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第二季的倒數第三集,名為〈愛的斷捨離〉,為和解在鋪陳。斷捨離背後的原因,是生活再度碰壁了,是情感產生變化了,日復一日的麻痺感讓人遍尋不著自我,為他人的期待而活,為飄忽不定的未來而奮鬥,「自我」漸漸隱藏在種種謊言與困厄底下,以為堅固無隙的一切始終還是如此脆弱。
⠀⠀⠀⠀⠀
▍平台連結當防雷線:https://bit.ly/2UyTwhT
⠀⠀⠀⠀⠀
⠀⠀⠀⠀⠀
忽然想起,很多人不喜歡《愛在午夜希臘時》,因為太真實,太無解,伊森霍克當時分享了一段頗有意思的解讀,他表示,大家總會認為,人們為了某事吵架就宣告著關係觸礁,或導向不好的發展,但往往負面情緒才是真實的。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回顧過往的人生,可能會發現,至痛至深的部分才是真正令人成長的,夫妻、伴侶、親子關係亦如是。
⠀⠀⠀⠀⠀
回望蔡永森與陳嘉玲的爭執內容,成長背景不同、家庭環境不同,造成一段關係的裂痕,乍看之下或許合理,但真是如此?又有哪兩個人的成長背景、家庭環境、經濟能力、觀念認知可能徹底一致?再者,假使達到一個程度的相似,豈非就只是換了說法的「門當戶對」?這些矛頭在在指向著「深層溝通失調」,卸下偽裝後,仍會發覺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愛著對方,守護一段感情,維繫一個家庭。
⠀⠀⠀⠀⠀
越是親近之人,會有越多事情難以啟齒。
⠀⠀⠀⠀⠀
蔡永森努力成為一個好男人,藏起過去的自我,盡量體貼、關心、容忍,並擁有穩定的收入;陳嘉玲將責任一肩攬在身上,買房、生子、力爭上游,不願示弱、不輕言求助,認知中有你,有我,卻沒有我們,因此為親密關係帶來傷害,傷害的是對方的自尊;那欠栽培的媽媽為了一個家,長年省吃儉用、相夫教子、委曲求全,直至兒女離巢、丈夫疑似不忠之時,才察覺自己已毫無價值可言;而選擇留下繼承家業的長子,實至名歸的模範爸爸,實則滿是缺點,亦非聖人,為了人生路上的遺憾,不惜承受妻兒的指責與難以諒解。還有,一直沒有選擇權的陳嘉明,每個人以愛之名幫他鋪好一條康莊大道,他的生命走向,自我意識,在群體中縮得極度渺小,所作所為盡是應該做的,而不是真心想做的。
⠀⠀⠀⠀⠀
若設法梳理這些「自我」,牽扯的權力關係或是非對錯,會顯得過於冰冷、尖銳,而這一直《俗女養成記》最動人之處,以不曾完美,但溫暖真實的人性情感,細細填補家人間一格一格的空隙。小杜坐在地上含情脈脈的目光,湧動著認同與憐愛;以及,小嘉玲記憶裡那不知所措又滿是自責的情緒反應,早已證明自己擁有全世界最好的爸爸。價值既存在於自我身上,也存在於朝夕相處的所愛之人眼裡。
⠀⠀⠀⠀⠀
有時候生活的無解,並非沒有答案,答案俯拾即是,但得要自己去尋回、去攫取,而斷捨離的過程,莫屬將人生的難捨處、易捨處看得更加清楚。
⠀⠀⠀⠀⠀
⠀⠀⠀⠀⠀
⠀⠀⠀⠀⠀
#陳竹昇真的是天下最完美的模範父親
攫取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我們勇敢夢想 18 之 5 :別錯過的機會和行動】文字版
我們該怎麼走出迷宮?
最重要的,還是要認知到我們遭遇了危機,這是一個要走出去的時間點到了。
1.
教宗在書裡做了個很有意思的比喻。
他說,過平常日子,很像是去參加一個宴會、派對。
你彬杉有禮,你微笑,你客套。
你可以誰也不得罪地全身而退。
你一秒鐘也不必袒露自己內心的感受。時間久了,可能你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內心的感受是什麼了。
但是碰上危機可不是。
你必須馬上看清自己的處境,
這下子你必須真正面對自己內心的感受。也要知道自己該如何抉擇,走哪一條路,為什麼做這個抉擇。
所以,你懷的是什麼心,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就一下子明明白白了。
教宗說,疫情席捲全球的風暴中,我們看到還是有人在見死不救,躲進自己的盔甲之中,或是趁機攫取自己的利益。但我們也看到疫情呼喚出許多人的勇氣和悲憫,對世界新的想像。
許多人儘管也有自己的恐懼和憂慮,但仍然願意伸出自己的援手去幫助別人,甚至有時會犧牲自己的生命,譬如那些勇敢的醫護人員。
所以,我們遭遇到危機的一個基本定律是:不論願不願意,危機都是一個我們必須跨過的門檻;不論我們如何面對,最後我們畢竟會跨過這個門檻。只是,到底是怎麼跨過去的,跨過去之後,自己成了個什麼樣的人。
遭遇危機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誠懇地回頭檢視自己的內心,清楚地認知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再也不可能隱瞞。這件事情的本身,也是一個讓事實由濁而變清的瞬間。
另一方面,遭遇危機,撤退是不可能的,墨守陳規也是不可能的。
我們原先習慣的思考方式,生活、工作的重要優先順序都一定會受到震撼,不能不為之改變。
所以我們必須有心理準備,接受自己在危機過後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我們可能會變得比過去更好; 也可能會變得更差。但不論如何,過了這個門檻就不可能還是過去原來的樣子。
所以,我們到底讓自己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
教宗用聖經裡的話,鼓勵大家通過火中的試煉。通過那個試煉,讓自己成為丁個更好的人。
他也期許每個人在這場疫病的風暴之後,都能出落成更好的人。
2.
如何走出迷宮?如何通過火中的試煉?整本書教宗寫了三個重點:去看見,去抉擇,去行動。
而行動的部份,教宗更言簡意賅地歸納了兩個重點:去中心化、超越。
他認為所有的問題,都出在我們在各個領域,各個事件,各個議題上,都太過自我中心。
沒有克制的經濟發展、狂熱消費,不顧地球生態的破壞,自己困守在自以為的真理壕溝裡,對遠方受難、受迫害的人的無動於中,對自己社會裡弱勢群體、移工的漠視和斯文有禮的沉默暴力,都是起因於自我中心。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所以只要自己能運作,就以為這個世界也可以運轉得好好的。
而COVID-19橫掃全球,不分遠近,不分東西,不分先進國家或落後國家,不分貧富,都一體受到震撼,這個病毒其實要提醒我們的,正是看清把自己當成世界中心的虛妄。「你的中心,不是世界的中心」。
也因此,教宗提醒我們要去中心化,要超越。
如何去中心化?如何邁出這一步?
教宗也有非常簡明又方便的建議。就是離開自己原有的中心,朝自己社會的邊緣去看,也走向社會的邊緣。
換句話說,去關心社會裡原先離自己最遠、最邊緣的人、事、物。
一來,邊緣本身就是和中心相對的。意識到有邊緣的存在,就是因為意識到自己是中心。所以,望向邊緣、走向邊緣,本身就是去中心化。
二來,邊緣本來就是和中心相連的。沒有邊緣被拋棄、破壞,中心卻會很好的這種事;邊緣健康了,中心自然就會健康了。
這裡,教宗說了段非常動人的話。
他說:他從來都相信「想要看到世界的真貌,就要前往人類存在的邊緣; 站在邊緣,才更能看清這個世界。」而他在擔任教宗一職的這七年當中,這個信念更進一步打入了他的內心。
緊接著,他說:「想要找到新的未來,你就必須要朝著邊境而去。天主在打算要重新創造生命時,祂也選擇了要前往邊緣─ 去到一個個罪惡與悲慘之地,一個個棄絕與苦難之地,還有一個個疾病與孤寂之地─ 因為這些地方也充滿了機會:罪越增多,神的恩典也更加豐富。」
這段話讓我非常感動。
就一個佛法信仰者而言,我完全由教宗的這段話,印證到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心的力量。
過去,我雖然也為地藏菩薩這種悲願的力量感佩,但有時候也會好奇祂到底為什麼要如此堅持。而教宗的這段話,幫我充分滿足了我的好奇。
那,接下來,即使我們只是社會裡的一個小螺絲釘,可以如何行動呢?
這是下一集的主題。
攫取意思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呃,請這位雲林縣民不要造謠.
.
中央並沒有採用在高雄設置高雄版火神山醫院的想法,目前疫情嚴峻的地方是在北部而不是南部,通常,大概只會在高雄醫療崩潰的情況下,那裏才有必要設置大型收置檢疫隔離場所,而且沒記錯的話,這位被罷免的縣民當初的意見應該是,「設置武漢肺炎患者大型收容所,將患者集中到收容的地方,請國防部協助提供營地作為用地」,然後提出的時間是在2020年1月.
.
無論是大型收容所,還是大型收置檢疫隔離場所,這都只是硬體設備而已,如同火神山醫院和方艙醫院,他們並沒有基本的治療功能,一個護士配50個病患,沒有藥,沒有醫生,沒有氧氣瓶,甚至沒有電,上廁所還得走到戶外去,那是流動廁所,甚至還是露天的.
.
與其說是醫院或檢疫隔離場所,不如說是集中營.
.
硬體是很簡單的,就跟隨便蓋一間水泥房子差不多,真正重要的是軟體,如氧氣機、醫療設備,還有人,醫生、護士,以及藥物,這些就是所謂的醫療能量,如果這位縣民提出的想法只是把人塞進去就好,不分輕、重症,沒有隔間,互相交叉感染,那其實並不是為了病人著想,而是為了其他的活人怕被傳染所以把他們丟進去讓他們自生自滅.
.
按照國外的做法,也多是徵用現有的大型場館,改建成臨時醫院,並至少有隔間、藥品、醫療人員,若在高雄建立臨時醫院,也會是徵用巨蛋或衛武營等地方,根本沒必要再另外建一間.
.
真要到那時,高雄必然是重災區,可能必須徵用其他縣市的醫護和醫療量能,每日確診可能破千或破萬,如果是在2020年,全台灣沒有疫情卻蓋這種火神山醫院,這應該只是在勞民傷財而已,即使到現在也沒有必要,只是在浪費醫療資源而已,與其把人力和資源浪費在這個地方,不如實際投入在第一線醫療和防疫現場,還有紓困和救濟.
.
「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
.
在還沒發生之前,阻止它發生,這才叫預防;在適當的時候,依照人們的需求給予需要的支援,這才是把握時機,處置不能超過實際的情況,模仿也應該模仿正確的對象.
.
如果生病的時候,你不投藥,卻建議他準備後事,一個人健康的時候,正在防堵疫病危機,你卻在幫他訂製棺材,這個就不叫亡羊補牢了,這叫主動期望災害發生.
.
丟一具鐵棺材,多年以後,人們生病了,跑來稱自己是先知,如此一來,每個詛咒人去死的也都是先知了.
.
目前,提到要部署方艙醫院的,只有新北侯友宜,他說他已經在尋找地點了,並且指示衛生局、工務局思考興建方艙醫院,此舉,無疑是已經先判新北的醫療能量死刑,新北的快篩站目前只有一座,侯友宜卻下令要朝建方艙醫院的方向行走,不但是加重衛生局同仁的負擔,也是令新北民眾置入更大的恐慌之中.
.
他話鋒一轉,說「這涉及經費、醫療人員的問題,也不是新北市衛生局可以吃得下,這需要全國的醫療團隊互相調派支援,新北市的醫療已經完全緊繃.」
.
既然要全國的資源挹注,自己也沒有經費,怎麼好意思自作主張?畫一個沒有用處的餅,然後要大家吞下去?
.
這樣子的指揮官,基本上一直是在狀況外.
.
陳時中表示,目前沒有建置方艙醫院的考慮,會以集中檢疫所作為家庭及醫療院所的緩衝區.
.
如果侯友宜和這位雲林縣民,這麼喜愛方艙醫院的話,以下這段紀錄可供參考:
.
「一段方艙醫院女病患的求助影片通過微博流出.她在影片中求助稱,洪山體育館裡面到處都是人,又沒有隔離,沒有藥吃,也沒有針打,沒有開水,上廁所要到200多米以外.『本來指望進來醫院就好,這倒還怪了.這是什麼方艙醫院啊?⋯⋯救救我啊.向社會上反映一下.』」
.
疫情爆發之時,人們處於不安與恐懼之中,最忌諱的,就是有政治人物,跑來發災難財,把被疫病所苦的人當作提款機.
.
他可能以為這個時候,人們已經無暇思考了,已經不能分辨對與錯了,他可能以為,當人們處於脆弱的時候,什麼樣的話語,都能被接受,什麼樣的惡行,都能被忘記,什麼樣的不負責任,都會是過眼雲煙,剛選完市長,跑去選總統,當人們在努力防疫的時候,他在公車上用嗅覺聞消毒水的比例.
.
有的人出不了門,有的人烈日下曝曬,汗流浹背為他人檢測,甚至不能上廁所;有化學兵扛著消毒水,戰戰兢兢地走完各個街道,有人胸口鬱悶,他不知道自己有病還沒病,遠處傳來咳嗽的聲音,人們害怕得睡不著覺,半夜,救護車的鈴聲迴盪在死寂的城市裡,打開窗戶,這世上好像沒有一處是安全的,沒有地方可以去,好像只能永遠待在家裡.
.
有人,卻忙著攫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
也許你很想要邀功,很想要讓人有覺得你是先知的感覺.
.
但事實上,在這個時候,重複一次當初的風涼話,只會讓人們覺得你是個草包而已,BR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