
看動畫根本是被強按暫停鍵嘛!XD
(我急著想知道下一秒是怎樣了不要這裡給我停下來啦!)
(一顆三分球到底是要飛多久才要進!!)
(而且因為是電視第四台播的,中間還有穿插廣告這樣哈哈哈)
隔了這麼多年重看《灌籃高手》動畫,
心情不太一樣。
少女時期的自己多愛流川楓啊。
應該說只愛流川楓吧,
因為又帥球技又好又酷嘛。
櫻木花道這種搞笑自大狂(還處處跟流川楓作對),花痴少女根本不放在眼裡啊哈哈哈。
(但是要買徽章還是會一起買主角的啦XD)
多年後,少女變成了阿桑,也生了一個兒子,
居然開始欣賞櫻木花道的可愛之處。
狂妄有時也是一種天賦。
櫻木「相信自己是天才」的這股傻勁,
驚人的自信心,
連帶愛慕的晴子,討厭的流川楓,
都成了強大的動力和意志力。
「相信自己可以」「付諸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而且櫻木雖然不是最強的,
但是他有帶動整個團隊士氣的能量啊!!
兒子啊,你當櫻木就可以了!
(明明人家櫻木也很不容易好嗎!🤣)
真是不同年紀不同體悟。
在海南賽場上自責的櫻木……
安西教練病房前含淚的櫻木……
這兩場我都看得熱淚盈匡🥲
湘北和海南的比賽這場太精采,
看到最後櫻木泣不成聲淚流滿面,
赤木摸著他的頭說:「櫻木,別哭。」
我也跟著淚流滿面(手中的飯菜都變鹹了😭)
青春確實充滿遺憾,所以回憶起來才特別美吧。
-
-
-
只是講一下多年後重看《灌籃高手》的心情
不知不覺又廢話一堆。
而且阿母想放的是每次邊看灌籃高手都特別認真練球的毛哥投球影片哈哈哈
(不用跟我說他很厲害,他是投好幾球我才捕捉到一球進的啦XD)
-
-
話說《灌籃高手》今年邁入30周年,
你們有看到井上雄彥今年1月7日在推特和臉書公布,《灌籃高手》將開拍電影版嗎!(當時死忠粉絲們可是集體暴動!)
如果可以快點在大螢幕上看到他們,
青春也無憾了。
摩緒動畫 在 營養師媽媽的生活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電視學營養~
來培養一下家中有沒有愛煮飯的孩子?
或是媽咪們以要充實一下自己的營養學呢?
幫大家精選了吉娃斯的科學小教室中跟營養有關的部份,
其它部份,歡迎大家到公視或是YOUTUBE觀看喔~
吉娃斯科學小教室|#7: 食物的保存|細菌、黴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LUdI6sgaBY
吉娃斯科學小教室|#17: 單寧和草酸|為什麼竹筍會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ocaWsPQyI&list=PLCOxL8_N7v96G9XJRO0e2yKHTNFCZz_Zx&index=17
吉娃斯科學小教室|#19: 梅納反應|梅納褐變|胺基酸、糖類、類黑精、丙烯酸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AbbZwKfGBs&list=PLCOxL8_N7v96G9XJRO0e2yKHTNFCZz_Zx&index=19
吉娃斯科學小教室|#21: 香蕉與多酚|香蕉為什麼會變黑|多酚的氧化作用|酶與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aiEuRFoPlM&list=PLCOxL8_N7v96G9XJRO0e2yKHTNFCZz_Zx&index=21
吉娃斯科學小教室|#25: 脂肪的化學|固態、液態、氣態與凝固點溫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xRqKjPjeGs&list=PLCOxL8_N7v96G9XJRO0e2yKHTNFCZz_Zx&index=25
吉娃斯科學小教室|#26: 澱粉的分子構造|小米麻糬是怎麼做的|直鏈澱粉、支鏈澱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xsDMm3bTNQ&list=PLCOxL8_N7v96G9XJRO0e2yKHTNFCZz_Zx&index=26
#最近台灣的疫情也慢慢的平緩下來
希望趕快可以恢復以前鎂好、自由的生活
但趁著疫情就帶著孩子一起認識病毒吧~
TPEC原創防疫繪本動畫1 不受歡迎的陌生訪客
為了讓幼小的孩子們,能夠認識這次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
TPEC教研中心採用了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
從新冠病毒的自我介紹,來說明病毒是怎麼來的?
怎麼傳染給別人的?有哪些預防途徑?
讓幼兒能夠以認知的角度,
來看這次疫情的主角,
從動畫中看見病毒樣貌及特性,
建立幼兒對病毒的基本認知,
更能以幼兒階段的學習模式進行防疫教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8bF5b5G0E
TPEC原創防疫繪本動畫2 防疫小隊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疫情期間?
面對疫情,相信大家都是緊繃著神經,戒慎恐懼的做好所有防護措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4aOhctXRCs
TPEC原創防疫繪本動畫3 我準備好了
因為疫情,無論大人小孩都是處於緊張狀態,不僅情緒緊繃,也因為在家時間長,親子之間的摩擦也越來越多,煩躁的心情讓家庭氛圍低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CPdaB0zPUQ
摩緒動畫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台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者前方不遠處,無數個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poe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上是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 我在你左右
作品透過男性畫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刻畫,呈現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 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藝術家透過猩猩作為在都市正常運作之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在都市興起的治理實踐下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 人-人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 塵埃落定時
作品試圖呈現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又或只是內在狂放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 1.2.3魚你躲好了沒?
作品將魚缸中的觀賞魚比擬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人在自身主體性的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的孤獨感。
黃淑蓮 Sometime 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作品回應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所產生的極大矛盾中內在強烈的衝突不斷,將人們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刻。該如何明確知道自身定位及最佳舒適的姿態為何?及「我是誰」成為最大的提問。
陳嘉壬 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日期 Date|2021/08/0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TgqN2lzuCo/hqdefault.jpg)
摩緒動畫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臺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
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並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著前方不遠處,無數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人們 Peo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我在你左右
透過男性劃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呈現,刻劃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透過猩猩作為都市正常運作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都市興起後的治理實踐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人-人 One-One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塵埃落定時
作品呈現出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存在?又或只是內在狂亂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1.2.3魚你躲好了沒?
魚缸中的觀賞魚好似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自身主體性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孤獨感。
黃淑蓮|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產生的矛盾中內在衝突不斷,將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入。該如何明確自身定位及調整最佳姿態,讓「我是誰」成為最終的提問。
陳嘉壬|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ChKKEwsOZo/hqdefault.jpg)
摩緒動畫 在 辰宇力 * Uriel Ch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綱要:
0:01 前集提要
1:03 狼性帶來傷害?自信才是解決的方式
3:11 華人太習慣壓抑情緒,壓到自己認不得自己
3:40 從星盤看出潛力,以及天生帶來的傷口
4:49 佛度有緣人,神愛世人?助人者的侷限
6:13 從星盤看到未來,如何操作?
7:38 心理諮商的運作方式
8:02 命理諮詢看到問題 ,心理諮商打開糾結
10:22「面對」才是一切的關鍵
10:52「當上帝關上一道門,必定幫你開一扇窗」是風涼話?
11:34 如何聯繫心理諮商師,哪裡有免費的心理諮詢?
#壓抑情緒 #神愛世人 #心理諮商
首位取得兩岸諮商心理師證照的重度視障者-朱芯儀
第56屆十大傑出青年/身心障礙楷模/第一屆傑出心理師獎
朱芯儀官方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Julia.BlindCounselor/
與辰宇力一起來聊聊,如何運用命理諮詢與心理諮商來幫助大家改變人生。
PODCAST 同步刊登: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L3y7e4
Spotify:
https://reurl.cc/R45bRg
KKbox:
https://reurl.cc/mnWd6Y
Google 播客:
https://reurl.cc/O1ZkQy
Anchor:
https://anchor.fm/uriel-chen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uriel-chen-astrologist
關聯網站:
星辰宇宙騎士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GalaxyKnights/
辰宇力官方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uziastro/
辰宇力官方部落格(Wordpress/简体中文) :http://UziAstro.wordpress.com/
辰宇力官方部落格 (方格子/繁體中文):https://vocus.cc/user/@uziastro
✨ 辰宇力老師,時尚圈御用占星師,精通星座與塔羅。師承星星王子,以準確透徹的星象分析與預測,以及犀利洞察的塔羅解讀聞名。現為東森新聞雲、國際時尚雜誌 InStyle 時尚泉 與 自由時報 的星座專欄作家。偶而會在電視節目或採訪中出現,也曾與樂天市場、安麗、博士倫...等知名廠商聯名合作。
服務項目:https://www.facebook.com/pg/UziAstro/services/
聯繫方式:直接在粉絲頁私訊,或是 email: uziastro@gmail.com
#星座 #運勢 #辰宇力 #PODCAST #台灣 #華文 #人生相談 #諮詢
BGM:
Spring in my Step,
End of the Rainbow - Quincas Moreira,
Post - Rick Steel
.
片頭/片尾動畫: Liangyi Li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U7ZWL1srKs/hqdefault.jpg)
摩緒動畫 在 啟動密碼摩爾動畫原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上傳機關: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啟動密碼摩爾 動畫 原理. ... <看更多>
摩緒動畫 在 推薦#高橋留美子#MAO摩緒最佳男朋友是你了! - 動漫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61歲的奶奶國寶級人馬,躺著賣IP也能賺到笑,但受到推理小說女王Agatha Christie啟發而創作《MAO 摩緒》。要知道不少人30歲就已經不會進步,但高橋老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