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前再度來到睽違多年的
Singapore Yu Huang Gong 新加坡玉皇宫和
新加坡天福宮Thian Hock Keng參拜天公和媽祖
祈求今晚演出順利成功🎤🥁🎉
曾經在2016時在廟內表演唱歌給天后娘娘聽👇
https://www.facebook.com/524631818/posts/10153848740001819/?d=n
非常榮幸和懷念☺️
#4月9日
#imcliveglobal
#alive
#晚上八點
#為你而唱
#買票了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AhJie文王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欢迎观众点击订阅铃铛然后到下面留言给我们宝贵的意见... 加入频道会员: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hgH-nQ8zDnScoUkf6xosg/join 字幕投稿: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
新加坡 天福宮 在 媛來就在新加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媛報活動
老天鵝~ 感覺剛跨年完結果2018已過1/4啦!來到三月的尾聲,不例外迎接 #新加坡無車日
每月的最後個週日,是新加坡無車日。在國家美術館、魚尾獅公園那一帶,大家可以自由地在馬路上滾來滾去,跳來跳去,不怕喇叭聲喔!
本月主題有免費的健康檢查、教你急救知識,且ofo共享單車是免費出租~
還可以到Telok Ayer那邊,天福宮有 #免費中國戲曲表演 ,聽80年代老歌,渡過復古週末!
大家別錯過,#新加坡獨有 Milo Van (美錄車),在炎熱的夏天喝杯冰涼美錄吧❤️
第一手活動請參考👉🏻
Car-Free Sunday SG
#資訊如下
📍活動:Car Free Sunday SG
📍日期:3月25日
📍地鐵:市政府(city hall)or 直落亞裔(Telok Ayer ) 站
📍無車時間:5:30am - 12:30pm
#大家還記得自己的新年願望嗎
新加坡 天福宮 在 媛來就在新加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媛說星國
是誰撐起國家的建設發展?在新加坡絕對少不了她們,但你們都認識嗎?
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英國政府禁止中國男人到新加坡找工作,但待在自己家鄉更會肚子餓,尤其是當時廣東省東莞、順德與豐山一帶的發展落後。
所以女人們當自強的下南洋,沒什麼教育的她們就去做挑磚塊、挖水泥等建築粗工,或是去橡膠工廠上班,韌性可不輸給男人。
你可以很遙遠地認出這些女漢子們,只要看頭上那四四方方的紅頭巾,那是她們遮陽的好夥伴,也可以放香菸、錢等個人用品,還能在工業區起警示的作用。
她們叫samshui woman (汕水女人)或是紅頭巾,新加坡蓋地鐵與組屋時的建國先驅,不吃空心菜,因為怕腳空跌倒。你們可以在牛車水發現她們的蹤跡喔!有看過知道在哪嗎?
#照片是天福宮後面的壁畫
#吃喝之餘也要漲知識
新加坡 天福宮 在 AhJie文王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欢迎观众点击订阅铃铛然后到下面留言给我们宝贵的意见...
加入频道会员: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hgH-nQ8zDnScoUkf6xosg/join
字幕投稿: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0hgH-nQ8zDnScoUkf6xosg
Instagram: ahjie1996
TikTok ID: WenWang0428
抖音号: WenWang960428
For Business, please email to wenwang0428@gmail.com
關於我拍攝神系列的個人原則:
1. 一心只想紅而不是傳承信仰文化的神廟和師父 對不起 我不拍 因為根本沒有意義??♂️
2. 神廟理事不和諧 對不起 我不拍 不然等下又多多事情 之前就中過一次了??♂️
3. 愛出風頭 喜歡講是非的理事或者師父 對不起 我不拍 因為你們的口德很糟糕??♂️
注意:就算你們要包多大紅包給我 對不起 我不拍 因為我不收神廟的紅包 也不需要用神廟主神的名義來叫我收??♂️
我不是你們所謂的驕傲或者Lanci 也不是你們所謂的只拍“高等級”的廟而沒有拍小廟 因為對我來說神廟沒有分高低 也沒有分大小 只要不破壞我三個原則 我就會接受並且去拍攝 因為我要我的觀眾看到的是一心傳承信仰文化和認真濟世救人的正統神廟 他們支持我 那麼我也必須對我的觀眾負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FAJAITnW4/hqdefault.jpg)
新加坡 天福宮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牛車水在19世紀新加坡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早已是華人聚居的地區,「牛車水」這個特別的名字據說源於該區缺食水,早年居民以牛車載水解決。1822 年當新加坡進行首個城市規劃時,便正式將牛車水定為華人移民的居住區。雖然是華人聚居地,在牛車水的史密斯街(Smith Street)和摩士街(Mosque Street)等幾條街以至遠一些的 China Square / Club Street 一帶,卻有不少殖民地風格的西式建築。區內代表性的華人歷史建築包括建於 1822 年的應和會館和建於1841 年的天福宮,近年新建的景點則包括裡面裝飾得金碧輝煌的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除了佛殿還設有博物館和商店。修建於 1908 年至 1913 年間的鳳山寺 (Hong San See) 坐落於穆罕默德蘇丹路。1836 年,這座寺廟最初由南安會館的福建人興建于丹戎巴葛 (Tanjong Pagar) 的華利街 (Wallich Street),旨在祭祀財神爺—廣澤尊王。如今,鳳山寺吸引了不同方言群體的信徒前來朝拜。2010 年,該寺還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年度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 (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中的優秀獎。牛車水的熟食中心是新加坡最價廉物美的進餐地方之一,過百間的牌檔提供各式各樣的美食和餐飲。史密斯街和摩士街一帶亦是新加坡著名買手信的地方,區內可找到不少牛肉乾、藥油等馳名手信的老店。
遊新加坡,若沒嘗過老巴剎的大牌檔街頭小食,可說還未真正領略新加坡美食箇中的銷魂。老巴剎是地道的馬來亞語,即菜市場的意思。這間維多利亞式的古雅建築物,設計風格令人讚歎,樓底下的鑄鐵骨架構成優美的幾何圖案。後經政府重修,老巴剎被改建成現時大牌檔的模樣。內裏滿佈各式各樣的地道美食。由於每晚來這裡宵夜的人實在太多,政府其後於每晚7點以後,索性把老巴剎門外,位於金融區一條街道封為行人路,讓食客能於月光星空下大快朵頤。
除了華人,印度人在當地也頗具特色,想瞭解印度文化,新加坡小印度是不可不去的地方,它的範圍包括實龍崗路及附近的街道。那裏整條街道大都是兩層建築,店鋪裏供奉印度神像,房屋、工具、彩繪全部帶有濃厚的印度色彩,給人古舊、濃豔、神秘的印象。商品從商店內擺到騎樓底,大多經營印度服飾、香料、花環、孔雀翎毛、東南亞風尚的生活小件,如背包、坐墊、檀香木或皮革雕刻、銀錫製品以及替人彩繪。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yMMv1vUHL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