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恭喜 吳曉萍和Jo Wfa抽中書。請私訊收件人姓名、地址、手機,由出版社協助寄出。謝謝。
🤤【抽書活動】--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小樹文化
。
推銷員說:「這個最高級,但是你買不起。」
你:「給我包起來!」
很熟悉的對話嗎?
。
在伯恩的理論裡,這是一種心理遊戲。
表面上有一種溝通,但是還有另一層隱藏的溝通。結果你被激了,衝動買了,一時忘了之後的分期付款經濟壓力。
無論是你或推銷員,所有人日常都在進行心理遊戲,有的有意識地,多數人則是無意識的,彷彿有一套寫好的程式或腳本,自動化的交流著。
不用講那麼術語,心理遊戲就是「人際社交」,但僅是其中一部分,其他還有情境、腳本、角色…而伯恩把它們分析出來,套以數學方程式的比喻說明人們是怎麼互動的。
伯恩最廣為人們熟知的自我狀態分為三種:P父母我、C兒童我及A成人我,各有特性,維持個人的健康平衡。參照下列圖片,雙方狀態的溝通分析,會出現好多種交流及不同層級。(但如果數學不會就是不會,會看得霧煞煞)
。
那麼,最原先的信念,人類為什麼要這樣溝通?為什麼不直來直往就好?
本來確實是可以的,在兒童期幾乎都是如此,可是成長中被社會撫育、被文化形塑,這些無形的潛規則讓你後來覺得「直白=沒禮貌」,加上所有人都是這樣做的,習慣傳承下來,你不得不學會了「婉轉溝通」,你若要特立獨行,就會被排斥、說是外星人…
早先兒童期的溝通除了直接,還有更重要的生存目的,人類需要「安撫」--即被另一個人認可;需要「親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若缺乏這些將形同行屍走肉。兒童還可以直接說「我要抱抱」、「我就是要」,但成人後就被限制了,你還是這樣說會被套上不成熟或幼稚的標籤。那成人還是要安撫及親密怎麼辦?心理遊戲於是誕生,一方面消遣無聊(EX:在團體裡講幹話),一方面調情曖昧(EX:我家有貓會後空翻,要來看嗎?),進可攻退可守。大家都在追求安撫與親密,但是都用婉轉的心理遊戲。
。
溝通分析模型:互補溝通(理性的好溝通)、交錯溝通(產生困境)、隱藏溝通(言外之意、暗示)。參看下圖。
「心理遊戲」的定義:一系列朝著明確、可預測結局連續進行的互補式隱藏溝通。表面合理卻藏了內在動機,甚至是有陷阱的溝通步驟。
推銷員說:「這個最高級,但是你買不起。」
若是直接溝通,對方是善意提醒,你會說:「對,你說的沒錯,真可惜!」
但社交上這是隱藏溝通,對方暗示與貶低你窮買不起,而你被激了要證明給他看,結果進了推銷員的陷阱。
心理遊戲是全人類社交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可參看心理師粉專的問體重遊戲:https://reurl.cc/n5zGke)。書裡第二部分析了36個常見的心理遊戲腳本:生活遊戲、性遊戲、婚姻遊戲、聚會遊戲、諮商室遊戲及暗黑遊戲。在第十一章裡,諮商師、社工與案主也會進行類似的遊戲:「我只是想幫你…」或「我就是不行,做不到…」。大家都無意識地交流,全都陷在遊戲裡,並導向負面結果。
。
其實很多人害怕脫離腳本,因為舊有的、熟悉的(但效果差)他們才放心。伯恩作溝通分析,是要我們準備好,因為解決之道需要主動與創新,有以下三要素:
「覺察」:超越所有類型的行為
「自主性」:不被過去程式影響
「親密」:你能直接往這目標去就不會想心理遊戲有何報酬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316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874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需TAG一位朋友+留言:「人類心理遊戲的特徵並不是虛偽的情感,而是將人的情感規則化(P.44)」
🤤🤤
。
活動日期:110/9/17(五)18:00~9/22(三)12:00截止喔(放連假所以比較長)
9/22(三)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得書一本🙋♀️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限台灣本島)。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04/2021 ViuTV首個音樂頒獎禮《Chill Club推介榜年度推介20/21》昨晚圓滿結束,林家謙獲得6個獎項成為大贏家,但竟然俾網民批評冇禮貌?;「泰國第一美女」IG 已經突破1,300百萬Follower大關,Davika Hoorne呢個名你聽過未? 20/04/2021 資...
「新 創 文化 推銷」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風信子與旦那・日本生活及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心得] 我從那些坑學到的事(二)-新創的步步驚心- 看板Soft_Job 的評價
- 關於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力挺台南鳳梨!黃偉哲揹"鳳梨包"北上推銷2市長聯手84噸賣光光 的評價
- 關於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國家地理[力新文化]的甘苦談(內文應該公司要求刪除)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南市北上推銷鳳梨板橋農會力挺7000箱| 清明節過後 ... - Facebook 的評價
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何你會對某個品牌著迷?甚至為了它的理念,以行動支持呢?
看完《#B型選擇》後,我丟掉了我原本的沐浴乳、洗髮精、洗面乳,全面換上了 綠藤生機 的產品。
這本書籍是 天下文化 出版的,很少有一本書可以讓我兩天內從頭翻到尾,並且仔細來回重複看,並能將書中故事記憶下來,進一步在網路搜尋資訊,將我不足的知識補足, 綠藤生機的創業故事讓人折服、感動,且自願將書籍寄送給朋友,也趁員購日把半年份的用品補齊。
發生什麼事?
剖析下來是「Start with Why 」,先聊聊綠藤生機,品牌是台灣第三家國際認證的B 型企業,並連續五年獲得B型企業最高榮譽─「對世界最好的企業」獎。
何謂B型企業?
目的在於運用企業的力量,解決社會和環境的問題。 其針對企業內部的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環境友善、社區照顧和客戶影響力等5 面向,做全面的檢視,將理念與文化等概念,轉化為具體、可評量的標準。
因此在綠藤內部,三位共同創辦人的薪資,不會比員工高。且在起初創業時,為了要讓「芽菜」好好生長,創辦人之一的 #許偉哲 還睡在溫室,而冬天時,為了不讓人體體溫改變溫室的溫度,因此他還在寒流中,睡在溫室外,守護芽菜們。
創業兩年後,共同創辦人鄭涵睿,也飛往麻省理工學院求學,在課程中體悟到「不賺錢的企業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並開啟了B型企業之路。
而在研發產品的過程中,他們提倡「油保養」,而非乳霜,因為皮膚是油水平衡,要改善肌膚狀況,以油來保養最直接。
我自己的手部跟關節皮膚,自小就有牛皮蘚,尤其換季時特別嚴重,甚至是壓力大時,也會復發,過往我都用藥物控制,沒想過要換沐浴乳來解決,而使用綠藤的產品後,部分的皮蘚也慢慢改善。
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們的瓶子按壓出來的量,也會限制,甚至是彈簧、按鈕都是採可環保回收的材質。另一方面,通常情他品牌沐浴乳或洗髮精時,都需要加水把底部剩餘的量倒出來,但綠藤的底部有弧形,當你按下最後一次的時候,就是用完了!(驚人)
回到本篇主題「為何你會對某個品牌著迷?並改變行為」
這和傳播學理論的消費者行為(AIDEES)學非常有關係。
AIDEES在2006年提出,
A,代表注意(Attention),它指的是一個好的推銷或宣傳,吸引潛在消費者開始注意某產品或品牌;
I則意味興趣(Interest),是消費者接收到企業傳達的訊息後,激起他們的興趣和認同;
D,表示渴望(Desire),當消費者進一步去了解產品以後,更渴望能將商品帶回家;
E意味體驗(Experience),當消費者購買產品以後,立即享受它帶來的新體驗;
E,表示熱情(Enthusiasm),消費者十分喜愛產品,並對它情有獨鍾,充滿熱情;
S則是分享(Share),由於有了非常棒的購買體驗,因此消費者樂於在社群網站(如部落格等)上發文和大家分享使用心得。
(本段出處-marketingdatascience)
我在讀完書時,的確就完成了這幾個步驟,透過實際行動與口碑的傳布,支持喜歡的品牌。
也很開心有機會與綠藤生機合作,9/26 (日)下午1點半,邀請了公同創辦人許偉哲,來到跨界大人物,地點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線上也將同步直播。這場活動將會有八位知識分享者,從個人人生故事出發,並結合書中觀點,分享感動人心的內容。
留言處有報名連結,輸入「CROSSOVER」一般票將折價600元!並將送出「B型選擇」、「綠藤生機試用包」。歡迎一起來聽聽故事吧!
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免費線上看
【要補班的週末,就與報導者X 紀錄觀點 一起看《電子煙:裹著糖衣的真相》】
全球電子煙消費者的人數, 在過去幾年裡不斷攀升,2018年有4100萬人,全球零售市場分析研究公司Euromonitor估計,2021年將來到5500萬人。尼古丁這門產值上億的生意,菸草業者如何想方設法守住?
紀錄片《電子煙:裹著糖衣的真相》回顧過去50年來,菸商透過隱瞞和操縱的行銷手法,並探討電子煙與尼古丁的爭議,新創菸品對青少年的影響,揭露菸商針對青少年族群,備受爭議的行銷策略,與遊說行動。
▲即日起~9/16,到「公視+」網站免費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從紀錄片看見全球現象後,也邀大家回望台灣,跟著《報導者》採訪團隊看見新型菸品如何在台灣開闢菸害防制的新戰場:https://bit.ly/3ySb5rk
外型花俏像3C產品的電子煙、加熱菸,以「時尚」和「新鮮」向年輕族群推銷,擄獲數十萬使用者,甚至深入校園,吸引未成年學子使用。《報導者》走訪台灣各地,發現許多新型菸店走在違法鋼索上、快速擴張,從教育現場、法律爭議、科學觀點與訪問業者說法,梳理不同利益與立場間的角力,以及它掀起的巨大影響……
【#調查報導】煙霧下的戰爭:新型菸品襲來,台灣招架得住?https://bit.ly/3ySb5rk
【科學角度】真能「減害」?4大關鍵爭點,看電子煙的健康疑慮 https://bit.ly/3naenEm
【校園現場】中學生當下線,電子煙次文化一路向下衝擊校園 https://bit.ly/3jNrGZe
【動態圖解】電子煙與加熱菸的原理是什麼? https://bit.ly/3yN86R3
#電子煙 #加熱菸 #紀錄片 #報導者
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9/04/2021
ViuTV首個音樂頒獎禮《Chill Club推介榜年度推介20/21》昨晚圓滿結束,林家謙獲得6個獎項成為大贏家,但竟然俾網民批評冇禮貌?;「泰國第一美女」IG 已經突破1,300百萬Follower大關,Davika Hoorne呢個名你聽過未?
20/04/2021
資深演員廖啟智(智叔)3月28日不敵胃癌病逝,終年67歲,遺孀陳敏兒及兩名兒子,今日幫智叔舉行安息禮,分享相處點滴;Marvel電影噚晚發布《#尚氣與十環幫傳奇》最新預告,飾演「文武」嘅梁朝偉 造型曝光,而陳法拉 亦發文問大家,搵唔搵到佢喺邊。
21/04/2021
電影界前輩王鍾,月初因腸癌離世 享年75歲,今朝設靈晏晝出殯;近半年主要在內地工作嘅 #劉嘉玲,又不時分享旅行靚相,但佢竟然被人認錯係張曼玉?!黃德斌同MIRROR 嘅Anson Lo、Edan為ViuTV新劇《大叔的愛》影海報,月底就58歲嘅德斌,就話最希望⋯⋯
22/04/2021
胡鴻鈞出道以嚟一直俾人話整容,佢琴日就拍片教人整刀削麵自抽,估唔到個製成品係咁樣‥‥‥苟芸慧之前從加拿大返香港,喺酒店隔離時唔小心俾iPad撞到眼角見紅,令到老公陸漢洋超心痛;原本有傳周嘉洛喺新古裝劇首次做男一,但今日報道話佢降呢做男三,傳聞中嘅新男一曹永廉就咁樣講‥‥‥
23/04/2021
余慕蓮去年11月因血液發炎肺部受感染,入住醫院深切治療部,治療了一段時間後,下周一終於可以出院,《明周》記者今天致電問候魚毛,佢竟然話出院之後要坐輪椅?;早前大埔比華利山屋苑出現「尋人」大字報,指這名男子是偽富豪向屋苑富貴鄰居推銷藥品投資以高息回報作招徠,昨晚《東張西望》訪問幾位苦主,其中一位是有傳被騙的江美儀?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ZXyZS62x50/hqdefault.jpg)
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風信子與旦那・日本生活及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免費諮詢表單:https://x-house.co.jp/lp/sa4/zh-hant/
※全程可中文對應
無論是到日本留學 / 長旅行 / 工作假期 / 工作,哪一種都好,你也一定要知道這種日本的住屋文化 - SHARE HOUSE。本集為大家介紹其中一間中介公司 - XROSS HOUSE,和其他家不一樣,XROSS HOUSE獨有特色為《好地點》《低價格》兩大特點。即使是熱門的個人雅房,每月租金低至¥29,000~起。90%以上的物件都可以搭車20分鐘抵達新宿‧澀谷‧池袋‧品川‧上野‧日暮里等、東京人氣大站,地理位置優良。除東京地區,不久將來會擴展到大阪和其他地方區域,有興趣的話可以按入下方網頁查詢
?優惠活動通知!!
只要你/妳預計入住三個月以上,且想簽約shared apartment物件的話,可以利用風信子的專屬介紹碼【FWX2】即可享有第一個月房租+共益費用半價優惠噢!
!!注意!! 填寫諮詢表單時,請將介紹碼:【FWX2】寫在「其他」欄位! 否則無法辨識跟打折!! :-D
(※詳細的條件和優惠內容可以直接詢問XROSSHOUSE)
#日本打工度假 #日本留學 #日本租屋 #日本工作假期
文字版:https://www.mshya.com/2021/03/sharehouse-in-japan.html
▶▶▶記得同時收看
--------推薦:關於日本文化與生活---------
▶日本旅館竟有生命危險??入住原來要知這件事?被旦那笑我像鬼太郎|遊日本要知的事|身體健康很重要
https://youtu.be/siEX4wQfg0k
▶注意?來搭訕的日本人超可怕⚠️30歲以下高危!留學/工作假期注意|被拉上層壓式推銷的經歷
https://youtu.be/CYiHt5QhRyU
▶實用‼️日本工作全解構|專訪京都工作港人|不可不知的福利/文化/加班/津貼
https://youtu.be/LlaBmW-7JGo
▶選購日本口罩要留意 評測5款熱門產品|仿日製品錯字多|日本在住香港人
https://youtu.be/Y_Tn0qAXJeE
▶排3小時!? 超人氣新口罩UNIQLO AIRism初回販售 瘋狂情況! 香港幾時會有?|產品功能又點樣?#日本口罩
https://youtu.be/MkUyNRcyU4E
▶傳說のAbenomask? 出事後回收完終於收到|開封! 日式布製口罩|旦那童年回憶|#日本生活 #在日香港人|廣東話+日語
https://youtu.be/aMgUXfla2Qg
▶不會日語??也能在日本生活?住屋/生活/工作/讀書/Working Holiday面面觀
https://youtu.be/VYhSQhLhCy4
▶移居日本前,需要考慮的5大方面
https://youtu.be/AAzbiEb5maU
▶我在日本的家是這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gEr...
▶被忽視卻很重要的居日知識【地震與防災】|人人都要知道的事
https://youtu.be/m9kogoY2Hww
.
----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分享。各位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敬請追蹤 Subscribe 及按下訂閱的提示小鈴噹,謝謝。:-D 在 mshya.com 有更多在日生活的文章~歡迎查看。
.
▶我的頻道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a.life.traveler
ig : http://instagram.com/lifetravelogue
mewe: https://mewe.com/p-front/hyacinthk
Website: http://www.mshya.com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shya
.
#日本社會 #日本生活 #移居日本 #日本文化 #日本人 #日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At18Z3WSlw/hqdefault.jpg)
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你擁有一定的能力和才華,卻找不到舞台發揮?
你相信即使不削價競爭,客戶依然會自己上門?
你想要自立門戶,同時降低開創新事業的風險?
你希望多年的興趣可以兌現價值,成為新收入?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何一種狀況,就代表你擁有一定的專業。
然而,擁有專業、證照、知識、經驗只是入場券,
要讓專業成為穩定經濟的來源,是需要經營的。
在缺乏經驗的狀況下,
很多專業人士會陷入兩難,不知該怎麼做決定,
是要捍衛自己的專業為作品把關?還是符合客戶期待感覺好配合?
是要孤獨地堅持風格不隨波逐流?還是快速回應潮流吸引更多目光?
是要厚著臉皮直接要求客戶下單?還是安靜等待別給客戶太大壓力?
總是在天平的兩端拉扯,不知道該怎麼定位自己,
進而創造穩定的現金流。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為難,
只要你知道如何結合「專業」和「商業」,
你就能讓專業能成為你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讓付出的努力有價值,付出的時間能兌現,
回頭滋養自己,避免落入懷才不遇的無力。
邀請你現在就加入「專業有價」,你將在這門課程中學到:
1.打破專業迷思:正確找到會付費給你的客戶,減少做白工
2.打破銷售心魔:敢大方分享你的產品或服務,增加購買率
3.建立專業定位:無需砸大錢打廣告,也能讓更多人認識你
4.奠定專業認同:無需搞笑耍噱頭,真實呈現就能贏得尊重
5.有效檢核行動:鎖定轉換率,無論流量高低都不再被綁架
凱宇老師提煉十多年業務和創業經驗,與你分享他是如何將知識變現,
幫助你掌握客戶真正的痛點,打造專屬於你的商業模式。
無論你的專業是:設計師、工程師、攝影師、諮商師、專案管理、新娘秘書、水電師傅、金融保險、講師、顧問、律師、醫師、教授、銷售、插畫、作家、剪輯、創作、收納、植栽、芳療、瑜伽⋯⋯
你的用心都能被看見、你的專業值得被獎勵、你的潛能需要被支持!
想要兌現自己專業價值,現在就跟著凱宇老師的腳步,
你也能打造「讓客戶自動上門」的系統,
即使不銷售,也能達到銷售目的~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zZ4gloxB9M/hqdefault.jpg)
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力挺台南鳳梨!黃偉哲揹"鳳梨包"北上推銷2市長聯手84噸賣光光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四月正值台南鳳梨產季,為了拓展鳳梨銷售市場,台南市長黃偉哲率隊北上,來到 新 北市板橋區農會銷售,台農16號和17號的香甜風味,讓各區農會紛紛加碼 ... ... <看更多>
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國家地理[力新文化]的甘苦談(內文應該公司要求刪除)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底薪一開始都是會跟你說前幾個月保證多少錢,然後就會請一個師傅(老鳥)帶你出門跑。 然後開始依照師傅的個性去學習強迫推銷,雖然他們自稱不是強迫推銷。 只要你有心,忍得 ... ... <看更多>
新 創 文化 推銷 在 [心得] 我從那些坑學到的事(二)-新創的步步驚心- 看板Soft_Job 的推薦與評價
Medium好讀版:https://reurl.cc/MN81VK
--
雖然在新創公司的總時長不久,但因緣際會也接觸了四到五家的新創公司,從中有了各種
稀奇古怪的經歷,有些是驚訝,但更多是驚嚇。有些事情是後來有了戰略的格局和產品脈
絡的思考,覆盤同一件事情再盤出不一樣的體悟。
在這些新創的時間,其實大部份時候都沒有真正在做產品,但這些時間卻讓我重新思考了
做產品的本質,讓我在看待產品的角度不只侷限在眼前的線圖或流程,會從更高的維度或
是從有創意的角度來看待眼前的架構,讓我在做產品時,不單只是想一個點,而可能是做
一個線上的點,或是做一個面上的線,讓我的較多的思考都是在產品整體的情況,讓產品
有機會做的比較立體和有延續性。
以下就分享這兩三年來在新創經歷的一些故事,讓看的你可以知道原來自己並不孤單,或
是這些只是小case,大家一起來比慘(誤)。
案例一:老闆只想騙募資、公司文化瘋狂、不尊重職位專業
老闆是個工作狂,而且理所當然覺得員工應該也要跟他一樣,早上9點進辦他覺得晚上9點
走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情緒控管極差,會對員工咆哮,後來聽說還差一點動手打工程師;
不尊重互聯網專業,他會說美工也可以去做coding,然後說:我才不管code怎麼樣,程式
碼架構很亂也沒差,反正只要可以去demo就好。
之前交付給工程師的文件是PPT,沒有figma、zeplin這種東西,另外一個高階主管看到我
Axure的wireframe說:你是工程師喔?
這家公司主力業務是做海外房產的代銷,後來老闆想把一些資訊化的想法落地,也有一些
業務有他的擴充空間,跨因此成立了部門。後來了解到老闆不在意產品架構的方方角角,
是因為他是富二代,而且有一些人脈,只是想用這些想法來騙募資,仔細找他的新聞有發
現他有一些官司在身上。
我大概待了兩三週之後,發現苗頭超級不對就閃人了,它變成了履歷上的黑歷史,哈哈。
但在這家公司,老闆對商業模式靈活的思考程度也讓我跳脫了之前在大公司的思維,對於
產品的服務模式並不局限於眼前所看到的流程、架構,因為剛從大公司出來,被交付的任
務如果是優化產品,那時候的我只知道看流程跟既有的頁面怎麼調整會比較順,完全不會
想到產品背後到底有什麼東西,我只能從很點狀的方式來看產品。
但是現在的我會去看,產品未來可能有什麼走向、組織有什麼資源可以結合、產品是否真
的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從點延伸到線,再從線去看有甚麼樣的面。
這家公司雖然荒唐,但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有可取之處。它提醒了我環境的重要,因為這樣
待不久,時間成本、機會成本也是一定程度的消耗,但換個概念想,也是產品路上的學費
啦,只是學習成本有點巨大而已。
案例二:公司沒有合理戰略方向、產品沒立基點
公司在還沒找到一個能盈利的商業模式之前,就已經擴充到快100人,有營運部門、業務
部門、PM部門、客服部門、UI部門、工程部門,然後老闆還說要遵從歐盟的永續發展策略
:SDGs的運作模式,大家都在想:公司能不能活下去都還不知道,你在談遠在天邊的一個
理想目標;然後在外辦了很多活動,這些活動也只是曝光,但公司根本沒有東西曝光給別
人看。
老闆總是在談要跟誰合作建立一個生態系,要用什麼聯盟策略資源來運作,但是他卻沒看
到自己的產品日活躍只有4%,而且APP上面看起來很豐富但是根本裡面都沒有原生的服務
模式或功能,只是接了一堆weblink,PM找了6個,但是只有一個做app雙平台的工程師,
然後也一直沒招進新人RD,大家也都敲邊鼓的在做一些產品邊框修修改改的需求,沒有很
核心的功能規劃,PM在其他時候就被用來找一些政府的標案,試著去投看看,但整體來說
還是沒有很聚焦的方向在前進。
我在那家公司三個月,然後就對著同一份報告做了三個月,有一種懷疑人生的感覺,不過
這情況確實也是自找的,因為在這情況下,我徹底領悟了運作產品的環境、背後資源的重
要性,之後在選擇工作時相當謹慎,後面會再概述怎麼看待新創的工作環境。
這家公司運作的方式,幾年過去了,我其實到現在也還沒有理解老闆到底在想什麼,但聽
之前的同事說公司快倒了,這點倒是沒有太意外。
案例三:商業模式幾乎不可能運行
這家公司在做金融科技相關的服務模式,但老闆要做的東西其實應該由資源充足的銀行端
來進行,那是一個極大的用戶群和經濟規模才可能生成的一個商業模式,老闆也沒有對應
的人脈和團隊資源來承接這個想法,只能從殘缺不全的104市場來找人,人才補充的速度
不夠、產品運作的速度不夠,團隊又有很多意見不合的內耗,實行這個想法就像小孩騎大
象。
而且這個想法更細部的釐清之後才發現,當初只要有一些MVP的測試,或是花個20~30萬做
一個prototype加上一些市調,也許就能更初步的看出這個想法是否可行了,不用花到數
千萬養一個公司兩三年。
老闆當初還神秘兮兮的說,這個想法是有專利的。上去經濟部一看,這個想法根本沒有過
專利,只是有送申請而已。這可能是老闆在騙自己說這個想法可行,就一意孤行地開公司
做了。或是從一開始就沒安好心,拿專利在說嘴騙募資的錢,然後他給自己很高的薪水,
所以當初注入的資金可能很快就回本,但後來聽說要被投資人集體控告了。
案例四:做原型的完美堅持導致產品產出速度極為緩慢
這情況發生在一個虛擬貨幣交易所,產品總監要求PM出的原型(wireframe),要能夠真實
到可以直接給工程師實作,但實際上還是會有UI協助出圖給工程師執行。
產品在運作過程中,通常會有一定程度的討論,再進行線稿設計。但在這家交易所對想法
的時候,卻只會初步確認概念方向,但再開會時就要直接做出一個能互動的原型了。所以
只要想法和總監方向不對,你整個原型就要大動,而且這件事情是常態,後續很多想法只
要沒有對焦好,大部份的時間就會耗在原型的互動修改上。
一份功能需求產出的時間大約要一個月,然後那家交易所的流動率非常高,所以很多人功
能都做一半,離職。再重新招募人,繼續離職,因此很多功能就一直被延宕,但總監又是
一個極致的細節偏執,所以這個流程也不可能更動。同期創公司的交易所都已經產出很多
很多功能了,這家交易所的功能種類還是很基本很陽春,用戶看到交易功能不多就不來,
更沒有利潤找人、產品繼續做的慢,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我覺得如果原型會有Demo給用戶的場景,做的精細明確無可厚非,但純粹組織內的交付,
邏輯明確、敘述清楚的交付應該就可以了,花巨量的時間在原型上對產品產出速度會嚴重
影響,而且這樣沒法著墨在用戶場景上,寧可花少少時間、堪用的文件快速驗證這個需求
不可行,也不要內部東西盡善盡美,結果做出一個沒人要用的東西。不過在這交易所短短
時間磨過,Axure的線稿能力倒是突飛猛進,也算一個特別的體驗啦。
為什麼我都踩到那麼雷的新創公司
當初我在九個月內換了三家新創,尤其是第三家新創給的薪資和工作內容都讓我懷疑人生
後,我很認真的反省了這件事情。後來歸納出三個因素:挑選環境的無能、自我壓力的惡
性循環、能力不足以到好的新創。
挑選環境的無能
當初從大公司出來後,對於做產品的環境重要性還沒有很深刻的理解。那時候根本不懂做
產品有分新創的探索期、成熟企業的維運期與拓展期。
而自身的能力也只是一個Jr.PM,只能用正常的邏輯把成熟企業的產品維運給做好,更遑
論拓展或是探索新的服務模式。所以那時候等於裸著身子走進去冰天雪地,凍的遍體麟傷
,才漸漸領悟到企業的產品運作有分不同時期,而自身能力目前可以在什麼樣的時期下運
作。
另個部份是也不懂得挑選有資源的公司,面試官也不懂怎麼挑人(所以就挑到了那時候的
我,笑),薪水開得好一些,就一股腦地去了,然後就很容易遇到規劃的需求無法落地,
沒能做出新功能、得到新的用戶反饋,對履歷來說是一種二度傷害。
自我壓力的惡性循環
因為自己是在外面租屋,而當遇到惡劣的環境後會選擇直接裸退,雖然還不到坐吃山空的
地步,但存款低於某個水位就會給自己壓力,然後在選擇公司時就容易妥協。另個部份的
壓力來自於能力的不足,當時資歷尚淺,就會憂心忡忡覺得如果沒有人要怎麼辦。
後來意識到這些事情後,自己正處在一家戰略方向模糊的新創,時間上有相當的餘裕,所
以就耐心待著邊找好的環境,讓自己有經濟和心理上的緩衝,後來有找到還不錯的公司。
再到更後期的離職,也因為技能和履歷的累積,在求職路上就變得稍微寬心了一些,但這
情況可能要有兩三年,並且實際知道產品本質是什麼,在產品路上才可能心情會安穩些,
不然以Jr.PM在轉換公司實際上是蠻難熬的,因為處在一個能力成熟不完全的尷尬位置,
要某些技能會一些但不到位,又或是對某些層級的思考完全沒有概念,蠻難定位角色。
能力不足以到好的新創
通常運作的比較好的新創,在產品人的要求上,可能都要對於產品有足夠的戰略意識、制
定roadmap、相關的產業經驗、人格特質剛好符合、有過從0到1的產品經驗等等,這種比
較hardcore的技能。那時候剛從大公司出來,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Roadmap、persona、
user journey、design thinking等等相關的產品思維,我還在用拼貼的圖片放進Axure,
交給UI跟RD來實作。
順帶一提,當初從大公司出來時,產品年資大約一年半左右,然後大公司沒有用那些產品
技巧是因為老闆有敏銳的創新精神,某種程度上都是由他動嘴,底下PM跟催進行,然後因
為公司文化太雷,所以整個公司幾乎都是Jr.PM,留的比較久的PM能力也都偏向專案經理
,所以沒有前人可以跟著學習這些對產品流程有幫助的技巧。
然後老闆真的太神,他為公司築的產品護城河超級高,高到競爭者難以望其項背,可以掩
蓋高階跟基層人員能力的不足,只可惜後來再回頭看,如果有好的化學效應在該公司進行
產品的話,很多業務可能是現在業績的兩三倍。
如何避免進到很雷的新創公司
經歷過了這麼多家新創之後,把新創的雷踩好踩滿之後,再回頭看新創有一種三折肱成良
醫的感覺,因為你會知道什麼東西很雷,但雷的理所當然,還能安的下心去接受。也會知
道什麼情況是該避免的,這種雷就只是公司在等死而已。雖然說創業維艱,也可能有創業
的奇蹟,但應該還是要睜大雙眼,避免那種純粹是飛蛾撲火的企業,不幸的是大部份新創
都很可能是這種情況。如何避免雷的,甚至是進到好的新創,我認為應該做好一個心理準
備和注意兩個情況:
心理準備:接受混亂
新創不管經營幾年,多上軌道,還是會有相當程度的混亂,而這些混亂來自於老闆與產品
經理們的探索商業模式、組織隨市場條動、人員的變動。探索商業模式時,除了我們不斷
找競品或是思考公司戰略、甚至是不同與會人員想法的揉合,都會讓很多元的想法碰撞混
雜,有時甚至需要prototype來測試市場反應,而一切求快,求快就會有邏輯疏漏、沒寫
好的文件等等;另個部份是組織隨著調整,有時像客服、行銷,有時候會以產品為主來建
構團隊,有時可能又以部門方式來做管理,而在這樣的調動中,常會有業務出現混亂的情
況;在新創中離職這件事理所當然,而離職就代表著新人的交接成本(有時候甚至連交接
都不會有),總之就會有滿滿的待溝通、待釐清、待理解的事情在那等著你。
須注意情況一:新創公司的體質
通常最簡單區分的方式就是用新創募資的方式,這邊我只做簡單區分,拜估狗大神會有很
多更詳細的。基本上很多新創說自己是pre-A輪或是A輪的,這種都還不會很明確的商業模
式,這一部分市場挹注的資金都不是以看好的態度在下注的,而這樣的團隊可能東缺西缺
,基本上很不適合產品人進去浪流連,因為真的能變成怪物的新創企業我們不一定有運氣
踩的到,那大概是1%甚至更低機率,我們一輩子能換幾家公司呢?所以以期望值來說可遇
不可求,與其期待中樂透公司,不如在職涯上還是找比較合理可以讓自己成長和發揮的舞
台比較好,當然你如果踩到一個趨勢正確的新創,別人在一般公司當產品總監要八年、十
年,如果踩到獨角獸可能三年、五年就有機會。
而比較好的新創,我認為是募資到B輪的公司,雖然到B輪之後還是可能會倒,但至少在市
場上有些明確的商業模式和市場運作,對於普遍的產品人而言有脈絡可以延伸、有較明確
的場景可以探討,但是通常這樣活下來的新創,要招人的能力標準都會再高一些,而他們
也知道自己值得好一點的人才,因為新創基本上會是用最符合新世代的產品運作方式在前
進的,而進來的人不用去試著改變舊有價值觀、老屁股,一切都以實際能做好事為最重要
的依歸,這是產品人的天堂,但天堂基本上就是大家搶破頭的地方(攤手)。順帶一提,台
灣因為資本市場太小,我記得一年能夠過B輪的企業好像不到10家…
再另一種我覺得也蠻好的機會的是,舊有企業創立數位部門,要注意高層是否願意放權去
做,在這樣的環境下溝通和協調能力要很強,因為會面對到既有的營運模式的調整,新的
運作模式的推動,有時候可能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麻煩,那我們要如何有層次、耐心、邏輯
地說明,並推動我們認為可行的模式,這反而成為在這樣環境中工作的重要課題。但如果
舊有的企業轉型成功,巨獸翻身,那曾經累積的資源,都會變成產品路上很棒可以運用的
資源!
再其他公司可能會有自己的募資管道,也有自己的人脈資源,這種通常在面試中多去了解
該公司想進行的產品roadmap、產品的營運模式、產品流程如何執行,實際下載他們產品
來把玩,看是不是動真格在做產品,還是產品根本都還沒什麼功能上線,進去會不會只是
當一個工具人而已。
須注意情況二:自身能力的培養
在新創之前,我想該具備的能力應該有三種:
一是具備挑選環境的能力,因為新創其實有相當程度的老闆不一定有產品思維,他們可能
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戀,而沒有謹慎的去分析再去冒險創業,很多都是創了業而不知道
自己在幹什麼,然後招了很多不必要的人,而如果我們沒有好好挑選,可能會進到沒有資
源的環境、然後又捨不得走,最後浪費了很多時間在一個沒有前景的公司裡面。
二是理解產品本質,在大公司做同樣的業務做久,產品思維會僵化。而到了外部環境打碎
重組的過程是痛苦的,如果能在舒適的環境中讓自己痛苦,成長了再去挑環境會比較好,
但我知道這以人性來說是辦不到的。我認為的產品本質是根據用戶的需求,轉換為有商業
價值的服務模式,所以我們現在所接觸的業務,都可能再延伸、再變形、再探討,這些業
務都不是固定的型態,而好的新創會對於這些場景、商業模式,做很多的討論跟探索。
三是產品技能的具備,比較具體來說就是roadmap、數據分析、user journey等等的產品
概念,其實沒用也可,但要有架構可以帶領團隊或是相關人員了解你做產品的流程跟想法
,讓人有脈絡可循或是可以跟著你一起探討,在新創環境中多的都是從沒遇過的情況,沒
有既定規則可依循。所以備著一些探索用的套路找出新的遊戲規則或場景,在新創中可能
會是比較有益的情況。
結論
在新創的路上,我確實也摔了不少的坑,但也換來了很多的成長。像是對產品本質的思考
,這如果一直待在大公司是不會有場景觸發這個方向的成長的,另一部分也對怎麼選擇環
境有了更充足的信心,因為你會清楚知道正在走什麼樣的方向,可能可以期待什麼樣的結
果,也會明確感受到台灣數位環境的某些蓬勃生長力和某些貧瘠,其實新創整體來說,如
果能力充足,還是可以挑到不錯的企業一起成長和有發揮舞台的,就算一開始沒挑對,只
要有勇氣,多摔幾次就知道怎麼避開雷坑了。
新創這個詞,其實被自由、獨角獸、高薪這類快樂的名詞給渲染了,渲染成普遍好像都是
這樣的情況,其實新創為了活下來,壓offer、沒日夜的工作的情況也不在少數。自己這
樣走一遭下來,感想真的能做好企業的人和只是為了滿足做夢的人,後者還是佔了多數。
新創沒有不好,但是因為容易陣亡和沒有獲利模式支撐的情況下,如果選到了不好的公司
,會比一般的企業來的更沒有保障和風險。
希望這一篇有幫助到想往新創、或是在新創中想要脫身的你,願我們都能在產品路上持續
的成長與精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247.17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660927918.A.DEB.html
兩三個禮拜的那個公司我直接沒寫XD
我會根據實際情況稍微包裝過,例如說:
CASE 1
面試官:為什麼你在A公司只待了三個月?
我:因為當時該公司還在商業擴展的階段,整體情況沒有太多PM從產品上可以協助的地方,
預計他們要用到PM可能還需要1~2年的時間,所以目前還沒有我可以發揮的舞台,因此決定
離開。
CASE 2
面試官:為什麼你在B公司只待了兩個月?
我:因為該公司過於重視wireframe的互動製作,但是很多情況下時間並沒有進行商業
資源、使用流程的討論,導致整體產出場景不一定準確,也不快速。我認為做產品重點在
於用戶場景的探討和企業資源的整合協調,所以公司想要的方向和我想努力的方向不同,
因此決定離開。
--
基本上都根據實際的原因,可能會有一些調整,有些面試官可能不接受或不懂我說的,那
就只能看緣分了,我認為現在產品經理還是一個有經驗的求職者占優勢的市場,所以合則
來,不合則往是我的態度。
以上分享
※ 編輯: abc5555 (223.136.222.15 臺灣), 08/22/2022 11:00: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