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2年前的今天
西門紅樓109歲生日時
為她拍攝的寫真集;
西門紅樓生日快樂!
109年前的今天,1908年12月20日,臺北西門市場正式落成啟用;也就是說,今天(2017年12月20日)是西門紅樓的109歲生日。於是,我特地前往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0號的西門紅樓,拍攝了這些照片,紀錄她在109歲生日當天的模樣。
昔日清代臺北城西門以西,城外不遠處為簡易市集和墳場。1895年日本人統治臺灣後,...決定重整這一帶的亂葬崗,由於當地不只埋葬東方人,還有不少西方人(因為臺灣曾是荷蘭與西班牙的殖民地),為了鎮壓亡靈與避邪,日本人結合西方的十字架和東方的八卦為建築造型,興建了十字樓和八角樓做為市集之用,名為西門市場,即今之西門紅樓,除了將八角樓的正門設在象徵鬼門的東北方,還在一旁設置了可以祈福與祭祀的神社。
1945年二戰結束後,統治臺灣的國民政府將西門市場改造成戲院,當時在開挖附近地基時曾發現為數不少的骨骸;另外,臺北市政府在2000年重新整頓這一帶的時候,在西門紅樓旁也發現了兩塊記載中文人名的墓碑,在在證明這裡曾是墳地。
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代,大量日籍移民進入臺北城。臺灣總督府考慮到臺北城內建築分布,與艋舺、大稻埕已成形的街市地緣,便規劃臺北城西門附近之空地為日人的居住處所。
為了因應包含末廣町、新起町、大和町、乃木町、築地町、壽町、濱町、泉町,即現今臺北市中華路一、二段兩側及西門町徒步區等地的日人生活機能需要,西門旁的「新起街」於1896年出現以簡單木造房舍為主的市場建築,此市場主要目的就是供應當地新移民的生活日常必需品。
1907年,臺灣總督府於市區改正過程中順利拆除臺北城牆與西門之後,進一步委託知名建築師近藤十郎興建西門市場,以提供機能更加完善的市場來替代原有的木造舊市場。
1908年12月20日正式落成的西門市場,由於位於新起街,亦被稱做「新起街市場」,是臺灣第一座公有市場。該市場入口為每立面8公尺八角形的兩層樓洋樓建築(八角堂),另一邊則為直約65公尺、橫約45公尺,內部寬約15公尺的「十字形」一層樓紅磚建築。
西門市場入口的二層洋樓,即為現今之西門紅樓,因其外觀為八角形,因此被當地日人居民稱為八角堂。
八角堂從立面可見有八面「老虎窗」,每立面外牆的女兒牆裝飾突出的三角形的「山頭」,另外,外牆則以洗石子仿造山石充作橫帶裝飾。在內部方面,八角堂採用八角形樑柱系統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上面為鋼鐵支架稱起的八角形屋頂。以空間論,約可包含二樓的八角形大廳,與一樓入口大廳與分居八角落的八間小店舖。
從此,西門市場成為當地日本移民的主要消費市場,除了充當傳統菜市場的十字型西門市場外,八角堂的紅樓建築的一樓共八間小店舖也分別販賣休閒文教用品與西藥等用品,八角堂二樓則是販售臺灣土產、明信片及日本土產;之後,市場週邊陸續增建多處私人平房店舖與攤販。
西門市場初期市場與北側道路(今成都路)之間有條排水溝,1910年3月,木下新三郎、三好德三郎等日本商人為了繁榮西門市場,而發起設立神社的提議,他們表示「官幣大社」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所在地)位於郊外,若能在市區內興建神社,便可以朝夕參拜,對居民便利不少。
最初,擬議「分靈」艋舺栗倉口街的豐川稻荷社(日本佛教曹洞宗系統的稻荷社),在西門市場北側興建稻荷社,名為「穴守稻荷神社」,並於1910年11月29日舉行地鎮祭、動工興建;其建材大部分來自日本,一小部分是當時臺灣神社修繕時汰舊不用的;至於在東京穴守神社本社獲「分靈」許可的「御靈代」,則先暫放於臺灣神社。
1911月2月11日上梁儀式當日,神社名稱正式改爲「臺北稻荷神社」;同年6月25日上午,臺北廳長與神職人員先自臺灣神社請出神座,再到臺北稻荷神社舉行盛大的「鎮座式」,當天下午舉行大祭。
臺北稻荷神社主祭祀倉稻魂命(掌管財富、守護農業生產和民眾生命之神),信奉者多為日籍商界人士;神社前置有石雕狐狸,為稻荷神社的守護獸。
臺北稻荷神社最初為「無格社」,因位在市場旁,附近又是熱鬧的商圈,香火十分鼎盛,曾於1926年向臺灣總督府申請改名為「臺北神社」未果。
1930年,臺北稻荷神社進行修繕與社務所改建工程。
1937年11月,終於升格為「鄉社」,是臺灣第一座升格為鄉社的神社,不過神社名不變。
二戰末期,1945年5月,臺北稻荷神社局部毀於美軍的空襲。
戰後,臺北稻荷神社和臺灣各地大多數的神社一樣,都被拆除了;之後,其遺址蓋了一棟三層樓建築,地址為成都路12號,裡頭曾經開過上海老天祿、南洋百貨公司、A&W 艾恩堡(念念不忘它的露啤 Root Beer 🍺,也就是麥根沙士,再加上一球香草冰淇淋,美味至極啊!)、Tower Records 淘兒音樂城(2003年11月歇業),NET 服飾,以及2017年5月20日正式開幕的 Jordan 西門町店。
1908年落成迄今已逾百年歷史的八角堂(西門紅樓),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的成都路上,百年來歷經了日本、上海、西洋等多元文化的洗禮,最早是常民生活的公有市場,40、50年代有來自大陸各樣文化產業的聚合,60年代成為西方文明思潮的吸納窗口,集文化、商業、歷史並陳的多元熔爐,百歲的西門紅樓始終有著承載前衛、摩登、新式、多樣的豐饒意象。
二次大戰後,接收八角堂的滬商業者因建築的紅磚外觀,改名為「紅樓劇場」,1963年後,紅樓劇場改映電影,因此又被稱為「紅樓戲院」或簡稱「紅樓」。
1994年,包括樂山基金會等文化團體開始關注西門紅樓的發展情形,並要求政府將該公產收回並加以整修維持。
1997年,內政部將紅樓列入第三級古蹟(之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定名為西門紅樓。同時,臺北市政府並收回紅樓戲院的承租權,紅樓戲院宣告熄燈歇業。
1999年,臺北市政府開始大幅首度內部整修,將其定位於「電影博物館」,不過因建物定位與週遭西門市場尚未改建等問題,西門紅樓仍持續閒置。
2000年,遲遲未見改建的西門市場發生大火,紅樓主體雖未被嚴重波及,但市場及週遭廣場林立的攤販與違建嚴重毀損。大火燒毀十字樓及南北廣場違章建築,浴火後的重生,開啟西門紅樓新頁。
2002年7月26日,西門紅樓以「紅樓劇場」的嶄新面貌重新開幕,同年8月2日邀請鼓霸樂團演出。這年,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扛起「紅樓劇場古蹟再造」之任。
2007年11月,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棒起跑,將西門紅樓打造為西區指標性景點。
存在了100年後,2008年8月,臺北市文化局為活化西門紅樓,在八角樓引進茶餐廳以提供茶品與茶點,讓觀光客能夠體會身處古蹟裡飲茶的特色文化;並在後方的十字樓部份,將前端隔成16間小型創意工作室,供臺灣自創品牌的創意設計家進駐,統稱為「16工房」,十字樓後端則由Live House經營團隊進駐,邀請獨立樂團表演。
2016年8月8日起,西門紅樓進行八角樓古蹟修復工程,整修期間,八角樓不對外開放,但十字樓「16工房」仍正常營業。工程將於2017年底完成。
See More
同時也有49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30的網紅陳美雅Meiy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向中央及市府建議5倍券高雄券改成發現金,是多數民意的需求,也可節省成本,節省下來的經費可以幫助更多人。政府執意發紙本,說是為了避免民眾存起來,政府為何要用小人之心來懷疑人民呢?發現金給人民,讓民眾拿現金去購買日常生活必需用品,去喜歡的商家消費,支持餐廳,不是很好嗎? #高雄市議員陳美雅#鼓山鹽埕旗津...
文教用品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98年6月13日,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與漢中街口的紅樓戲院(一樓入口處可見「西門市場紅樓劇場」招牌)在1997年停業之後的殘破景象,樓頂甚至長滿了雜草。西門紅樓在1997年被內政部列為第三級古蹟(後改為市定古蹟),並於1999年由北市府進行內部整修,而這張照片正好記錄了這座落成於1908年的紅磚八角樓在紅樓戲院停業後到進行整修前的過渡時期模樣。(陳美玲 攝)
昔日清代臺北城西門以西,城外不遠處為簡易市集和墳場。1895年日本人統治臺灣後,決定重整這一帶的亂葬崗,由於當地不只埋葬東方人,還有不少西方人(因為臺灣曾是荷蘭與西班牙的殖民地),為了鎮壓亡靈與避邪,日本人結合西方的十字架和東方的八卦為建築造型,興建了十字樓和八角樓做為市集之用,名為西門市場,即今之西門紅樓,除了將八角樓的正門設在象徵鬼門的東北方,還在一旁設置了可以祈福與祭祀的神社。
1945年二戰結束後,統治臺灣的國民政府將西門市場改造成戲院,當時在開挖附近地基時曾發現為數不少的骨骸;另外,臺北市政府在2000年重新整頓這一帶的時候,在西門紅樓旁也發現了兩塊記載中文人名的墓碑,在在證明這裡曾是墳地。
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代,大量日籍移民進入臺北城。臺灣總督府考慮到臺北城內建築分布,與艋舺、大稻埕已成形的街市地緣,便規劃臺北城西門附近之空地為日人的居住處所。
為了因應包含末廣町、新起町、大和町、乃木町、築地町、壽町、濱町、泉町,即現今臺北市中華路一、二段兩側及西門町徒步區等地的日人生活機能需要,西門旁的「新起街」於1896年出現以簡單木造房舍為主的市場建築,此市場主要目的就是供應當地新移民的生活日常必需品。
1907年,臺灣總督府於市區改正過程中順利拆除臺北城牆與西門之後,進一步委託知名建築師近藤十郎興建西門市場,以提供機能更加完善的市場來替代原有的木造舊市場。
1908年12月20日正式落成的西門市場,由於位於新起街,亦被稱做「新起街市場」,是臺灣第一座公有市場。該市場入口為每立面8公尺八角形的兩層樓洋樓建築(八角堂),另一邊則為直約65公尺、橫約45公尺,內部寬約15公尺的「十字形」一層樓紅磚建築。
西門市場入口的二層洋樓,即為現今之西門紅樓,因其外觀為八角形,因此被當地日人居民稱為八角堂。
八角堂從立面可見有八面「老虎窗」,每立面外牆的女兒牆裝飾突出的三角形的「山頭」,另外,外牆則以洗石子仿造山石充作橫帶裝飾。在內部方面,八角堂採用八角形樑柱系統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上面為鋼鐵支架稱起的八角形屋頂。以空間論,約可包含二樓的八角形大廳,與一樓入口大廳與分居八角落的八間小店舖。
從此,西門市場成為當地日本移民的主要消費市場,除了充當傳統菜市場的十字型西門市場外,八角堂的紅樓建築的一樓共八間小店舖也分別販賣休閒文教用品與西藥等用品,八角堂二樓則是販售臺灣土產、明信片及日本土產;之後,市場週邊陸續增建多處私人平房店舖與攤販。
西門市場初期市場與北側道路(今成都路)之間有條排水溝,1910年3月,木下新三郎、三好德三郎等日本商人為了繁榮西門市場,而發起設立神社的提議,他們表示「官幣大社」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所在地)位於郊外,若能在市區內興建神社,便可以朝夕參拜,對居民便利不少。
最初,擬議「分靈」艋舺栗倉口街的豐川稻荷社(日本佛教曹洞宗系統的稻荷社),在西門市場北側興建稻荷社,名為「穴守稻荷神社」,並於1910年11月29日舉行地鎮祭、動工興建;其建材大部分來自日本,一小部分是當時臺灣神社修繕時汰舊不用的;至於在東京穴守神社本社獲「分靈」許可的「御靈代」,則先暫放於臺灣神社。
1911月2月11日上梁儀式當日,神社名稱正式改爲「臺北稻荷神社」;同年6月25日上午,臺北廳長與神職人員先自臺灣神社請出神座,再到臺北稻荷神社舉行盛大的「鎮座式」,當天下午舉行大祭。
臺北稻荷神社主祭祀倉稻魂命(掌管財富、守護農業生產和民眾生命之神),信奉者多為日籍商界人士;神社前置有石雕狐狸,為稻荷神社的守護獸。
臺北稻荷神社最初為「無格社」,因位在市場旁,附近又是熱鬧的商圈,香火十分鼎盛,曾於1926年向臺灣總督府申請改名為「臺北神社」未果。
1930年,臺北稻荷神社進行修繕與社務所改建工程。
1937年11月,終於升格為「鄉社」,是臺灣第一座升格為鄉社的神社,不過神社名不變。
二戰末期,1945年5月,臺北稻荷神社局部毀於美軍的空襲。
戰後,臺北稻荷神社和臺灣各地大多數的神社一樣,都被拆除了;之後,其遺址蓋了一棟三層樓建築,地址為成都路12號,裡頭曾經開過上海老天祿、南洋百貨公司、A&W 艾恩堡(1986年2月22日開幕。念念不忘它的露啤 Root Beer 🍺,也就是麥根沙士,再加上一球香草冰淇淋,美味至極啊!)、Tower Records 淘兒音樂城(1992年開幕,2003年11月歇業),NET 服飾,以及2017年5月20日正式開幕的 Jordan 西門町店。
1908年落成迄今已逾百年歷史的八角堂(西門紅樓),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的成都路上,百年來歷經了日本、上海、西洋等多元文化的洗禮,最早是常民生活的公有市場,40、50年代有來自大陸各樣文化產業的聚合,60年代成為西方文明思潮的吸納窗口,集文化、商業、歷史並陳的多元熔爐,百歲的西門紅樓始終有著承載前衛、摩登、新式、多樣的豐饒意象。
二次大戰後,接收八角堂的滬商業者因建築的紅磚外觀,改名為「紅樓劇場」,1963年後,紅樓劇場改映電影,因此又被稱為「紅樓戲院」或簡稱「紅樓」。
1994年,包括樂山基金會等文化團體開始關注西門紅樓的發展情形,並要求政府將該公產收回並加以整修維持。
1997年,內政部將紅樓列入第三級古蹟(之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定名為西門紅樓。同時,臺北市政府並收回紅樓戲院的承租權,紅樓戲院宣告熄燈歇業。
1999年,臺北市政府開始大幅首度內部整修,將其定位於「電影博物館」,不過因建物定位與週遭西門市場尚未改建等問題,西門紅樓仍持續閒置。
2000年,遲遲未見改建的西門市場發生大火,紅樓主體雖未被嚴重波及,但市場及週遭廣場林立的攤販與違建嚴重毀損。大火燒毀十字樓及南北廣場違章建築,浴火後的重生,開啟西門紅樓新頁。
2002年7月26日,西門紅樓以「紅樓劇場」的嶄新面貌重新開幕,同年8月2日邀請鼓霸樂團演出。這年,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扛起「紅樓劇場古蹟再造」之任。
2007年11月,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棒起跑,將西門紅樓打造為西區指標性景點。
存在了100年後,2008年8月,臺北市文化局為活化西門紅樓,在八角樓引進茶餐廳以提供茶品與茶點,讓觀光客能夠體會身處古蹟裡飲茶的特色文化;並在後方的十字樓部份,將前端隔成16間小型創意工作室,供臺灣自創品牌的創意設計家進駐,統稱為「16工房」,十字樓後端則由Live House經營團隊進駐,邀請獨立樂團表演。
2016年8月8日起,西門紅樓進行八角樓古蹟修復工程,整修期間,八角樓不對外開放,但十字樓「16工房」仍正常營業。
2018年2月12日,完成八角樓古蹟修復工程。
文教用品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年10月29日,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與漢中街口,110年歷史古蹟「西門紅樓」前面,有好多人架著相機在取景。(張哲生 攝)
《認識西門紅樓與臺北稻荷神社的歷史》
昔日清代臺北城西門以西,城外不遠處為簡易市集和墳場。1895年日本人統治臺灣後,決定重整這一帶的亂葬崗,由於當地不只埋葬東方人,還有不少西方人(因為臺灣曾是荷蘭與西班牙的殖民地),為了鎮壓亡靈與避邪,日本人結合西方的十字架和東方的八卦為建築造型,興建了十字樓和八角樓做為市集之用,名為西門市場,即今之西門紅樓,除了將八角樓的正門設在象徵鬼門的東北方,還在一旁設置了可以祈福與祭祀的神社。
1945年二戰結束後,統治臺灣的國民政府將西門市場改造成戲院,當時在開挖附近地基時曾發現為數不少的骨骸;另外,臺北市政府在2000年重新整頓這一帶的時候,在西門紅樓旁也發現了兩塊記載中文人名的墓碑,在在證明這裡曾是墳地。
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代,大量日籍移民進入臺北城。臺灣總督府考慮到臺北城內建築分布,與艋舺、大稻埕已成形的街市地緣,便規劃臺北城西門附近之空地為日人的居住處所。
為了因應包含末廣町、新起町、大和町、乃木町、築地町、壽町、濱町、泉町,即現今臺北市中華路一、二段兩側及西門町徒步區等地的日人生活機能需要,西門旁的「新起街」於1896年出現以簡單木造房舍為主的市場建築,此市場主要目的就是供應當地新移民的生活日常必需品。
1907年,臺灣總督府於市區改正過程中順利拆除臺北城牆與西門之後,進一步委託知名建築師近藤十郎興建西門市場,以提供機能更加完善的市場來替代原有的木造舊市場。
1908年12月20日正式落成的西門市場,由於位於新起街,亦被稱做「新起街市場」,是臺灣第一座公有市場。該市場入口為每立面8公尺八角形的兩層樓洋樓建築(八角堂),另一邊則為直約65公尺、橫約45公尺,內部寬約15公尺的「十字形」一層樓紅磚建築。
西門市場入口的二層洋樓,即為現今之西門紅樓,因其外觀為八角形,因此被當地日人居民稱為八角堂。
八角堂從立面可見有八面「老虎窗」,每立面外牆的女兒牆裝飾突出的三角形的「山頭」,另外,外牆則以洗石子仿造山石充作橫帶裝飾。在內部方面,八角堂採用八角形樑柱系統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上面為鋼鐵支架稱起的八角形屋頂。以空間論,約可包含二樓的八角形大廳,與一樓入口大廳與分居八角落的八間小店舖。
從此,西門市場成為當地日本移民的主要消費市場,除了充當傳統菜市場的十字型西門市場外,八角堂的紅樓建築的一樓共八間小店舖也分別販賣休閒文教用品與西藥等用品,八角堂二樓則是販售臺灣土產、明信片及日本土產;之後,市場週邊陸續增建多處私人平房店舖與攤販。
西門市場初期市場與北側道路(今成都路)之間有條排水溝,1910年3月,木下新三郎、三好德三郎等日本商人為了繁榮西門市場,而發起設立神社的提議,他們表示「官幣大社」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所在地)位於郊外,若能在市區內興建神社,便可以朝夕參拜,對居民便利不少。
最初,擬議「分靈」艋舺栗倉口街的豐川稻荷社(日本佛教曹洞宗系統的稻荷社),在西門市場北側興建稻荷社,名為「穴守稻荷神社」,並於1910年11月29日舉行地鎮祭、動工興建;其建材大部分來自日本,一小部分是當時臺灣神社修繕時汰舊不用的;至於在東京穴守神社本社獲「分靈」許可的「御靈代」,則先暫放於臺灣神社。
1911月2月11日上梁儀式當日,神社名稱正式改爲「臺北稻荷神社」;同年6月25日上午,臺北廳長與神職人員先自臺灣神社請出神座,再到臺北稻荷神社舉行盛大的「鎮座式」,當天下午舉行大祭。
臺北稻荷神社主祭祀倉稻魂命(掌管財富、守護農業生產和民眾生命之神),信奉者多為日籍商界人士;神社前置有石雕狐狸,為稻荷神社的守護獸。
臺北稻荷神社最初為「無格社」,因位在市場旁,附近又是熱鬧的商圈,香火十分鼎盛,曾於1926年向臺灣總督府申請改名為「臺北神社」未果。
1930年,臺北稻荷神社進行修繕與社務所改建工程。
1937年11月,終於升格為「鄉社」,是臺灣第一座升格為鄉社的神社,不過神社名不變。
二戰末期,1945年5月,臺北稻荷神社局部毀於美軍的空襲。
戰後,臺北稻荷神社和臺灣各地大多數的神社一樣,都被拆除了;之後,其遺址蓋了一棟三層樓建築,地址為成都路12號,裡頭曾經開過上海老天祿、南洋百貨公司、A&W 艾恩堡(1986年2月22日開幕。念念不忘它的露啤 Root Beer 🍺,也就是麥根沙士,再加上一球香草冰淇淋,美味至極啊!)、Tower Records 淘兒音樂城(1992年開幕,2003年11月歇業),NET 服飾,以及2017年5月20日正式開幕的 Jordan 西門町店。
1908年落成迄今已逾百年歷史的八角堂(西門紅樓),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的成都路上,百年來歷經了日本、上海、西洋等多元文化的洗禮,最早是常民生活的公有市場,40、50年代有來自大陸各樣文化產業的聚合,60年代成為西方文明思潮的吸納窗口,集文化、商業、歷史並陳的多元熔爐,百歲的西門紅樓始終有著承載前衛、摩登、新式、多樣的豐饒意象。
二次大戰後,接收八角堂的滬商業者因建築的紅磚外觀,改名為「紅樓劇場」,1963年後,紅樓劇場改映電影,因此又被稱為「紅樓戲院」或簡稱「紅樓」。
1994年,包括樂山基金會等文化團體開始關注西門紅樓的發展情形,並要求政府將該公產收回並加以整修維持。
1997年,內政部將紅樓列入第三級古蹟(之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定名為西門紅樓。同時,臺北市政府並收回紅樓戲院的承租權,紅樓戲院宣告熄燈歇業。
1999年,臺北市政府開始大幅首度內部整修,將其定位於「電影博物館」,不過因建物定位與週遭西門市場尚未改建等問題,西門紅樓仍持續閒置。
2000年,遲遲未見改建的西門市場發生大火,紅樓主體雖未被嚴重波及,但市場及週遭廣場林立的攤販與違建嚴重毀損。大火燒毀十字樓及南北廣場違章建築,浴火後的重生,開啟西門紅樓新頁。
2002年7月26日,西門紅樓以「紅樓劇場」的嶄新面貌重新開幕,同年8月2日邀請鼓霸樂團演出。這年,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扛起「紅樓劇場古蹟再造」之任。
2007年11月,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棒起跑,將西門紅樓打造為西區指標性景點。
存在了100年後,2008年8月,臺北市文化局為活化西門紅樓,在八角樓引進茶餐廳以提供茶品與茶點,讓觀光客能夠體會身處古蹟裡飲茶的特色文化;並在後方的十字樓部份,將前端隔成16間小型創意工作室,供臺灣自創品牌的創意設計家進駐,統稱為「16工房」,十字樓後端則由Live House經營團隊進駐,邀請獨立樂團表演。
2016年8月8日起,西門紅樓進行八角樓古蹟修復工程,整修期間,八角樓不對外開放,但十字樓「16工房」仍正常營業。
2018年2月12日,完成八角樓古蹟修復工程。
文教用品 在 陳美雅Meiy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向中央及市府建議5倍券高雄券改成發現金,是多數民意的需求,也可節省成本,節省下來的經費可以幫助更多人。政府執意發紙本,說是為了避免民眾存起來,政府為何要用小人之心來懷疑人民呢?發現金給人民,讓民眾拿現金去購買日常生活必需用品,去喜歡的商家消費,支持餐廳,不是很好嗎?
#高雄市議員陳美雅#鼓山鹽埕旗津#日本早稻田法學博士
大家好,這裡是陳美雅的頻道😍。在這個頻道美雅會定期更新許多有趣的影片,也會有日文,法律教學,以及時事分析和我的議員質詢、生活的點點滴滴,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不要忘記訂閱美雅的頻道喔😘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eiya5881555/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cIm1GaittY/hqdefault.jpg)
文教用品 在 Luis & Wendy - 路易士溫蒂 Españo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次又讓你們久等了~ 因為我們的課越排越滿 😭 要擠出剪片的時間可能要犧牲吃飯和休息的時間了,不過不要擔心!我們會盡快找出辦法的~
Jerry 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yeVOXO7vyeZAr2jdsBHPw
======================================================
對了,我們有另一個頻道是講全西文的,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或想練練西文聽力可以點下面連結過去看看喔~ 順便支持一下訂閱我們也可以~ 感激不盡!!!
Link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xbYMsJxEgElgtYteHhTLA
還有我們的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LuisyWendyyt/
還有我們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uis_wendy_/
還有我們的 Video Podcast: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ztx_m17IiagiocFqsm7yA
======================================================
拍攝相機 : iPhone 12 mini
剪輯軟體 : Davinci Resolv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6TxwEEnUak/hqdefault.jpg)
文教用品 在 KYON & 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日本東京池袋竟然有家可以體驗砸東西、丟斧頭的店!聽說因為疫情讓日本人壓力大,所以這裡小有人氣🔥摔盤子、砸玻璃杯、用鐵棒等武器打爛電器用品,非日常的體驗好舒壓啊~謝謝也是日台情侶的Elly桑、Taka桑跟我們一起玩!
❤️Elly桑、Taka桑頻道也有我們一起拍的影片👉 https://youtu.be/ui3Woot2g2o
【店家資訊】
📍RACINES FARM TO PARK(好吃的三明治、炸魚薯條🍟)
東京都豊島区南池袋2-21-1(南池袋公園內)
📍REEAST ROOM 池袋店(破壞屋、丟斧頭體驗)
東京都豊島区東池袋1-44-17
※去之前記得要預約喔!
⚠️【本頻道視頻無授權任何搬運,請勿擅自搬運至B站等地】
如欲分享至臉書等粉絲團,歡迎來信詢問 📧kyon1060731@gmail.com
--------------------------------------------------------------------------------------------
大家好~~
我們是日台夫婦KYON&Ai!
👦🏻KYON:比誰都愛台灣的日本人🇯🇵現居日本,曾在台北當日文老師
👩🏻Ai:最愛去日本玩的台灣人🇹🇼在台灣住了24年之後搬到日本了
我們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日本和台灣的大小事、學習日文和中文的煩惱、
日本旅遊景點分享和其他日常生活
請大家多多指教🙇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yonJiang/
Instagram(Kyon)👉 https://www.instagram.com/kyon_japan/
Instagram(Ai)👉 https://www.instagram.com/aichan.0318k/
Facebook(Ai)👉https://www.facebook.com/aichan.0318k
工作等聯絡請寄信至👉kyon1060731@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Tb27_MKGa4/hqdefault.jpg)
文教用品 在 永盛體育文教用品名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永盛體育文教用品名店, 台中市。 2521 個讚· 7 人正在談論這個· 938 個打卡次。國民旅遊卡特約店-持國民旅遊卡享有會員優惠歡迎團體訂購,各大品牌服飾種類、款式眾多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