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質詢:協助青年人在大灣區發展】
*****************
以下是今日(五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容海恩議員的提問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的書面答覆:
問題:
行政長官在二○二○年《施政報告》中表示,期望青年人能放眼國家,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在學習、就業、生活方面的種種機遇,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實現夢想。政府近年透過青年發展基金及其他各種渠道推出多項計劃,協助香港青年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及創業。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政府推行的上述計劃的下列資料:(i)名稱、(ii)負責的政策局/政府部門、(iii)開展日期及推行年期、(iv)涉及的大灣區內地城市、(v)資助金額,以及(vi)獲資助的香港青年人數目(按下表列出);
(二)有否設立機制審視第(一)項所述計劃的推行進度和成效;若有,機制的詳情及審視結果為何;若否,會否設立該機制;及
(三)會否因應該等計劃的成效,研究需否調整計劃的規模、終止推行,或修訂計劃的內容和對象等?
答覆:
主席:
就容海恩議員的提問,經徵詢教育局、勞工及福利局與民政事務局意見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為鼓勵香港青年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特區政府正推出不同計劃,便利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和創業。
就學方面,現時,有意赴內地升讀大學的本港青年,可參與國家教育部舉辦自二○一二/一三學年開始的「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文憑試收生計劃)。參與計劃的內地院校根據本港學生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錄取,免卻本港學生參與內地聯招的需要。二○二一/二二學年共有127所內地高等院校參與文憑試收生計劃,當中包括18所來自四個大灣區內地城市(廣州、深圳、肇慶及東莞)的院校。教育局協助國家教育部在港推行文憑試收生計劃,為本港高中畢業生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及連繫國家發展的機會。
此外,教育局自二○一四/一五學年起透過「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為有意到內地升學的本港高中畢業生提供資助。資助計劃包括兩部份—「經入息審查資助」(通過入息審查的學生視乎需要可獲全額資助或半額資助)及「免入息審查資助」。在二○二○/二一學年,「經入息審查資助」下的全額及半額資助分別為每年港幣16,800元及8,400元;「免入息審查資助」下的定額資助則為每年港幣5,600元。過去五個學年,「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涉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包括廣州、深圳及珠海)的資助金額及獲資助學生人數如下:
學年資助金額*(港幣百萬元)獲資助學生人數
二○一六/一七 17.5 1 395
二○一七/一八 21.8 1 859
二○一八/一九 24.4 1 841
二○一九/二○ 23.4 1 779
二○二○/二一#26.3 2 003
*經四捨五入
#截至二○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就成效而言,文憑試收生計劃自推行以來,參與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數目及每年的報名人數均有所增加;「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的申請人數及受惠人數亦持續穩步上升。教育局會繼續推行便利本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的措施。
就業方面,勞工處於二○二一年一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青年就業計劃),鼓勵更多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及發展事業。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 000個,當中有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參與青年就業計劃的企業須以不低於月薪18,000港元聘請畢業生。為彌補企業聘請及培訓畢業生的額外開支,政府會按企業聘用的每名畢業生,發給企業每人每月10,000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
截至四月三十日,青年就業計劃共收到321間企業提供近2 400個職位空缺,大部分的職位已進行招聘。勞工處與創新及科技局一直密切監察青年就業計劃的推行情況,並會在青年就業計劃完成時檢討其成效。
創業方面,民政事務局已在「青年發展基金」下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創業計劃)及「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體驗計劃),涵蓋大灣區內地九市。兩個計劃均鼓勵香港青年善用大灣區的雙創基地,協助他們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業務,而且申請結果已於二○二一年二月公布。
創業計劃批出約1.3億元,獲資助機構現正陸續招募青年初創企業,預計為約230家青年初創企業(涉及超過800名香港創業青年)提供資本資助,以及向約4 000名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體驗計劃則批出約500萬元,獲資助機構現正陸續舉行相關網上活動,例如網上簡介會、座談會、訓練班等;視乎疫情發展,機構將在安全及可行的情況下啟動為期六至28天的跨境的實體體驗項目,預計約700名青年受惠。
創業計劃及體驗計劃的申請指引訂明,獲資助機構須向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會)提交相關活動報告、進度報告、財務報告及核數師報告等,就資助項目進度、財政情況和成果等作出匯報。此外,委員亦會透過親身視察和會面,了解獲資助機構提供的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的成效和短期體驗項目的運作,並會與初創企業交流提出改善建議。特別就創業計劃的資本資助部分而言,申請指引亦訂明機構必須因應其創業計劃的性質,訂立適切的階段性指標(例如:「成功製作產品原型」、「完成產品開發」、「成功把產品推出市面」、「實體店開幕」等),並透過引導獲選初創企業達成這些指標,發展他們的業務。機構須在初創企業達成議定的指標後,才分階段發放資本資助予獲選初創企業。民政事務局將繼續與委員會緊密合作,持續監察兩項計劃的運作及成效,並制定計劃的未來路向。
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105/12/P2021051200390.htm
教育局內地交流計劃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呢篇真係寫得唔錯 #信報財經新聞
//局方或校方甄選承辦機構時,均以「價低者得」為主。根據香港政策研究所《主要的學生內地交流計劃研究》,旅行團的價格竟愈來愈低──根據一般市場邏輯,這些考察團的質素恐怕不會愈來愈好,反而更會愈來愈差。
另一邊廂,政府對帶隊教師及內地領隊期望甚高:教師需要帶領總結會、充當解說員,內地領隊則須要向學生提供完整解說。但實際情況卻是教師忙於行政工作,也不一定對交流地點有充足理解,若要設計完整的教學活動,恐怕難以實踐。
而內地領隊則多未接受教育學訓練,期望他們為學生提供具教育意義、配合課程的解說亦屬緣木求魚。以「同根同心」為例,教育局在委託承辦機構制定若干路線同時,只會提供簡單的教學活動,例如是小組討論、工作紙、小組報告等,但這些活動普遍對學生較沉悶。
根據不同政府部門制定外判制度時,價格方面的評分比重佔六成至七成,而技術方面則佔三成至四成,準則包括:投標者在過往同類合約的表現、擬採購服務的特點等。參考這些經驗,局方在招標時亦審視投標者的教育活動設計、提供解說的領隊的質素等,在回港後亦須評估該次考察的成效,藉此讓公帑用於提升學習成效之上,而不只是重視每年參與交流計劃的人數。//
Link: https://www2.hkej.com/landing/mobArticle2/id/2766475/
教育局內地交流計劃 在 《海琪的天空》 陳海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考慮???
幾日就控疫,真係飛天局長🤬🤬🤬
【教育局:考慮延長農曆年假】
澳門今早宣布大中小學及幼稚園,農曆年假後延遲開學,本港教育局回覆查詢時指,教育局正與不同持份者積極討論及落實所需的防控措施,以應付新型肺炎疫情,包括考慮延長學校的農曆新年假期,以減低病毒在校園傳播的風險,保障學生的健康,同時因應這些措施的影響,照顧學生及家長的需要,教育局指會盡快公布有關詳情。
教育局又說,關於小六學生的第三次呈分試, 局方會留意有關傳染病對學校的影響,作合適安排。
至於內地交流活動方面,教育局說,已暫停到武漢的內地交流團,已建議學校可延後參與學生內地交流計劃,相信學校會作適當決定。
#香港電台 #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