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王朝的覆滅】一個時代終結,最後的稻草只是稻草
法蘭茲約瑟夫是 #奧匈帝國 的開國皇帝。他的家族,就是大名鼎鼎的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家族從1020年開始,在數百年間發展成歐陸最有權勢、領土最廣大的帝王世家,不但統治了大半個歐洲,甚至還漂洋過海,跑到美洲去當墨西哥的皇帝。
1806年以降,一連串失敗打擊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權威,家族固有領土內的各民族也開始騷動,紛紛尋求獨立。於是,領導人法蘭茲約瑟夫就把奧地利和匈牙利合組成奧匈帝國,以避免分裂。另外也開始干預巴爾幹半島的事務,想從這裡撈取一些好處,做為失去德意志地區的補償。
法蘭茲約瑟夫是一個勤勞節儉的皇帝,他的皇后伊麗莎白有「世界第一美人」的頭銜,而他們惟一的兒子皇太子魯道夫,因為不能替自己的婚姻跟愛情作主,和愛人雙雙殉情,所以繼承權就落在皇帝的侄兒斐迪南大公身上。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在塞拉耶佛被刺殺身亡,約瑟夫皇帝只好又立侄孫卡爾當皇儲,而這位卡爾就是一開始所講的末代皇帝──卡爾一世。
斐迪南大公的悲劇,直接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開始兩年後,法蘭茲約瑟夫駕崩,卡爾一世登基為皇帝。眼看局勢越來越不利,卡爾想透過秘密談判跟對手妥協,但因為消息洩露而破局⋯⋯
狂妄的野心也不能逆轉歷史的潮流 👉 https://bit.ly/3wleBtg
#600秒的歷史課 Rti 中央廣播電臺
「斐迪南大公愛情」的推薦目錄:
斐迪南大公愛情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私讀推薦~《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意猶未盡的黃金時代》】
1913年,大戰前刻,此時歐洲正激烈爭論過往與現代的矛盾及未來。
==================
藏匿於維也納,埋首撰寫〝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的史達林(Joseph Jughashvili Stalin,1878-1953),與剛從藝術學院落榜,只能苦哈哈兜售水彩畫求生存的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正好每天都在現今已是著名觀光景點的美泉宮(Schloss Schönbrunn)花園裡散步,或許還常擦身而過。
→到底是哪個沒眼光的傢伙拒絕了希特勒的入學申請?
-------------------------
《蒙娜麗莎的微笑》從羅浮宮被竊兩年後終於尋獲。兇手原來是羅浮宮找來的玻璃裝配工人,基於對於祖國義大利的熱愛而帶走了她,打算〝物歸原主〞。在全世界翻天覆地尋找她的時候,蒙娜麗莎就躺在距離羅浮宮只有一公里外的某張床底下靜靜微笑。
說來都是為了抗議拿破崙當年橫掃歐洲,掠奪太多文物,但是那位愛國工人沒搞清楚《蒙娜麗莎的微笑》可是達文西自己帶來法國。最後當然被法國政府判刑七個月,但在牢裡卻收到許多來自義大利的感謝信與禮物,還有眾多女子的仰慕之意。
→這下子忘了好好讀歷史的小偷突然變成民族英雄,而《蒙娜麗莎的微笑》從此更是神聖不可侵犯,難怪惹惱杜象(Marcel Duchamp,1887-1968)在1919年惡搞幫她畫上兩撇翹鬍子啊~
-------------------------
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1918)現年51歲,依然維持浪蕩的作畫生活,黃金時期的澄燦耀眼風格已轉化成對鮮麗色彩的研究,然而異國風情不變。除了夏天固定到湖邊別墅放暑假〝休養生息〞,待在維也納時,每天周旋於主動為他寬衣解帶的一長串麻豆的青春肉體之間。以致他去世時,跳出來認爹的私生子就有14人。
→現在你知道為何他愛穿長袍了,不只是因為迷戀浮世繪和日本文化,某些時候也很方便…
-------------------------
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以他具有魔性的天才,直接強烈地刻畫出女性裸體,情人瓦莉(Valerie Wally Neuzil ,1894-1917)的肉體讓席勒相當著迷,為她畫下無數作品,甚至逼她在素描簿寫下一份愛情宣言。
→兩年後,席勒便娶了出身中產階級的愛迪絲・漢斯(Edith Harms,1893-1918),不過妄想妻子和情婦兩邊兼顧,結果瓦莉當然氣得直接走人。
-------------------------
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的藝術創作已經從分析立體主義進入綜合立體主義,名利雙收,與新歡伊娃搬到巴黎的另一角落蒙帕納斯區,整個八月都與馬諦斯在沙灘上出遊騎馬,兩位現代藝術大將相互肯定,〝感情回溫〞,成為蒙帕納斯和巴黎地區,以致全世界的大事。
→可惜兩年後伊娃病逝,畢卡索傷心不已,伊娃的早逝也使她成為難得沒有被畢老拋棄,還能被緬懷的一位女子。是說伊娃病重時,再怎麼情深義重,畢老那一腿還是伸向了鄰居…
-------------------------
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受夠了巴黎陰冷的冬天,一路往南,甚至越過地中海逃到摩洛哥。燦爛的陽光,湛藍的海水,交織成他的異國情懷,那些明亮色塊和簡潔造型讓他有別於燃燒得正熾烈的抽象熱潮,照樣在現代藝術道路上無畏前行。
→雖僅短短數月,摩洛哥時光將會是他往後創作的重要養分來源。
-------------------------
香奈兒女士(Coco Chanel ,1883–1971)在度假勝地諾曼地杜維埃(Deauville)開設了她第一家精品店,簡潔實用的穿著很快突破貴婦們的疑慮而大受歡迎,女裝終於也要迎來現代化。
→如果可以穿得優雅自在,有誰想要雜沓笨重?不過香奈兒的生平摯愛,也是事業起步時的重要推手Boy Capel(1881-1919)卻在短短6年後死於車禍。
-------------------------
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1939)與分析心理學始祖-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因學說分岐在『第四屆國際精神分析大會』上正式決裂。
→就兩人曾經的師徒關係,甚至父子情份而言,是否也印證了弒父理論?
-------------------------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 1922)的《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1913-1927)第一部《在斯萬家那邊》(Du côté de chez Swann,1913)終於有出版社願意出版。
→浸過緞花茶的瑪德蓮蛋糕那美好滋味,在文學史與甜點史就此留名。也讓法文裡的madeleine常被拿來形容一種〝愉悅回憶重新浮現〞的奇妙感受。
-------------------------
卡夫卡(Franz Kafk,1883-1924)在自我矛盾、舉棋不定中掙扎著求婚行動,為了治療神經衰弱還跑去甘藍菜園裡拔草。
→大作家明明感情生活超豐富,一旦論及婚嫁卻萬般糾結。
-------------------------
馬勒(Gustav Mahler, 1860- 1911)遺孀-阿爾瑪(Alma Mahler,1879-1964)雖再度覓得未婚夫,仍盡情施展魅力,周旋於追求者之間,而且一定有備胎。馬勒之後,這位奧地利名媛又陸續嫁給一位建築師和作家,另有情人數位。
→生前已苦惱於阿爾瑪移情別戀,得求助於佛洛伊德的馬勒,若地下有知,究竟該喜該憂?
-------------------------
被稱為〝世上最美麗皇后〞的伊莉莎白皇后(Elisabeth von Österreich-Ungarn,1837-1898)被刺身亡已十多年,但丈夫奧匈帝國君主-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1830-1916)依舊對她念念不忘。
→雖然皇帝本倫身邊早有固定女伴,而且還把梅毒傳染給皇后。
-------------------------
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1901-1971)這一年13歲,初次在紐奧良登場,距離他第一次接觸樂器不過才8個月。
→再過些年,他便會以出色卓越的小號演奏技巧,為爵士音樂史寫下精彩故事。
-------------------------
而婚姻始終不被祝福的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 von Österreich-Este,1863-1914),這時還是很滿足於他的小家庭生活,即使另一半並不被上流社會所接受。不久後,這對夫妻便會在塞拉耶佛被暗殺身亡,引燃世界史上首度大戰。
===================
在經歷了文藝興盛,滋養豐富,如今看來仍是熱鬧喧嘩的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之後,1913年在巴黎、維也納、慕尼黑和柏林等大城市中,看似不相關的各界人士,其實彼此連結,各自影響;既可往前追溯,亦能向後延伸,細密交織出現代主義大網絡。然而此刻雖是看似已攀上高峰,萬事蓬勃讓人嚮往不已,可惜高潮甚少迭起,終究是物極必反,繁華自此而落盡。
如此美麗的時刻,想必還有更多的故事。
由於精彩紛呈,欲罷不能,強烈建議《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與《意猶未盡的黃金時代》兩本搭配一起享用。
然後,有誰可以發明時光機?(大聲問
===================
品飲小記:
夏天到了,簡單泡泡輕鬆喝。
柑橘氣息勇敢直接,爽快單純不複雜,氣泡爽快不拘小節→比不得香檳複雜細膩。簡單易飲,果味乾淨,加州陽光的滋味,可惜酒精感稍強。
反正隨意喝嘛~
#作者真是博學
#芸芸人物貫穿現代史
#太多好玩故事簡直噗嗤個不停
#沒有最荒唐只有更荒唐
#蟬聯歐洲暢銷書排行榜實至名歸
圖片來源: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斐迪南大公愛情 在 海獅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中歌劇院《同情的罪》推廣文第二篇:寂寞的大公]
#真實的王子與公主故事不總是幸福的
台中歌劇院《同情的罪》
時間:6/8(五)19:30、6/9(六)14:30、6/10(日)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立即購票:https://goo.gl/L61EXH
.
1914年6月,德皇威廉二世在遊船上享受難得的夏日時分。就在這愜意的時候,他突然看見一艘小艇快速朝向他駛過來。
他打著手勢要小艇避開,但小艇上的人竟然是帝國海軍司令
立刻就知道小艇正是衝著自己而來的
.
司令掏出一張小紙條,疊好放在一個菸盒裡後拋到船上
一個水手將煙盒遞給皇帝,皇帝拿出紙條一看後,臉色立刻轉為蒼白
紙條上記載著,正是一個令人戰慄的消息:
.
奧國王儲斐迪南夫婦,在塞拉耶佛被刺!
而在之後的幾天,整起事件的所有細節也漸漸地浮在世人眼前----
.
一件很哀傷的事情是,大公還真的有夠不受歡迎的!
因為個性不討喜的關係,整個奧匈帝國簡直是萬眾一心的討厭他。關於他的謠言漫天飛舞
什麼他主張對賽爾維亞開戰、陰謀篡位、計劃奪取波蘭和威尼斯.....
光是看刺客的證詞就知道謠言的力量有多大。他們說:
.
「我知道奧國外交部有主戰派想征服塞爾維亞,而領袖就是大公。」
「我一點也不後悔我清除了我們途中的一個障礙。他是一個日耳曼人,是南斯拉夫人的敵人。」
.
外界的人也就算了,但甚至連在宮中大公都遭人嫌,而原因則在於他的婚姻。
我在上一篇提過,斐迪南老婆其實原本是個小姐丫鬟的角色
她本來的主子是捷克公爵的女兒,從1890年開始小姐開始認識大公
而大公與丫鬟也在這個時候漸漸產生了情愫,然後
事情就爆發了......
.
爆發的原因有夠羞辱人的。原來有一天大公把懷錶忘在捷克公爵那裡
公爵夫人一打開,結果發現裡面的照片不是自己的心肝寶貝女兒
竟然是旁邊的丫鬟!!
.
丫鬟當天晚上就被掃地走人。而斐迪南在各方壓力下
毅然而然選擇與這位蘇菲結婚。雖然最後皇帝勉強同意,但代價非常苛刻:
這對夫婦竟然要在婚禮當天發誓:所有將來生出的所有孩子
都無法繼承大公權利及稱號,此外蘇菲在所有公開場合上也無法與丈夫同時出現。
在宮廷的宴會上,堂堂一個皇帝繼承人的老婆,竟然得在最年輕的未出嫁伯爵小姐進入會場後才能進去
而且還只能待在最旁邊的角落裡。
在宮裡他們真的都沒什麼朋友,只有少數的例外
其中一個,就是德皇威廉二世。
.
德皇與大公之所以能成為好朋友,是因為一次在德國的晚宴上
通常的宴客是一條大長桌,所有人入場次序、座位,都根據當時的階層而定
德皇知道他們的難處、想讓兩人坐在一起,不過又怕把大公夫人置於其他夫人前面
絕對會引起一連串的閒言閒語。在左思右想下,終於到了宴客的那晚
所有人一進入宴會廳,驚訝地發現
宴會廳裡不是一張大長桌,而是像現在一樣許多小圓桌!
.
德皇的這個做法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尷尬的問題,沒有人能批評說德國把夫人放在任何皇族的公主之上。
而一整個晚上,德皇和皇后都陪著大公夫婦坐在一張桌上。大公對德皇的用心極為感激
兩個人也因此培養出了堅定的友誼,事實上一直在刺殺兩個星期前
德皇才去了大公的府邸,看他最得意的玫瑰花。
.
但是除了德皇以外,大公夫婦都是孤寂的。
這種難熬的日子就這樣過了十四年,一直到決定性的1914年6月28日。
對刺客這些激進民族主義份子來說,6月28日這個日子並不吉利
500多年前的這一天,鄂圖曼土耳其擊敗了塞爾維亞王國,也註定了整個科索沃地區分裂的命運。
而奧匈帝國的繼承人卻選在這天跑去叛亂省(波士尼亞)檢視軍隊,更是對所有塞爾維亞人的侮辱。
.
這天街道兩旁的民居和店鋪牆面上,都掛著代表哈布斯堡的黑黃相間旗幟,以及代表波士尼亞的紅黃相間旗幟。
人群熱情的迎接著大公夫婦,身在其中的刺客遠遠望見大公的車隊
看著斐迪南大公穿著禮服、配戴整套勳章,而夫人則穿著白色長服、戴著大帽子,坐在他身旁
.
刺客拿著左輪手槍的手突然愣住了。他事後說:「當我看到一名女士坐在他的身邊,我曾猶豫是否要開槍。而同時,我的心裡也是百感交集……」
但他還是開了兩槍。大公的屬下目睹了這一切
「我......注視著殺手的臉,他開槍了,但似乎並沒有煙塵和火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寂靜......」
.
之後幾天報紙一一揭露大公的過去,奧匈帝國的百姓才驚覺自己過去對大公的誤會有多深
大公的性格冷冰冰的,那是因為大公的肺有毛病
這件事情影響了他的性格。造成他脾氣不好、使他感到命運對他不公平,養成他迴避社會生活的傾象。
當過去他的病情嚴重到使大家都認為他不會登上王位時,很多人、特別是宮廷裡的那些人,都毫不掩飾地拋棄他,更增加他對四周的人的不信任,並加劇了他對一般人的鄙視。
但其實骨子裡,大公是一個善良的人。
.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體缺陷的原因,他對帝國內的弱勢民族非常敏感。
大公非但沒有打算鎮壓境內的南斯拉夫人,事實上他還極力反對壓迫政策,
根據文件,他甚至打算在奧地利與匈牙利之外,將境內的斯拉夫族地區重組為第三個皇室!
至於巡視的6月28日,這些斯拉夫民族主義者不知道的是,這日子還有另一個意義
.
這是斐迪南夫婦,結婚14週年的紀念日。
.
歷史學家A·J·P·泰勒寫了這樣感性的文字
「(蘇菲)永遠不能同享(弗朗茨·斐迪南)的地位......永遠不能分享他的光彩,永遠不能再任何公眾場合坐在他旁邊。」
「有一個漏洞......當他展示出軍事能力,他的妻子就可以享受同等地位的認可。因此,他在1914年決定視察波士尼亞的部隊。在該國的首都塞拉耶佛,大公及其妻可以並排駕駛敞篷車......」
.
「所以,大公是為了愛情而赴死的。」
.
第一顆子彈穿過了車門,擊中大公夫人的腹部並瞬間切斷胃動脈;
第二顆子彈則擊中了大公的脖子,穿過頸靜脈。
當車向著目的地酒店開去的時候,索菲的身子倒了下來,面貼到了她丈夫的雙膝上
斐迪南氣若遊絲,裝飾著綠色鴕鳥羽毛的頭盔從他頭上滑落,一邊喃喃著:「索菲,索菲,你不能死,要為咱們的孩子活下去!」
當天晚上城市敲起了喪鐘,夫婦都死於暗殺之下。
.
可能是對誤會的虧欠、也可能是對大公的同情
在暗殺之後幾天,大公的聲勢開始扶搖直上。但有光明處必有陰影
大眾的同情卻卻成為奧地利主戰派的利刃
作者茨威格也許就在經歷了這一切,才促成他寫下《同情的罪》
作者嘗試提醒我們任何善良的動機都有可能導致不幸,對當時奧國的主戰派來說
想要把奧國建立成聯邦國的大公一死,其實都在暗地鬆了一口氣,
但是在幾天之後,最大聲喊為大公復仇的也是他們。正如一名奧國高層說的:
.
「他的死讓我們找到了一種他在世時永遠不可能帶來的力量!」
(待續)
斐迪南大公愛情 在 斐迪南在成為王位繼承人後最「傑出」的一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起因也太......浪漫了] #歷史上真實的王子與公主故事#為愛赴死的大公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週年,當然要寫點一戰的事情 ... ... <看更多>
斐迪南大公愛情 在 斐迪南大公遇刺之後德国俄国都在干什么?頒發動員令集結士兵 ... 的推薦與評價
薩拉熱窩事件(Sarajevo Assassination)於1914年6月28日在巴爾幹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這一天是塞爾維亞的國恥日(1386年6月28日土耳其征服 ... ... <看更多>
斐迪南大公愛情 在 [請益] 一戰結束百年︱斐迪南大公為何會遭斯拉-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22838
澎湃新聞
塞拉耶佛事件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聞名,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當事人默默無聞。在公
共輿論里,斐迪南大公是一個臉譜化的反派,除了欺凌弱國塞爾維亞,大眾對他所知不多。
其實斐迪南在私下裡隨和,為人正派,愛上了家境貧微的妻子,對她極度寵愛,屬於絕種的
痴情好男人。於公而言,他勤於政務,能力中上等,雖然才智並非一流卓越,但也足夠勝任
統治者的角色,管理龐大的帝國。
15個民族,繫於君主一身
奧匈是一個古怪的政治實體,是各方政客協商談判的產物。弗朗茨·約瑟夫皇帝(Franz Jo
seph I,1830年-1916年)經歷了1848年革命的震盪,1866年普奧戰爭的敗績後,被迫賦予
匈牙利自主權。奧地利和匈牙利有各自的國會、首相和法院,外交內政的重大決策需要兩個
政府共同商議。
學者克里斯多福·克拉克打了一個比方,奧匈像是個雙黃蛋,維也納和布達佩斯是兩個核心
,周邊的十多個小民族仿佛蛋清,哈布斯堡君主製作為外殼,起到保護作用。
奧地利的國家觀念形成得比法國要早,法蘭西直到大革命期間才有了祖國的概念。因為法國
的土地連成一片,江山大河為自然疆界,身處其中的人感受不到祖國的存在,就好比魚先天
生活在水裡,感受不到水的存在。
奧地利不一樣,它的版圖不規則。哈布斯堡家族從中世紀起開枝散葉,通過征伐、分封、聯
姻等手段,把零碎的采邑整合到一起,名義上奧地利還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哈布斯
堡家族同時兼管匈牙利、波西米亞等國,如此複雜的國家機器,風俗各異的族群,只能通過
君主制的紐帶來維繫。
...
近代哈布斯堡家族徽章,每一塊紋章代表一塊封地,雙頭鷹為家族標誌
更為艱險的是,弗朗茨皇帝缺乏保守黨和教士兩個傳統右派盟友,前者因為政黨選舉不發達
,未能壯大,後者受制於奧匈的特殊國情境內有東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東儀天主
教眾多派別,稍有不慎,教派摩擦的小火苗點燃為燎原烈焰。因而奧匈雖有君權神授的,天
主教會卻沒有特權。
法蘭西無論在帝制還是共和時期,信天主教的法蘭西民族都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而奧匈的
第一大族群,日耳曼人僅占總人口的23%。其中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厭棄文弱的哈布斯堡,希
望併入鐵血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東正教的斯拉夫人則心向俄國、塞爾維亞。
19世紀末,奧匈占領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省份(以下簡稱波赫)後,採取了溫和漸進的土地
改革,解放了4萬多名農奴。200所小學拔地而起,讓塞爾維亞的兒童念得起書。政府投資建
設交通網,引入技術最先進的山地鐵路,班傑明·卡羅伊總督任職時期(1882-1903年),
波赫的工業產值位居巴爾幹半島之冠。
司法公正、經濟自由化與開明專制構成了維也納的統治基調。一個生活在哈布斯堡治下的塞
爾維亞人或許沒有積極公民權,但收入、教育水平要比生活在塞爾維亞王國更高,羅馬尼亞
人、保加利亞人亦如是。
開發巴爾幹的邊疆政策,客觀上推遲了議會民主制,塑造了大眾托利主義。這種政治理論強
調,普羅大眾看似粗野難馴,實際上忠厚可靠,是潛在的保皇黨。因為樸實的農夫對貴族有
先天的尊敬,不像維也納的市民,腦袋裡想著「平等」「博愛」這些虛偽的西方自由觀念。
奧地利的中產階級富庶已久,進而謀求參政權,外省的臣民靠中央的政策剛過上好日子,對
皇帝感恩戴德都來不及。1848年革命的失敗就是克羅埃西亞人組成的軍團,平定首都的起義
市民。
1909年斐迪南訪問匈牙利的時候,附近農民跑來觀看皇家威儀,卻被當地警局隔得遠遠的,
大公非常不滿。1914年他視察塞拉耶佛,特意叮囑不需重兵戒備,不設立隔離線,顯得親民
隨和。也正因把守不嚴,刺客普林西普得以近距離射殺斐迪南夫婦。
圍觀群眾看到尊貴的王子慘死後,憤怒地把普林西普揍了一頓,充分表明了波赫人的保守立
場。哈布斯堡的君主不僅是奧地利人的皇帝,也是捷克人、波蘭人、克羅埃西亞人諸弱小族
裔的保護者。15個民族的共同體,繫於君主一身。捷克斯洛伐克的國父愛德華·貝奈斯,在
1908年說:「如果有人預言奧匈帝國瓦解,我根本不信。」
...
弗朗茨約瑟夫皇帝
晚清的立憲派遲遲不反對帝制,基於同樣的理由,宣統溥儀在中原是漢人的皇帝,在藏地是
活佛的供養人、在蒙古是大可汗,維持秋海棠的版圖離不開愛新覺羅家族。
然而君主制的缺點和它的優點同樣明顯,國王再如何高貴,畢竟是血肉之軀的凡人,他有各
種缺點會犯錯。理論中君主制的神聖之美,照進現實里卻是庸俗的豪門恩怨,中國的詩人勸
誡「一入宮門深似海」,作為歐洲最古老的王室,哈布斯堡的尊卑等級最為森嚴,斐迪南大
公的人生悲劇就源於此。
末代王室里的苦情夫婦
弗朗茨屬於少數因伴侶而知名的男性(例如胡蘭成,借著張愛玲才有名氣),許多現代人知
道他不是因為他締造了奧匈帝國,而是他娶了茜茜公主,這場婚姻並不幸福,茜茜公主在18
98年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夫妻只育有一個兒子,魯道夫在皇家狩獵場暴死,很可能是殉情
自殺。弗朗茨的兄弟馬克西姆連跑去墨西哥稱帝,卻被起義者槍斃,弟媳因此抑鬱成疾最後
失心瘋。
他妻子的侄兒,巴伐利亞的路易也是個瘋子,他從監護人處逃跑,和趕來的僕從打鬥,結果
兩人掉進河裡淹死。第二個侄兒奧托生性放蕩,感染梅毒而死,妻子太恨他,以至於死前沒
有相見。弗朗茨還有個侄女,在一場宴會裡,她的衣裙被未熄滅的菸頭點燃了,被活活燒死
。
哈布斯堡王室充滿了悲劇。
魯道夫太子死後,王儲從旁系裡挑選產生。斐迪南大公是第三個侄子,品行端正,勤勉努力
,但偏偏愛上了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女人。當訂婚的消息傳來後,老皇帝嘆息道:「連這件
事也不能饒過我麼?!」
大公夫人索菲·卓德出身低微,來自一個衰落的捷克貴族家庭,父親是低層外交官,家庭窮
苦以至於無法提供豐厚的嫁妝,讓女兒嫁個好人家。索菲在20歲的時候,去伊莎博納公主家
裡當女侍官,卻在那裡邂逅了全國最有前途的男人。
索菲個子高挑,美貌大方,很快就迷住了斐迪南大公。按照規矩,哈布斯堡王室只跟其他王
室通婚,爵位差一級就有失身份,卓德家族連侯爵都不是,沒有聯姻的資格。倆人保持了一
年之久的秘密交往,地下戀情公開後,宮廷遭受的衝擊相當於一場地震,弗朗茨反對這門親
事,威脅利誘軟硬兼施。
索菲·卓德
道德鬆弛的人在這種情形下,會娶一個包辦婚姻的妻子,再和情婦秘密來往。斐迪南因其天
主教信仰,堅持明媒正娶,表示寧願放棄江山社稷,也不願放棄心愛女人。早死的母親遺傳
給了他肺結核,病情加深了宗教的熱忱。義大利的共和派曾擔心,虔誠的斐迪南繼位後,會
攻進羅馬,恢復教皇的權勢。
1914年春斐迪南病重,醫生預測84歲的老皇帝會活得比他更長久。維也納的王公貴族,政黨
名流覺得他命短,所以懶得巴結。如果斐迪南大公躲過病魔和刺客,順利登基,索菲的婚姻
問題勢必造成憲法危機。
老皇帝勉強同意了侄子的婚事,儘管索菲成功當上新娘,但無法當上王后,她沒有王室資格
,所生的孩子也不能繼嗣王位。夫妻受嚴苛的宮廷禮儀限制,大公夫人不能與丈夫同坐皇家
金輪馬車,看戲的時候,不能一起坐在皇家包廂。也不能出席外交場合,索菲的身份地位不
配接待外國王室、總統的規格。
...
斐迪南夫婦的結婚照
維也納的上流社會對她百般排擠,按照宮廷舞會的出場禮儀,每個男性都依照爵位品秩,邀
請級別相稱的貴婦人,一同走過紅毯,但索菲卻不得不獨自一人最後出場,沒有哪位紳士願
意陪伴。
這段婚姻深刻影響了斐迪南政治上的交友,跟他關係親密的總參謀長康拉德、德皇威廉二世
,都尊重索菲夫人。塞拉耶佛事件剛發生,兇手還未查清之前,小道報紙說,王儲陰謀篡奪
伯父的王位,和德皇勾結瓜分奧匈帝國,奪取波蘭、威尼斯,然後交由他兩個兒子分別統治
,而奧地利本土則割讓給威廉作為報酬。刺殺行動是維也納情報機構做的,以制止上述陰謀
。
這種大膽荒唐的猜想,反過來證明了兩件事:一、斐迪南大公在奧地利高層矛盾重重,二、
他和德皇關係親密。一戰之前,歐洲列強的外交或多或少要借用君主間的私人渠道。威廉二
世的性格酷似今天的川普,口無遮攔、不拘禮法。1908年11月,德皇陪斐迪南在多瑙河邊打
獵,從此之後,兩人來往頻繁起來。
在奧地利的美泉宮,索菲被安排在長桌的最下端,位於所有女大公之後,遠離丈夫斐迪南的
座位。而在柏林的波茨坦,威廉巧妙地安排多張小桌,避免夫人和爵位高的貴族坐在一起,
又沒有破壞宮廷規矩。大公夫人在德國享受到了禮遇,後來威廉二世前往維也納進行國事訪
問,也總是去拜訪她,處處表示尊敬。
1914年斐迪南大公訪問塞拉耶佛的動機,免不了這種私人因素,他想使妻子得到應有的尊榮
。波赫是新征服的地區,不必嚴格遵守奧地利的繁文縟節。
斯拉夫的友人,死在斯拉夫極端分子手裡
19世紀末,奧匈境內最國際化的城市不是維也納,而是塞拉耶佛,邊疆的族群多元化超過了
首都,其市長職位還由一個穆斯林擔任。貝爾格勒聲稱對波赫擁有主權要求,但這塊土地上
生活著眾多族裔,塞爾維亞人只占人口的四成。
普魯士崛起後,哈布斯堡王朝的力量退出了德意志,比以往更加需要巴爾幹,雙頭鷹從西方
轉頭望向東方。在普法戰爭的同一年,俄國將軍羅斯季斯拉夫·法捷耶夫說,要前往君士坦
丁堡,先經過維也納。
《好兵帥克》與協約國的報紙,孜孜不倦地渲染奧匈的霸權野心,在位的皇帝弗朗茨面相和
善,年高德劭,怎麼看都不像是好戰分子,於是妖魔化的對象轉移到斐迪南大公。
沒有比這更不符合事實真相的說法,斐迪南對斯拉夫人極其友好,反對兼并波赫。帝國內部
,真正倚強凌弱的是匈牙利,它實行了奧地利人敢想不敢做的語言同化政策。匈牙利的主體
民族馬扎爾人只超過人口半數多一點,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說著各自的
語言。19世紀末,匈牙利政府強迫他們學習馬扎爾語。從教育到求職就業,一系列歧視性法
案出台。歷史表明,一個弱小民族翻身之後,往往不是尋求平等,而是壓迫其他更弱小的民
族。沙皇俄國是各民族的大監獄,匈牙利則是各民族的小監獄。
...
1914年之前的奧匈版圖,藍色為奧地利部分,青色為匈牙利部分,黃色為波赫
部分有識之士策劃,各民族脫離匈牙利的牢籠,聯合起來組成南部斯拉夫,維也納、布達佩
斯之外,克羅埃西亞的首府薩格勒布成為帝國第三個政治中心。斐迪南是「大伊利里亞」(
克羅埃西亞在羅馬帝國時期的古稱)計劃的擁護者,他和克羅埃西亞人同樣信奉天主教,而
且克羅埃西亞在1848年革命效忠於王室。
1906年斐迪南擔任軍隊總監察長,他委派聰慧的布羅西少校為私人副官,延攬了各族精英。
布羅西給大公建立軍事檔案館,國防重要文件和外交軍事情報,都要在此備份。檔案室的雇
員起先有兩個,後來增加到14個人,跟皇帝檔案室規模差不多。
1905年巴爾幹局勢動盪,奧賽關係緊張,斐迪南大公秘密添加了一項作戰方案。如果匈牙利
繼續冥頑不靈,奧地利假裝跟塞爾維亞敵對,以戰爭緊急為由,派兵占領布達佩斯,扶植一
個順從的政府。
對匈牙利的敵意來自於軍費問題,按照憲法,匈牙利人有權過問議會開支,他們展現了精巧
的議程操縱手段,屢次擱置擴軍方案。在一次財政分配,議會獲得兩億克朗的結餘,撥給文
官二千萬,鐵路職員二千萬,留給軍官的只有900萬。
1912年,奧匈僅花費2.6%的國民凈產值用於國防,低於歐洲任何一個國家,每年徵兵人數少
於法國、德國。很多低級軍官薪水微薄,討不到老婆。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有戰鬥力?
軍方成為各個機構里,反匈情緒最旺盛的一個。斐迪南積極為爭取軍費,留下了鷹派的印象
,一戰中奧軍的總參謀長康拉德也是他一手提拔的。他們在親德、反匈一系列議題達成共識
,康拉德是少數尊敬索菲夫人的高官。
兩人最大的分歧點在海軍,斐迪南為治療肺結核,去海濱度假修養。眺望藍色的亞得里亞海
,籌建海軍的念頭油然而生。他在1892年花了十個月的時間週遊世界,認定奧地利的前途在
於亞非拉的商業投資,對海外利益的追求,使得奧匈加入了侵華的八國聯軍。
對海洋的興趣是威廉二世和斐迪南的共同點,德國督促盟友加強海防,1914年在戰爭前夕奧
匈修建完艦隊,規模僅達到義大利的一半。因為弗朗茨皇帝對海軍不了解,也沒興趣了解,
他的衣櫃里沒有一套海軍禮服,卻裝滿了陸軍禮服。康拉德的眼光完全放在大陸上,每次財
政緊張的時候,總參謀長毫不猶豫地縮減昂貴的海軍。
...
一戰前歐洲的兩大陣營,實際上義大利和奧匈有意識形態和領土糾紛,斐迪南興建海軍就是
為了提防這個鄰居
他渴望跟鄰國打一場小規模戰爭,提高士氣。19世紀奧地利吃的敗仗不多,只有兩次,受損
也較小,但足夠恥辱。對勝利的渴望促使康拉德走向強硬的軍國主義,跟斐迪南的溫和路線
分道揚鑣。
在吞併波赫問題上,斐迪南謹慎地主張緩和。他甚至邀請美國政治學教授,來了解聯邦制的
運作模式。幕僚們提出一個更為大膽的合併計劃,奧地利把國內的南斯拉夫人分給塞爾維亞
,把羅馬尼亞人分給羅馬尼亞,再和這兩個國家組成聯邦,仿照薩克森、巴伐利亞和德意志
帝國的關係。在一個最激進的計劃里,國家改組成包含15個成員國的「大奧地利合眾國」,
實現15個民族的徹底平等。
然而這個夢想永遠不可能實現了,1914年斐迪南大公出訪波赫,安撫民眾。塞爾維亞的極端
民族主義者決定除掉他,奧匈少了這個穩健派,波赫的塞爾維亞人必將失去庇護者,倒向貝
爾格勒。朝鮮的安重根也是懷著類似的打算,刺殺了日本政府里溫和的伊藤博文。
...
6月28日,刺客普林西普射出了兩顆改變世界的子彈,打死了斐迪南夫婦。這個日子實在不
吉利,6月28日是中世紀科索沃戰役的紀念日,對塞爾維亞的意義相當於獨立日。時間往前
推14年,斐迪南在這天簽署文件,跟索菲成為合法夫妻,同時也放棄了子女的權益。再過五
年後的這一天,奧地利戰爭失敗,簽訂屈辱的《凡爾賽條約》。
……
另一個觀點看奧匈與大公,跟協約國妖魔化的不一樣
很多人說普林西普是反抗侵略者暴政的英雄
可是這篇文章裡面的波士尼亞人好像不這麼認為,不然為什麼看到「侵略者」被殺卻要憤怒
的痛扁「英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99.1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05956020.A.FF1.html
從那時到現在都一樣,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人都認為普林西普是噁心的兇手、恐怖份子
※ 編輯: sanae0307 (114.136.99.173 臺灣), 11/22/2020 15:39: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