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高雄養殖水產保險推動情形說明會】
#爭取中央保費補助提高至4成
#爭取險種新增白蝦.鰻魚.午仔魚
養殖水產保險自106年試辦開始,到今年《農業保險法》正式上路已邁入第5個年頭,然而高雄市的平均投保率卻仍僅有3.76%,保險覆蓋率低落,遲遲未見起色,為此我於3日邀集漁業署及農金局至立法院共商解方。
農金局表示,臺灣近15年農業天災損失平均每年119億元,現金救助平均每年30億元,災損覆蓋率僅有2成5,有7成5的災損由農民自行負擔,且近年災損呈現加劇趨勢,亟須農業保險穩定農民收入。而高雄市水產保險投保情形,目前以永安區為最大宗,彌陀區次之,106、107、109年度皆有理賠紀錄。
我向與會官員強調,臺灣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特殊,氣象多變複雜、且易受颱風侵襲,養殖水產經營風險日漸升高,水產保險的推廣勢在必行。而影響養殖漁戶投保意願的關鍵,仍在於風險意識的建立、合理的保費負擔以及完善的保險選擇。
首先,農委會應與地方定期座談,在瞭解養殖漁戶需要的同時,強化風險意識,推廣保險觀念;再者,考量水產保費相較農作物保費高昂,保費的調整需要農委會與保險公司協力精進保單,保費的補助則有賴農委會與高市府支持,目前高雄水產保費原則是由農委會補助1/3、高市府補助1/3、漁戶負擔1/3,然而依據《農保法》中央保費補助比率上限規定,法律施行後5年為75%,第6年起則為60%,顯見農委會的補助比例仍有成長空間,因此我已責成漁業署研議提高補助比率至4成,並協調高市府一同將漁戶自負額降至2成,希望未來甚至能夠比照豬隻及稻作保險,走向全公費的政策性保險;最後,目前保險公司提供的險種尚不足以涵蓋高雄養殖水產保險需求,包含尚未有針對白蝦提供任何保險,鰻魚、午仔魚的保險也僅有降水型而缺少溫度型,農委會應盡快加強保單開發,滿足更多漁戶保險需求。
政策性保險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農業產銷導入金融工具與資訊科技】線上論壇
#農民福利卡
#農業保險
#農業大數據
8月起豪雨不斷,全台農業損失逾5.8億元,農委會表示要以「從優、從速、從簡」原則,發放並讓農民一個月內領到現金救助。行政流程的簡化與農業大數據系統的建立已成為未來趨勢,故今(18日)我與 鍾佳濱 及 蘇治芬 委員共同召開「農業產銷導入金融工具與資訊科技」線上論壇,邀請學者專家、民間業者與農委會就「導入資訊科技整合及分析農業數據」、「農業保險」及「農民生活消費與政府補助結合電子支付」三大議題進行意見交流。
根據德國看守協會發布的<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台灣氣候風險排名為全球第36名,高於鄰國中國(41)、日本(57)與韓國(91),又穆迪棋下427氣候風險數據公司報告亦將台灣列為氣候「高風險經濟體」。農業是高度環境依賴型的產業,其產銷容易遭受氣候變遷所帶來氣象災害的影響,面對極端氣候出現頻率愈來愈高,因此我認為農委會應將農業保險的推進列為未來政策的重中之重,尤其要積極擴大政策性保險品項,透過保險品項的增加及投保率的提升,才能保障農民收入與降低營農風險。
再者,針對8月上旬西南氣流所帶來的豪雨,目前統計高雄市損失1億649萬元(占18%),僅次雲林為受災第二嚴峻之地區,然而農委會公告高屏地區得免現勘品項僅有:部分果樹、花卉及蔬菜,同樣受損嚴重的芭樂卻未被納入,故我也呼籲農委會應該擴大免勘災損率品項以加速救助金核撥,協助農民。此外,我也建議農委會應優化科技勘災技術,並增加研發預算,例如農業無人機的導入,將能協助農損勘災,縮短人力勘災所耗費時間,加速災後救助流程,並可提供未來農業保險相關政策之擬定所需資訊。
政策性保險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被抓到不僅荷包大失血,如果發生事故還要自己負擔賠償,大家還是趕緊投保吧!
#機車 #強制險 #金管會
政策性保險 在 保險大不同- 保險主要分為三種:商業保險、政策性保險 的推薦與評價
【政策性保險】則是位於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間同樣按照對價平衡原則計算費率,所以無財富分配的功能,但基於「無盈無虧」原則,所以費率結構中並沒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