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han Narciso:最荒謬的是,這類一再發生的「蠢藍作亂」,你問博恩呱吉粉世代,他們會回答這叫「藍綠惡鬥」?是清高還是北七,怪不得黨國怎麼亂都穩賺不賠。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10671982406207&id=584986081641475
政治迷因 Political memes: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97473397059398&id=584986081641475
#國民黨是阻擋台灣進步的最大亂源!#國民黨倒了台灣就會好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43411269132282&id=584986081641475
再說個笑話:「台灣老是分藍綠」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08652012608204&id=584986081641475
國民黨執政:「在野黨只會一直亂」
民進黨執政:「台灣只會藍綠惡鬥」
#檢討國民黨都叫做操弄族群
#然後你說你這個人中立理性
#幹 #拎北真的看不起你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57367990940182&id=100000009966828
李致穎:多數台灣人稱台灣現況是藍綠惡鬥,實在太可笑,其實是綠被藍鬥,否則怎會喊個台獨、拿個台獨旗就被說偏激,揮舞中華民國國旗、愛中華民國就是好理性好棒棒。
綠哪有本錢跟藍鬥呢?
#整個中華民國都是泛藍的主場啊
#民進黨甚至都被鬥到想跟泛藍共用主場不台獨了呢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654856948071699?view=permalink&id=1670464519844275
轉:基本上,在那裡鬼扯藍綠惡鬥的人都是統派,包含了檯面上大部份的第三勢力。
蔡丁貴:台灣從來沒有"藍綠惡鬥",從來都是殖民體制的壓迫與剝削,從來都是永無窮盡的零星反抗。歡迎任何人反省悔過,加入公民社會運動及台灣人民自我解放運動。台灣本土陣營2014年選舉的戰略目標,就是讓中國黨的候選人通通落選,讓台灣獨立建國選舉連線的縣市議員候選人高票當選。這就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配合公民監票的行動,就是實踐"自己國家自己救"的公民行動,也是最安全對殖民體制非暴力抗爭的行動。只要能擊倒主要敵人,我們還需要花時間擔心次要敵人嗎?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要如何救?這需要大家從非暴力抗爭的總體戰略目標來思考。人民的力量是公民社會會最有力的保障。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是現階段我們必須有的訓練。何必把明天的事拿來今天煩惱呢?耶穌基督如是說。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69705953114631&id=100002256987557
Xin Yun Zheng:我覺得自詡為中間選民、中立人士或號稱不關心政治的人很愛講藍綠惡鬥實在有失公允,君不見藍白黃紅人士假訊息滿天飛嗎?
正當的防衛為何就要被視為政治鬥爭?怎麼不去批鬥先挑起戰火、引發民眾恐懼感、讓社會混亂的人?
這也是有心人士的目的,我先把水攪渾了,不管你怎麼澄清、怎麼事實查核,反正都會被視為政治口水
正所謂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這種招數我看中國娛樂圈用到有剩,某些黨不愧是龍的傳人,一脈相承,而自秦漢以來法家最愛的愚民政策則是永不過時哪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54297991387964&id=100004233465150
總統沒時間獨立 Pr esident Is Busy: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61286907583692&id=477841815928203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 05 20 唯有公車運量,才有輕軌希望。 今天是第一次定期會的市長施政報告,其中也簡短談到「新竹輕軌與大車站計畫」。我把握難得的機會跟市長反應目前新竹市公車諸多的問題,並要求市府在規劃輕軌的同時能積極解決當前公車的困境。 我平常主要都是騎單車或搭公車上下班,因此新竹市的交通一直...
施政報告2014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張慶忠只是為了一個協議的階段性通過,運用取巧的方式迴避在野黨的質疑,就引爆了一場為時半個多月,讓國會徹底癱瘓的 #太陽花運動,那 #蘇貞昌 如此毫 #不將人民放在眼裡 的舉措,豈不應讓百萬人上街,讓他嚐嚐什麼是民意的力量?這一目中無人,已然無法無天的閣揆,如果再予縱容、慣養,不僅民主徹底遭殃,人民只能等來更淒苦的日子。台灣的民主淪落為慣總統與慣閣揆我行我素的獨裁寵物,毋寧是一種悲哀!>
中華民國立法院不輸奧運賽場,也是一個創記錄的地方,蘇貞昌可能剛剛創下了一個新的金氏世界紀錄,他的一份內閣施政報告只有52個字,共花費了22秒鐘,比當年引發太陽花運動的張慶忠的30秒記錄還快了8秒。
原紀錄保持人是國民黨前立委張慶忠,他在2014年3月17日於內政委員會排審「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時,因為民進黨團搶攻主席台,試圖杯葛議事,作為召委與該次會議主席的張慶忠,因一度被推倒在地而宣布休息後,再次回到議場時身上即帶著數支麥克風,最後在綠委搶奪麥克風激烈衝突中,瑟縮於會議室角落以宣告:「出席人數52人,已達法定人數,開會,進行討論事項,海峽兩岸服貿協議已逾3個月期限,依法視為已經審查,送院會存查,散會。」
張慶忠共花了30秒,因此他的新名號不脛而走,被戲稱「#半分忠」,現在蘇貞昌一舉縮短了8秒鐘,只需22秒,完勝 #張慶忠,或許應該贏得「#閃電昌」的新稱號。
張慶忠之後其實有兩位挑戰者,都被稱為「#一分瑩」,一位是 #陳瑩 於2016年10月為了一例一休等新制的勞基法修法,花了很短時間快速宣布條文審竣,送交院會審查;另一位是 #邱議瑩,2017年4月為了前瞻建設特別條例,也是在亂軍中快節奏唸法條文,宣布完成審查。但前者說她其實花了16分鐘,絕不是「一分瑩」;後者則花了1分半鐘,「一分瑩」倒是恰如其分。不過,這兩者都沒有打破「半分忠」的紀錄。
現在蘇貞昌果然不同凡響,高手一出招立刻就破了高懸了7年多的紀錄,讓人嘆為觀止。
施政報告2014 在 大紀元時報(香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前有媒體引述消息指,施政報告將宣佈香港連接前海的新鐵路發展,民主黨交通政策發言人韓俊賢昨日(17日)向傳媒表示,當局仍未完全落實《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的大部份建議,更未能滿足香港現時對集體運輸需求的時候,應先「找數」再開展新的鐵路計劃。
全文: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1-09-18/22822127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施政報告2014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 05 20
唯有公車運量,才有輕軌希望。
今天是第一次定期會的市長施政報告,其中也簡短談到「新竹輕軌與大車站計畫」。我把握難得的機會跟市長反應目前新竹市公車諸多的問題,並要求市府在規劃輕軌的同時能積極解決當前公車的困境。
我平常主要都是騎單車或搭公車上下班,因此新竹市的交通一直都是我很關心的議題。新竹市目前約有 5% 的市民朋友和我一樣依賴大眾運輸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幾乎都是老人家、身障者、孕婦和學童等弱勢族群。我很榮幸,能夠站在議場上為他們發聲。
我認為一座進步的城市應該具備多元且普及的大眾運輸系統。
林智堅市長曾說過:「要建立輕軌,先期應透過公車讓市民養成使用大眾運輸的習慣。」他在 2014 年第一次競選時,也提過《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其二線是藍線和綠線,作為輕軌的先導公車;而三網的第一網就是改善「全市大眾運輸公車路線網」。
我想市長不可能不知道,民眾要先有搭公車的習慣,未來輕軌才會有運量;即使新竹有了輕軌,公車作為轉乘系統,還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過以我親自訪問公車司機的結果,以及市民朋友的反應,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公車沿線車輛違停嚴重,導致公車常常被卡住無法準時到站,行車時間也大幅增加。另外,很多公車路線一小時才一班車,候車環境也不佳,再加上從家裡走到站牌根本沒有人行道,完全不會讓人想搭公車做為交通工具。
當市府面對這些真實的市民心聲,卻沒有積極想辦法解決,而是提出輕軌計畫想要蓋掉已經產生的問題。因此我們也接獲了許多市民朋友所提出的疑問,建設輕軌真的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嗎?
沒有優質的公車轉乘系統,#輕軌真的會有人搭嗎?
上述提到市長《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要在過去三年花費 12.8億元的市款來改善新竹市的公車路網,結果實際上三年市府只花費了不到 2 億元在公車上,等於是不到計畫的五分之一,短少了 10.8 億元。
這樣的結果導致過去這三年,新竹市區公車經營慘澹,吸引不了更多民眾搭乘。市長甚至在回應時,還坦言不少公車業者因為營運不佳、虧損連連,萌生退意。
對於市長的答覆,我感到有些失望。市長一再表示他希望新竹市能夠有輕軌,但同時卻不肯花更多資源在公車上。難道除了現行的差額補貼,市府就沒有進一步要改善新竹市的公車嗎?
我也希望新竹市有更多元的大眾運輸,但就目前市長對公車的態度,我對未來新竹輕軌的發展感到憂心。
#營運費用高
104 年新竹地區輕軌的評估報告書中,預估輕軌每年的營運費用高達 12.3 億元,包含營運維修管理、資產重增置等等。以新竹市目前習慣搭乘大眾運輸的人占比不到的 8 %,屆時真的有足夠的運量可以支撐輕軌嗎?
#運量估計過於樂觀
目前市府預估每日運具旅次會移轉 20% 至輕軌,每天至少約 6 萬人次搭乘。但根據交通部 105 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雙北捷運的市占率都沒有高於 20 %,高雄捷運更只有 2.2 %。如果連可行性研究的旅次預估過於樂觀,就算最後評估出來可行,那未來輕軌也注定會成為新竹市最大的財政黑洞。
唯有公車運量,才有輕軌希望。
我會持續監督市府檢討改善市區公車系統,讓市民朋友能夠擁有更好的交通環境,也養成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改善道路壅塞的狀況。
相關新聞報導:
竹市施政報告 議員批「以輕軌掩蓋公車現存問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3823602
(註:交通處先前在市府公開資料庫上提供的運量數字有誤,現已更正。105 年至 107 年總運量應為 581 萬、 563 萬和 575 萬人次,並未明顯減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8s9fqOAWs/hqdefault.jpg)
施政報告2014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調降房屋稅,讓市民安心宜居❓❓❓❓❓❗❗❗❗❗
昨天林智堅市長到議會做市長施政報告,他提到讓市民住得安心是市府努力的工作,持續推行像是租金補貼、包租代管、調降房屋稅等。
我聽到「調降房屋稅」被歸類在安心宜居的政策當中,相當地傻眼。難道市長不知道新竹市的高房價已經是年輕人痛苦指數中的第一名嗎?一間 3 房電梯大樓動輒就上千萬元,不吃不喝 7~10 年才買得起。
根據信義房屋的調查,過去十年新竹地區的房價指數飆漲了 197 %,等於年輕人要花兩倍的金額才買得起同樣的房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府卻以調降房屋稅沾沾自喜,根本是在助長房市投機炒作。
然而在房價高漲的同時,新竹市的空屋率卻接近 10 %,有高達 1 萬 6 千多戶的空屋,完全不符合居住需求的市場機制,可以證明許多需求是來自投資客,才會產生如此詭異的現象。
根據財政部的定義,一戶家庭的自用住宅最多可以有三間,多出來的就是歸類在「其他供住家用房屋(非自用住宅)」,且立法院 2014 年修正之《房屋稅條例》授權地方政府針對囤房訂定差別稅率,不過現行的《新竹市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中,不論持有多少戶的非自用住宅,通通只課徵 1.5 % 的稅率。
為使寶貴之空餘屋資源得以盡量釋出進入租賃及買賣市場,讓青年買得起房、租得起高品質的屋子,時代力量議會黨團於會中建議市長應設定合理之房屋持有成本以抑制房地產投機炒作,依房屋所有權人持有房屋戶數,改革本市房屋稅徵收條例,研擬「其他供住家用房屋」的差別稅率。
黨團提議的稅率是:持有本市之其他供住家用房屋兩戶以內者(等於持有 4~5 戶),每戶百分之二點四;三戶以上者(持有 6 戶以上),每戶百分之三點六。
對於外界質疑開徵囤房稅可能會讓房東將房屋稅的增額轉嫁到房客身上,我們也建議在修法時,可以同時訂定「誠實申報減免條款」,例如只要能提出證明自己持有的多戶房屋已有出租事實,即可減免房屋稅或維持原 1.5% 之稅率,這樣不但不會增加房東與房客負擔,反而可以讓過去始終處在檯面下交易的房屋租賃市場檯面化,有助於政府管理租賃市場。
很遺憾地,市長並沒有在會議中立即表態支持,只提到他不清楚我引用的是內政部營建署最新的資料,還需要回去了解,才能在書面回覆我。這樣的答覆實在是讓人很失望。
請市長不要再閃躲飄,唯有開徵囤房稅,青年才能安心宜居。
---
時力黨團相關發文:
廖子齊 香山女兒前進議會
課徵囤房稅,落實居住正義!
https://reurl.cc/XXRo5g
蔡惠婷 小鳥老師東區飛翔
實踐居住正義 呼籲國民兩黨共同支持房屋稅改革!
https://reurl.cc/M7jrXp
相關媒體報導:
時力竹市議會黨團提議 市府修房屋稅差別稅率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4144009
實踐居住正義 時代力量提案「囤房稅」改革
https://youtu.be/WDoicnEqdR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_RETl4Q30/hqdefault.jpg)
施政報告2014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幼幼班搶破頭!規劃2020年增102班】
托育資源中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缺口——幼幼班!2~3歲的孩子,只有29%可以進到幼兒園(含私立),嚴重不足。教育局雖然在施政報告中提到預計於2020年新增公幼名額3,147人以及非營幼名額2,846人,但並未言明究竟有多少個名額屬於幼幼班。我要求局長務必將幼幼班的需求納入考量,予以增設,並要求局長說明,預計增加多少幼幼班收托名額。
局長回覆,明年公幼預計會新增102班的幼幼班,後續教育局進一步詳細回覆,公幼明年會增加1,632名幼幼班名額、非營幼會增加416名幼幼班名額,共會新增2,048個名額!這是個不小的數字,值得肯定,但後續是否真正落實,我會持續監督教育局的進度!
【少子減班後…閒置空間去哪了?】
隨著少子化的趨勢,許多國小的班級數都有所縮減,像我們三民區,從103年到107年就有多間國小減少1到9個班級,但「高雄市空間再利用資訊整合平台」卻顯示三民區學校閒置空間為0!其他區一樣有減班趨勢,卻頂多也只歸納出1、2校有閒置空間,這你敢信?
目前有部分學校因為怕空間共用造成麻煩,會巧立名目避免教室被盤點為閒置空間,但社會局推動公托非常需要空間,教育局公幼增班幅度遠不及各校縮減班數的幅度,請教育局務必主動並確實地盤點閒置空間,除了增加公幼外,也得協助社會局設置公托!
【資源班師生比 高市特立獨行?】
特教資源班的老師反應,資源班老師除了帶班之外,還有學生個別輔導工作、以及繁忙的行政報表等業務,但高雄市的師生比規定卻高達 1:15(平均是1:10 ~ 1:12)。中央 #特教班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2014/4/10修正相關規定) 規定「身心障礙特殊教育班」(含分散式資源班)每班應置教師2人,但依現行 #高雄市資源班設置要點(2014/9/30修正相關規定)規定,每班人數15人以下只設編制教師一人,明顯違反中央法規!
六都其他縣市的資源班師生比都在1:10以下,高雄市相對最高。如果,一個資源班有12個人,卻只有一個老師照顧,這樣孩子的教學品質會好嗎?請高雄市教育局回去檢討後修正設置要點,並且降低整體師生比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7pUlAx8r_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