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讀書會 #九九乘法這麼簡單
小同學們開學都還適應嗎??今天來跟大家分享 #幼福文化 的新書:《九九乘法這麼簡單》
#這本九九乘法我覺得是一本很適合幼小銜接的學習書。
▌
記得我之前分享過對於〝數學〞的學習方式嗎??
是從理解、熟悉到實際運用的漸進階梯架構,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絕對不是要讓小孩死記死背,畢竟透過自然而然的內化吸收,學習到的才會是自己的。還記得小時候學九九乘法的方法嗎?那個年代填鴨式教育的我們,不外乎每個人都有一片背面是九九乘法公式表的墊板,每天就是把它當唐詩300首一樣的背誦,一開始其實也不了解真正的涵義,但是背久了也就會了,幾年前流行的〝建構式數學教學〞,強調數學應該是透過 #理解→ #思考 → #進而解題,一度廢棄了九九乘法但現在又恢復,這介於背與不背之間的九九乘法到底重要嗎?畢竟現在科技發達,「計算」不是那麼重要,因為「計算機」更重要(哈哈哈)。
不過,我自己覺得「九九乘法」對於數學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我是贊成背誦的,只是背誦的過程,如何透過理解來學習九九乘法,而不是死背硬記,才是我希望幫孩子找到的方式。如我所說,它只是一個〝工具〞,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跟數學做朋友〞(畢竟身為藝術人的我….以前數學也是很爛)。
▌
由BP研究會編輯 的《九九乘法這麼簡單》就是跟著企鵝老師,一步一步教孩子理解〝乘法〞的意義。
#小柔的優點分析
△#圖像具體化;
把數字的加乘概念透過可愛的插畫風格具體圖像化,利用小朋友們都喜歡有共鳴的插圖,例如:小動物、食物、鉛筆等,讓孩子可以用一個一個慢慢數(ㄕㄨˇ)數(ㄕㄨˋ)的方式,正確理解乘法的邏輯。
△#反覆練習同樣的題型:
這是我覺得這本書很聰明的地方,利用裁切成上下兩半,活頁圈的翻頁,上半部是圖案的題目,下半部是數字解答的答案,上下對照,從2到9總共練習72道題目,反覆驗證加深學習印象,讓你不會都難~
△#簡單旋律的九九乘法魔法咒語歌
利用掃描QR Code收聽,跟著旋律洗腦練唱,自然而然輕鬆記住!
其實,我不想要多米被訓練成一個對數字計算可以迅速正確的反射回答,但是當看著實物要應用計算時,卻沒有辦法思考,所以我想寓教於樂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從生活中培養起數學的感受力,而且數學邏輯需要透過不同教材跟不同方式刺激,這本工具書CP值很高,很可以入手喔!
★博客來這邊買:https://ibanana.biz/2sH46
#多米愛讀書 #多米幼稚園 #留言有驚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CMma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任何各方面問題 歡迎在下面留言提問! 發問規則請看第一集的說明唷~ https://youtu.be/AJg4aITt1zs 0:09 重考生複習進度規劃 1:47 排列組合看到題目如何下手 3:01 老師怎麼保養的 3:39 從國中剛進高中,數學成績掉了一點是正常的嗎? 4:12 為...
數學解題工具 在 奧斯卡報報 Oscar's Po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教材分享
9000+遊戲玩轉小腦袋開發
【#德國LOGICO樂智高】
兒童智能學習教材 🔍 https://reurl.cc/qgpvNE
最近奧斯卡在家學習教材是來自德國享譽全球的LOGICO樂智高,原來這套LOGICO樂智高兒童學習教材在眾多國家早已被評爲最成功的學習輔助工具。
LOGICO樂智高 是針對加強兒童思維和智能開發而設計的自學課程,我覺得這一套分齡教材非常符合孩子在心智上發展,是一套具色彩、創意、趣味並引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教材。
#用家分享
我用手上的【兒童智能啟發課程下冊Piccolo (6-8歲)】來示範
#兒童智能啟發課程Piccolo全套分成上、下冊,奧斯卡學習是適合6-8歲的孩子(Piccolo下冊)
🔍綠色遊戲配對架的設計我覺得超棒,在10個按鈕的配對架上插入需要的學習卡 ,答題操作方式也好特別,就是在配對架用圓圈顏色按鈕來答題,不同的題頁都有不同的題型,需要觀察、分析、綜合、連接、判斷、推理、解碼、找相同、分類、文法…,千變萬化既緊張又富有挑戰性,孩子跟著多做、多動腦,相信腦袋也跟著更靈活。
▪️【兒童智能啟發課程下冊Piccolo(6-8歲)】有三個主題: 數學科、英文科、開發大腦潛能
▪️6歲的奧斯卡從小就是數感很棒的男孩, 所以一打開教材盒子,第一個馬上打開數學課程來學。「數感」好,並不是我拿了一大堆測驗題讓孩子做,而是從小開始在日常當中的小遊戲養成,逐漸地讓奧斯卡對數字的敏感度增加!例如在生活中可以隨時運用的計算,拿錢幣玩個買賣遊戲…都可以算在數感訓練中,一開始就小手指數數數著,後來奧斯卡已經開始內心無形的計算,心算訓練非常重要,這關係著許多生活中會用到的技能。
🔍趣味數學-數學科
很多人都被抽象的數學符號和算式弄得頭昏腦脹,兒童智能啟發課程Piccolo就從孩子生活角度出發,用許多貼切的生活例子來解說,讓小朋友更容易理解,加上奧斯卡最愛的歷險遊戲、破解謎題等的章節設計,能加強訓練孩子用多角度邏輯思考、分析能力及思維方法的解題能力。
課程透過不同的數感訓練,可以讓孩子藉由生活情境常見的小遊戲,加深內心對於數字的概念,在實際運用及數學計算中也能更加得心應手!
🔗更多介紹與分享 https://reurl.cc/qgpvNE
南亞圖書
►網上書店:www.sadirect.com.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adirecthk/
►查詢:2833 2970 / 5100 3359 (WhatsApp)
#南亞圖書 #書展
#稍後公布書展優惠
#Piccolo #LOGICO樂智高 #LOGICO #樂智高
數學解題工具 在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貼 孟群老師的分享(感動🥲)
(2021/7/3~2021/7/4 線上桌遊心得與筆記)
因為疫情爆發來得太突然,導致本來有在上實體桌遊課的我,必須快速想出如何在線上呈現桌遊課的辦法。雖然在去年就已經大致上跟數理班的另外一位夥伴老師(也是我敬愛的學長前輩),模擬了完全線上情況,接觸了不少軟體,但當真正狀況來了,其實也小慌了一陣。
學期間,總會固定反思自己的課程內容與進度、方式;進而學期末會來個總檢討,思考如何引導同學跟啟發同學潛力,覺得品質必須再向上提升。
/
這兩天的桌遊課學習內容,我簡單筆記一下跟分享。這兩天,分了四個探討主題:人際責任與界限、邏輯表達與積極溝通、生涯歷程的挑戰與轉機、協力合作與需求察覺。
/
【I】人際責任與界限
使用的桌遊為 "NO THANKS."。這遊戲的設計很有趣,能引導思考對於拒絕這一件事的認知。在身旁,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朋友,不太會拒絕別人的朋友,常在自己考量後想拒絕卻又礙於人情等因素而免強接受他人要求的朋友?或許,玩這款遊戲,可以讓他稍微明白,有時候拒絕,也可以是一種溝通,一種坦誠的溝通,一種並不完全是對親情、友情等人情因素的扣分因素,有時甚至是一種加分。
在課程期間,除了對於遊戲體驗與主要引導,講師也提供了GGD的反思流程:1.Good. 2.Difficult. 3.Different. 其實這樣的反思流程,在數學思考裡面是一種常態,從高中數學老師就一直強調的反思重要性、到P'olya的解題,反思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心智歷程,是將概念加深、將所學固著、將結果延伸的重要歷程。然而,不同領域所提出的回饋,細節上還是有些不同。
這裡的GGD,good是談遊戲很棒的部分,difficult 是談遊戲困難的部分,different是討論如何對遊戲進行不同的引導或改變;而對於NO THANKS.,講師就分享了有健教老師將這樣單純的分數拒絕卡,改成了對於一些飲食的拒絕卡,很妙的一個idea;然後也有地理老師,改成了許多關於對於環境與科技的間的拒絕拿捏問題卡,那種必須拒絕環境的破壞,但又礙於經濟或科技的無奈,非常的融合呢!選與拒絕,拒絕與所付出的代價,如何做出抉擇?
/
【II】邏輯表達與積極溝通
這裡介紹的桌遊是,語破天驚跟另一款我叫他"火柴人的一生"的桌遊(還有被稱為動口不動手的桌遊!?)。
關於邏輯,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這一次的線上桌遊,我是參與遊戲者之一。每次我猜題,我都差了那麼一點,然後就看著最後贏家只是跟我差一個字然後得分...,然後看著那位贏家,就被當成高手,沒完全猜中的,就是沒猜中...。或許是我太敏感了,但那種氛圍,其實是有的,不過這另外再談吧。這樣的體驗,其實讓我驚覺到,溝通這件事,非常吃溝通彼此文化生活背景的重疊度,而要突破這樣的困難(很難有百分百的重疊,就算同個家庭的手足,也絕對有差異),必須要有很深的同理心,以及耐心。
在某些領域下A->B從A聯想到B,或許是常態;但不同領域(不同文化背景)A->B從A聯想到B,是根本不可能的。今天晚上跟輔導室的輔導老師與夥伴實際又玩了一次,大家也都有這麼感覺:要容易猜中題目,真的要有共同、高相似的背景,不然就必須發揮同理心與耐心、愛心了...。
這裡的反思,提供了啊哈復盤法...。看到這個,感覺有人會在下方留言啊哈...!?(線上課程,我的學生都會留言啊哈...到底是在啊哈什麼啦,吵死了!)。
/
【III】生涯歷程的挑戰與轉機
課程前的小活動,移動火柴棒遊戲。這對數學幾何人來說,應該是個有趣且不困難的...,但是我提出的解答太有創意了!?沒人欣賞...(so sad)。
這堂課,介紹的桌遊是"糟了個糕!"。是一個非常充滿挑戰與抉擇的一款桌遊。這裡我就談剛剛跟輔導室同事與夥伴的再體驗心得與觀察。遊戲中有個骰子,是隨機讓你碰到不同的扣分卡並做出選擇;然後我真的從開始到結束,真的不是很好運唉,一開場就遇到扣最多的-9卡,接著又遇到-7,然後又包了-8...,又加上有人默默都偷走我一些高分卡...,但遊戲後結算,我竟然不是倒數呢!?這整個過程,大家都很歡樂,這樣的結果,讓我想好久,有一些些感觸。而輔導老師們,也感覺這些真的可以讓同學來玩,充滿了各種人生挑戰!?
這門課有講到兩個我喜歡的東西:1.如果有時間,關於桌遊、關於新東西,可以給孩子試試看在不要先講規則情況下,透過自己的觀察、聯想、組織,去討論這遊戲可以、可能該怎樣玩。2.遊戲終究只是工具,重點是我們要透過遊戲,可以給孩子的東西,我們要如何去引導。(關於第二點,我們都知道,...但有時候玩嗨了,我會忘記我要引導什麼了...哇哈哈...尷尬)
/
【IV】協力合作與需求觀察
這裡介紹的呢,是"寧靜號",據說是很難很難買到的一款桌遊。
在寧靜號前呢,先來個暖身,命懸一線!?。這裡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就對於可量化的事物或概念,1到100每個人的量化不同,如何將這不同量化的每個人,透過溝通,達成默契,完成量化一致的任務。嘖,我就想到了數學裡動態系統這門課,久了,種總能達成一致的印象...。而量化的數值,有老師就聯想到可以打什麼樣的暗號來跟自己的領域做連結,有人想到了以紀年來做連結,複習文史用;有人想到可以用原子序來做連結,與理化做連結...,雖然我是想說可以透過圓周率的第幾位來打暗示,但覺得很爛,就保持了沉默(然後因為是下午,有不小心地發了呆一下...)。
而寧靜號也是一種透過溝通、暗示,不同人將排卡號碼一致依大小排序完成任務。嗯,很好,可是我不是參與遊戲者,在旁邊觀察跟紀錄。看到一群人為了數字在做決定,感覺很有趣,然後看到有些空格的選擇,有時候會讓我很想插嘴...,這是如何喬定與預判間格的問題,一開始必須知道總共80張數字(1~80),然後依順序排出填滿36個空格(6X6空格),四人手上各有五張牌,打牌跟棄牌的選擇也是關鍵,所以腦中會有如何將1~80分成6區域的畫面...。講的好像很簡單,但實際上,看起來是很難完成的...吧?哈哈。
/
如果要將腦中、筆記,所記錄的東西騰上來,實在有點多。不過這樣的分享,我想應該有提到了一些重點。雖然寧靜號的分享,我覺得寫的偏數學味兒多了,反而不見到需求察覺...;但如果真要說,我想,也是從遊戲中的溝通來談吧。
/
感謝這兩天的講師與線上夥伴,沒有什麼截圖,附加這一段音樂好了,感謝大家。晚上也揪了同事與夥伴,馬上分享,加深概念與技巧,希望能達到更高品質的課程呈現,讓教與學的內涵有更深度的成長。
---
~更坦誠的溝通能讓人心更靠近~
~謝謝好多貼心善良的夥伴~
~如何在遊戲中帶給學生的能力與建立善良的人格呢?~
---
對了,我忘記貼上線上桌遊平台連結了,這很重要,哈哈哈!
線上桌遊平台(網頁,不用下載什麼哦,免費註冊):
https://zh.boardgamearena.com/welcome
南瓜妹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數學解題工具 在 CMmat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有任何各方面問題 歡迎在下面留言提問!
發問規則請看第一集的說明唷~
https://youtu.be/AJg4aITt1zs
0:09 重考生複習進度規劃
1:47 排列組合看到題目如何下手
3:01 老師怎麼保養的
3:39 從國中剛進高中,數學成績掉了一點是正常的嗎?
4:12 為什麼老師這麼帥
4:49 碰到一題沒見過且困難的題目時,是怎麼思考並解題的呢?
5:49 學生來問數學問題要如何回應?
.
排列組合4大工具4
https://youtu.be/H6tYhzvQd_s
.
數學解題策略
https://www.instagram.com/p/B1bCjVIHSPD/?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數學解題工具 在 大學數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希望開設一個地方可以讓大家問大學以上的數學:微積分,線性代數,微分方程,工數等等。 ... <看更多>
數學解題工具 在 [新聞] 程式碼洩密!相機搜尋神器Google Lens未 的推薦與評價
程式碼洩密!相機搜尋神器Google Lens未來也能解數學題
記者王曉敏/綜合報導
相機搜尋神器「Google Lens」於今年初開始推出多款濾鏡,可用於翻譯、轉換文字檔、
搜尋購物或推薦餐飲等,功能可說是愈來愈完備。而最新消息指出,Google Lens未來可
能將添增「數學解題」功能,提供用戶數學題的「解題方案」及「解題步驟」。
科技網站《9to5Google》報導,透過反編譯(decompile)上載至Play Store的App最新版
本,可以從程式碼中,推測其未來可能推出的新功能。而最新的Google App測試版中新增
了兩個「lens_math_equation」字串,暗示Google Lens未來可能會添增數學解題功能。
報導指出,當用戶使用Google Lens拍攝數學題時,Google Lens將提供與該題目「相似的
圖片」,或類似的題目。Google目前無法理解用戶正嘗試解答的數學題,雖說「用餐」濾
鏡內已具備小費計算器及收據檢查等功能。
從字串來看,Google Lens的數學模式將提供「解題方案」及「解題步驟」,後者可能為
教育導向的功能,也許會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
事實上,Google於去年釋出了2018年收購的AI行動學習程式Socratic,該App為針對高中
生及大學生的AI學習工具,學生可用來拍攝數學題,並透過網路查詢解題步驟。對Google
來說,將類似的功能集中至Google Lens並使其成為吸引用戶的新興工具,可能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反編譯挖掘的「新功能」不一定每次都會正式推出,目前尚無法得知
Google Lens中的數學功能是否會在未來成為一個新的濾鏡,或僅添增至自動模式中。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430/1703619.htm
心得
這也太棒的功能了吧,
如果可以幫我解解微積分 跟寫工數 就太棒R
期待google趕快推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142.21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588246603.A.94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