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熊擅長爬樹涉水,奔跑時速快達四十公里,活動範圍廣達五百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台北市的面積,野性狂放的靈魂,被囚禁在方寸之地,熊,能不發瘋嗎?
於是,訓練員費盡心思,努力改善熊的沮喪情緒和刻板行為,為黑熊設計行為豐富化的訓練課程,教牠們張開嘴,讓訓練員刷牙,檢查牙齒和舌頭,並且伸出手臂,讓獸醫師找血管抽血。這些課程讓一成不變的生活出現新的刺激變化,希望可以藉此轉移熊的注意力,減輕熊的憂鬱症,「讓牠有思考的機會,多一點調劑,多一點刺激,可能會比較快樂一點。」此外,照養員也會做玩具,藏食物,食物切丁切半,改變餵食方式,增加互動樂趣……但是,這一群再也回不了家的落難黑熊,還是鬱悶悲傷。」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2/17/formosan-black-bear/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910的網紅雷根 Reg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lanetZoo #動物園之星 #廣東話 《動物園之星》1.2 版本更新 這次的免費更新將為大家帶來多種不同的功能和改善項目,還有一些全新建築零件。以下為您介紹接下來的更新大致包含哪些內容。 —系譜 選取一隻動物後,你將可以查看這隻動物的父母、同窩、配偶和子代。每隻動物都能選取,你能利用...
改變餵食方式 在 綠果樂 - 嬰兒副食品/寶寶副食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寶寶進入「厭奶期」怎麼辦?
「厭奶期」大多發生在寶寶3~5個月大時
因脖子的肌肉張力、視力與聽力發展愈來愈好👀👂
寶寶的注意力容易被身邊的事物所吸引,
加上寶寶可能開始厭煩牛奶或母奶的味道
這時就會發生所謂的「厭奶期」🍼
-
如果寶寶開始👇
⭐精神、活動力都很好,但不會餓
⭐喝奶時容易分心
那有可能就是進入「厭奶期」了!
-
爸比媽咪別擔心,用小撇步度過小寶貝們的厭奶期📌
1⃣ 不強迫寶寶進食,但要維持定時少量餵奶
2⃣ 改變餵食方式,嘗試用湯匙餵食,讓寶寶增加新鮮感
3⃣ 改善餵食的環境,在燈光柔和、安靜的地方餵食
4⃣ 消耗寶寶體力增加飢餓感
5⃣ 別太常更換奶粉
6⃣ 若寶寶進入了4-6個月,可以考慮添加副食品,
也能及早訓練寶寶的口腔吞嚥協調功能
-
#寶寶進入厭奶期綠果樂來幫忙
#小寶貝們要健康快樂的長大
#試試綠果樂天然安心的副食品吧
想吃最安心健康的寶寶副食品👶✨
歡迎到綠果樂挑選,屬於寶寶最棒的食物!
👉購買連結:https://www.green-grower.com/
#寶寶副食品 #嬰兒副食品 #安心健康 #副食品推薦 #健康寶寶 #營養 #多樣化 #寶寶洗澡 #寶寶沐浴 #新生兒 #副食品 #食安 #寶寶燴料 #米糊 #哺乳湯 #媽媽 #母嬰 #酪梨
改變餵食方式 在 台灣溫太在大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養到厭食的孩子,媽媽焦慮的頭都要禿了吧?今天又是一篇勵志文,小妞到底是如何從嘴巴緊閉的歪嘴瘦雞變成胃口大開的胖火雞?
老讀者都知道我家女兒從小是個不吃不睡的磨娘精,兩歲還不到9公斤,老實說媽媽那時外表從容,但內心焦慮的要命啊(咬手帕)
與其叫媽媽別擔心,不如給媽媽一些好建議,這是我那時的感受。
最近放的照片再度讓很多媽媽詢問,去年寫過建議,再整理增加厭奶部分多Po一次,分享給各位焦慮的媽媽,希望能有點幫助。
🍼厭奶期特徵:
常發生在3-5個月,也可能2個月就開始了。精神活動力都很好,但就是不餓,餵奶時會將頭扭開大哭,即便強迫餵食也總是用舌頭將乳頭或奶嘴頂出來,不願意吞嚥任奶水流出。
通常是一陣子一陣子,每次厭奶大概是兩到三個星期。
厭奶的話怎麼做?
#不強迫定時少量餵食。
不要強迫寶寶,先將平時喝的奶量降低一半,照原來的餵奶時間餵食,喝不完就等下一餐。
#半夢半醒之間餵食。
半夢半醒時通常就願意吞咽了,但是完全熟睡也不會吃的,時機要抓的剛剛好。
#改變餵食方式。
試試用小杯子或湯匙餵奶,小妞以前因為新鮮會願意多喝幾口。
#注意奶嘴洞大小。
先將奶瓶倒過來,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洞是否能讓奶水順利流出,通常最佳的速度大約是一秒一滴。
隨著孩子月份也要更換更大的孔洞,流量太小,性急孩子不耐煩就不願意喝奶了。
#厭奶期記得補充水分或益生菌。
水分攝取不足腸胃乾燥容易便秘,記得補充適量的水分或益生菌預防。
🍲四到六個月就可以開始餵食副食品,但孩子不愛吃怎麼辦?
#變換食物口味。
飯麵,麵包水餃饅頭變換著給,總會有幾樣是孩子比較喜歡的。我家小妞從小最喜歡的是麵食,總會比飯類多吃幾口。
#大量運動。
天氣好就盡量帶到公園去野放,天氣不好就在家做體操翻滾,一直坐著不動熱量沒消耗,很難產生飢餓感。
#試試益生菌或優格。
有些孩子消化能力不好,容易脹氣便秘胃口自然也不好,選擇好品質益生菌或低糖優格試試看,對小妞還蠻有幫助。
#先給平常的三分之一份量。
吃完再裝,不會看到一大碗產生壓力,孩子也有成就感。
#餓他。
甚麼方法都試過還是無效,最後沒別的了就是發狠餓他,限定用餐時間比方半小時,如果不吃就收走,餓到下一餐再吃。
那有什麼事建議妳不要做呢?
#不給零食。
狠下心,正餐吃不好,絕不給牛奶糖果餅乾零食。
孩子沒餓過當然愛吃不吃,但這點需要家人長輩一起配合,不要偷塞偷餵,媽媽一秒破功。
#不強迫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
雖然希望孩子盡量不挑食,但比方蔬菜或肉類類,只要有幾種喜歡的營養也夠均衡了。
強迫孩子吃討厭食物會讓他對進食更加畏懼,我至今還不吃絲瓜,就是小時被媽媽強迫吃了一大碗產生嚴重陰影,應該這輩子都不會想吃了。
#盡量別邊看電視手機邊餵。
孩子嘴巴嚼著卻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很難對食物產生興趣,更不要說自己動手吃了。
#媽媽盡量別過度焦慮。
這點最難了我知道。
小妞兩個月就開始厭奶,五個月開始吃副食品就厭食,最嚴重時每個月去做檢查,身高沒增長還體重倒退,連3%都達不到,直接掉出百分比排行榜🤦🏻♀️
一歲7公斤,兩歲才9公斤,雖然盡力保持平常心,但常被路人長輩關切"怎麼那麼瘦不長肉""媽媽到底煮什麼給她吃""哎喲叫媽媽多給妳吃點東西"
那時誰叫我不要焦慮,我就想打誰啊!
但說真的,媽媽急死了也沒用啊!孩子健康活潑最重要,除非身高體重明顯落後要擔心發育遲緩問題,不然胖一點瘦一點真沒那麼重要啊!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時程表,媽媽們盡力就好了,愛不愛吃,能吃多少,接下來就交給孩子自己決定吧。
也要拜託路人長輩不要過度關心,七嘴八舌地指責議論幫不上忙,只會讓媽媽造成更多壓力。
以上,再po一次給大家參考,最後附上小妞瘦雞變胖火雞的成長史,希望激勵各位焦慮的媽媽生出信心!
#Angrylababy
#孩子增胖記
然後小妞吃的 #日本LCH乳酸菌開團倒數四天啦,媽媽也可以給孩子試試看喔!
介紹文:
https://www.facebook.com/262161817578387/posts/819840915143805/?d=n
問與答:
https://www.facebook.com/262161817578387/posts/823707964757100/?d=n
改變餵食方式 在 雷根 Reg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PlanetZoo #動物園之星 #廣東話
《動物園之星》1.2 版本更新
這次的免費更新將為大家帶來多種不同的功能和改善項目,還有一些全新建築零件。以下為您介紹接下來的更新大致包含哪些內容。
—系譜
選取一隻動物後,你將可以查看這隻動物的父母、同窩、配偶和子代。每隻動物都能選取,你能利用此功能來溯源瀏覽動物的血脈。這更容易看出動物是否為近親關係,甚至能往上找出共同的祖先。
我們還會開放更深入的基因資訊,玩家將能首次看見基因的遺傳身分 (簡化版的基因密碼)。
—全新難度設定
我們將為《動物園之星》導入全新難度設定。你現在可以選擇要以簡單、中等 (目前的遊戲難度) 或困難難度來進行遊戲。難度設定會影響:
動物是否會對豐富化措施感到厭倦 (僅會影響困難模式)。
動物多快會感受到壓力。
維持動物福利的困難程度。
遊客是否會要求退款 (僅會影響困難模式)。
遊客對花錢消費的意願高低。
遊客透過教育資源能學到的知識量。
獲得 5 星評價所需達到的遊客滿意度百分比。
員工多快會感到疲累。
員工可從訓練中獲得幸福度高低。
以任何模式載入動物園時,你都可以在這三種難度間做選擇。若想詳細了解這些設定,你可以選擇設定上方的問號圖示,進一步了這些難度會影響遊戲的哪些方面。即使已進到動物園中,你還是可以透過設定來變更難度,也就是說,各位隨時都能調整難度設定來符合自己的需求。
—動物餵食方式變更
我們對飼養員在動物園中餵食動物的方式進行了變更。來看看這次更新後會有哪些改變吧:
飼養員現在會先補充距離自己最近的餵食站,然後再去下一個,以此類推,這樣會比以前更有效率。
我們也簡化了飼養員的食物準備時間:不論棲地內的動物數量和物種組合為何,所有棲地的食物準備時間都相同。未調整前的食物準備時間偶爾會導致有些棲地出現動物飢餓的問題。
已新增新的飼養員感想,讓你更容易辨別棲地出了什麼問題。
混合物種棲地中的動物現在可以食用升級版的通用食物了。先前有些動物的搶奪行為會導致部分混合棲地偶爾出現動物飢餓的問題。
現在情況緊急時,飼養員會奔跑往返棲地來進行餵食和補充飲水的工作。
飼養員拿著桶子時也可以衝刺。
幼年動物的餵食成本降低。各物種的餵食成本有所不同,且是依照體重來估算。
—遊客資訊面板中的遊客滿意度分析
我們變更了遊客資訊面板,讓玩家能更了解自己的動物園以及園內可以改善的面向:
遊客教育現在從遊客滿意度中獨立出來,並新增了消費加成乘數。也就是說,教育水準高的遊客會更願意花錢消費。我們也新增了新的教育管理畫面,在這篇文章的後面我們會再詳細說明。
遊客資訊面板現已新增一個新分頁:「紀錄」分頁。此分頁會列出遊客造訪動物園期間的所有意見,讓你知道他們來訪期間喜歡或不喜歡的事情。遊客紀錄分頁會包含他們對門票價格、環境 (垃圾/蓄意破壞/員工設施)、動物和保全的想法,以及其他影響他們滿意度的問題。
遊客感想上現在會標有時間戳記,這樣你就能知道這是遊客多久以前的感想,以及如今是否仍需改善。
遊客的意見將被歸納為三類:開心 (綠色)、普通 (橘色) 和不開心 (紅色)。
遊客紀錄不會往回套用至既存的動物園和遊客。若想使用遊客紀錄功能,你需要經營該動物園一段時間,紀錄才會生成並被加入該分頁中。
現在你也能看見遊客的到達日期、預計離開日期和參觀進度。你可以在遊客資訊分頁檢視這些資訊。
—遊客教育管理分頁
我們進行了一些變更,希望讓遊客教育的相關資訊更為清楚明瞭。動物園管理畫面中的遊客教育分頁將會顯示:
遊客教育評價分析,當中包含平均遊客教育程度。
遊客學到最多相關知識的物種。
更多關於語音導覽的資訊,例如去年售出量、遊客造訪期間的平均使用時間、獲得相關知識的平均物種數等。
這個分頁也會顯示更多關於動物園百科教育研究及獸醫進階研究的資訊。
在另一個分頁中,將有各個動物的分析結果,以及其相關教育的執行效果。這將能協助你找出動物園設計方面的問題,並釐清那些問題會對教育產生何種影響。
另外還會有一個關於保育解說牌的分頁。
增加社交互動
遊戲中的所有動物 (包含豪華版和北極風套件中的動物) 現在會更頻繁地出現社交互動動作。
—降低員工大樓的負面影響
只要在員工大樓外加上外殼,或在大樓周圍加以裝飾,便可縮小負面影響的範圍。負面影響範圍最高可縮小 50%。若想最大程度降低負面影響,設施的景物評價需要達到 100%。
—動物園百科介面新增搜尋功能
現在使用動物園百科時,可以打字搜尋物種,也可以在介面中捲動瀏覽。
—所有品牌事業動物園將共享研究成果
你的品牌事業動物園將可共享所有已完成的研究。載入品牌事業動物園時,系統會儲存該動物園的研究資料,如此已達到的最高研究等級便會套用至所有的品牌事業動物園。如果有員工原本在研究的研究類別尚未達到等級 1,那麼你載入該動物園時,這位員工將不會直接被指派進行該研究,你需要重新進行指派。反過來說,如果員工本來在研究等級 1 的中華穿山甲,但另一個動物園已經完成了等級 1 的研究,這樣當你載入這座動物園時,該員工將會開始進行等級 2 的研究。
為了確實取得每一座品牌事業動物園的研究資料,你需要一一載入每一座動物園。所有的品牌事業動物園都同步至最新狀態後,系統就會生成這些動物園共享的研究新基準線,直到你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才會有所變動。
—道路系統改善
我們對道路系統加上了多種改善措施。系統將會使用員工道路將員工大樓和員工道路相連接,使用標準道路將員工大樓和標準道路相連接。遊客設施則會繼續使用標準道路相連接。現在你可以按一下普通道路來把它替換成員工道路,方法就和變更道路材質時差不多。現在在道路零件上按兩下會開啟道路編輯器,且編輯器中會預先選好目前所選的道路類型和材質,方便你繼續編輯道路。我們還加入了以 0.5 公尺為單位逐漸升高的功能,讓你更容易依照地形設置道路。
—玩家設定中單位調整 (公尺/英尺換算等)
現在你可以透過「設定」選單 → 「介面」分頁 → 「單位」設定自己習慣的計量單位了。遊戲預設使用英制單位。動物園百科中的描述將不會隨此設定變更。
—更多創意
除了上述的功能和改善項目外,我們也加入了新的豐富化項目、建築零件和植物。你將能使用全新的熱帶岩石、青苔岩石和新的玻璃薄板零件等各式物品。
Support the stream:
https://streamlabs.com/regan3
歡迎加入Discord群組:
https://discord.gg/Zf2H2XT
訂閲頻道
遊戲介紹及實況分享!!
多謝你們既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動物園之星播放清單: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NnOodd49CkNxKVUPqZiMIkNW36EE7f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sgFPQFbqJw/hqdefault.jpg)
改變餵食方式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病毒的象徵意義與心靈啟示】
昨天2月2日靜修十天回來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香港人心惶惶,恐懼比疫情蔓延得更快。我相信病毒只是心靈的象徵,所以今天特地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理,好去理解病毒究竟在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人類。
其實這病毒靠自己本身並不能繁殖,它必須尋找宿主去繁殖,病毒的目的並不是殺死宿主,而是繼續分裂下去、傳播開去,所以成功的病毒應為低毒性、長潛伏期、高傳染性、低死亡率的,HIV是非常成功的病毒例子,潛伏期長達十年,不會立刻致命,到人們發現時病毒已完全控制宿主。今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比起2003年沙士更進化,潛伏期更長、死亡率較低、傳染性更高。
當這種冠狀病毒進入人類身體後,從細胞表層抵達細胞核心的過程當中,它欺騙了人體細胞四次,一次又一次讓細胞以為病毒對自己有益而打開了防護閘門,讓病毒得以進入細胞核,進行複製自己的繁殖過程,這新型冠狀病毒會潛伏在身體十天左右,好讓自己大量複製,再爆發出來傳播開去。原本病毒的目的是傳染更多的宿主,讓自己分裂下去,可是當病毒留在身體一段時間後,竟然忘了自己是病毒,忘了自己的目的,就留了在宿主的體內,有些病變細胞告訴免疫系統「我已被感染,請殺死我」,所以引起免疫系統反應,去對付病毒,而炎症的引起是因為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太強或太弱的免疫系統都不行,要達致平衡才是最好的免疫能力。
從身心靈的角度去看這新型冠狀病毒就變得很有意思,一切人生的問題都源於分裂,以為自己是分裂的個體,可以獨立於其他東西而存在。近來世界發生的災禍,如亞馬遜森林大火、澳洲火災、全球氣候問題、食用魚類被塑膠或輻射污染,都讓人類開始反思我們的每一個行為,原來都影響著整體,我們其實從來都並不可能獨立存在的,一粒沙裡就藏著整個宇宙,從任何一個東西裡就看到整體。我們能從細胞裡看到一個人的整個生命,也能從一個人的生命看到整個宇宙的生命,宇宙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存在著。
回到這個病毒的象徵意義,愈會自欺的人愈容易被感染,把自己看成生命的受害者都是自欺的人,因為從身心靈角度來說,我們要為生命遇到的一切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我們對如何看待外境絕對有選擇的餘地,把事件看成是生命的禮物還是問題是自己的選擇,遇事時指責別人還是承擔責任也是選擇。另外,免疫系統的問題象徵著攻擊自己,所以愈會自我批判的人也愈容易被感染,其實說穿了,指責別人與自我批判根本是同一回事,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因為真正自愛、自信的人,愈能無條件地愛別人和愈謙卑,相反地,愈自我批判的人自然會先否認自己未接納自己的部分然後投射在外,去指責他人,愈驕傲自大的人其實內心充滿自卑。
看到病毒竟然會忘了自己是病毒,也忘了自己生命的目的,感到很不可思議,這不就是人類的靈性道路?人類投生為人,忘了自己的真正身分、真正本質,更忘了生命的目的與意義所在,讓人迷失在娑婆世界,以為追逐名利權色會讓自己快樂,竟忘了生命的目的是從無意識變得有意識,去憶起「我是誰」。因此,人變得迷失,不斷在外境尋找快樂,過程中只找到短暫的快樂,卻怎麼也不會完全滿足,無法持久地快樂,人總要不斷擁有更多和更好。其實人也像病毒一樣,不斷自我防衛或攻擊別人以餵食並壯大自己的小我(ego),讓心靈不斷分裂下去,不再記得自己原來是這個整體,讓人變得恐懼、不安、憤怒、孤單,這些負面情緒都是小我的食糧。
這病毒在中國爆發,而香港的疫情也在擴散,所有的炎症都象徵著憤怒,或許中國內地已醖釀著很多的憤怒與恐懼,共產黨以恐懼統治國人,完全是在製造人與人之間的分裂與恐懼,近來香港的政治事件也在社會間累積了太多的憤怒與恐懼,所以這病毒在這地區蔓延都是中國人的共業,跟過去的歷史、或我們每一個人的業力都脫不了關係,在我們眼前的一切只是因果循環,壞消息是我們也責無旁貸,也要為此負責,而好消息是我們有能力改變與轉化這一種,不再餵食惡的種子而去培養善的種子,改變永遠都是從自己開始。因此,我們不是要憎恨任何人,而是學習無條件地愛所有人,包括我們從前憎恨的人,由分裂的幻相回歸至一體的實相。
從整體來看地球的事件,不論是環境問題、政治問題、還是病毒問題,其實一切都是讓人類覺醒的功課,亦即學會愛、慈悲與寬恕,並接納如是,如果人類學會真正的愛,我們就不會再無止盡地佔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資源絕對足夠分配給窮人;也就不會過度的破壞環境去賺錢,地球就得以修復;國家也就不會發展生化武器,而把資源用於發展心靈平安的建設上,最後甚至國家的概念也是多餘的,若我們學會愛的話,自然能夠愛不同種族的人,這樣就連宗教也不需要了,我們已能夠發展慈悲心,愛人如己,寬恕別人,活得平安。
人類的靈性覺醒(也可稱作開悟、解脫)絕對刻不容緩,認清「我是誰」,我們無限的真正本質,了悟真正的生命意義,放下物質的追求,學習愛與慈悲,把他人的福祉與我的福祉視作同一回事,我們自己的覺醒就是送給世界最好的禮物,我們一個人的平安自會以漣漪效應般散播開去。
一切都只是為了我,學會愛。
願一切眾生快樂與平安!
謝稀如 Michelle 2020/2/3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 群組: 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O90yQF0dsk/hqdefault.jpg)
改變餵食方式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紐約最近想要立法禁止販售鵝肝醬,不過鵝肝醬的製造方式其實相當不人道,是透過不斷的強迫灌食,讓鵝啊鴨啊吃超過牠們平常吃的量,然後再把牠們脂肪肝的肝拿來做料理,因此有議員提案,要禁止販售鵝肝醬,還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
但不強迫灌食,鵝也能很快樂地被養成脂肪肝嗎?
近十年前,紐約有一位廚師Dan Barber ,覺得說「鵝肝醬不能亡」,於是開始研究不虐待動物的製造鵝肝醬的方法。他開了自己的農場,自己種植餐廳會用到的有機蔬果,還把鵝養得肥肥胖胖的,他的秘訣就是把鵝養在美食天堂,這樣牠們自然而然就會吃過量。就像我們每次去高級餐廳吃buffet一樣,就算再撐,牛排還是要再切一片、生蠔還是要再吃一顆、舒芙雷還是要再點一盤。
Dan Barber的農場證明了不虐待動物也能做出好吃的鵝肝醬,但像Dan Barber那麼高成本、那麼用心的做法,大概沒多少人跟他一樣吧。
說到灌食虐待動物,其實台灣最近也有在吵類似的議題,就是農曆7月20的義民節賽神豬,最近也有人在網路上發起了連署,希望停止神豬重量比賽。因為神豬比賽需要過磅確定體重和排名,為了將豬趕到鐵籠過磅,必須將豬五花大綁,並用拖車吊起來秤重,而且這些信徒為了讓自己的豬得獎,在飼養神豬期間會限制行動,並且不斷餵食,導致多數神豬四肢扭曲變形,胖到癱瘓。
也因為神豬的脂肪太厚,在宰殺時根本無法先電擊,只能透過非人道的方式進行宰殺。
所以今年的義民祭就有很多動保團體出面抗議,但他們表示,他們反對的不是祭典文化,而是反對重量競賽,以及虐養虐殺。
但這種行之有年的傳統習俗非常的難改變,客委會也說,希望大家能尊重客家信仰。更何況賽神豬還能拼經濟、保護傳統文化。
新埔義民廟總幹事魏北沂就說,辦理義民祭典與神豬競賽,不僅可以交流各個客家社會的情感,還能牽動農村所有農產品交流,活絡經濟,也讓傳統的客家戲曲有個舞台。客家文化學者邱彥貴也認為,農戶對於要向神明進貢的神豬,會抱持虔誠敬畏的心去飼養,構成人與神的交流。
But!
現在養豬的人越來越少,這幾年已經漸漸變成由專業戶代養再跟他們買豬,到底該怎麼把關,又是另一個難題。而且很多人在說義民祭跟賽神豬應該是兩回事,2011年的時候也有包括林生祥等超過兩百位客家人發起連署,認為神豬比賽,不是客家的傳統文化與習俗,義民祭典用這個來標榜客家文化,是對客家人的嚴重羞辱。
的確,賽神豬是源自於日治時期,為了鼓勵農家養豬增加收入與營養來源,後來才漸漸跟廟宇的祭典結合。但時代一直在走,現代很多觀念常常都會跟過去的傳統習俗牴觸,都需要花很多時間慢慢微調溝通。
西班牙著名的鬥牛,也因為動保意識的抬頭,越來越被認為是在虐待動物,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委外製作的民調結果更顯示,只有19%的西班牙成人支持鬥牛,並且有高達58%反對。
西班牙部分地區現在也正努力改善這項「習俗」,像是卡斯提亞─雷昂自治區(Castile and León)等地區不再於慶典上殺死牛牛。西班牙自治區巴利阿里群島(Balearic Islands)也在2017年的時候把觀看鬥牛變成18禁,並將比賽的時間從30分鐘縮短到10分鐘、減少牛隻數量、鬥牛士不能對牛隻使用攻擊性武器等等,希望能透過這些限制來讓鬥牛更難吸引觀眾,藉此達到禁止鬥牛的目的。
一位馬德里居民就說:「我認為法律應禁止把虐待動物,當作一種娛樂。」
事實上,行天宮從2014年因為環保因素撤除香爐到現在還是很多人去參拜。義民祭的神豬競賽活動,也曾經有爐主用米豬的方式代替,並且將米分送給弱勢團體。當傳統文化、民俗信仰抵觸新時代的動保、環保、性別等等觀念該怎麼辦呢?除了雙方論戰、禁與不禁,有沒有什麼折衷或替代方案呢?你對於賽神豬有什麼看法?快來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2Uul8mwkDY/hqdefault.jpg)
改變餵食方式 在 黃瑽寧:1-3歲小兒餵食困難大哉問給解方 - 親子天下 的相關結果
年輕父母常以強迫餵食的方式試圖改善問題,造成緊張與對立; ... 另外也可以改變餵食的器具,比如說孩子很怕奶瓶,可以改用杯子或湯匙等等。 ... <看更多>
改變餵食方式 在 貓咪飼料更換指南:貓換食必看重點,該如何幫助適應新飼料? 的相關結果
相關閱讀>>幼貓餵食指南,不同時期幼貓食物、餵食方式一次了解 ... 這能幫助您發現愛貓身體對飲食改變有何良好的反應,理想的飲食會顯現在其外貌、 ... ... <看更多>
改變餵食方式 在 如何進行吞嚥訓練及餵食 - 烏日林新醫院 的相關結果
或許您的家人因為病情暫時以鼻胃管灌食補充養分,但這管子是可以隨病情的改變而拔除,或只補充無法由口 ... 訓練期間仍應有鼻胃管或其他方式以補充不足的水分及營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