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笨港五湖四海宴
#傳統工藝傳承與創新
#專屬於媽祖的餐桌饗宴
第八屆《笨港五湖四海宴》,
於中秋連假期間隆重登場,
今年匯集110位全國工藝師優秀作品,
包含木雕、粧佛、交趾陶、錫藝、剪黏、神偶、紙雕、彩繪、藝閣…等
以辦桌的形式,
將最好的工藝宴席呈現給媽祖,
完整再現北港百年藝鎮之歷史記憶。
今天偕同張縣長 張麗善 、
北港鎮公所 蕭美文代理鎮長,
以及雲林縣傳統工藝文創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同時也是本縣 #剪黏技術保存者許哲彥、
#粧佛技術保存者陳明洲老師、
#鑿花技術保存者張旭輝老師、
#工藝之家拼布藝術周秀惠老師、
#藝閣技術保存者顏三泰老師、
林文彬議員、策展人蔡享潤⋯
ㄧ起欣賞工藝老師們出色的傳統工藝創作。
本次策展安排於 北港朝聖酒店五湖四海宴 ,
明天最後一日,
邀請民眾於中秋連假期間,
來到北港感受傳統工藝的生命力。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好奇婆婆PoPoCuriou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年 1、2月 婆婆和家人遊高雄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坐落在鹽埕區靠近碼頭,早期聚集了許多倉庫,現在把這些倉庫改成具有文創意義價值的觀光景點 搭乘輕軌、雙層觀光巴士、自駕汽車、騎摩托車或公車到駁二藝術特區方便而且是高雄新創藝豐富景點 週末聚集文創小攤販,附近規劃了步道區、腳踏車園區,還有一大片遼...
文創產業 創新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雄市議會如何再開發?】
*#更正啟事:原文第二圖舊市議會落成時圖片(見留言),經查為陳坤毅先生調整後發表,本文誤植出處為客委會,在此撤除原貼文中照片,並敬對陳坤毅先生表達歉意。
縣市合併後,市議會合併到鳳山舊縣議會已經十年,原本O4站的市議會短暫由行政單位進駐後閒置至今。市府已將1.19公頃土地變更為商三用地,先前曾打算規劃為文創數位園區,2020年文資大會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推出「出租及委託經營管招商案」,要求至少引入10%文創產業,其餘可作為辦公、餐飲、零售等機能活化使用,但最後仍流標。
高雄市議會的活化利用,這兩年在議會中常常被提出,本次大會中,也有不少議員發表意見。大致上分為兩派:
■保留利用:
市府文化局:保留歷史建築議事廳,員工餐廳大樓可以考慮拆除,連同40間議員工作室,可以一併規畫,有旅宿業曾表達意願,但40多間議員工作室的規模又稍微不足。議事廳、議員工作室等將擬定不同開發內容及招商方式。
吳益政議員(親民、民眾),過去曾提出以市議會作為金融創新園區等活化用途,本次則表示:「我們只有一個舊市議會,只要找對廠商,他們會把這裡當寶貝,才能帶動更多契機。」許多廠商到舊議會現勘都會說議事廳不拆沒辦法活化空間,「這就是傳統開發商的思維,市府應該辦對外招商說明會,聽聽外界多元的創意,可以請廠商提計畫,找到對的人比可以租多少錢更重要。」
■拆除開發:
陳若翠議員(中國黨):舊議事廳被畫為歷史建物阻礙地方發展,主張市府應變更土地使用,可從事金融用途,打造類似像雙子星大廈新金融地標。
黃文益議員(民進黨):議事廳水電等基礎年久失修,廠商評估修繕成本恐破億,加上權利金、租金等負擔,讓廠商卻步,建議市府可規畫興建國民運動中心,未來仍可委外經營,該處有地下停車場、捷運站,交通條件強,若市府仍打算招商,須降低權利金、租金等條件,才能增加誘因。
■為何市議會有歷史價值?
高雄市議會議事廳落成於1966年,是王昭藩出道代表作,他也是文化中心(1977)、中正技擊館(1986),以及市議會後方的高風大樓(1984-88)之建築師。舊議事廳為一考量當地氣候條件下的現代主義作品,包含洞洞水泥牆(和1963年張肇康的台大洞洞館有異曲同工之妙)、兼有遮陽功能的立面垂直線條,內凹的迴廊和庭園設計,均是為了適應高雄炎熱氣候的設計。而鋼構圓形穹頂在60年代營造出相當宏偉的議會氣象。
雖然市議會歷史僅50多年,但在台灣戰後的議會建築中,屬於設計洗鍊完整的議會建築。對比1964年台北舊市議會也相當有特色的扇形議場,高雄市議會在規模上更為宏大。柯文哲上任後,為了都更將台北舊市議會拆得精光,當時也引發不少爭議,包含清代捐地蓋考棚的望族後人也出面痛批市府。相對的,高雄保留市議會議場本身,對於高雄城市歷史記憶,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市議會土地有何商業價值?
剛好這兩天,議會對面的O4聯合開發案,由麗寶集團旗下名軒開發公司得標,提出A級智慧商辦的規劃設計方案,預估投資金額新台幣32.81億元,預計2025年完工啟用。市議會由於佔地更大更完整,開發效益自然更大。
基地中有歷史建築,對於有些人來說是不便,但對營造一個有意義的再開發案,反而是契機。我們認為,在保留歷史建築本體(可考慮恢復外觀),拆除周遭加蓋(包含高風大樓)建物,並充分利用容積下,反而可以營造出新舊融合的城市意象。「#舊建物活化」加「#新建築開發」兩者並行,或許可創造更好的開發契機!
文創產業 創新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展現豐沛創作能量 台東原來這麼美】
台東擁有開闊的自然、多元的族群,也激盪出源源不絕的創作,台東鼓勵青年返鄉,更鼓勵青年投入文創產業,文化處舉辦 #台東國際青年工藝設計營,10天的課程邀請國內外設計師經驗分享,帶領學員實地創作,要為台東工藝設計注入更多活力。
學員們進駐 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享想恭坊、小川工藝製作所、米麻岸工作室、皮揚手作工坊,接受工藝師及設計導師指導,學習苧麻、藍染、木工、皮件、檳榔鞘/葉等不同材質工藝,認識台東的原點,慶鈴也期待新銳設計師們 #以開放的心、#整合學習成果,#創新出更多可能。
2021台東國際青年工藝設計營成果暨決選
金獎🥇|羅安聖《背著雲朵去旅行》(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
銀獎🥈|陳品蓉《移動東巒》(小川工藝製作所)
銅獎🥉|顏海媚、湯翊琦《Into the bule》(享想恭坊)
佳作🏅|少麻吾.麥尚、葉馨蔚《曦》(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
佳作🏅|古孟萱、古孟凌《蘭山瀾》(享想恭坊)
佳作🏅|蔡佩儒《家界》(皮揚工坊)
佳作🏅|高境廷《坐穩囉》(小川工藝製作所)
佳作🏅|李侑庭、羅少雲《珠pai’cep》(米麻岸工作室)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台東不只是台東
文創產業 創新 在 好奇婆婆PoPoCuriou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年 1、2月 婆婆和家人遊高雄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坐落在鹽埕區靠近碼頭,早期聚集了許多倉庫,現在把這些倉庫改成具有文創意義價值的觀光景點
搭乘輕軌、雙層觀光巴士、自駕汽車、騎摩托車或公車到駁二藝術特區方便而且是高雄新創藝豐富景點
週末聚集文創小攤販,附近規劃了步道區、腳踏車園區,還有一大片遼闊的鐵道草原很適合親子活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UFNfCSM_qE/hqdefault.jpg)
文創產業 創新 在 好奇婆婆PoPoCuriou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已成為老師的學生(Lucy)飄洋過海拿著精緻的茶花分享婆婆,我們好奇分享看著怎麼開花?
茶花利用棉線細心捆綁茶葉泡在水裡,我們將感動分享給迷戀茶者
此款茶清淡回甘,只是泡的時間比我們想像中久多了
支持台灣文創產品
感謝Tina掌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BJLAWeGQxk/hqdefault.jpg)
文創產業 創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節目主持人:李基銘
本集主題:「新港香藝文化園區」介紹
專訪:吳佳穎 解說員
以香黏聚的大家庭
最早傳統家庭工廠的年代叫「新興製香廠」,就跟大多數人創業起步一樣艱辛,即使一開始訂單少得可憐,但陳家人仍是兢兢業業地用心做好每一盤環香,也逐漸受到客人的肯定。
香品的生意愈來愈受客戶的青睞,於是在1997年設立以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的「伍蓮香業開發有限公司」。一起打拼的不再只有陳家人,更多員工加入這個團隊,但大家還是像家人一樣的工作,即使年紀都比老闆還大的員工,也仍舊是「大哥」「二哥」「三哥」地稱呼,在這裡你聽不到一般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的稱呼。
從宗教到生活 從工廠到文創 ‧用熱情和執著點燃的香藝世界
記憶中上不了檯面的台灣庶民文化~廟宇活動並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沒落,反而因其獨特性和傳統色彩逐漸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各地廟宇結合公部門莫不卯足全力舉辦大型宗教活動,全台"尬"場,"宗教文化產業"成了台灣最大最豐沛的資源之一。但與寺廟息息相關的製香業,卻面臨大陸低價劣質香品的競爭,傳統製香工廠一間一間收起來,產業的沒落並未受到政府的重視,即使每天與香為伍的人,更鮮少有人了解"香"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和文化創意產業多年,各具特色熱鬧非凡。但想到要把"香"這個不起眼的宗教用品變成文創產業主角的,香藝算是第一。一開始很多人嘲笑,連同業也不看好這個再傳統不過"灰頭土臉"的香,能搞出什麼名堂。因為台灣還沒有人將傳統香藝產業化和文化化,如何保有台灣香在地化特色?如何兼顧傳統與創新?如何跳脫宗教的刻板印象?如何看香說故事?如何為香藝注入更多美學和趣味?
2004年起一家人,埋頭摸索研究,想破頭、沒資金、累到病倒了,也阻止不了成立香藝的信念,就憑著這股傻勁和熱情,全台唯一以「香」為主題的「新港香藝文化館」終於在2008年正式開幕,將傳統製香業帶入香藝文化的全新境界,並列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地方文化館系列。
粉絲頁:新港香藝文化園區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菜公村嘉北公路23-6號
電話:05-374-0007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_iNnjmpSr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