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好珠寶母親節快樂優惠開始囉 🔔
母親節是每年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自己當媽媽之後,更能體會做一位母親的辛勞。 這是一份要持續也許60年、70年、24/7不停歇的工作。
媽媽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是沒有終止的一天的❤️
母親的付出不求回報沒有薪資,給予孩子們所有的愛與照顧,和父親一起打造一個溫暖的小窩遮風擋雨。
記憶中小時候的媽媽,身上總是軟軟香香的,平常什麼事都對我們很有耐心。每天期待著中午媽媽送來家裡做的便當,忘記帶課本也總是很抱歉的打電話跟媽媽求救:「麻~我忘記帶國語課本了啦.....。」
陪我畫畫的媽媽、帶我去菜市場的媽媽、讓我陪著她一起煮菜的媽媽、抱著鋼琴課下課睡著的我走路回家的媽媽❤️
五月是一個充滿愛的季節。節日的定義是趁著節慶的時候讓我們愛的人感受到更多更多的愛。
所以我決定放出一個史無前例長期的折扣優惠給大家!
現在在我們所有通路:A13專櫃、大安旗艦店與官方網站下訂給我們的媽媽與太太的母親節禮物有9折的優惠喔!
含預購訂製商品需要2-3 週的準備時間!現在先訂好~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將美美的禮物送給我們珍愛的母親❤️
活動內容請參閱下列詳情😉
Happy Mother's Day 💗
【 品牌旗艦店|官網同步九折優惠 】
💎 活動時間:
🔊 2021.04. 16 - 2021. 05. 11
💎 活動內容:
🔥 活動期間品項九折優惠!
🔥 凡消費即贈品牌珠寶清潔組一組!
※婚嫁系列不配合此活動
官網逛逛🤩 有很多新品上架🌹
www.shees.com.tw
www.shees.com.tw
www.shees.com.tw
官網所有商品結帳直接九折喔❤️
信義遠百A13母親節活動
💎 活動時間:
🔊 2021.04. 15 - 2021. 05. 11
💎 活動內容:
🔥 活動期間滿萬送千,加碼指定銀行禮優惠!
🔥 凡消費即贈品牌珠寶清潔組一組!
※婚嫁系列不配合此活動
一起去信義遠百A13逛逛吧😍
-
SHEE'S FINE JEWELRY / 侍好珠寶
Instagram ❙ @sheesfinejewelry
台灣網站 ❙ www.shees.com.tw
【 旗艦店 】
地址 ❙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52巷27號 (鄰近敦南SOGO店)
聯絡電話 ❙ 886-2-2752 9000
聯絡信箱 ❙ info@shees.com
【 信義遠東百貨A13專櫃 】
地址 ❙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2F
聯絡電話 ❙ 886-2-8786 1255
#sheesfinejewelry #storyofsheesfinejewelry #侍好珠寶是好珠寶 #侍份好禮物 #母親節禮物
敦化 國 小 下課 時間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職場媽媽的教養練習-3:想抓直覺,先去感覺》
身為直覺權威的投射者,我最大的功(果)課(報),就是擁有兩個同為直覺權威的投射者女兒,光想就頭皮發麻。自己都2266,卻要諄諄善誘,和「等待」與「邀請」這些進階習題比較起來,如何教導孩子感受、進而相信「直覺」,是我優先想為她們做的。
實驗的靈感,來自5/1的小女兒,她剛剛學會了一首新的英文童謠《How do you feel?》,歌詞非常簡單:
How do you feel, how do you feel, how do you feel today?
I feel great, I feel great, I feel great today.
How do you feel, how do you feel, how do you feel today?
I feel happy, I feel happy, I feel happy today.
How do you feel, how do you feel, how do you feel today?
I feel tired, I feel tired, I feel tired today.
搭配輕快的肢體動作,小女兒在家裡的不同角落,都能自在地哼唱這首歌(對,空白的薦骨,投射者的孩子可以重複做同樣的事情一百次),原本我只是想要考驗她的英文理解能力,所以好奇地問,「Carol,你知道這首歌在唱甚麼嗎?」
小5/1像是發現笨蛋一樣地回答我:「當然啊,就是問你感覺怎麼樣啊。媽媽你不知道喔!?」
「蛤,可是我真的不知道噎。那甚麼叫做great?」我故意裝傻。
「great,就是棒。I feel great就是我覺得很棒。」小5/1的眼睛睜得圓圓的。
我突然靈光一現,自己從來不曾認真研究孩子先天感受到的,和自己的主觀認知之間,會有甚麼差別,「那Carol覺得的很棒,是甚麼樣的感覺呢?」
「就是我覺得超~~~級~~~好的,想笑。像這樣。」小5/1突然咧嘴做了張大笑臉,兩隻食指還伸進嘴角,試圖把笑臉撐得更大。
喔,soga。於是我又順道詢問了關於”Happy”還有”Tired”的形容詞,對她而言各代表甚麼。小5/1告訴我,「”Happy”是開心明天不用上學,身體覺得好放鬆喔。」,「”Tired”就是腳酸想睡覺。」童言童語的一來一往中,我驚訝地發現才小班的孩子,已經能夠用純熟的語言來描述抽象的五感,對於身體的極端敏銳,讓不同的感受都發展出相對於肢體的定義,我簡直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奇,比照Joyce在三階課堂上對我們這一組的觀察,「你們就是well-trained啊,頭腦太發達了,但對於自己的身體反倒是很疏離的。」真是一語中的。
雖然我還在捉摸直覺運作的模式,在近一年上課的歷程中,倒越來越能理解來自頭腦與邏輯的制約。因為工作需要,我一直是瞻前顧後的,也自詡一心多用的本事,能夠自在應付24小時on-call的生活。我時常邊聽講電話,邊以line回覆意見與發布指示,右手還能匆匆記下掛斷電話之後立刻要上繳的數字,或者列出稍後得和某某單位跟追進度的瑣碎事項。當下,對我而言是不存在的,因為「當下」,我永遠在擔心與籌備「後來」。
因此,過去數十年,不管選擇了多麼昂貴的連休行程,我總難以感受到真正的放鬆,旅行前的期待和工作進度交辦的焦慮夾雜在一起;旅行中應該有的緩慢卻屢屢被無法控制查看mail的念頭而打斷;旅行後看著出遊的照片,我時常後悔自己白白浪費了難得的休假,心境沒有獲得休息,反而更加疲憊。
然而,孩子們與我不同,即便我們的人類圖如此相近,都是頭腦邏輯一路發亮的設定,但畢竟與社會接觸有限,在人生初啟蒙的階段,還是能夠以相對天真的心態與外界因應。我想,這也正是命運的考驗,督促我以所學為借鏡,引導孩子走上更好的路途。我明白,這將是個,不容許心猿意馬的關鍵「當下」。
現在,每天我會出一個固定的功課給孩子,邀請她們觀察一件周遭發生的事,也順道描述今天的心情,回來利用五分鐘的時間,說給媽媽聽,當成是我們之間的特別約定。
剛開始,孩子們有點困惑,「媽媽,可是我不知道要觀察甚麼噎?」
「任何妳們覺得有趣的事情都可以呦,」我嘗試舉自己的例子,「像媽媽啊,每天都會注意捷運上叔叔阿姨的穿著,從他們的穿著,媽媽就可以大概猜想他們接下來的行程。」有的人穿得莊重而忐忑,有的人在車子行進間畫好眼線,卻不急著塗口紅,有的人輕鬆又閒散,耳旁掛的音響澎湃欲聾,有的人我天天都會遇見,坐在固定的位子看著不同的影集劇始又劇終。
「在我們身邊,天天都有好玩的事情,你們也找找看,像媽媽喜歡的那個英國偵探一樣。」我同時答應孩子,每天也回饋我的觀察和心情,強迫自己練習專注當下。
很快地,這個約定構成了我和孩子之間的Quality time,有時候是洗澎澎有時候是睡前,我們交換了各自秘密的觀察,試著說出對於生活的各種情緒感受。
「媽媽,我最要好的同學,19號,她今天跌倒哭得很大聲。但她今天本來就心情不好,因為中午有她討厭的菜菜,我們都不喜歡。」小5/1認為「吃」很重要,只要幼稚園出現地雷菜色,那一整天都是cloudy day。
「媽媽,我們老師啊,我發現她喜歡蟲蟲。下課她都會去校園的植物區找蟲,然後放在罐子裡,拿來給我們看,叫我們猜是甚麼小動物。我本來覺得有點噁,可是她笑得很開心,我就沒有說出來了。後來我覺得蟲蟲也蠻可愛的啦。」我一直認為6/2的姐姐,是個木訥寡言的傻大姊,經過交談才發現,她有一顆玲瓏體貼的玻璃心。
至於我,我必須承認,平日裡衝撞拚搏習慣了,突然一次只能專注一件事,實在不容易。於是,我採用了一個笨拙的方法,當覺得自己開始躁動操煩著明天後天乃至於大後天,不知道會不會發生ABC、現在是不是應該要來想想123,我就會撕去桌上堆放的幾張廢紙,提醒自己先把今天好好過完,仔細聽聽member或vendor要告訴我的話。如果還有一點時間剩下來,就站到落地窗前,把窗簾拉開,看看車來車往的敦化北路,感受一下空白的時刻。
人類圖知識裡描述的直覺,源自人類求存避險的本能反應,回想起來,自己的確有著無法言說的預感,有時會刻意避開某些路段、才見過一次面就對某些人敬而遠之、某些事情即便還不知道結果,就能夠提早接收到或悲傷或高昂的無形訊號,而與終局相距不遠。
但和孩子們說這些,無異捨本逐末,我更願意趁著她們無比稚嫩,也藉機脫去自己一身老成,直覺甚麼時候要來,我們無法控制,因為世事無常。與其腦中執著直覺從何而來,我們先用身體練習如何感覺。
最後,附上我很愛的一張照片,這是幾年前和孩子們在旅程中的即興隨拍。當時,我心不在焉只顧趕路,還牽掛著幾分鐘前漏接的工作來電,完全沒有發覺四周正在起風。兩個孩子落在我身後,瞇著眼睛大聲喊叫,「媽媽,停!有風!哇!是風!」
如今回看她們在風裡搖擺的樣子,仍能清楚回憶當時的那陣風,混合了泥土和青草的氣味。是啊,前路漫漫,有甚麼好趕的呢。停下來,去感受吧。
敦化 國 小 下課 時間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長注意
#粉絲投書
#誠品敦南倒數8天
#為了今天我埋了一個13年的梗
幾乎是要煽情的說:13年的今天,下午兩點鐘,那張透過陳柏霖的手所獲得的台北電影節護照,是為了今天發文而留到今天的。而且2007年5月23日,就很巧也是星期六,所以,命中註定要我寫這篇啦,哈哈哈!
你知道當年買電影節護照有多划算嗎?原價2,200,影展期間每一天都可以看4部,假設你真的卯起來看,每天都去影展報到的話,總共可以看64部!每一部平均才34塊錢!!!畢竟當時是窮學生,每個月各種打工的薪水加起來頂多才8-9千塊、了不起一萬初,2,200真的是一筆不小的金額,不過好在那時候找到一個朋友,剛好他看的時間跟我看的時間完全不衝突,所以我們很平均的share這張護照,扣除掉真的搶不到票的熱門場次,我們總共合看了42部電影,平均一部片才52塊錢!驚人吧!後來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電影節就沒有護照了,真的非常遺憾。
--
好,時間回到2007年5月23日。那時候我大一新鮮人啦!還記得大概是5月中上旬左右,得知台北電影節即將在誠品敦南店開賣護照,限量只有150份!當時還懷抱著電影夢的我,當然是要衝一發的啦!
還記得前一天晚上、也就是5/22禮拜五的晚上還有課(那時候還好認真喔根本應該翹課的啊XDD),之前就聽說過各種搶票差不多是前一個晚上就要去排隊的傳言,所以我就想說好吧不管怎樣還是先乖乖把課上完,再一舉衝到誠品敦南店,應該還有機會吧!那時候緊張到其實根本沒辦法專心上課,一直等到10:30下課,我就騎著單車,沿著辛亥路、接基隆路、再轉敦化南路。還記得那天晚上跟最近的天氣一樣,好幾天都是連綿大雨,我穿著黃色塑膠雨衣,一路狂飆到誠品敦南店──果不其然,到現場時,1樓已經有人在排隊了,好險,我大概是排第7或第8個。後來跑去問排第一個的那個人,她說她大概是下午3-4點就來排的。
那個年代也是智慧型手機還沒開始盛行的時候,2007年1月9號賈伯斯才剛發表第一代iphone呢!所以,熬夜排一整個晚上要幹嘛?──當然是跟隔壁排隊的人聊天、交朋友啊!說真的一開始臉皮薄,也很不好意思,還硬著頭皮看看書(那時候正暢銷的書是遠流粉絲團《失竊的孩子》),讀到後來真的有點難不跟其他人互動了,因為至少你去上廁所、去樓上逛一下書店也好,又或者是臨時想要去買吃的東西的時候,可以有人幫你顧位子,你也可以順便幫對方買東西吃。印象中敦南店過12點會關1樓的空調,那真的是非常難熬,因為太熱了,要睡也很難睡,所以乾脆跟隔壁也在排隊的影友尬聊起來。
有些人已經是各大影展的老鳥了,每年都至少會排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那時候還沒有金馬奇幻),也聊平常都看哪些影評、跟誰一起搶影展。我記得那時認識一票子每年都一起來搶護照、套票的朋友(因為隔年改去台北光點時又遇到了),後來還互加了MSN......(突然好懷念MSN的年代啊!)聊到很累的時候,有人買了撲克牌,索性一起玩。凌晨四、五點可能是最累的時候,那個時間點排隊的人應該有超過50人了,全部睡成一片,但那個年紀的我真的還很年輕,沒在怕熬夜的,硬是撐到了早上。
捷運第一班車啟動以後,陸陸續續又有人接著來排隊,7點多的時候整個空間開始人聲鼎沸,已經一堆人開始在數自己到底還有沒有機會,每個被數到的人也開始自己自動報數,到了大概7點半或8點,就超過150人了,有人直接邊數邊在哭喊買不到了......8點太陽也開始大了,其實這個時間點也比前一天晚上更痛苦,5月底的太陽已經沒在跟你客氣了,尤其排隊排到外面的人真的會很想死。我們排前面的人還算幸運,後來就大家擠一擠,讓後面的人盡量也能擠進來吹冷氣。9點左右,主辦單位開始發號碼牌,拿到的時候就覺得很穩妥了、心安了。後來我那時候的伴侶來現場跟我換班,我回家洗個澡、睡一下,下午再回現場買護照。
印象中護照好像真的是陳柏霖親手遞上的,但我不是粉絲啊,為什麼不是桂綸鎂呢QAQ畢竟當年的開幕片是《最遙遠的距離》啊......
--
那年看了好多對我日後人生有重大影響的電影,包括:陳懷恩導演的《練習曲》、高炳權導演初次執導的《愛的麵包魂(後來改編的我覺得沒有比這部好看,這部好看到我看了兩次!)》、拉斯馮提爾的《白癡》、馬場康夫《超時空泡泡機》、Dogma第四號作品《荒漠莎跡》......還有我一定要提的一部片──由Peter Brosens 和 Jessica Woodworth夫婦執導的《幻之草原》(Khadak)。
本片皆在蒙古拍攝,劇情描述的是蒙古族人原本居住在遼闊的草原上,卻因為各種原因(瘟疫、國家政策等等)被迫搬離家鄉、遷徙到一個煤礦工業區,被迫住進冰冷高聳的建築物裡,失去了與自然的接觸。男主角是一個具有通靈能力、能與大自然溝通的少年,居住在都市裡原本感到非常痛苦的他,在一次意外中竟找到擁有原始、自然能量的美少女......
整部片就是美、又震撼。兩位導演在畫面的設計上都有各種刻意安排的意味(雖然也有人評價認為匠氣太重,但我認為這本來就是導演的風格),比如影片一開頭掛在樹梢上的藍色絲帶,是男主角的父親遺留,但電影最後又出現了藍絲帶,這次卻看到樹流下了水(或眼淚?);以及我最喜歡的是女主角和一個蒙古樂團Altan Urag唱的「Mother Mongolia」(爆炸好聽!影片我放留言,大家自己聽聽看!),導演刻意在這裡安排了一段燒掉蒙古包的畫面,後來我發現這是兩位導演非常習慣使用的手法,因為後來2009年台北電影節又出現了兩位導演的傑作《淚之高原》(Altiplano)、以及2013年金馬影展的《第五個季節》(The Fifth Season)都有焚燒的意象在片中出現。
說真的我這輩子最悔恨的事情之一就是,錯過了這對夫婦導演在2007年有親臨現場QA的那兩場,我跑去看別部片了,真是該死><那時候怎樣都沒想到他們的電影會這麼憾動我。聽說現場有問導演問題的人,還能獲得這部片的OST原聲帶......天哪真的太憾恨了,我愛這部片愛到後來還硬是上了不知道哪個網站買了DVD,拜託~他們的電影有多冷門、多難買!我居然還能買到已經很感謝了。
--
再插播關於剛剛提到兩位導演的作品《第五個季節》的故事,我認為根本預言了今年疫情剛發生時候的狀態:
背景設定在比利時的一個村莊,村民每到冬季結束的時候都會燃燒稻草人,象徵送走冬天、迎接春天的來臨,沒想到火竟然點不燃。之後開始一連串噩運接踵而至:農地長不出作物、乳牛無奶、雞不生蛋、養蜂人的蜜蜂全死光。於是,恐懼如同瘟疫一般,蔓延進整個村莊、蔓延進每個人的心底。
第五個季節就是指春天雖然理論上是來了,卻依然下著雪,冬天成了趕不走的第五個季節。後來有一幕畫面很驚悚就是所有村民們戴上了彷彿瘟疫醫生的面具,他們一致認為這一切的災難都是養蜂人害的,於是決定再趕走冬天一次,只是這次,他們把養蜂人當成稻草人給燒了......
非常殘酷卻同時非常美麗的作品,這就是Peter Brosens、Jessica Woodworth的風格。我愛他們愛到很久以前找到他們的信箱、寄信給他們,以一個瘋狂影迷的身份希望有機會能再邀請他們來台灣,但,想也知道,沒有任何回訊......
--
我怎樣都料想不到,那時候的護照、電影票、影展手冊我竟會留到現在;也料想不到隔年我會因為各種因電影所燃起的熱血,而開始參與社會運動;以及2009年我甚至報名了影展志工,有幸近距離靠近桂綸鎂和柯佳嬿......(這都是後話了XD)更不要說,真的是天知道13年後我會寫下這篇文章XDDD
感謝誠品敦南店對我們這些熬夜影迷的照顧(雖然應該也很幹吧!可能沒增加大夜班多少營收XD);也要感謝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那幾年推出的護照制度,讓年輕顛狂的我們,看電影看得很爽。
【誠品敦南店】31 天異想倒數|每日活動行事曆
► meet.eslite.com/tw/tc/artshow/202004100004
*照片:前三張我自己拍的,後兩張選自痞客邦部落格「小智的電‧癮‧強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