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北月|森林小學中的時光記憶小旅行
上週po了大山北月的一日遊行程好多人詢問,決定下班後花了一週的時間整理成文章有興趣可以來看看🙋🏻♀️
✨出遊影片 https://www.instagram.com/p/CT2N5Vevwzd/
✨圖文好讀版 https://liveandlearn0.pixnet.net/blog/post/354127786
▪️大山北月園區介紹
大山北月是一個位於新竹橫山中的咖啡館,從一個廢棄許久的森林小學改建而成,進門後仍感受到濃濃的校園氣息,不只保留了校舍、教室、小學的桌椅、牆上的黑板和門口的跳格子,最特別的是菜單居然是課本考卷,彷彿坐了時光機回到學生時代,內心也不自覺的勇敢、叛逆了起來。
▪️香草茶DIY製作
導覽結束後,我們回到教室製作自己的有機香草飲,講師先一一介紹各種香草與特殊香氣,有果乾、有機香草、香花等等,可以自由搭配,最後放入自己的瓶子中帶回家品嚐。
▪️一日農夫,當季水果採集
今天的第二堂課是小農夫水果採收,這個有機果園不在大山北月裡面,開車10分鐘左右可抵達。農場主人會依照農場現有的當季水果給我們採收,所以每次採到的水果都不太一樣!我們這次採了百香果、台灣奇異果、火龍果,把籃子裝得滿滿的才捨得離開。
▪️小農市集参訪
回程的路上,創辦人帶我們到附近的小農市集走走,這邊的市集很特別,大多是誠實商店,遊客們依照上面的價錢自行投入錢箱後換取蔬果,雖然價格比超市高,但想到是小農自耕的有機疏果就覺得很值得。
▪️大山北月森林午餐&步道漫步
接著我們開車回大山北月享用午餐,對喔就是剛剛參觀時看到的校舍區內用餐,坐在教室內吃特別有感,餐點走清淡路線但微辣較不適合小朋友吃,不過店家也很貼心,有提供兒童餐點,姊妹倆超喜歡!
▪️水苔植物DIY手作活動
午餐後接著上我們今天的最後一堂課:苔球植物DIY,雖然這個DIY小朋友無法參與,但卻是媽媽我最期待的活動!苔球植物可以擺在廁所、客廳都好看,把單調的6吋盆栽做成苔球植物後美麗度增加50%
▪大山北月-時光記憶小旅行
🕒營業時間:10:20-15:30
👧🏻每場人數:20 人/場
💰費用:$1290/人,12歲以下$790/人
☎️聯絡電話:03-593-6439
📍地點: 新竹縣橫山鄉豐鄉村大山背80號
✔️開車:Google 『大山北月』旁邊有停車場,不過位置不多建議提早到達
✔️大眾運輸工具:高鐵搭乘至「新竹站」, 再搭乘計程車約 40 分鐘抵達
✨喜歡記得儲存
#popdaily #poptour #poptour新竹 #好想去喔 #ig打卡熱點 #網美照 #wantogo #波波打卡 #girlstalk打卡 #taiwanesegirl #好想去旅行 #howsaylove #im_readygo #wanttogo #大山北月 #新竹景點 #新竹橫山
「新竹車站 改建」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竹車站 改建 在 Nina 瑄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竹車站 改建 在 芯睿帶路!親子出遊就醬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竹車站 改建 在 劉崇顯 科技思維x在地青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竹車站 改建 在 [新聞] 新竹車站——迎接105週年紀念的車站建築- 看板Railway 的評價
- 關於新竹車站 改建 在 重現新竹火車站百年風華。 我們師法東京有樂町車站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新竹車站 改建 在 有人有發現嗎新竹車站似乎沒有改建計畫 - 鐵道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新竹車站 改建 在 [資訊] 新竹大車站計畫整理影片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新竹車站 改建 在 [新聞] 新竹大車站計畫又獲5.5億元補助預計後年- Railway 的評價
新竹車站 改建 在 芯睿帶路!親子出遊就醬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竹醬玩】1打2遊竹東▹ 一天走完!合興車站、竹東文創藝術村、北埔老街、竹東市場
芯睿媽又要1打2出去玩啦!上一次1打2的宜蘭&花蓮行引起身邊朋友們廣大迴響,這次要帶芯睿到新竹-竹東假扮小文青😆
[行程簡介]
9:00台北車站出發⇢10:30竹東中央市場⇢11:30竹東文創藝術村⇢13:30合興車站⇢14:30北埔老街⇢16:00啟程回台北
[第一站]
#竹東中央市場
#全台最大客家傳統市集
#在地人的美食後花園
如果妳喜歡透過美食來了解客家文化,那千萬不可錯過「竹東中央市場」!這裡沒有歷史悠久的古蹟、也沒有漂亮的景色,但竹東市場是全台最大的客家集市,攤位「超過400攤」!食物種類琳瑯滿目,在這裡絕對可以嚐到最道地的客家美食
▸美食推薦:李記米苔目、劉 動物蛋糕、古早味甘蔗汁
📍竹東中央市場(早市)
▸地址:新竹市竹東鎮東林路仁愛路口
▸營業時間:7:00-12:30
[第二站]
#竹東文創藝術村
#竹東車站旁童趣滿分的彩繪村
位於竹東車站旁的竹東文創藝術村,是昔日台鐵宿舍改建而成的。園區雖然不大,但有許多可愛的彩繪牆和裝置藝術品可供拍照每個角落都超級殺底片!
此外,這裡還有許多文創藝品店、咖啡館和特色風味餐廳,像最近這樣的炎炎夏日,很適合帶小朋友來這裡納涼散散步
📍竹東文創藝術村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東林路194巷8號
▸開放時間:11:00-18:00
[第三站]
#合興車站
#熱戀情侶必踩網美景點
合興車站屬於內灣支線車站,早期以運送水泥等原料為主要工作,但隨著產業沒落,合興車站已於89年改為招呼站,不再有火車停靠
現在的合興車站,被一對夫妻認養並將此處改造成浪漫的「愛情火車站」。有復古懷舊的車站建築、超可愛的熊熊候車亭、網美最愛的飄浮愛情傘,走到哪都充滿浪漫的粉紅泡泡💕
此外還有一台「復興號」車廂改建的紀念品店,停靠在軌道旁邊!小朋友可以近距離與火車拍照,滿足小小火車迷的心願
📍合興車站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中山街一段17號
▸交通方式:
[台鐵]搭乘台鐵火車至北新竹站→轉乘至竹中火車站→再轉內灣線
[高鐵]
搭乘至高鐵新竹站→轉乘至台鐵六家火車站→再至竹中火車站後轉至內灣
[第四站]
#北埔老街
#賞古蹟喝擂茶的好去處
北埔老街在清朝時曾是北埔最熱鬧的商業中心,也是全台灣古蹟密度最高的地區,短短200公尺老街就有7座古蹟。像是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天水堂」;三級古蹟「慈天宮」、「姜阿新洋樓」等,古蹟迷在此可以大飽眼福
另外,在老街可以品嚐到道地的「客家擂茶」和「石柿餅」及琳瑯滿目的客家美食、小吃,還有童趣十足的古玩商店,來到北埔老街絕對讓你大包小包、滿載而歸!
📍北埔老街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北埔街
▸交通方式:搭高鐵或臺鐵至「新竹站」下-轉搭「台灣好行5700獅山線」至「北埔老街」站下車
#懶媽出遊的秘密武器
這次的竹東之旅,是我1打2出遊最輕鬆的一次!完全不用做任何行前準備、不用規劃路線,更不用舟車勞頓為交通而煩惱!(完全符合我這種愛出去玩的懶媽🤣)
回想之前的1打2之旅,最麻煩的其實就是「旅行中的交通」,帶兩小出遊卻沒有交通工具的時候,再近的距離都覺得好遙遠😅
這次跟My pro Guide購買一日遊行程,是我第一次跟團參加國內旅遊,每人費用千元有找!包含「交通」&「保險」&「導覽」,說實話真的很划算!不用自己開車~在車上舒舒服服的休息吹冷氣,還有專業導覽同行,多花一點點錢,真的很值得!
旅遊當天只要準時前往集合地點 ,My Pro Guide就有專門的小巴及專業的嚮導陪大家一起玩、帶著大家全台趴趴走!
My Pro Guide 官網,還有許多好玩的一日遊行程,每個月都有規劃不同的旅遊路線,如果你也是愛玩又怕麻煩的爸爸媽媽們,趕快上My Pro Guide官網搜尋喜歡的行程
▸ 8月份行程看這邊👇🏻
https://pse.is/NCCAQ
📣 結帳輸入折扣碼『twokids』,每人折3美金(約臺幣95元)‼️
▸粉專: 和MyProGuide去旅遊
————————————————————
👣查看更多芯睿的旅行足跡👧🏻👦🏻
https://pse.is/x7phq
————————————————————
#新竹旅遊 #竹東景點 #新竹親子景點 #新竹一日遊 #竹東一日遊 #竹東市場 #竹東車站 #竹東文創藝術村 #舊事生活 #北埔老街 #合興車站 #myproguidetaiwain #國旅 #一日遊 #振興國旅 #國內旅遊
新竹車站 改建 在 劉崇顯 科技思維x在地青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竹大車站系列首部曲─鐵路立體化的困境】
新竹大車站計畫的「可行性研究」在今年獲行政院核定通過,並獲得次階段「綜合規劃」的補助,相關的預算案在上周議會通過後也讓市民朋友紛紛開始關注此計畫,其中可以觀察到民眾最大宗的意見與疑問是「為什麼不高架化或地下化」、「蓋大車站有甚麼用」以及「會不會變蚊子館」,因此,在接下來我會針對這些方向推出「三篇系列文」淺談大車站計畫,期許透過不同角度的來讓大家更加瞭解後,進一步去思考什麼樣的政策對於新竹的城市發展來說是最為需要,首先來談談「#為什麼不高架化或地下化」。
◎#台灣鐵路立體化的困境
對於鐵路升級促進城市發展的政策想像,台灣民眾最有感也最直接的認知便是「鐵路立體化」,無論是將軌道高架化或地下化都能直接消除市區平交道,往來鐵路兩側更加容易又能額外增加沿線土地的利用空間,這讓鐵路立體化被視為「先進城市」象徵,除了已經完成鐵路地下化的台北與高雄,還有「桃園、台南」與「彰化、嘉義」都分別在進行鐵路地下化與高架化的規劃中,但鐵路立體化真的是萬靈丹嗎?
針對鐵路立體化促進城市發展,其實已有多位專家學者表達這並不是一個很有效益的方式,軌道界中論專業而最被眾人所知的蘇昭旭老師也早在2013年就提到,鐵路立體化對於政府來說是「不做沒交代、做了會後悔」的政策,綜合學界各方的意見可歸因成以下幾點:
❶花大錢解決小問題
小問題指的就是平交道的交通安全,最有效率解決安全問題的方式應為設置「立體交叉道路」如地下道或陸橋,空間不足以設置立體交叉的平交道則應以「科技偵測車輛」來避免事故,在市區道路大多已採立體交叉來跨越鐵路的前提下,動輒 #花數百億來消除少數幾個平交道,再加上後續增加約為3至5倍的營運與維護成本,在財政紀律日漸受到重視的現今已不合時宜。
❷台鐵營運效能不增反減
在立體化後鐵路營運效能降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為「通勤車站增加」,這讓區間車在市區路段的平均行駛時間增加約10分鐘,單一列車行駛越久則代表路線容量下降,單位時間得以通過的班次也會減少,另一個原因為「調度機廠遷移」,因為立體化工程需讓原先車站周圍的貨運、軍運、機廠及調車場等設施配合遷移至他處,車站內容許配置的股道數也會因立體化後縮減的空間而減少,進而使得列車調度彈性降低與增班行駛的困難。
❸縫合都市發展的迷思
這是各縣市提案立體化時宣稱的主要效益,然而從立體化鐵路營運最久的台北市來看,鐵路沿線除了減少噪音與周邊土地增值外,建物無論是使用機能或是改建都沒有大規模的變化,最顯著的機能改變反而是「車站開發」,例如在板橋車站的環球購物中心開幕後,台鐵在營收上開始有比起「票箱收入」更大幅的「權利金收入」,因車站開發後的商業人潮也外溢到車站周圍帶動商圈繁榮,進而在後續的幾十年至今帶動全台灣的車站開發,在立體化架構下的車站開發之站體在平面,而平面鐵路的站體則是用「高架跨站平台」(如斗六、花蓮站)。
簡而言之,縫合都市發展的關鍵在於 #以車站開發縫合人的動線,鐵路立體化能讓車輛更便利通過鐵道,但對鐵路二側都市發展沒有顯著影響,然而車站開發卻會因立體化工程延宕十幾年,進而使台灣都市發展核心的車站周邊機能遲遲無法提升。
◎#新竹鐵路立體化的困境
新竹市過往無論是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都有做過規劃,然而地下化的經費實在太高所以從來沒有進入實質討論階段,高架化經費雖為地下化的一半且可行性相對高一些,但同樣也百億起跳且依舊有基於前項討論內容歸納出的幾點困難:
❶花大錢解決小問題
目前鄰近新竹市區的平交道僅有三處(下圖1),且這三處也不是往返前後站的主要幹道,其餘一般道路皆已用 #立體化的方式跨越鐵道沒有與列車衝突(下圖2),雖有支持論點會認為高架化能消除道路高架橋與地下道,可以更順暢的通過鐵道交通更方便,但這其實是「挖東牆、補西牆」,因為 #立體道路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功能為交通分流,例如「東大高架橋」連接北大路與光復路、「公道五陸橋」連接經國路與公道五、「東光陸橋」連接民族路與東光路、「振興陸橋」連接林森路與食品路、「松嶺陸橋」連接中山路與崧嶺路,若拆除立體道路代表平面道路的路口會有更多車流,往返前後站的車輛也皆需經過中華路口讓市區交通更加壅擠,整體而言,鐵路高架化對於新竹市區交通改善的效益不高。
❷不可取代的高架道路
除了第一點提到幾個陸橋外,新竹市境內的「台68快速道路」與「茄苳景觀大道」皆為 #永久性重要幹道 的設計 (下圖2),不可能因為鐵路高架化的工程而拆除,若要將軌道再架上去高過這兩座橋,在工程困難度的考量上不致可行且有可靠度的疑慮,若僅在這兩座橋之間施作高架軌道,也會有平面軌道銜接高架軌道之緩衝距離不足的疑慮。
❸台鐵營運效能不增反減
新竹車站南側有南新竹機務分駐所,北側則有貨運場站與六家內灣支線,為了要騰出空間給高架軌道,勢必面臨軌道配置及重要設施重新整體規劃甚至搬遷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基於前面討論的內容,列車調度彈性與營運效能都會因此而降低。
❹縫合都市發展的迷思
以新竹市的地理環境與城市發展紋理來看,台鐵行經新竹市核心區全長僅約3公里(北新竹站至中華林森路口),前站是包含巨城在內的舊城區商圈,後站則是因應清大、交大、工研院與竹科而成的新興聚落,比起其他城市的前後站已算是均衡發展,不過這也不代表新竹市不存在都市發展議題,鄰近車站周圍的東門城舊城區商圈因 #消費型態改變而逐漸沒落,這不僅值得關注更是前面討論過的重點,關鍵在「以車站開發縫合人的動線」,因此靠一整段鐵路立體化來縫合都市發展的動機就變得相對微弱。
◎#結論
最後總結一下基於鐵路立體化的困境,「大車站平台」相較之下還有其他以下幾點優勢(下圖3):
❶交通黑暗期較短
鐵路立體化的工期約需10年左右,大車站平台則約5年半,立體化施作期間需要另闢臨時軌來讓列車通過,這會大幅排擠到沿線周邊空間,且施工期間沿線也需要交通管制,至於大車站的工程會以「Rapittsu-0」的工法,在車站上方闢建一個臨時施工平台並在軌道上方施工,#降低許多對地面交通的影響。
❷建造成本較低
鐵路地下化經費粗估為280億,高架化則約為150億,至於大車站平台則約為66億,平均只需要鐵路立體化的三分之一左右,這也讓 #新竹輕軌在經費上有更高的可行性。
❸用地取得較容易
鐵路立體化沿線的土地產權公私都有相對複雜,且因為施作臨時軌也會牽扯大範圍的土地徵收與協調遷移,整體計畫進度又會拖得更長,而大車站平台的計畫範圍產權都在台鐵,只要 #公部門間達成共識就可以往前推動。
❸維護成本較低
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最新提出的「鐵路立體化建設對交通及都市發展之影響分析」報告,鐵路在立體化後的維修成本與營運成本大幅增加,車站營運成本增加1.9至8.2倍、路線維修成本增加2至10.8倍,立體化的路線基本上台鐵都是賠錢營運,至於大車站平台則因為鐵路結構變動不大所以維修成本沒有顯著增長,硬體更新後增加的車站營運成本也能夠靠「委外營運(OT)」的權利金來補貼,因此 #對於台鐵的財務負擔較輕。
從以上討論來看可以瞭解到市府棄「鐵路立體化」選擇「大車站平台」是個 #可以理解的決策,而這究竟是不是個 #正確的決策 呢?端看大車站包含「綜合規劃、工程細部設計、基地市地重劃、周邊都市計畫變更」等內容與工程執行是否完善,若沒做好自然也不是非蓋不可,接下來我會再以「蓋大車站有甚麼用」的方向近一步介紹大車站內容與功能性,未來每一個階段也會盡全力為市民朋友把關,讓活化都市發展的效益能夠真正落實。
--
延伸閱讀:
1. 蘇昭旭|鐵路高架與地下化的醒思
https://reurl.cc/b5VD4o
2. 鍾慧諭|鐵路立體化建設的迷失與真相
https://reurl.cc/20Yz4O
3. 鐵道立體化到底搞什麼「軌」?——本土味的搞軌都市主義
https://reurl.cc/X6GqX7
4. 軌道立體化之外:淺談新竹大車站計畫「跨站式平台」
https://eyesonplace.net/2020/02/21/13704/
新竹車站 改建 在 重現新竹火車站百年風華。 我們師法東京有樂町車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日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來新竹參訪,承諾將協助火車站的整修計畫,透過建築立面的整修、外觀工程鐵皮部件拆除以及周邊景觀的設計,進一步連接站前廣場與候車區成為視野遼闊的「 ... ... <看更多>
新竹車站 改建 在 有人有發現嗎新竹車站似乎沒有改建計畫 - 鐵道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坐火車發現,新竹車站似乎很滿意現狀,舉例吧苗栗站都改成跨站還在吵高架化,嘉義,彰化,新營這些車站都在評估高架,嘉義似乎要動工了? ... <看更多>
新竹車站 改建 在 [新聞] 新竹車站——迎接105週年紀念的車站建築- 看板Railway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nippon.com/hk/column/g00517/
新竹車站迎接105週年紀念的車站建築
新竹市位於臺灣西北部,是臺灣代表性的產業城市,自清代以來,便是臺灣西北的發展中
心,進入日本統治時期,更成為新竹州的首府。今年3月31日,新竹車站即將迎接完工105
週年紀念,本文將回溯並介紹新竹車站的悠久歷史。
始於清代的車站歷史
作為出入新竹的必經之處,車站建築風格壯麗,各個細部皆精工雕飾,堆疊營造出一股雅
緻氛圍,可說是新竹市街的象徵性建築,若從遠處眺望,更能深深感受其壯麗之美。
新竹車站從1893年10月30日開始營運,歷史可溯及清代。鐵路以基隆為起點鋪設,首先開
通的是基隆─臺北區間,其後,逐漸延伸至新竹。進入日本統治時期,設置新竹車站為終
點站。
此時的新竹車站,使用日曬煉瓦搭造,由於僅有14坪,面積狹小,並無車站的感覺,比較
像是乘車處。但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後,臺灣總督府重視高運量的鐵路運輸,於是快速展
開鋪設連結南北的縱貫鐵路工程。
雖然是題外話,1896年6月15日,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和海軍大臣西鄉從道,為了參加
臺灣總督府始政1週年的慶祝典禮,偕同當時的臺灣總督桂太郎,搭乘火車訪問新竹,便
是在這個初期的新竹車站下車。
皇太子巡視臺灣和新竹車站
現在的車站建築於1913年竣工,工程耗費5年的歲月,3月31日舉行完工典禮。建築面積為
103.1坪,建造初始就被認為是臺灣的代表性車站建築。
當初在車站的建築中央設有銅製高塔,並掛上巨大的時鐘,用意在於向市民告示中央標準
時間,在戰前的車站建築之中,常可見到這樣的設計。目前作為歷史古蹟保存的臺中車站
,或是許多人覺得拆掉了很可惜的基隆車站等等建築,中央也都設有鐘塔。這是手錶尚未
普及的年代才有的獨特設計。
而在1923年4月19日,當時的皇太子(後為昭和天皇)以大正天皇攝政的身份,前往臺灣
巡視訪問。當天,皇太子搭乘「Hotoku 1」型的特別專車,11時28分在新竹車站下車。雖
然並未對車站留下隻字片語,但實在讓人很好奇,當時皇太子對車站建築留下了什麼印象
。
將德國建築傳入日本的建築師
擔任車站建築設計的是松崎萬長,他是明治時期將德國建築引介到日本的著名建築師,擔
任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的專案技師而來到臺灣。
1871年,松崎年僅13歲便加入了岩倉具視的遣歐使節團,其後於德國的柏林工業大學修讀
建築學。回國後成為將德國建築引入日本的知名人士,也是日本「造家學會」(日本建築
學會的前身)的創始會員,在日本近代建築界的草創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松崎抵達臺灣後,參與了臺灣第一個正統的旅館建築「臺北鐵道旅館」(台北鉄道ホテル
)的設計工作,然後也著手進行基隆車站等建築的設計建造。此外,更參與臺北都市計畫
的相關工程,以及商店的建築設計。
新竹車站的設計,承襲德國的巴洛克風格,以大量的筆直線條,呈現一種剛健穩重的氣氛
。而直線交織而成的屋頂線條非常特殊,散發著高雅氛圍,讓人留下剛毅的印象。
在《臺湾建築會誌》中出現了一段有趣的描述,此建築學會所舉辦的座談會中,建築師們
回想起松崎這個人物,稱他為「臺灣建築界的元老」,認為他能夠呈現純粹的德國風格,
在眾人的言詞之中,充滿了對松崎的敬意。松崎的性格豪邁,大家都說他生性嗜酒,可以
得知他廣受建築界後輩們的喜愛與仰慕。
松崎經手設計的建築,許多都已消失,但新竹車站和前外務大臣青木周藏的那須別邸(現
存於栃木縣)這2個建築,可以並列為仍然保持著當時樣貌的「松崎建築」,新竹車站也
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車站建築。
大正期的車站建築
現在若眺望車站建築,馬上可以知道建築本體並不特別龐大,但若是站在稍遠處回望,或
許能感受其壯麗風光。
建築內部也意外地狹小,特別是大量通勤旅客來往的早晚時段,更顯窘迫,讓人有主要動
線上人滿為患的感覺。
但旅客通行卻非常順暢,並不會感到混雜紛亂,原因在於動線的設計。日本統治時期在臺
灣設置的車站建築,大多將剪票口設置在車站建築內,而出口則在兩側。這種設計能增進
出入車站的人員流動,減少混亂。也就是說,只有前往月臺乘車的旅客會進入車站建築,
而下車的旅客不用通過等候區,便能直接出站。
此外,車站內未設置廁所,也值得我們注意。這是因為當時的衛生環境不佳,為了防止病
菌滋生傳染,而將廁所設於等待區之外。這樣的設計風格不僅在日本統治時期,戰後的臺
灣也一樣承繼至今。
戰後建造的彰化車站、臺東車站、花蓮車站等建築,在上下車旅客的動線管理上,剪票口
和出口也是分開設置。戰前傳入的設計風格,直至今日,仍被視為合理的設計思維,受到
好評。
成為歷史古蹟後的保存與修復
進入昭和時期,城市日漸發展,使用車站的人數也逐漸增加,但在戰爭時期受到美軍戰機
的轟炸,造成了莫大的損壞。特別是1943年11月25日的空襲,主要目標是新竹機場,但鐵
路設施也受損嚴重。
戰敗後,日本人離開臺灣,中華民國成為臺灣的統治者,君臨全島。中華民國政府廢除臺
灣總督府鐵道部,將鐵路設施劃入其管轄之下,營運也交由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辦理。
戰時受到空襲攻擊的新竹車站,戰後立即進行修復工程。雖然僅是最基本的修復,反而留
下了原本的建築構造。此修復工程不到1年便告完成。
其後討論過好幾次車站的改建計畫,新竹車站還是維持了完工時的樣貌。這樣的車站建築
少之又少,考量其歷史價值,1998年6月23日被列為古蹟保存。臺灣目前將日本統治時期
的車站建築和鐵路設施視為產業的歷史遺產,雖有不少保存的案例,但新竹車站可視為此
種歷史遺產保存的先驅。
與此相較,日本國內大正期的車站建築現今仍延用的例子,極為稀少。在此意義上,2015
年JR東日本東京車站的丸之內車站建築,與新竹車站正式締結為姊妹車站。簽署儀式於當
年2月12日舉行,轟動一時。
兩個車站都是日本人建造的大正期代表建築。新竹車站完工於1913(大正2)年3月31日,
而東京車站則是1914(大正3)年12月20日,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內完工。此外,東京車站
的設計者辰野金吾和松崎一樣,都是日本造家學會(日本建築學會前身)的創始會員。
而新竹車站在戰後曾幾度整修,在忠於歷史的理念之下,整修工程都力圖再現完工時的樣
貌。戰後,車站正面掛上「新竹車站」的字樣,玄關上方則換成數位式的時鐘,建築牆壁
也重新粉刷為明亮的色彩。
目前已將這些改變去除,牆壁重現日本統治時期的樣貌。戰後曾經一度明亮輕盈的建築氛
圍,又回到厚重沉穩的往日風格,過去強調莊重威嚴的設計,再度甦醒。
受到保存維護的不僅有車站建築,連結建築月臺上方的雨遮屋頂,也被列為古蹟保存。這
些都是利用曾經被使用過的舊軌道,雖然在臺灣的幾個車站都可見到這些設計,但新竹車
站首次成為古蹟保存的對象。
新竹已是一個人口超過40萬的繁榮城市,古老的車站建築超越時代,仍然是耀眼的城市象
徵。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會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之中,熠熠生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78.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522556083.A.6B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