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做了不會後悔的100件事
My wish list.
你完成了幾個?✅
土耳其熱氣球
新西蘭飛機跳傘
去秘魯馬丘比丘
減肥10公斤✔️
埃及金字塔騎駱駝漫步在尼羅河畔
馬德里漫步
巴黎鐵塔✔️
巴釐島學會衝浪✔️
俄羅斯晃蕩
中國旅遊30個城市✔️
學會滑雪,去北海道體驗粉雪
阿爾卑斯山滑雪
京都住賈伯斯的那種日式溫泉旅館
嘗試or學會網球
嘗試or學會高爾夫️ ✔
學會打保齡球✔️
嘗試打桌球✔️
學會化妝✔️
吃過各大菜系,學會分辨✔️
學會保持內心的balance,不糾結別人的觀點✔️
日本看櫻花✔️
意大利撒丁島度假✔️
考潛水OW證書,在海島至少住一周潛水✔️
讀MBA,美國或者中國
去澳洲出海捕魚
體驗一次空中開飛機
登上世界最高樓
體驗極致的高空彈跳
徒步翻越雪山,看金色日出
用自己喜歡的風格設計裝修一次房子
用盡全力工作幾年,測能做到什麼程度,努力加班✔️
做溫暖的烘焙給親朋好友️ ✔
親手種植蔬菜水果,看生命從種子到開花結果✔
試試養寵物,貓狗金魚龍貓都可✔️
和愛的人去海島度個沒人打擾的假期✔️
嘗試跳槽加工資✔️
上海外灘餐廳吃過一輪✔️
努力研究做中西餐✔
看F1賽車現場
嘗試小小的紋身
看萬人演唱會現場✔️
聽古典交響樂團現場✔️
穿自己的風格參加音樂節live✔️
有宗教信仰✔️
跑一次馬拉松,即使用爬的完成
騎山地or公路車60km✔️
認真學會煲湯煮粥✔
結婚一次,不離不棄
有自己的寶寶,學會愛她(他)
學會做韓國泡菜
吃一次壽司之神的壽司
水族館看大鯊魚✔
長灘島看海角日落
巴釐島住懸崖酒店
熱帶雨林漂流
pelagie island的海面
看新疆伊犁的杏花開
送自己各個一線奢侈品牌的禮物✔️
迪拜住海底酒店,看魚群在床邊游
不計較後果的深深投入的愛一個人✔
堅持看書,包括英文原版✔️
堅持欣賞身邊人的優點,包容缺點✔
體驗在酒吧喝掛一次,一次就夠✔
體驗當主持人✔️
泰國看人妖✔️
去一次南極看企鵝🐧
有機會做一次演講者✔️
吃河豚且還活著
戶外徒步爬山✔️
說不同語言,也就是學1-2門新語言✔
在熱帶海島曬傷一次✔️
練習寫好鋼筆字✔️
澳門或拉斯維加斯賭一把✔️
體驗太空旅行
遊艇出海玩✔️
去一次同性戀酒吧✔️
戶外燒烤✔️
吃海鮮到打嗝,再也不想吃為止✔️
插花課✔️
堅持畫水粉或者油畫的愛好✔️
有自己喜歡的電影list,看著哭看著笑✔
西班牙吃美食
紐約華爾街
華盛頓首府晃蕩
新疆徒步
學習經濟學知識✔️
帶爸媽一起去國外旅行✔
非洲看動物遷移,住樹上玻璃酒店看長頸鹿
住美美的海洋孤島房子airbnb
香港米其林餐廳吃一圈✔️
旅行超過30個國家
穿比基尼在粉紅色沙灘拍照
去迪斯尼玩過山車
背包出去流浪旅行一個月,歐洲或者西藏
去普羅旺斯薰衣草盛產地
帶爸媽完成一次他們的心願✔
南美玻利維亞的天空之鏡,鹽湖
自己的更衣間還有幾百雙高跟鞋
高速開的重機摩托車
給男友打扮一次我愛的風格✔
冰島看極光
自駕美國一號公路
玩滑翔傘
帆船出海
土耳其吃烤肉
東歐 匈牙利 立陶宛 捷克 斯洛伐克
北歐 瑞典 挪威 芬蘭
去越南吃河粉
新古典經濟學阿摩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千字PTGF冷氣企管系列]中—介—必—須—死!(*)
1. 聲明:唔係教你做PTGF,亦唔教你做客。純粹案例研究,講risk management,principal agency problem,pay structure,profit sharing,skin in the game (加多啲buzzword就巧似professional 啲)
2. TL;DR:人地就落場衝鋒陷陣以身犯險,你就涼冷氣分咁大舊,梗係出事。楊恭如話齋,呢個世界冇話邊個冇咗邊個唔得(**)。仲要幾個都後生女唔係阿嬋,更加難服眾咯
3. 上次講補習天王篇文反應還好(https://bit.ly/2M0yLUB),絶不走數,今日講類似嘅東西。
4. 重覆多次:我不作道德判斷。犯法梗係唔好,唔好試,赤柱擺壽酒冇人嚟的。至於買春賣淫呢啲,我冇乜咩感覺,有供有求。大家明知係有咗幾千年,古今中外都有,甚至張愛玲都話婚姻就係長期賣淫。本文不作任何道德判斷,只係討論as 一個JV咁去做,有乜注意
5. 當然一切都你請我願,但都有廣義同狹義。你畀人拎支槍指住嘅自願唔係真自願。同樣地,咩安排都好,terms太辣嘅,個equilibrium 好易topple,可能人地違約,你要打官司,甚至佢使橫手,搵人打你,同你攬炒,等等。
6. 所以「公平」唔只係「合約精神」,「Michael Sandel都咁講」,亦唔只係你簽嗰下同意。要一路玩落去,大家都心服口服,先有得玩。
7. 個大意思在TL;DR寫咗了:雖然冇相,但呀16歲少女事主X,就去接客。兩日接八個,就算個客吳彥祖咁款我估都唔多過瘾,更何況多數係張同祖咁款(無意冒犯,順口啫)。
8. 你話,「冇畀錢你呀?」,等於我地寫字樓講,「冇糧出畀你呀?」。但,唔係咁嘅。呀事主X,一次分1000,值唔值,無從判斷。但有咁多人幫襯,至少都有唔少覺得值?可以話存在即合理,但都唔係重點
9. 重點係,人係好得意嘅動物,人就係會比較。我甚至懷疑只有人先類會有「攬炒」。著名嘅Ultimatum Game(https://bit.ly/2zAtmRr)(果然加個英文就好專業):一筆錢,A決定分幾多畀阿B,阿B可以收,或者攬炒,大家都冇。理論上阿B應該乜都受,因為總係好過冇,就算100蚊阿A要99蚊分1蚊畀B,B都應該受,因為1蚊好過冇。至少古典經濟學咁講
10. 但實驗見到,唔係咁。人係好奇怪嘅動物,你可以話公義,或者就叫黃子華嘅「魚蛋論」。人見到其他人幸福,會唔開心。又或者,見到人仆街,會好開心。呢個可以同佢自己情況無關的。做過投行都知,你出三個月花紅,廢柴同事出五個月,你嬲足幾日。但你出一個月,廢柴同事冇,保證你就開心幾日。
11. 道理正係咁,事主X係咪值1000蚊,根本唔重要。重要係,你另外三條女,坐冷氣房碌下電話,收咗1600蚊喎!唔公道咯。咬得咁狼,分贜唔勻,必然出事的。肚痛只係一個導火線,總會有一日爆。
12. 另一個問題就係,所謂嘅馬扶,雞頭,龜公,agent,whatever you name it,就係中介人,帶嚟乜價值先?直接啲講,你憑乜去收嗰1600蚊?個客畀2600,係想要事主X嘅服務嘛。點解事主X唔自己拎晒2600?甚至減到2000,就win-win,大家分咗個consumer surplus (!)
13. 我同利世民,幾次都提過一本書,有中文版,《百辯經濟學》。但英文版Defending the Undefendable直頭可以免費網上睇,(https://bit.ly/2zzhfUA)。右翼Libertarian必睇,入面就係去為啲傳統畀人鬧嘅角色辯解。其中就包括pimp,扯皮條。佢有講,呢種中介人,帶嚟乜價值。
14. 本書講得有道理。但,唔好忘記,呢本書1976年。過去四十幾年,世界變咗好多。而家係一個去中介化嘅年代。以前你想睇金庸,就要買明報,奉送一大堆你唔想睇嘅物體。但而家我係作者,可以直接做收費專欄。好多行業都係咁,賣淫/性交易點會例外。你幾位冷氣agent,提供到乜嘢不可或缺嘅價值?我估冇乜。
15. 仲有一個點。亦係魚蛋論。你話如果個中介人係個阿婆,可能冇咁奶嘢。阿婆可以話「阿妹doi你估我唔想幫你咩,但我幾廿歲啲友嚟玩假牙咩,我係有人要我都落場啦」。但,今次嗰幾個中介,廿歲出頭,有手有腳有乜乜。點服眾?做乜我要落場,你唔使落場,而分得多過我?
16. 情況等於公司搬嘢,你老細如果係七十歲,咁佢唔搬嘢,你可以接受。但如果佢仲後生過你,但在側邊指指點點,唔幫手,你實唔服。
17. 唔想寫太長,但類似嘅東西,仲有好多好多。我2003年在新港戲院(已死),睇過套好爛嘅戲,叫做 In the cut,中文叫驚殺。男主角係變型俠醫,荷里活摩連奴Mark Ruffalo。但梗係睇女啦。除衫嗰個,威咯,Meg Ryan!Hey,show some respect,荷里活甜心You’ve got mail緣份的天空 90男歡女愛嘅Meg Ryan!雖然當時已經四張嘢!但更好玩嘅係,邊個監製?係Nicole Kidman.話原本係佢剝,但佢搞緊離婚要多啲時間陪小朋友,哈哈哈,所以點咗朋友Meg Ryan去除。真夠朋友,套戲咁好,你唔自己除?你又唔係七老八十。
18. 仲有,周顯早兩日寫嘅東西,亦係同一道理(https://bit.ly/2ZGY85K)。講明就係分贓不勻易出事
19. 之前睇嘅唔少戲,都係呢個主題。包括係泰片嘅《出貓特工隊》,或者十幾年前嘅西片《決勝21點》(21)—前者大家熟,後者呢套戲唔係太多人睇過,但故事應聽過:麻省理工嘅精英教授同學生,靠計數同記牌去煲爆賭場。但一樣係分贓不勻,有啲人覺得根本唔使靠其他人,我一個玩晒就得,有人唔同意,就出事。
20. 事實係,幾時都係scarcity就代表巴京拎包華.例如PTGF事主X呢個情況,你諗都諗到,邊樣先係scarcity,邊個有巴京拎包華。16歲仲要落場仲要客人滿意嘅服務提供者難求?定係啲冷氣中介難求?所以邊個應該拎大份?一睇就知唔公道。
21. 最後再講,好多人以為「老細」「管理層」「CEO」一定高人工,但都有唔少例外。亦係等於我講補習天王篇文,有啲行業睇individual talent.銀行,特別係投資銀行,最高人工嘅,往往唔係個CEO,而係帶客嘅sales,或者炒房嘅trader.原因同補習天王一樣,佢地先係落場搏命,佢地去第間都得,CEO只係個高級公關同Admin
22. 舉一反三,足球隊,NBA都係。你發現,員人工都高過領隊唔罕見,亦係Scarcity嘅問題。固然有名帥,但一般都係球員先係scarcity.曼聯費格遜年代,聽聞有個規矩,球員唔可以高人工過佢。佢話否則球員點會聽你支笛?但而家冇呢回事了,亦可能係因為領隊冇以前咁重要。所以你見而家好多時係領隊驚球員,球員有食力嘅,去邊都得。粗略講,我搵條廢柴帶美斯C朗落場,肯定好過搵摩連奴/哥迪奧拿帶班廢拉球員。
23. 真係最後講下,呢篇文其實夠晒踩界,可能去到本專頁嘅底線了。始終公開嘅專頁,唔排除有人唔高興,投訴,咁呢篇文就會下架。所以有得睇快睇,「但又記住畀like 同share」
24. 咁你話,其實我咁玩,咪又好似補習天王咁咯,人地就不停講內幕貼士,卒之出事。我就越寫越大膽,都係會出事。我想大家share,但又怕太高調。咁邊有得唔高調而廣傳呢?—但有個分別,我出事,最多咪整走篇文,或者最壞情況成個Page玩完—但唔會要坐監嘛。
25. 呢個亦係我想講,真係最後一個故事:飛機上,一隻鸚鵡對空姐說:「給大爺來杯水。」豬也學鸚鵡,對空姐說:「給大爺來杯水。」空姐大怒,將鸚鵡和豬都扔下了飛機。這時,鸚鵡對豬說:「你傻的嗎?大爺會飛呀!」
26. 教訓係乜?有時,你見高層就算同你一齊落手落腳搬嘢,甚至同你共同進退,出咗事齊齊畀人炒。但人地有幾千萬幾億身家,你冇嘛!所以,都真係唔同的。當然一般都總好過坐埋側邊點人搬嘢自己唔搬嘅人。(***)
27. 彩蛋:你見埃汾幫你間晒重點。會唔會有人以為埃汾讀書間書或者整notes好叻?無數咁多人可以證明,我係唔間書嘅。本教科書咪係碌屎。我亦都唔明啲女同學間到本書有螢光筆多過冇,係乜玩法。
(*)呢個其實係吾友高天佑本書,但佢同本post無關
(**)楊恭如真係好東西,但我唔係睇人外表咁膚淺,佢直頭係我人生導師!容許我再一次講,楊恭如教曉我嘅三件事:第一,「我同咗佢結婚,都可以同你一齊」(拍戲講,《風雲》)。第二,「呢個世界上冇話邊個冇咗邊個唔得」(周正毅毛玉萍COVA事件,當時未係美心)。第三,「食飯唔好背住門口坐」(同上)
(***)類似嘅故事我仲有好多。例如呢個:農場隻雞同隻豬,諗住幫主人廢祝生日。咁隻雞話,我地不如整個火腿蛋啦。隻豬話:你當我真係咁豬?你就貢獻個副產品排粒卵,我要終身殘廢呀!
———————
版務:收費專欄已減價。支持埃汾高質文章。
一星期三篇,$175睇到6月22號,加埋過去兩個幾月所有文章。
請去呢度訂:bit.ly/2wVXndj
課程編號填: CC01
報完會有email通知,繳費後有Login及Password
逢一三五入去 homebloggerhk.com (入到去就睇到《事先張揚》)
亦睇得返以前嘅文。一般我都係會黃昏出文嘅。
新古典經濟學阿摩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再東方化:文化政策與文化治理的東亞取徑》 馮建三 推薦序
世道低迷,世人傾向內縮。《再東方化》並不隨俗,作者的記錄與論述皆有所本,筆力所至,上溯古代下至當前,無論是歐美、日韓,而特別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劉俊裕教授無不意在從矛盾衝突中,找尋、確認與定位希望之源,進而以「文化」為論說的幅湊,吐納「經世」(治理)與「經濟」的思辯......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4892108192776/
▎新書發表會報名網址:https://goo.gl/8LHq88
▎專書資訊:http://www.liwen.com.tw/pro_detail.php?item=1222
▎線上試閱:https://issuu.com/chuliu/docs/caf0027
《再東方化:文化政策與文化治理的東亞取徑》 馮建三 推薦序
世道低迷,世人傾向內縮。《再東方化》並不隨俗,作者的記錄與論述皆有所本,筆力所至,上溯古代下至當前,無論是歐美、日韓,而特別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劉俊裕教授無不意在從矛盾衝突中,找尋、確認與定位希望之源,進而以「文化」為論說的幅湊,吐納「經世」(治理)與「經濟」的思辯......
▎臉書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4892108192776/
▎新書發表會報名網址:https://goo.gl/8LHq88
▎專書資訊:http://www.liwen.com.tw/pro_detail.php?item=1222
▎線上試閱:https://issuu.com/chuliu/docs/caf0027
〈整合兩種文化 一新經濟耳目〉
世道低迷,世人傾向內縮。《再東方化》並不隨俗,作者的記錄與論述皆有所本,筆力所至,上溯古代下至當前,無論是歐美、日韓,而特別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劉俊裕教授無不意在從矛盾衝突中,找尋、確認與定位希望之源,進而以「文化」為論說的幅湊,吐納「經世」(治理)與「經濟」的思辯。
但是,老問題,什麼是「文化」?化繁為簡,引入「機械」後,也許可以豁然開朗,將文化分做兩種。
一種無須機械中介,不妨逕自稱為「不待機械中介的文化」,或說「現場文化」。文字與印刷術、照相機、留聲機、攝影機發明以前,所有歌舞、戲曲、祭祀、儀式、畫作、雕作、遺址…及口語傳說等等影音圖文(及其作者),必須各人親身前往現場參與、觀賞或聆聽。這個時候,文化生產者或其作品與接收者(或稱使用者、消費者、觀眾、聽眾、讀者、受眾,或者,粉絲,以下統稱「閱聽人」)必然同時在相同的現場。
再來就是「機械中介的文化」。工業革命後,先前生產與使用空間及時間已經分離的(閱讀)文化,規模更見擴大。然後就是靜態攝影、動態攝影(無聲電影)、聲音廣播、有聲電影、電視相繼出現,接著,(平版)電腦、互聯網及其服務(谷歌、臉書…)與手機,無一不在擴張機械中介的文化之範疇,無遠弗屆,日常生活浸淫其間;在(後)工業化社會,手機佔用人們的時間,不知凡幾。
當然,雖說二分,箇中難免存在灰色地帶。如數萬人在現場觀賞體育賽事、演唱會,或參與群眾事件,常有各種音響器材或個人器具(比如望遠鏡)的配合使用。更有趣的例子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正在評估,是否要將古巴的工廠說書人及其現象,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原來,早在1865年,古巴在政治改革過程,引入了說書人,讓捲煙人在工作時得到調劑,同時也能吸收知識。目前,儘管古巴煙草葉已經大幅萎縮,仍有約200人從事這個工作。每日早晨八點半,說書人開始朗誦或解說,一次30分鐘(,然後休息、再開始,反覆整日,)現場有150位捲煙人一邊工作,一邊似有若無地聽取;在工廠其他地方,另有250位煙品包裝及分級人,則得通過工廠內的播音系統,才能收聽。
斯諾(C.P. Snow)在著名的《兩種文化》講演,曾說「文學知識份子」與「科學家」分處兩種文化。他對「一分為二」並不滿意而「想(改)善,但…決定不這樣做…(因為)過份精細的分類,將無助於體現其真實價值。」因此,這裡依樣畫葫蘆,至少是藉此自圓其說,主張以機械中介與否,將文化分做兩種。這個區分法,至少會有五個「真實價值」。
首先,依此劃分,易於瞭解,彼此可以窮盡與互斥,又符合最佳分類的原則;並且,它不涉及研究者或政策制訂者的偏好,不會因人而異。
其次,是否通過機械中介,就會讓兩類文化涉及的閱聽人數量,產生變化。機械中介的文化,閱聽人眾;不經機械中介,閱聽人寡。量變通質變,兩種文化的性質,於是必見差異。若以商品經濟角度視之,就是兩類文化能夠商品化、市場化、產業化、標準化的程度,會有差別;至於商品化又有哪些類型,以及商品化是否為兩種文化的最佳出路,是另一個議題。有了閱聽人質量的差別,相應的經濟邏輯,以及政治對策就會、或就得不同。事實上,依據這個機械中介與否的判准,最知名也較早從事的人,正就是1946年出版《啟蒙的辯證》一書之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與阿多諾(Theodor Adorno);該書列有專章論述的〈文化工業:作為大眾欺騙的啟蒙〉,主要就在指涉書報雜誌、電影、收音機,以及業已起步但還不發達的電視。其後,法國人米耶(Bernard Miege)固然對於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觀有所景從,卻很正確地予以補充,佐以進一步的區分,由單一的culture industry,耙梳了運作邏輯不同的culture industries,也是根據機械中介與否對文化作了區分。其後,將米耶的論說引進英語世界的岡恩(Nicholas Garnham)則另以公共政策的角度,以英國為對象,主張左派人士對於文化政策的建構,仍可善用而不是完全排斥市場機制,雖然不能全然聽命市場,因為這會致使人們疲於奔命。 後起之秀,何孟哈夫(David Hesmondhalph)同樣沿用了這個分野。
再者,「文化(創意)產業」與《保護和促進文化表達多樣性公約》這兩個術語/名詞,歷經一、二十年的演化,業已在許多國家產生普遍的訴求。「公約」已由150餘個國家贊同、加入、驗收或批准,理當具有法律案會有的規約或示範作用。「產業」固然是許多國家的重要政策或修辭,但青睞之政府,遠遠不及150之數。其中,台灣是特殊例子,值得一提。台灣不是「公約」簽署國,因受國際政治所限,卻在2010年,制訂並推行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台灣就此立法,且以文創之名行世,不知是否全球第一?確定的是,「公約」之受孕與成長,「受惠」於「產業」當中有關影視傳媒(「機械」中介的)文化的爭議在先,藝文…等等非機械中介的文化形式,後續才成為《公約》的入幕之賓。
第四,在經貿擴增、交通與傳播技術日新月異、世界走向息息相關的國際體制,依舊存在政經與文化支配的現象;同時,若要區辨文化產品或勞務跨國交換、流通或貿易的難易程度,「機械中介」照樣可以作為依據。一是高度可以跨國流通的文化內容,無不是需要機械的中介。依照現有科技水準,在沒有人為政經或文化因素而予以限制時,這類文化很輕易可以跨國交換、流通或貿易。具體言之,影音圖文等內容一旦(數位)電子化,從天南傳至地北,由東土奔赴西域,轉瞬間即已完成。二是不能經由機械中介的文化,必然屬於低度跨國的文化:涉及人員(如觀光客、留學生、教師、工商或政治考察…)的流通與接觸後所產生的文化經驗,無論是前往傳統的博物館、美術館、藝廊、文化遺產或古蹟,或是親至近數十年興起的商業主題公園。親身的接觸經驗無可替代,實質的走訪與觀摩體驗,不能數位傳輸。
第五,若從法律角度考察,引發爭議或說新聞報導較多的是機械中介的文化形式。比如,好萊塢指控某國、某廠商或某人「盜用」其成品,致有重大損失云云。這類指控可能也會涉及表演藝術…等等現場表演形式,但少了很多。這就是說,機械中介的文化,由於容易複製與流通,特別是在數位化而通過互聯網傳輸之後,複製、傳輸與使用頃刻同時完成,等於是提供龐大的經濟誘因,鼓動他人從仿製或拷貝中牟利。文化經濟學宿耆陶斯(Ruth Towse)等人在2000年9月,亦即數位影音分享先驅Napster啟動(1999年6月)後一年多,即已組織研討會,並出版專書《著作權在文化工業》,原因在此;陶斯說,「數位化的技術變化長足地影響了文化部門的市場…對於文化工業與消費者的意義重大。」
雖有以上的說明,但兩種文化經常聯合。
一是機械中介的文化,倒過來促進「現場文化」。比如,特定影音內容若能備受歡迎,人們經常前往現場,親身體驗該場域的文化。如《悲情城市》之於九份、《海角七號》之於恆春,「影音作品所帶動的觀光旅遊」(film-induced tourism)這個(不一定不可疑的)說法,緣此而來。好萊塢大廠在東京、香港、上海、洛杉磯、佛羅里達、巴黎…等地,授權設置了相應的主題公園,規模很大。二是現場文化通過傳媒,成為機械中介文化的一部份;以前的說書講故事,或是街談巷議,今日就是新聞或時事評論,搬上螢幕,不成問題。《看的方法》已是經典小書,也讓讀者恍然大悟,原來當代廣告這個流行文化的重要創作泉源之一,正是西洋古典畫作!既有這個性質,傳媒機構提供資源,自己內製原先屬於現場文化的活動,然後通過機械仲介而對外傳輸,在所多有,直至1990年代初期,台灣最早的三家無線電視台都有專屬樂團,BBC的表演藝術團隊之年度預算,至今仍在2千多萬英鎊之譜。BBC去(2016)年的電視收入25億英鎊,英國其他電視公司從廣告或商業訂戶的收入,總計將近95億,幾乎是BBC的四倍;但是,BBC提供英國人收看電視新聞的76%時間、網路新聞的56%,英國人看電視約有70%是在客廳而其中35-40%是在看BBC(內製為主)的電視劇、新聞與綜藝節目…等等。看來,BBC整合現場與機械中介文化的績效與貢獻,頗有可觀;有人推估,僅以電視(BBC另有龐大收音機)部門為例,英國政府若改變BBC的財政,由英國人志願捐贈或容許BBC取廣告,因此也就不再強制家家戶戶提交執照費支持BBC,那麼,英國電視的「內容投資」將減少5-25%(「首播內容」降25-50%,嚴重影響創作部門)。
BBC這類公共服務媒體在歐洲、日本、南韓、澳洲與加拿大…等國,仍然是整合現場文化,以及機械中介文化的重要機構。劉博士的探索宗旨,是要另闢「文化經濟」的蹊徑,他似乎贊同,或說希望澳洲學者的看法成真:『創意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的成長…是…「創新體系」的必要元素…透過新文化觀念、技術與經濟的協調整合…創造整體經濟進化、變革的創新體系』;這是已經『浮現的「文化經濟模式」』。未來,「殘餘的」補助模式還會存在,但是,若要與當前依然佔有「主導」地位的「文化經濟」模式、也就是僅將文化當作一般商品的模式一決雌雄,那麼候選人必然是「創意產業」。停筆移墨,本書戛然而止,尚未進一步表述,也就無法申論BBC這個性質、集合影音圖文於一身且有相當規模,並能善用技術的公共服務媒體,會與創意產業產生哪些連結與關係。
創意產業的提倡,出自「文化研究者」,不是經濟學者,這有意義嗎?可以探討。將霍爾(Stuart Hall)式文化研究引入美國的格拉思堡(Lawrence
Grossberg)說:「一旦你瞭解『經濟』無法脫離脈絡而抽象存在;如果你體認言說對於經濟關係的構成有其重要性;假使你體認各經濟體的複雜性質與多重性質,又如果你體認到,經濟可以當作是一種脈絡化的言說現象而存在,那麼,你會怎麼閱讀與搞、研究(do)經濟?」解構「經濟」與「文化經濟」及其關係,這是重要的事情;與此同時,另求「一新經濟耳目」的建構,這是一體兩面之事,值得文化研究者繼續投入心力。本書邀請讀者進入,共同努力。
馮建三
政大新聞系教授、《傳播、文化與政治》編委
2017.10.29 上下猴山939回
新古典經濟學阿摩 在 [心得] 108年財稅行政高普雙榜心得文(代po) - 看板Examin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代 po,第一次發文,若排版有跑掉,請見諒
一‧前言
就讀於地方大學的運動休閒學系,大二時轉系至金融管理學系,
大三下學期時有補習班人員至學校解說國家考試相關資訊,
在考慮所學和錄取名額之下,大四報名了高點補習班財稅行政類科,
但因為轉系須補學分,加上自己容易受到學校事務而分心,
在上完課後往往沒有及時複習,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107 年應屆高普考各以 5.9 和 8.5 分落榜,因為補習班的上課時限是到七月底,
故從考完試隔天開始我天天往補習班跑,從早上 10 點待到晚上 9 點,
一天聽三堂課(9hr),盡量在中途空檔和回家後整理好筆記,
利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上完民法、財政一輪。
因為我認為自己問題在於花太少時間讀書吸收,故接下來只報名了稅法單科,
留給自己較多時間可以運用,將之前的課本一一拾起重新讀過,
在全職一年後順利考取,高普雙榜皆正額,高考第 64 名,普考第 48 名。
二‧歷年成績
1. 107 高考 108 高考
國文 51 57
法英 64 64
民法 55 63
租各 34 57
財政 59 45
經濟 50 68
會計 87 68
稅法 38 82
平均分 54.57 63.17
錄取分 60.47 57.60
未錄取 錄取
2. 107 普考 108 普考
國文 52 55
法英 78 62
民法 43 62
財政 60 81
會計 74 56
稅法 24 65
平均分 55.17 63.42
錄取分 63.50 57.83
未錄取 錄取
三‧各科準備
1.國文
作文分數較無法掌控,受閱卷老師主觀意識影響,而選擇則是範圍太大,
所以我跟版上許多人一樣都是吃老本,沒有另外讀,剛好這次高普考的選擇
我寫起來蠻順,20 分都拿下,讓國文分數沒有太難看。
公文部分在考前一星期時,將格式記熟,然後楊昕老師的課本裡有將考過的公
文題目自行寫擬答給我們參考,我會先快速瀏覽,如果出現頻率高的類型,再
停下來細讀,或是整理出說明段經常使用的詞句,記下來以便縮短作答時間。
考試時,我花 20 分鐘先寫選擇,然後 30 分鐘寫公文,最後 70 分鐘才寫作文,
作文寫到第 4 頁,國文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分配,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做
分配,千萬不要一開始在選擇花太多時間,後面作文時間太少。
2.法英
其中我覺得憲法是比較有範圍,分數能夠掌握的,故也大概在考前一禮拜開始
看大法官釋字,王肇基老師有將較重要的釋字整理出來,把解釋文中關鍵字句
畫底線加粗,很清楚可以掌握到重點在哪,節省很多時間,除此之外就是拿幾
張白紙,整理憲法常出的考點,像是五院職權、院長副院長大法官如何選和任
期、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去年跟今年都有考!)等。
英文的單字題如果單字不會就只能猜了,相對之下閱讀題組部分分數較好把
握,先讀完題目,再回去看文章,然後注意時間,一題不要卡太久。
想把排名提高的人,就得多花點時間在共科,可以大量寫考古題來加強。
3.民法
民法我推薦蘇律、李律老師,蘇律上課時會畫架構表,讓完全沒有底子的我能
建構起體系圖,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也會補充具有代表性案例,並告訴我
們哪些條文、釋字、判例一定要記,像是定著物的要件釋字 636、事實上處分
權釋字 672 等,寫申論題時若能引出來必定能夠加分,上完一輪課程時,會發
現自己已有一本民法筆記,而且許多條文都已不自覺記住了。
有了基礎後可再聽李律的課,相同的議題可以聽到不同的解釋,或甚至是完全
不同的看法,李律的課本比較像是敘述型的,所以如果上課中沒聽清楚回去可
以再自行閱讀,李律最棒的是有整理各編的申論題,都有擬答,可以大概知道
申論題要怎麼論述和排版。
我複習的時候是在腦海中將架構表想過一遍,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爭點,如果
印象模糊就馬上翻筆記,然後平常在法典上會用便利貼把重點直接貼在條文旁
邊,翻閱條文時順帶看到就有印象了,申論題的話,平常會記下課本中好的解
釋文句,以便考試時運用,也要學會小題大作增加篇幅,我大約留 55-60 分鐘
寫申論,一題至少寫一面。
4.經濟
大學時雖有修過個經,但廣度和深度顯然不足以應付國考,我是靠盛華仁老師
重新打經濟學基礎,雖然華仁教得內容和其他老師相比看似較簡單,但我覺得
重點都有教到只是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幫助理解,不會強求我們一定要會證明或
是複雜的模型推導,SE、IE 依照老師的文字推導,圖形怎麼畫都不會錯,對於
財政也相當有幫助;總經老師不會照著課本上,而是另抄板書,說明各學派的
發展背景和中心思想,像是古典學派在工業革命時興起,當時生氣蓬勃故理當
認為價格機能充分發揮,不需政府干預,政府財政和貨幣政策無效,而凱因斯
學派在經濟大蕭條時出現,想法當然相反,總經用故事的方式學習會容易許
多,從考古題中可發現相似題型一直重複出現,所以總經的分數要好好掌握!
我主要是讀老師講義+題目本,題目本按照章節分歷屆申論和選擇題,除了高普
考也有關務、稅特、原住民等的題目,在賴群內有擬答和詳解,有任何問題也
可賴老師詢問,把這本的題目都確實搞懂我覺得就蠻足夠了,然後總經我有做
自己的筆記,考前可以快速複習。
經濟考試時間算是充裕,比較不會有寫不完的問題,圖形盡量畫大、縱橫軸要
標示清楚、代號要記得說明是何意思,無異曲線不可相交等小細節要注意。
5.財政
建議先上完經濟再上財政,一般均衡分析和外部性的解決處重複性高,會讓財
政較好入門,財政的模型相當多,可能需要自己想一些口訣把學者跟他的理論
聯想在一起,要知道各模型的提出者、假設、圖形、說明、結論,蠻建議可以
依照這幾點自己做筆記,畢竟寫過比較有印象,如果印象模糊在考試時就很容
卡住,勤做考古題也是必須的,尤其像成本效益分析處,課本內容看似簡單,
但實際上內容包山包海,只能就由已考過的題目來理出頭緒。
師資方面我建議先聽盛華仁建立基礎,如果有剩餘時間再聽唐三采增加深度,
但今年考的非凸性問題我完全沒看過,直接被震懾住,導致成績很慘呀……
現在想想應該盡力掰多拿幾分的,大家看到不會的題目也千萬不要空白啊!!
6.稅法
去年幾乎是沒什麼看稅法的,從成績可以明顯看出,而今年稅法卻成為我高考
拉高平均的關鍵,稅法我覺得沒什麼訣竅就是上課、複習、多看幾遍記熟,施
敏老師講解的很詳細,常舉實務例子說明,可以了解理論和實務運作上的差
距,施敏老師的稅務法規概要這本書非常推薦!裡面有許多表格、類似觀念比
較,我覺得整理的相當好,可以跨稅目的比較、複習,所以我都直接把筆記服
貼或夾在課本,進考場時就只帶這本,想找什麼內容裡面都有,但如果想大量
練習題目,則需另外再買題庫書或是利用阿摩。
稅法最重要就是資訊要記得更新,要善用網路資源查解釋函令、多注意相關新
聞報導,近期才修法的產創條例、境外資金匯回、長照特別扣除額等,高普考
跟稅特還來不及出題,但地特就要多加注意,如果考出來就賺到了。
7.租各
租各大致上就是財政、稅法的結合,所以我沒有特別準備,但要注意有些部分
是財政稅法沒有提及或強調的,但在租各卻常考,沒看過可能就會選錯,故需
要預留時間讀一下,像是資本增益的課稅、財產稅的歸宿、西蒙士的資產增加
說等,都是重要的議題。
8.中會
大學時有修過初會必修、中會選修,學校老師都教得還不錯,所以其實我蠻喜
歡會計,不害怕它反倒覺得有趣,在校時 8 科中讀最多的就是會計,加上 107
年高考會計實在偏簡單,所以拿到還不錯的 87 分,但我也意識到我應該多花點
時間提升其他科分數,因此今年中會我僅針對 IFRS16 租賃新會計和建造合約、
債務整理等有修改的會計部分進行準備。
剛開始讀會計時可能會感到很挫折,花了許多時間卻無法反映在分數上,
但當時間累積到一個程度,會突然覺得瞬間頓悟, 中會沒有捷徑,
只能大量的練習題目,還要加快答題、打計算機的速度,不然考試時寫不完就
很可惜了,參考書的話推薦鄭泓的完全制霸題庫,這本如果有辦法完全寫完的
話功力會大大提升, 不過我太晚寫就沒寫完了~
我是上高逸老師的中會,我覺得他教得很好理解,速度不會太快,人也很好,
常常被大家問到補習班都要關門了,還是很有耐心的解說,不過他現在好像不
在補習班了呢真可惜~但還是非常謝謝他讓中會沒有成為我的大魔王!
四‧備考感想
我都是待在圖書館唸書,從 am9:30 到 pm7:30,飯後通常都會睡個半小時,
晚上 12 前睡覺,我雖然把 ig 和 fb 都刪掉,但還是常常偷用網頁版的滑手機,
所以後來乾脆把手機關機,這一年內除了家庭旅遊幾乎沒有出去玩,連跟男朋
友見面都是在圖書館呢 XD 考試期間讀書固然重要,但大家也要保重身體啊,
壓力大、抵抗力差、久坐身體容易出現問題,我讀到累的時候會把課本帶到走
廊上,邊走邊默念,記憶效果也不錯喔。
我覺得自己並非特別厲害或認真的人,能夠上榜覺得很不可思議,真的有拜有
保佑,謝謝爸媽支持我全職備考,謝謝男友願意在圖書館陪我,謝謝所有教導
我的老師不嫌我煩,謝謝我的朋友們過了一年還沒有忘記我,真心感謝。
祝福大家能夠早日上岸,往下一個階段前進,加油!
以上,謝謝大家的閱讀~
[心得] 考試、上榜、落榜、讀書...等心得文。
發表心得文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動贈書、提供筆記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贈送書籍、提供筆記等不正邀約,
違者依照版規處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74.1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570696423.A.F2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