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轉型進行式ing..... 【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再生能源點亮創能、儲能應用大未來(05/18/2021 天下雜誌)
文: 台灣經濟研究院
創能技術開發著重提升綠色能源能量與降低成本
創能領域前瞻綠能技術開發配合發揮臺灣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等再生能源特色,透過提升電池模組效率趨動太陽光電成本下降,以及利用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降低風場運維成本,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開發高效率、低成本、超輕量之太陽能電池技術
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已刻不容緩,成功大學陳引幹教授團隊運用原子層沉積技術,沉積不同氧化物材料膜層於堆疊型太陽能電池中,以優化各膜層厚度、品質與材料純度等,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品質。中央大學許晉瑋教授與劉正毓教授團隊以軟性三五族太陽能電池收集室外光源,提供智慧模組(溫度感測器與藍芽)足夠電能回送電子訊號,朝向智慧模組「自我維持」前進。
在降低成本方面,大葉大學黃俊杰教授團隊利用非真空設備取代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PECVD)、用原子層沉積設備(ALD)以及銅漿料取代銀漿料達成低成本射極鈍化及背電極(PERC)太陽能電池開發。成功大學張桂豪副研究員與李文熙教授團隊創新製程置換太陽能鋁電極,以低成本空氣燒結銅電極應用於高效率雙面太陽能電池,將有效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支出,增加產業獲利能力。
隨著太陽光電產能市場逐漸飽和,相關企業轉型尋求高效率與超輕量太陽能模組,以無人機應用為例,臺灣大學藍崇文教授團隊替無人機縫製出可以吸收太陽光轉成電力的衣裝,賦予偵查、通訊等任務。臺灣大學林清富教授團隊開發適合於固定翼無人機之輕量太陽能模組的大面積(30x150 cm2)太陽光模擬器,於宜蘭大學城南校區建置可供太陽能無人機測試起降與飛行場域。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源為一種乾淨、能量密度高、環保零汙染、應用廣泛與取得容易的新能源,仿生電池即是透過模仿植物光合作用,為既能製氫又能發電的多功能太陽能系統。清華大學嚴大任教授團隊開發氫氣光電催化的催化劑由鉑金轉換為更具有普及性且兼具效能的材料,透過電漿子結構來強化二硫化鉬與日光光場交互作用,增加光能轉化為氫能的效率。中央大學王冠文教授團隊則建置高效穩定低成本之雙效產氫產電系統,利用其太陽能轉換再生電力進行光電催化分解水產氫並儲存,達到能源永續發展之概念。
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
面對臺灣附近海域高溫、高濕、多颱風與地震頻繁的特有地理環境,以及海上嚴苛條件,成功大學林大惠教授團隊開發離岸觀測塔風向定向系統,可降低量測成本、提高觀測準確性與量測效率,有助於離岸風場開發之海事工程量測。臺灣大學蔡進發教授團隊著重開發離岸風場運維大數據智慧平台,提供數據及開發各種量測技術,達到風機早期診治、早期預防功效,以期降低運維成本。
儲能技術開發著重高效能、高安全、具經濟性以支持各種儲能應用
隨著電力系統快速發展,電力儲存設備的布建應隨之增加其靈活度,以確保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存整合,促進電力供應端和儲存之間高效率的轉換。而儲能領域當中,又以先進二次電池與先進氫能為基礎核心發展項目。
開發高能量與高安全之固態電池技術
為進一步提升儲能電池安全與效率,全固態鋰電池已經成為研發主流。研究方向多針對電池正極、負極、以及電解質創新材料與設計,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需求與提高電池系統的總體能量。
正極材料方面,大同大學林正裕教授團隊開發具可量產層狀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合成技術,同時透過離子摻雜技術穩定其正極材料之晶體結構、改善材料的離子導電度,進而提升其電池穩定性及電容量。
負極材料方面,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團隊採用太陽能板製成切削的廢料矽,將此進行高值化做成鋰電池的負極材料,並用交聯反應開發矽負極黏結劑,以共沉澱法、自身氧化還原法進行正極材料開發參雜改質,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快速充放電的能力。交通大學陳智教授團隊利用電鍍雙晶銅箔作為矽基負極材料的基板,配合富鎳層狀氧化物正極構成鋰電池,提升鋰電池的整體能量密度,提供各項裝置或載具更好的續航力。
電解質材料方面,明志科技大學楊純誠教授團隊主要開發鋰鑭鋯氧氧化物固態電解質,並將其應用在NCM811陰極材料上,最終組裝成鈕釦型及軟包型電池。成功大學方冠榮教授團隊開發高緻密性鈣鈦礦、橄欖石、石榴子石結構氧化物及硫化物電解質,以及具獨特性金屬、非金屬中介層,有效降低固態電解質/電極介面阻抗。臺灣科技大學王復民教授團隊研發固態電解質具環保水溶性,有低成本與綠色製程之特性,且能有效改善固體接觸的介面問題,可製備成高容量、輕量化與高性能二次電池。臺灣大學鄭如忠教授團隊深入探討高分子固態電解質,藉由合成改質方式可提供具彈性的高分子,進一步利用後調整加入鋰鹽的種類及添加劑,使研發的高分子固態電解質更符合商用規格。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可作為重要儲能技術研發之原因,乃因其最終可實踐潔淨能源,提供眾多行業(如化工、鋼鐵重工及長途運輸等行業)有效脫碳方法,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空氣品質並加強能源安全。且相對其他儲能系統,氫能另一大優勢為其電轉氣儲能系統有儲存量大以及放電時間長的特性。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長久以來專注於氫能領域。張鈞量博士團隊開發大氣電漿噴塗製備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之可量產技術驗證,可進行大面積(10╳10 cm2)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片之生產;余慶聰副研究員團隊利用新型產氫技術結合二氧化碳捕獲技術,使用低成本觸媒生產95%以上的氫氣,省去複雜的純化處理,大幅降低氫氣製造門檻;李瑞益研究員團隊則是著重於開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可直接將燃料如氫氣、瓦斯或天然氣轉換為電力,並將餘熱回收再利用,具有高能源轉換效率。
燃料電池方面,中央大學李勝偉教授團隊開發中低溫操作的陶瓷電化學儲能電池,所使用的關鍵電解質材料可使操作溫度降到400-700℃區間,且開發關鍵電解質、氫氣電極與空氣電極材料性能與微結構設計,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作空氣電極材料奈米纖維,並成功與電解質相互整合,可提升單電池性能14.1%。
儲存氫氣方面,清華大學陳燦耀副教授與曾繁根教授團隊選擇碳材料進行儲氫研究,以零模板水熱碳化法合成出奈米碳球,最後輔以奈米金屬修飾產生之氫溢流效應(Spillover Effect),提升氫氣吸附效能。
製造氫氣方面,臺北科技大學鄭智成教授團隊致力研發低成本、高穩定度、高效率之中溫固態氧化物電解電池電極材料,另外開發新型氨氣裂解觸媒技術,大幅改善現有氨裂解觸媒反應速率過慢之缺點。中興大學楊錫杭教授團隊則開發非貴金屬觸媒應用於水電解觸媒,以降低裝置成本,並且研發陰離子交換膜和膜電極組,使效率能有效提升。臺灣大學謝宗霖教授團隊發展具突破性之太陽能電解水產氫技術,以低成本、易量產、高效率的鈣鈦礦─矽晶疊層太陽能電池進行電解水產氫,並達到具競爭力之太陽能轉氫能效率水準(10-15%)。而臺灣科技大學胡蒨傑教授研發適於氫氣分離的複合薄膜,藉由熱力學與動力學的基礎理論調控薄膜成膜機制,開發高孔隙度且結構穩定的基材膜,結合優異特性的基材膜及選擇層。
綠色能量持續擴散,協助臺灣繼續邁進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
科技部「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藉由學研界前瞻創新研發能量,推動新能源及再生能源之科技創新,進一步擴大產學研界連結之效益,積極延續科研成果落實產業應用,以期為我國綠能產業布建機會,並協助政府達成能源轉型,且透過綠能科技發展躍身國際舞台。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845
♡
「擴散速率溫度」的推薦目錄:
擴散速率溫度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試車報告】Ferrari 488 Pista 駿 神駒
【HD | https://youtu.be/8lL2086ythI】
TCar IG追蹤:https://goo.gl/3W12iY
Maranello,法拉利總部Fiorano賽車場,攝氏31度,賽道鋪面溫度65度,相對濕度69%、西南風每秒4公尺…
清澈的空氣,麻雀低飛,大氣倏然被音波擾動,紅色駿馬,呼嘯,V8 Twinturbo高亢音頻響徹雲霄,破風前進的氣流,讓賽道上的礰石跳動,承襲488 GTE、Challenge賽車科技,道路版廠車設定,將性能及操控極致化,488 Pista最強躍馬街車,現身!
【戰魂傳承】
法拉利跑車,是每個愛車男人心裡的夢想,它有著近似賽車的激情,以及絕美身形,開著不同世代的法拉利,都能感受到當時最新的賽車科技,體驗風馳電掣的快感,但對於法拉利的道路版廠車,則可說傳承了七成的賽車基因,激情指數更勝標準版車型!
Ferrari從355世代開始推廣Challenge廠車,藉由統一規格的比賽,讓有賽車夢的車主可以更圓夢以外,同時提升駕駛技能!但,參加正式比賽的門檻畢竟較高,能成為Challenge車手的玩家依舊是鳳毛麟角,在360世代,原廠於是推出各項設定更貼近賽車,但卻可以在公路行駛的道路版廠車360 Challenge Stradale!回憶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試駕時間雖然短暫,卻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提升後的性能。但要真論及享受試煉道路版廠車的經驗,則要從430 Scuderia談起,我曾在Fiorano及台灣山道試駕這款跑車,並將Manettino方向盤設定至CT off,感受純粹的機械式操駕樂趣,藉由E-Diff電子限滑差速器作動,去享受車尾甩擺,領略超高的極限!
接下來進入458 Speciale世代,除了造型、座艙陳設進入了次世代的領域,在性能及操控樂趣上,給我更深層的快感,9000rpm高亢的引擎聲,電光石火的速度進行檔位嚙合,在底盤設定上更是銷魂,除了458原本優異的操控潛質外,在SSC主動側滑控制及E Diff 3+F1 Trac等電子系統的輔助,讓我不僅全身的細胞活化,身上的神經彷彿與車輛緊密的連結,有著絕對人車一體的境界,甩擺的角度、時機都能更精準地控制,展露極高的駕馭樂趣。
坦白說,458 Speciale已經讓我有了近似廠車的激情,但卻又保有更安全的極限容許值,那渦輪化的488 Pista又能給我多大的激情?顛覆458 Speciale的感官?
【魅力再上】
在日內瓦車展見到Pista的第一眼,我已經被更美的造型所吸引,源自於F1科技的S-Duct,展現優異的導流功能,後方拉長的小鴨尾,不僅高度增加30mm,長度也增加40mm,搭配沿用GTE賽車的後分流器,讓488 Pista高速行駛的下壓力及與路面的吸附更強,時速120km/h之後,後分流器的導板還會開啟,減少車尾亂流,同時增加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車頭增加23%,車尾提升25%整體下壓力增加12%。
雖然,內裝陳設上的風格沿襲458 Speciale,依然有著濃烈的戰鬥指數,提高車體跟動力的進化,就會讓人很有感!雖然同樣搭配排氣量3.9升的V8 Twinturbo引擎,但引擎有50%經過重新設計,包括活塞、曲軸、飛輪的材質,大量採用鍛造的鈦合金,就連渦輪本體都進化。雖然配置的IHI雙渦流渦輪不變,但增加的轉速感應裝置,並搭配1.3bar的增壓值,同時提升壓縮比至9.6,能夠讓引擎與渦輪的效能提升至最佳狀態,因此擁有720hp/8000rpm的最大馬力,就連扭力也較488 GTB提升1kgm,在扭力增壓管理系統的作動下,七檔可是會搾出78.5kgm。且為了達到全車減重90kg的效果,引擎也減重18kg,僅有208kg。
試車當天,我們上午繞行Mondena山區,在一般道路行駛,只是明顯覺得,底盤回饋感覺變得更硬,在路面品質欠佳,加上與上滂沱大雨,多數路段封路維修,因此開得相當謹慎,不敢太放肆地享受性能,只有在需要超車時,享受到V8 Twinturbo火力全開的爆發力!
這輛道路版廠車的車重僅有1280kg,馬力重量比只有1.78kg/hp,因此0~200km/h僅需7.6秒,0~100km/h可於2.85秒達成,全油門衝刺會讓我亢奮,且必須深呼吸去對應,那種超快!不,是飛快的再加速性能,感覺相當過癮!
【咀嚼靚辣】
但要真的好好享受底盤與動力的契合,只有在Fiorano賽道上,才能盡情地體驗。
如果說,終極超跑LaFerrari是最貼近賽車的街車,那麼Pista肯定是性能最貼近LaFerrari的機種,這點可由Fiorano賽道單圈成績佐證,相同的車手測試,Pista僅需1分21.5秒,與LaFerrari僅有兩秒的差距,甚至較812 Superfast更快!
我們在賽道上試駕的車款還搭配了碳纖維輪圈,具有減重40%的效果,加上前41.5%、後58.5%的優異配重,彎道的極限更高,甚至就連輪胎也採用特殊配方的Pilot Sport Cup 2 K2版本,搭配阻尼硬度提升10%的SCM-E電子懸吊,相當適合賽道演出!
戴上安全帽及賽車手套後,我必需把握僅有三圈試煉的機會! 為了體驗車輛極限狀態,我直接切Race模式下場,這個模式下就連變速箱的換檔反應都快了30ms,在大直線路底重踩煞車,還可以感受到FDE煞車倍力裝置提升的制動力,可以迅速地完成降速,接著連續降檔過彎,提早出彎補油,車體犀利地切過彎定點,有種一氣呵成的感覺!再憑藉強力的爆發動能,飛快地在加速,在進入上橋彎時,衝刺過快底盤略微離地,驅動輪再度恢復抓地力時,便出現扭擺,但因為488 Pista的操控力極佳,略微收油還是很受控,接著趁著下坡持續大腳油門加速,心臟跳動的速率隨著轉速拉升而加快,引擎咆嘯聲浪也隨著車尾的鈦尾管音頻擴散顯得悅耳!
接著,我將Manettino方向盤上的行車旋鈕切至CT off,將循跡控制開關關閉,可以避免反打時,動態穩定系統介入,體驗純粹機械式的駕馭樂趣…
488 Pista的SSC側滑控制系統進入到第六代,同時又增加VTC彎道煞車分配裝置,通過小夾角的彎道時,那種犀利程度近似廠車,加上車體重心集中在椅背後方,因此入彎前重踩煞車,重心移轉微幅,不會影響前軸的轉向能量,然而,在入彎瞬間,以二檔提早補油出彎,車尾順勢滑移,以近乎五度的擺動方式滑胎出彎,可以感受到E Diff 3及SSC作動,讓車尾拉回,過程中可以安心並且本能比修正反胎,迅速進入人車一體的掌控度。
【TCar短評】
法拉利跑車一直以來都是一代比一代強,488 Pista當然也不例外!
儘管座艙的設計風格沒有太大突破,但造型更帥、空力表現更佳,諸如空力及後分流器,都是源自於賽車,再加上癲狂的性能以及卓越的操控感受,換上渦輪動力,遠比458 Speciale更快,聲浪也調校得相迷人、銷魂,重點是同樣受控,賽道甩尾,依然可以氣定神閒,享受極致操控的絕妙!
【Ferrari 488 Pista】
引擎型式: 3902c.c. V8 DOHC 32V + Twinturbo
最大馬力: 720hp/8000rpm
最大扭力: 78.5kgm/3000rpm
長x寬x高: 4605x1975x1206mm
軸距: 2650mm
車重: 1280kg
驅動模式: MR
煞車結構: 四輪碳纖維陶瓷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245/35 ZR20 後305/30 ZR20
國內售價: 1797.5萬元起
Modena Motori Taiwan | TCar 葉明德
#ferrari #488pista #tcar #超跑試駕 #葉明德
擴散速率溫度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周日要注意天氣及空汙變化
周六深夜會有天氣變化了,而周日預期有波境外汙染移入,加上本地的濃度累績起來,西半部從北到南就容易【紅害】請大家多留意。
不少人會拿地面風場來解釋汙染物如何飄,但常常發生怎麼風往那吹,但汙染物卻往另外一邊跑的現象,因為汙染的擴散本來就不是平面一層的,是立體的變化,尤其這種境外可能是沙塵暴加上東亞汙染合在一起,更是複雜,以前我模擬過沙塵是沿著五六公里高的然後在台灣附近沉降,所以很難就某些風場來解釋。另外如果考慮汙染物和雲雨的交互作用,還有不同汙染物的沉降速率,乾的和溼的很不相同,如果考慮化學變化及稀釋作用,絕對不是拿一種或某個排放源來擴散就可以解釋我們的空汙是從哪來的。
目前資訊很多,可以更完善的來解釋輔助會更好一點。
------------------------------------------------
今晚鋒面到轉雨降溫 北東陰雨中南暖晴
昨晚北部到宜蘭下了一場雨,但還不是鋒面,是因為底層偏東北東至偏東風增強,讓水氣堆積在迎風面,有些地方的雨相當明顯,今天東北角及宜蘭仍有短暫陣雨,其餘各地為多雲天氣為主,偶爾飄小雨,空氣中的溼度高,也讓體感溫度降低,白天因為雲量變多,沒這麼舒適溫暖,不過越往南走天氣越好,苗栗台中以南影響不大,持續晴朗舒適的好天氣,高溫都有機會接近23-25度,提醒您今天若要南北往返旅遊,請留意,天氣大不同。
預計鋒面及冷空氣今天下半天接近,晚上桃園以北到東半部、恆春半島等地都有下雨機會,將延續到明天跨年日(31日)上半天,下半天之後隨北邊乾空氣接近,北台灣雨勢趨緩,逐漸恢復多雲天氣,不過東北角沿海及東半部的雨勢可能會持續到元旦清晨。同時冷空氣南下,明天白天就有感覺,溫度逐漸下降轉冷,北台灣降溫會比較明顯,這波最冷的時間剛好是跨年夜至元旦清晨,中部以北空曠地區降至13-14度,中南部及花蓮台東低溫約15-17度,如果有安排跨年或迎曙光活動請注意保暖。
這連假的變化不是只有下雨降溫,明天將有一波境外汙染物,空氣品質由北往南陸續轉差,尤其在高峰值將出現在跨年夜至元旦清晨這段時間,台灣西半部都有機會達敏感族群不健康等級,如果有長時間戶外活動請注意,空氣汙染是看不見的隱形殺手,對我們人體影響很大,提醒您務必要留意和重視。
以上氣象由謝孟格/天氣風險公司提供
------------------------------------------------
【 天有可測風雲:彭啟明的資料經濟與科學創業之路 】
特別提到台灣的空汙問題,歡迎一起來了解。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goo.gl/gEpqoB
(配合天下文化全書系優惠雙書75折,滿額還有贈品)
誠品網路書店:https://goo.gl/TX1Z3s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goo.gl/iZZS5Y
TAAZE|讀冊生活:https://goo.gl/tcyy2c
擴散速率溫度 在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107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試高二化學 ... 的推薦與評價
(A)分子的分子量愈小,平均運動速率愈快(B)溫度愈高,氣體粒子的平均運動速率愈快(C) ... 解析:由題圖知:A 球扁得最快,即A 球中所裝的氣體擴散速率最大,又r ∝. ... <看更多>
擴散速率溫度 在 影響擴散速率的因素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影響擴散速率的因素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擴散係數、擴散作用英文、影響 ... 再進而以溫度、濃度以及分子量等三方面進行不同因素對於分子擴散速率的影響 ... ... <看更多>
擴散速率溫度 在 [問題] 關於化學反應速率和氣體擴散速率-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這兩題想請板上的高手相助
1.反應3A(g)+B(g)→2C(g) 其反應速率定律式為 r=k[A][B]。
已知AB 以等莫耳數相混合於溫度127℃、總壓1 atm時,其反應速率為s,
則當反應至A、B 莫耳數比為1:3,且溫度和總壓不變時,反應速率將變為若干s?
這題答案是S/3,但我都算不出來
我用分壓來解的過程 算出的答案是
s k(1*1/2)(1*1/2) 1/4 3
------= -------------------=-------- r=-----s
r k(1*1/4)(1*3/4) 3/16 4
可以請教我哪裡算錯了嗎?
2.取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容器,甲中充入 12.0 克的甲烷,溫度保持 27 ℃;乙中放入 1.0
克的氦氣。欲使氣體分
子的通孔擴散速率相等,乙容器的溫度須保持於若干 ℃?(分子量:CH4=16.0,He=4.
0) (A) 927 (B) 675
(C) 402 (D) 327 (E) 300 。
答案給C
我的算式是(300/16)^1/2 = (T/4)^1/2,但算出來無答案
想請問一下我是哪裡出錯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59.254.1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