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的說法。地方創生是一種平衡都會與地方資源的思考,從2014年出現以來,由日本安倍內閣推廣到地方施行以來在日本各地遍地開花,其實在安倍內閣喊出「地方創生國會」口號之前,各級地方政府就普遍認為只要地方經濟繁榮日本就有生機,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對都市生活厭倦、萌生到鄉下過著自給自足生活念頭的日本人開始產生,這股移居到鄉下的想法與人力需求完美結合,因此 I-TURN者(都市到鄉下)與 U-TURN 者(到都市發展又返鄉)人數急遽上揚,原本日漸凋零的鄉下人口數止跌回升,市場規模也慢慢重新凝聚。
台灣的城鄉差距一直嚴重,目前全國共有 368 處鄉鎮市區,但人口過度集中以六都為中心的區域,經過統計,全國共有 134 處鄉鎮區資源不足,經濟相對弱勢,人口數僅占全國 11.6%但面積卻佔了國土66.5%,若人口繼續減少,或青壯年勞動力人口持續往都會移動,勢必會造成未來滅相或滅鎮的危機。根據國發會的人口發展模型中推估統計,台灣人口總數將於2024年達到顛峰,勞動人口(15-64歲)為1600萬,接著將以每年下降1%的速度減少,2060年將僅剩960萬。
也因此國發會提出的地方創生戰略,便是參考日本經驗,以五支箭來推動,分別為「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產官學研社參與」、「統籌部會資源」、「品牌行銷國際」,目前以2019-2022年四年為第一週期,由國發會作為中央HUB來統籌,從尋找地方DNA開始,再盤點11個部會37個計畫資金投入,「以投資取代補助」,協助地方產出熱銷品牌,讓金流能真正注入地方,活絡地方經濟後,帶動青年回流工作,藉此平衡偏鄉人口。
這次在東京澀谷的 HIKARIE 展出的 臺灣地方創生展 ,便是在這個政策下所展出的海外成果發表。看著從台灣各地精選出來的25個地方故事與品牌,深深感受到潛藏在台灣各地方的能量其實很豐沛,不過我認為地方創生絕對不是只有把地方農產或手工藝做成商品、品牌化而已。過去日本也曾這樣做,即便當中的確有些地方百年工藝因此打出名聲,也獲得消費者市場青睞,但仍不足以喚起青年回鄉工作的熱情。這當中的關竅其實不是僅有工作機會的增加,而是如何讓青年心中產生那份對地方的榮譽感,打從心中認為「我XX,我驕傲!」#那才是地方創生能否成功導回人流的關鍵。
在這個過程裡,#我認為內容產出與媒體傳播兩者必須有個很好的槓桿平衡,而能夠取得那個槓桿平衡的點就是「#設計」。就拿屏東為例,屏東燈會的規劃與設計,從視覺到內容產出不僅在網路宣傳上拔得頭籌,「白天藝術展、晚上燈節」的想法讓整個展會增加觀賞層次,同時加上幾個整點的燈光秀與煙火、無人機演出,口碑造成北部人口大量往中南部移動參觀,甚至媒體也一再主動報導,熱度聚焦的狀況,讓住在屏東30年的當地人都嘖嘖稱奇,沒看過如此盛況。這樣的熱度自然造成在地人對家鄉的榮耀感,甚至連離家在外打拼的屏東人也會開始想,「是否自己的專業也能貢獻家鄉?」
加上後來屏東的 台灣設計展x屏東超級南、最近曝光的幾本屏東縣府超設計水準的刊物,都是讓「設計」成為鋪陳內容的軸線,進而使得媒體有內容可以去報導,也讓故鄉增加許多故事傳唱的深度。就算是蹭熱度我覺得也好,非在地人對屏東產生過往不曾有的好奇,離家在外的當地人開始思考自己跟家鄉的連結,對我來說都是好事。比如說像是由幾個年輕人開啟,用紙本記錄台灣文化特色的「 現地計畫 」,或是結合家鄉物產演繹地方料理的「 飛雀餐桌行動 Future Dining Table 」等,都是年輕人開始希望能用自己的視角去重新連結自己跟家鄉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最好的地方創生方向。
既然地方創生已成為國策,接下來還有三年要發展,希望我們都能在這樣的過程裡去找到自己與家鄉的關係,找到台灣在自己心中的價值,找到台灣在世界存在的定位。
【臺灣地方創生展~日本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1月18日~1月28日
每日開放時間:11:00~20:00
展出地點:日本東京 Hikarie8/ CUBE〒150-8510
東京都渋谷区渋谷2-21-1渋谷ヒカリエ8階
——
主辦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執行單位: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Chinese Industrial Designers Association
#台灣地方創生展日本特展 #2020前進東京
新 一代 設計展 2022 主視覺 在 江肇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市府妳把臉伸這麼長我能不打嗎
#為台中申請2022世界設計之都默哀
關於盧秀燕取消申辦世界設計之都,今天市府的回應如下:
根據世界設計組織(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WDO)公開的相關申請資訊,今年3月底前即必須投遞以英文撰寫的國際投標書,申辦條件中需附資金擔保文件。由於市府預算須逐年送議會審查,無法於申辦文件中提出相關證明,申辦時恐難獲主辦單位認同。
不得不說,盧市長妳進步了,不只會把事推給中央處理,這次還把責任推給WDO的申請規定,但面對一樣的規定,林佳龍市府其實已經做了非常多努力:
✋林市府從2017年3月就開始展開申辦籌備計畫,由文化局和都發局領軍,盤點了16個局處、102項計畫,綜整出7大設計導入市政的主軸。
✋林市府107年、108年分別編列並通過了4,300多萬及5800多萬申辦世界設計之都的相關預算。
✋林市府去年已招標委託台創公司規劃撰寫投標書,其中視覺設計由前綠川團隊協助,Logo也已完成設計,去年11月還被GQ雜誌報導。
✋林市府去年4月率團參訪2018世界設計之都主辦城市墨西哥市,與時任WDO理事長的Luisa Bocchietto及芬蘭赫爾辛基、南非開普敦、韓國首爾、法國里爾等多國代表進行交流,爭取國際支持。
✋去年9月, WDO新任理事長Srini Srinivasan及2014主辦城南非開普敦市副市長Ian Neilson造訪台中,出席2018台灣設計展國際論壇,並對台中申辦2022世界設計之都表達高度的認同與支持。
✋林市府在去年選舉前,已完成世界設計之都投標書52道題目一半以上的內容。剩餘涉及上位規畫的部份,也已做了各局處的分工及安排,只待盧市府接手後再微調、確認即可。
盧市長,把路都為你鋪到這了,妳還不肯走完!?連最後一塊磚妳都不肯加上去!?
妳知不知道妳一錯再錯,除了否定了林市府過去的苦心和努力,更讓台中在國際上失去誠信,失去了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世界逢龍必反之都
#一錯再錯前功盡棄
連結:
https://reurl.cc/ELOyg
https://reurl.cc/y45oO
新 一代 設計展 2022 主視覺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社會設計_日本的城市創新發展思考
這幾天推廣高雄城市觀光的影片在網路上話題火熱,其實包含觀光的層面,市政推行之時,必須要能讓「設計」成為施政的核心之一,將整個城市重新編輯設計,除了在街區規劃時能有更多有趣的活動展演可以進行之外,觀光也能在這樣的創意推行之下,與城市的創意工作者一起創造出既有觀光產值、又賞心悅目的企劃。
位於神戶的KIITO(#神戶設計創造中心)原空間是檢驗出口生絲的設施,2008年,神戶市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選為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當中的「設計都市」,2012年神戶將此廢棄空間重新整修成立了KIITO,作為推動設計進入人們生活的據點,舉辦許多展覽、講座、工作坊等活動,並進一步從設計的網絡連結世界各地城市。
#KIITO 副所長 #永田宏和 表示,日本目前面臨少子高齡化的衝擊,311之外今年也發生了非常多的天災造成傷亡,在在顯示日本已首當其衝地面臨這些社會課題,而他認為這些問題需要使用創造性思考來解決。永田先生覺得,台中與神戶有著蠻類似的問題,他希望 KIITO 在城市中成為一個連結當地居民與創意工作者的 HUB(樞紐),在世界上成為連結其他國家城市的橋樑,希望能在彼此共通的課題上互相分享經驗學習,讓彼此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國家城市的社會設計方法。
這讓我想起,台中火車站周邊因道路狹小且交通方式轉變,50年熱鬧的中區變成了沒落的舊城區,出現了不少社會問題,面對這個問題台中市政府推出中區再生計畫,希望藉由舊建築改裝,舉辦研討會、推動居民參與,也提供各樣的藝文活動團體進入,增加再生的能量,例如此次臺灣設計展主場館的「#臺中文化創意產業」也是這種概念,舊酒廠搖身一變成為熱門的打卡文創地點、百年歷史的舊台中火車站佇立著於新車站的前方、整治後的綠川、柳川,也吸引了許多特色店家及旅館進駐,將原本中區老舊的形象轉變為文創新景點,吸引了許多人潮,創造更多商機。
社會設計是近年來很紅的一個設計詞彙,設計是一種架構個人生活,並且讓生活豐富的智慧,也是一種製作道具的方法與技術。將設計的範圍擴大到整個民族與社會,設計成為發展城市與健全社會架構的一種方法,設計師不只是設計出漂亮的視覺或物品,更多時候談的是一個策略與平台的架構。
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顧問大矢寿雄說,富山是一個擁有傳統工藝產業與高科技匯集的有趣城市,他們持續推動「富山設計浪潮」將近30年,舉辦展覽、工作坊、研討會、競賽等,孵化許多結合當地傳統工藝、成功量產的熱賣商品。像是耳熟能詳的FUTAGAMI、能作等工藝品牌都是從這個計畫當中產出。
富山縣立近代美術館更在設計中心的協助下,於2016年大舉翻新,設計中心所長 #桐山登士樹 Toshiki Kiriyama 兼任美術館長,他以設計和藝術重新企劃展覽內容,請來永井一正設計LOGO,內藤廣負責空間設計,#三宅一生 則是設計制服,更邀來 #佐藤卓 規劃「#Onomatope屋上樂園」,Onomatope為日文發音,意謂擬音與擬態語,在美術館屋頂製造出一個兒童樂園,充滿著以各種描述聲音與狀態詞彙的遊具讓小朋友們玩樂,美術館不再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冰冷白盒子,而是一個讓地方居民能沒有壓力地親近藝術、甚至融入於生活的輕鬆場域。
市府作為一個服務人民的平台,如何將社會設計落實於人民生活?其實便是將設計作為市政的發展核心,創作與商業、生活與藝術、防災與平台等,都可以是社會設計發展的重心,當一個城市能以設計作為梳理市政的軌道,人民定能生活在一個便捷、美麗的幸福城市。
#世界設計之都2022在台中 #台中市政府 #社會設計
#城市設計 #觀光 #設計
#媒體協力 #design #世界設計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