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11-year old book getting a facelift, significant revision/update, new editing, and a new publisher. If you read it and take a photo, remember to tag me here or on my IG drsamtsang. I love to hear your thoughts. Chinese blurbs below:
從做學問的角度來看,筆者欣賞思瀚並不原地踏步。所謂原地踏步,是指只專注在特定領域之內,而不涉足更多其他的範疇。當然,我們並不贊成貪新,還沒有摸通自己研究的領域就急於開展新的範疇,但是我們也不同意人一生只研究一卷書,一生只研究保羅,一生只研究新約。從解釋/詮釋循環來說,部分跟整體有不可分割之關係,那麼,我們若要更恰當更豐富地發掘某一卷書的精采,恐怕最終不得不進到更廣闊的正典結構中去審視。
__ 鄧紹光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教授
本人非常樂意推薦這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好書,它不僅為華人教會提供更整全、跟得上時代的聖經研究法概論,期盼它也能帶動華人教會的傳道人與平信徒「謹慎研讀並傳講聖經」之風潮,深信藉由聖經在教會中被純正地宣講和實踐,將重新恢復上帝話語在教會中的生命力,進而帶來教會的更新與復興 !
__ 蔡慈倫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院長
觀看不易,因此我們要感謝曾老師為華人教會寫這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以及豐富的生活實例,教導我們各式不同的觀看之道。相信本書必能大大豐富讀者的視野,讓我們看不只是看,而是能夠在經文中看見上帝源源不絕豐富且美好的恩典。
__ 謝樂知 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
《新約鑑別學導論》絕對不只是一本幫助神學生寫論文的書,更是一本幫助信徒閱讀聖經、幫助牧者預備講道的書。我發現很多人,拿到聖經食材,不分辨部位(體裁),就大鍋煮,造成許多錯誤。就像不能用讀福音書的方式去讀詩篇與箴言,這樣聖經閱讀次數再多,也不會進步。學習鑑別學,但求逼近上帝的真理,煮出的料理讓自己與會眾可以安心吃下肚,扎實地吸收,令生命成長。
__ 陳鳳翔 信望愛聖經網站執行長兼主編
新約聖經研究導論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 brief summary of my John Stott Memorial Lectures in Taiwan at the end of July. Photo credit Campus Publishing Taiwan. Report below:
大歷史學家‧路加」2018斯托得紀念講座回顧
讓經文和生活應用之間,不再跳接──
從聖經神學角度,閱讀路加筆下的聖靈論、基督論、教會論、終末論 /陳曉玫(校園書房出版社行銷企劃)
2018年的斯托得紀念講座,校園書房出版社邀請到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客座教授曾思瀚來台。圍繞最新兩本路加福音相關著作《天國演說家》、《耶穌的讀心術》,曾思瀚老師應用聖經神學近年的研究成果,帶領讀者閱讀過去較少被關注的路加寫作。
有別於去年斯托得紀念講座的「系統神學8堂課」,今年的「路加神學10堂課」著重聖經神學,內容包括路加研究導論、研經培靈,以及路加神學主題三部分,曾思瀚老師親自示範從聖經神學出發的研經方式,提供讀者新的思考出發點。
「來台灣之前,很多朋友看了演講的題目,以為我要講系統神學,但系統神學關注的主題,其實也可以用聖經神學來談。」在開始談路加神學主題之前,曾思瀚老師首先統整了系統神學與聖經神學的異同:系統神學跨時代、跨學科領域,針對「聖經中沒有講清楚的事」,統整羅列思考的可能性;聖經神學則針對文本寫作的時代,進行歷史性的查考,重現文本對當時聽眾的意義。
透過聖經神學的研究,我們得以貼近一世紀的教會文化、處境,更深刻明白經文如何回應當時信仰群體所面對的問題。這一段過程,幫助讀者在讀經、釋經,到生活應用之間,銜接一座橋梁,先有扎實的理解,才進而應用在現代倫理或生活信仰議題上。以下為讀者摘要曾思瀚老師以聖經神學角度談聖靈論、基督論、教會論、終末論的內容:
聖靈論──指向耶穌身分的記號
「聖靈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中的行動是什麼?」透過聖經鑑別方法,我們會發現聖靈像是一個記號。每個記號都指向某個方向,也存在「指向」的目的。路加在他的寫作中,將聖靈視為一個記號,指向耶穌的身分:將上帝的應許帶給人,可以去傳福音、釋放還有醫治。而門徒透過聖靈獲得的能力和權柄,也指向耶穌,以及神國度的工作。
若以使徒行傳第三章為例,透過聖經神學的研究,我們會發現在當時瘸腿的人被剝奪的不只是生存的尊嚴或是工作的權利,同時也被禁止進入聖殿。在此,使徒藉著聖靈所做的「醫治」和「釋放」,是指向耶穌所做的,不僅賦予人新的身分,也使人從原本社會和宗教的地位中得釋放。
基督論──耶穌究竟是誰?
路加以很多不同手法表達有關基督論的信息,其中包括以利亞、主、人子、救主等主題,顯示耶穌的身分。聖經裡記載,有人曾認為耶穌是先知以利亞顯現;近代知名聖詩的歌詞則告訴我們耶穌是我們的「恩友」。但事實上在新約中,「主」才是最多次出現對耶穌的稱謂。
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中,路加也多次使用「主」來稱呼耶穌。對路加寫作的原初讀者提阿非羅而言,這是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在希臘羅馬時代,提阿非羅作為一位軍官,他的「主」是凱撒。「耶穌是主」對提阿非羅而言,具有相當的顛覆性。路加透過他的寫作,向提阿非羅的世界觀提出挑戰:耶穌在羅馬的帝國意識之外,設立了自己的王國;跟隨耶穌的人,必須決定是要跟隨耶穌的價值觀,還是地上的帝國價值觀。
教會論──耶穌的群體
路加的寫作中有相當篇幅,都與耶穌基督的使命以及教會有密切的關係。現代基督教群體的做事方式、倫理實踐、對教會的定義也許可能脫離耶穌,但教會本身永遠不可能脫離耶穌基督。
曾思瀚引用了使徒行傳四處經文來展現路加筆下的教會論。其中一段是在使徒行傳第二章42~47節,有關「擘餅」的經文。過去許多人都將擘餅視為禮儀,是一件特別進行、為要紀念主的事情。但在初代教會,擘餅是每天吃飯都要做的事情。可能是日常的吃飯時間,透過一頓飯來服事身邊有需要的人。它意味遵行主話語,也意味著透過幫助人,使人真正看見神所賜的生命本質。「紀念主」在初代教會其實存在於日常生活裡面。
終末論──跨文化事工更能展現終末性
在聖經裡面,我們可以透過上帝在某些特並時期的獨特作為,看見指向歷史終點的終末觀。而路加在使徒行傳中,有多段寫作都指向終末。在使徒行傳第一章7~8節,我們可以發現聖靈的降臨,就指向了終末,並且在等待終末的這條歷史軸線上,我們的終極使命就是持續不斷的為主作見證。也就是說,宣教是終末的印證。
對於這段經文很多人有不同詮釋,甚至在華人教會中,容易強調宣教要從自己的教會開始。但透過使徒行傳第十到十一章的哥尼流事件,可以發現上帝甚至「強迫」彼得,要開始跨文化的宣教事工,透過很特別的方式肯定外邦人的身分。這段經文中,路加的寫作帶出非常重要的終末信息,那就是宣教不是一種理念或教導,而是一種典範。跨文化宣教無法自然而然發生,他是一種刻意的行動。當我們經歷了、體驗了,我們也能得著信心相信之後將要經歷的。
https://shop.campus.org.tw/ReadingBanqu…/18.9-10/Report.htm…
新約聖經研究導論 在 葉漢浩 Alex I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聖經中的奴僕型像+社企實踐反思
基督教思想及實踐文憑/證書課程
Diploma/Certificate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
課程招生
報名及詳情
https://www.theology.cuhk.edu.hk/tc/programmes/dctp
--------------------------
**個別科目歡迎非課程選修/ 旁聽報名**
BS504/ ADBS081 從接受史進路研讀約伯記
約伯記是舊約/希伯來聖經中很特別的一卷書卷,歷來無數學者(包括哲學家、神學家、心理學家、聖經學者等)都對約伯記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並且嘗試從不同角度閱讀及理解約伯記。本課程除了深入研讀約伯記外,亦會研究約伯記與古代近東文學的關係,以及從接受史(Reception History)的進路來研究歷來對約伯記的理解及詮釋,從而探討約伯記的神學意義,並反省對我們信仰及生命的啟迪。
課程大綱:
第一課 課程簡介;約伯記導論;
古代近東文學與約伯記
第二課 約伯記的結構及體裁;
約伯記與智慧文學
第三課 約伯與朋友
第四課 約伯與太太
第五課 約伯與以利戶
第六課 神與約伯
第七課 歷來對約伯記的理解及詮釋;電影、視覺藝術中的約伯
第八課 約伯與苦難;約伯記的神學反省與挑戰
第九課 約伯記與人生;課程總結
講師:劉耀生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兼任教師)
上課日期:2018年5月9日 至2018年7月4日
(逢星期三)
時 間:晚上7時至10時
地 點:九龍九龍塘生產力促進局達之路78號生產力大樓1樓106室
截止報名日期:2018年5月4日
旁聽費用(港幣):$1,500(全科共9講)
旁聽網上報名: goo.gl/nSTQJa
非課程選修費用(港幣): $3,075(全科共9講)
非課程選修網上報名:https://goo.gl/HRB5EV
~~~~~~~~~~~~~~~~~~~~~~
SP201/ DBS0053 新約的奴僕形象與社會企業
本課程先從聖經出發,思考在新約中的奴僕形象及其核心價值。再利如何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透過社企的模式實踐用這些奴僕形象的價值。社企實踐部份是以策略管理的基本技巧去裝備學員,過程是先要學員根據已開發的模板(template) 練習技巧,反思當中的難易及要掌握的關鍵,然後應用於實戰處境,再修改模板以符合個别情況的需要。
課程大綱:
第一課 新約處境中的奴隸制度及
新約中使用奴僕的特色
第二課 福音書中的奴僕形象
第三課 保羅書信中的奴僕形象
第四課 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與
聖經中奴僕形象的衝突
第五課 聚焦差距:90分鐘 寫社企計劃書
第六課 勝在未來:商管「趨吉」「避凶」
第七課 積極勉強:轉化慣性思維的着力點
第八課 盡快「做好」關鍵少數的「好事」
講師:葉漢浩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 紀治興博士(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副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行政系榮譽講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顧問委員會成員)
上課日期: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7月9日(逢星期一,6月18日及7月2日除外)
時 間:晚上7時至10時
地 點:循道衞理聯合教會觀塘堂(九龍觀塘創紀之城三期602-603室)
截止報名日期:2018年5月3日
旁聽費用(港幣):$1,200 (全科共8講)
旁聽網上報名:goo.gl/DvV3Av
非課程選修費用(港幣): $2,700 (全科共8講)
非課程選修網上報名:https://goo.gl/d7V4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