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奠基者:台灣人永遠的民主之父】
#李登輝 前總統逝世已一週年,他為台灣民主化、本土化所做的貢獻,絕對是無人出其左右。在東奧熱季中,國人應適度轉焦於此,除緬懷,尚有接棒,更應堅定走下去。
昨天上午10點,我與李登輝基金會全體董事在董事長李安妮帶領下,全體去向李前總統靈前獻花致意,場面溫馨感人。李安妮在靈前向父親說:「我不會有你的高度,可是我一定會保持溫度,大家用民主來團結台灣。」聞之動容,所有政治人物當若是才對。
下午兩點與愛信任-劉世芳委員、黃世杰委員一起到國史館參加「關鍵1991,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元年」。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親臨致詞表示:「1991年李前總統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啟動一連串的民主改革,李登輝執政期間,台灣突破威權框架,創下許多第一次,也踏上民主憲政之路,未來如何持續深化台灣民主,走向世界,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挑戰與使命」。
年輕時,我是狂熱的黨外支持者,看禁書、買黨外雜誌、錄影帶、走街頭、追逐黨外演講會、發傳單、在街頭被警察追著跑、用強力水柱沖著走...在那風起雲湧,社會力爆發的時代:1990年野百合學運擠進中正紀念堂、1991年獨台會事件、知識界反政治破壞聯盟、要求廢止懲治叛亂條例、廢止刑罰100條、國會全面改選...所有的民進黨活動,我皆在人群中搖旗吶喊,是狂熱無役不與的追逐者。
1991年李登輝推動修憲,制定憲法增修條文十條,確定兩岸分治事實,並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才有第二屆國會全面選,「關鍵1991年可說是台灣民主元年」,才有後來六次修憲,這是阿輝伯為台灣民主化的貢獻及奠基。
是造化弄人?歷史的偶然或必然?一個熱心狂熱的抬轎者變成坐轎者,走上選舉之路,柯醫師變成柯委員、柯總召、李登輝基金會董事,至今是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唯一在任,近30年了,歷史倒帶回想,從大學時期熱衷黨外運動,到今也50年了,一路走來,皆在現場,無不深刻。沒有1991、沒有李登輝、沒有國會全面改選,何來柯委員、何來柯總召?歷史的際遇何其有幸,是感恩、是惜緣,堅定走向民主的深化是唯一選擇。
「李前總統紀念圖書館」更需大家的努力促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飆悍館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購物網站https://bit.ly/3w1rQik 授權頻道...
政治狂熱者英文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汪志雄 觀點】
作者指出,往往嘴上說著愛台灣的,都是最不在乎台灣人民死活的人,讓台灣的格局越做越小,也將內部的對立越挖越深...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也歡迎分享您的意見!]
我要投稿:http://bit.ly/2HpW6Nv
#媒體 #民主 #教改 #蔡英文 #汪志雄觀點
政治狂熱者英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主雙標客的業力迴向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伊利諾州)
(圖:美國總統川普在支持者六日闖入國會後,翌日透過推特發表語氣緩和的演說。路透)
台灣太陽花,香港雨傘花,美國斷腸花。歷史的軌輪快速地轉動,業力迴向總來得出奇快。
台灣二○一四年反服貿運動,學生攻占立法院長達廿四天,美國國務院呼籲馬政府與示威者進行和平協商。兩年後,國民黨失去政權。蔡英文上台後,太陽花學運帶頭者個個雞犬升天。但蔡政府不但沒有廢除當時稱為「糖衣毒藥」的ECFA,還延續了ECFA政策,更懇求中國大陸不要中斷ECFA。
香港二○一九年反送中運動,示威群眾攻占旺角,燒地鐵,搶商店,攻擊無辜路人。美國政府公開力挺,稱香港抗議示威是「最美的風景線」,並警告港府不得對示威採取軍事鎮壓手段。中方以拖待變,待抗爭熱潮漸退,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大力肅清逮捕異議分子。黎智英、黃之鋒、周庭等人很快被捕。
美國二○二一年的白人運動,川粉攻占國會,起因於川普在大選落敗,卻鼓動支持者進行抗爭。川普不斷公開用民粹煽動的言語,質疑大選舞弊,呼籲支持者不要接受選舉結果。於是一群狂熱川粉,在國會認證選舉人票結果時,強行攻占了國會大廈。警方和國民兵鎮壓清場,四名示威者死亡,五十二人被捕。川普眼看大勢已去且眾判親離,終於公開承諾會和平地交接政權。
我們從這三場運動中,見識到惡心的「民主雙標」。會撼動自家政權的,就是「反動暴徒」;能夠搞垮對方政府的,就是「民運英雄」。為了把你拉下來,服貿協議就是「糖衣毒藥」,等到自己上台了,ECFA就變成是「兩岸共贏」。國民黨執政對大陸出口增加,就是「出賣台灣」;民進黨執政更加依賴大陸市場,就是「中國需要台灣」。
可是這麼惡心的話,還是有人會信,而且一點不在意!人到底需要怎樣一種智商,才能無知愚蠢到這種地步呢?我愈來愈相信,民主只會讓人民變得愈來愈笨,讓從事政治的人變得愈來愈邪惡,讓世界變得愈來愈不和平。
看看在台灣有人發起「挺川普大遊行」,但面對美國川粉占領國會,最喜歡發表與某某人民站在一起的蔡英文總統與這些人卻都噤若寒蟬。這種民主雙標,我還能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