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咫尺地球 🇸🇩】全球抗爭系列:蘇丹做到的,香港做不到?
香港這一波運動發生時,國際媒體的頭條本來是蘇丹。香港慢慢由一個角落變成主菜,與此同時,蘇丹的運動卻已基本修成正果,何其欷歔。曾幾何時,沒有人想過香港和蘇丹可以相提並論,但兩者的比較,卻也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蘇丹於1956年獨立,此後不斷經歷軍事政變、內戰,近年由資深獨裁者巴希爾壟斷政壇,被國際社會視為21世紀最後的暴君。即使南蘇丹分裂而去,達爾富爾天災人禍頻仍,巴希爾以然永續執政,北京背後的支持,無疑是主因之一。今年年頭,群眾運動越演越烈,巴希爾終於下台,但不是因為運動很成功,他只是被軍隊內部政變取代;軍人雖然承諾還政於民,但一直沒有具體行動,純粹希望自保,令人想起非洲津巴布韋推翻萬年總統穆加貝的內部政變。於是蘇丹民眾繼續集結,要求軍方交出權力,規模席捲全國,遭到軍方強烈鎮壓,造成200多人死亡,政府甚至並下令禁網,以阻止暴力鎮壓的消息流出國外。
蘇丹人和香港人的訴求自然不盡相同,但從上述簡單背景可見,兩者並非沒有共通點。在不熟悉內情的離地旁觀者眼中,蘇丹獨裁者巴希爾終於下台,理應是運動成功的最大標誌,理應立刻「散水」,就像外媒以為香港的逃犯條例終於正式撤回,就等同「勝利」。但經過漫長運動,兩地種種結構性問題反而進一步暴露,群眾對Root Cause的不滿只有更深,假如不通過運動解決,那些新出現的苗頭變成常態,只會延續腐敗結構,假如成果被騎劫,甚至可以比「階段性勝利」前更差。基於上述認知,運動momentum才會持續下去,這也是伊拉克、智利等同期案例在總理下台後,群眾還未散去的共同原因。可以想像,即時此刻林鄭月娥下台,「散水」效果也等同零。
此外,蘇丹、香港兩地政府都是依靠軍警「止暴制亂」,伎倆相同,滲透群眾的手法近似,蘇丹實行了網禁而不果,香港也以法庭禁制令點名Telegram、連登,更是淪為一紙空文。單純高壓的結果,反而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令運動更難收拾,兩地民間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暴,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訴求之一。而當警察成為前線持份者,和解的角色增加了,解結的難度只有更大。
在香港,「無大台」成為近年一切民間運動的標記,因為昔日的反對派「永續社運」令人失去信心,大台精英領袖容易腐化,也是群眾不滿的泉源之一。但無大台並不等同無協調,香港公民社會由下而上的串連無處不在,通過資訊科技產生的高度默契,體現了「無大台、有默契」的新型組織模式。
這種模式,完全屬於新時代,並非上一代有「大台obsession綜合症」的前輩所能輕易理解的。在蘇丹,發放示威訊息的主要是「自由與變革力量」,他們一直透過社交媒體統籌,組織力強、但機動性高,每當有示威領袖被捕後,他們就隨即選出新任領袖。值得注意的是,當蘇丹親政府民兵向示威者開槍後,根據Google數據,香港網民搜尋蘇丹的次數激增,香港運動的國際化,那是轉捩點之一。全球蝴蝶效應,無出其右。
蘇丹與香港的無大台
昨天談及和香港運動同步出現的蘇丹,雖然過程一度互相印證,但蘇丹最終卻得到明確成果。在7月,經過蘇丹人民的「大三罷」和全民不合作運動,軍方和示威者終於達成共識,成立過渡委員會,再在8月成立負責39個月過渡期秩序的「主權委員會」,成員軍方、平民各佔一半,加上一名雙方都接受的人選,算是平起平坐分享權力,直到39月後舉行真普選,令結構性困局得到大轉機。當然,39個月充滿變數,但基於軍方掌握全國武力的客觀現實,這樣的過渡期,已是和平解決的相對理想選項。
協議中,雙方也同意成立具有法定調查權力的「真・獨立調查委員會」,雖然調查結果也有人不滿,並因此出現了小規模衝擊,但政府畢竟開始制裁了濫暴軍警,起碼令民間不滿開始得到宣洩。不要看輕制裁警暴的象徵意義,這是一個政權能否取信於民的最大關鍵,否則民眾不信任官方武力,私人武裝才會星火燎原,可惜這樣簡單的道理,非洲人懂,特區政府就是不懂。
蘇丹過渡政府解決了結構性問題,才開始發表經濟舒困措施,如降低通脹、重組銀行架構、重新制定稅務政策等。對這個負債極高、百廢待興的窮國而言,經濟問題、民生問題自然是「重中之重」,蘇丹人自然「搵食艱難」,但一件事歸一件事,政府不會無知到本末倒置,把民生問題錯判為導引,作為解決群眾運動的藥方。可惜在香港,結構性問題明顯涉及回到一國兩制的初心,但在北京堅持「全面管治權」,連前領導人江澤民的「河水不犯井水論」也要拿來批判,解困只怕遙遙無期,在這前提下,政府任何針對經濟問題的行徑,都是徒勞無功,甚至可能有反效果。
蘇丹運動的成功,除了群眾「和勇合一」,和「國際線」關係也密不可分。軍政府願意談判,因為剛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埃塞俄比亞總理阿哈邁德,和非洲聯盟直接介入調停,協助雙方談判。假如蘇丹軍方不賣帳,這個本來已經被美國制裁的封閉國度,就要與整個非洲為敵,難道最後憑藉北京真的可以力敵全球?何況自從南蘇丹獨立,蘇丹的管治權威已大為削弱,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大增,軍方黃金時代已過,這都是國際壓力能奏效的宏觀背景。
在香港案例,特朗普曾經也在Twitter說要為習近平和香港抗爭者「調解」,甚至鼓勵他到前線,但這明顯是抽水。香港畢竟是國際社會承認的中國領土一部份,外國此刻只能單方面研判是否繼續視香港為不同中國內地的實體,除非出現重大變故,很難直接調停;特朗普作為一個反覆無常的商人,也只是以「香港牌」作為中美貿易戰棋子,並沒有誠意正視香港問題的根源。然而,國際線是絕對實用的,因為香港足以影響中國經濟大局,也是新冷戰的前哨陣地,只是香港人的國際牌要更有技巧,需要的專業知識、勇氣和彈性,乃至和北京鬥而不破的智慧,都比蘇丹難度更高。
明報咫尺地球,2019年12月11-12日
「旁觀者效應推翻」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請益] 關於心理學的作答- 看板Examin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曾俊傑臨床心理師- 不少心理學實驗的結論被推翻,也許讓很多 ... 的評價
- 關於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人慈 的評價
- 關於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Re: [請益] 火車撞死人,乘客會不會有罪惡感? - 看板ask-why 的評價
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沈旭暉咫尺地球 🇸🇩】全球抗爭系列:蘇丹做到的,香港做不到?
香港這一波運動發生時,國際媒體的頭條本來是蘇丹。香港慢慢由一個角落變成主菜,與此同時,蘇丹的運動卻已基本修成正果,何其欷歔。曾幾何時,沒有人想過香港和蘇丹可以相提並論,但兩者的比較,卻也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蘇丹於1956年獨立,此後不斷經歷軍事政變、內戰,近年由資深獨裁者巴希爾壟斷政壇,被國際社會視為21世紀最後的暴君。即使南蘇丹分裂而去,達爾富爾天災人禍頻仍,巴希爾以然永續執政,北京背後的支持,無疑是主因之一。今年年頭,群眾運動越演越烈,巴希爾終於下台,但不是因為運動很成功,他只是被軍隊內部政變取代;軍人雖然承諾還政於民,但一直沒有具體行動,純粹希望自保,令人想起非洲津巴布韋推翻萬年總統穆加貝的內部政變。於是蘇丹民眾繼續集結,要求軍方交出權力,規模席捲全國,遭到軍方強烈鎮壓,造成200多人死亡,政府甚至並下令禁網,以阻止暴力鎮壓的消息流出國外。
蘇丹人和香港人的訴求自然不盡相同,但從上述簡單背景可見,兩者並非沒有共通點。在不熟悉內情的離地旁觀者眼中,蘇丹獨裁者巴希爾終於下台,理應是運動成功的最大標誌,理應立刻「散水」,就像外媒以為香港的逃犯條例終於正式撤回,就等同「勝利」。但經過漫長運動,兩地種種結構性問題反而進一步暴露,群眾對Root Cause的不滿只有更深,假如不通過運動解決,那些新出現的苗頭變成常態,只會延續腐敗結構,假如成果被騎劫,甚至可以比「階段性勝利」前更差。基於上述認知,運動momentum才會持續下去,這也是伊拉克、智利等同期案例在總理下台後,群眾還未散去的共同原因。可以想像,即時此刻林鄭月娥下台,「散水」效果也等同零。
此外,蘇丹、香港兩地政府都是依靠軍警「止暴制亂」,伎倆相同,滲透群眾的手法近似,蘇丹實行了網禁而不果,香港也以法庭禁制令點名Telegram、連登,更是淪為一紙空文。單純高壓的結果,反而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令運動更難收拾,兩地民間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暴,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訴求之一。而當警察成為前線持份者,和解的角色增加了,解結的難度只有更大。
在香港,「無大台」成為近年一切民間運動的標記,因為昔日的反對派「永續社運」令人失去信心,大台精英領袖容易腐化,也是群眾不滿的泉源之一。但無大台並不等同無協調,香港公民社會由下而上的串連無處不在,通過資訊科技產生的高度默契,體現了「無大台、有默契」的新型組織模式。
這種模式,完全屬於新時代,並非上一代有「大台obsession綜合症」的前輩所能輕易理解的。在蘇丹,發放示威訊息的主要是「自由與變革力量」,他們一直透過社交媒體統籌,組織力強、但機動性高,每當有示威領袖被捕後,他們就隨即選出新任領袖。值得注意的是,當蘇丹親政府民兵向示威者開槍後,根據Google數據,香港網民搜尋蘇丹的次數激增,香港運動的國際化,那是轉捩點之一。全球蝴蝶效應,無出其右。
蘇丹與香港的無大台
昨天談及和香港運動同步出現的蘇丹,雖然過程一度互相印證,但蘇丹最終卻得到明確成果。在7月,經過蘇丹人民的「大三罷」和全民不合作運動,軍方和示威者終於達成共識,成立過渡委員會,再在8月成立負責39個月過渡期秩序的「主權委員會」,成員軍方、平民各佔一半,加上一名雙方都接受的人選,算是平起平坐分享權力,直到39月後舉行真普選,令結構性困局得到大轉機。當然,39個月充滿變數,但基於軍方掌握全國武力的客觀現實,這樣的過渡期,已是和平解決的相對理想選項。
協議中,雙方也同意成立具有法定調查權力的「真・獨立調查委員會」,雖然調查結果也有人不滿,並因此出現了小規模衝擊,但政府畢竟開始制裁了濫暴軍警,起碼令民間不滿開始得到宣洩。不要看輕制裁警暴的象徵意義,這是一個政權能否取信於民的最大關鍵,否則民眾不信任官方武力,私人武裝才會星火燎原,可惜這樣簡單的道理,非洲人懂,特區政府就是不懂。
蘇丹過渡政府解決了結構性問題,才開始發表經濟舒困措施,如降低通脹、重組銀行架構、重新制定稅務政策等。對這個負債極高、百廢待興的窮國而言,經濟問題、民生問題自然是「重中之重」,蘇丹人自然「搵食艱難」,但一件事歸一件事,政府不會無知到本末倒置,把民生問題錯判為導引,作為解決群眾運動的藥方。可惜在香港,結構性問題明顯涉及回到一國兩制的初心,但在北京堅持「全面管治權」,連前領導人江澤民的「河水不犯井水論」也要拿來批判,解困只怕遙遙無期,在這前提下,政府任何針對經濟問題的行徑,都是徒勞無功,甚至可能有反效果。
蘇丹運動的成功,除了群眾「和勇合一」,和「國際線」關係也密不可分。軍政府願意談判,因為剛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埃塞俄比亞總理阿哈邁德,和非洲聯盟直接介入調停,協助雙方談判。假如蘇丹軍方不賣帳,這個本來已經被美國制裁的封閉國度,就要與整個非洲為敵,難道最後憑藉北京真的可以力敵全球?何況自從南蘇丹獨立,蘇丹的管治權威已大為削弱,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大增,軍方黃金時代已過,這都是國際壓力能奏效的宏觀背景。
在香港案例,特朗普曾經也在Twitter說要為習近平和香港抗爭者「調解」,甚至鼓勵他到前線,但這明顯是抽水。香港畢竟是國際社會承認的中國領土一部份,外國此刻只能單方面研判是否繼續視香港為不同中國內地的實體,除非出現重大變故,很難直接調停;特朗普作為一個反覆無常的商人,也只是以「香港牌」作為中美貿易戰棋子,並沒有誠意正視香港問題的根源。然而,國際線是絕對實用的,因為香港足以影響中國經濟大局,也是新冷戰的前哨陣地,只是香港人的國際牌要更有技巧,需要的專業知識、勇氣和彈性,乃至和北京鬥而不破的智慧,都比蘇丹難度更高。
明報咫尺地球,2019年12月11-12日
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試片無雷短評
《震撼真相》Shock and Awe
事實絕對不是少數服從多數
.
連續看了《揭密風暴》、《引爆點》以及本片《震撼真相》三部電影,皆以社會時事、新聞正義,或是追求真相的主題作為取材,真心被這些劇中努力找出真相的角色們,那份單純的執著、實事求是的過程所感動。就算看完經過多久時間,回想起為了真相永不妥協、堅定不移的橋段還是熱血沸騰!
不論是《揭密真相》還是《震撼真相》,或是《引爆點》,三部電影都完整交代了一個事件所引發的後續輿論效應、當中不為人知的黑幕,以及被蒙在鼓裡的民眾被刻意蒙蔽的言論,反而支持不是事實的政策。正如在《引爆點》中的臺詞所言:「事實不是少數服從多數。」一語道破不論是記者媒體,或是執法人員們的職責,追求正義與真相的使命:就算全世界與你為敵,也要堅持自己的心。
《震撼真相》所描述的故事,以911後小布希政府主張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出兵推翻海珊政權的背景下出發:美國各大主流媒體支持政府論點時,奈特瑞德勒集團內的兩位記者,掌握政府內部情資而不顧輿論,勇敢質疑政府捏造事實而出兵的決策。他們不僅在追求真相的過程中發覺驚人的內幕,承受眾多輿論壓力,在被眾人打壓的逆境中求生,展現媒體存在的價值以及捍衛新聞自由的勇氣。我想是身為媒體人應該深植心中,不容動搖的本色。
有趣的是,電影不斷穿插當時小布希、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倫斐斯、副總統錢尼等政治人物的實際公開談話畫面,尤其是那句經典的「不知之未知」政治幹話;對比到不斷努力追查的記者群,不斷訪問眾多公部門或相關單位線人的線索,兩相對比下看起來相當諷刺。而片中以一位退役軍人作為開場,並以「數字」這種理性的事實描述總總不合理且荒謬的政府決策,電影所圍繞的主題明確,展現了時事批評的犀利風格。更有趣的是,導演羅伯雷納同時也在片中飾演報社主編,透過本片演出展現了身為新聞媒體處變不驚的態度。尤其是當中一場批改恐嚇信的橋段,以幽默化解尷尬的僵局,是我認為本片表現最棒的地方。
劇中的演員表現絕對是本片的精彩亮點,包括飾演兩位記者的伍迪哈里遜、詹姆斯馬斯登,羅伯雷納導演親自演出的報社主編、飾演越戰知名的戰地軍人記者湯米李瓊斯,以及飾演兩位男主角伴侶的蜜拉喬娃維琪、潔西卡貝爾,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都令人感動。縱使本片沒有過多娛樂特效與花俏華麗的轉場,但緊湊又巧妙的剪接,以越戰和伊拉克戰爭對比、911事件後彌漫恐懼、憤怒的社會氣氛,對照到媒體炒作與主角群冷靜理性的追查過程,讓觀眾以旁觀者的視角切入時事事件,重新審視了近年來人們面對資訊交換快速、通訊發達的時代中,不斷顯現出人群輿論的盲點。
而當你漸漸成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那個清醒之人,被眾人撻伐指責為背叛者的那個眾矢之的,到底該如何自居?到底該如何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而等待時間的證明?相信這都是非常痛苦又掙扎的過程,在《震撼真相》裡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兩位記者和主編所構成的三人組,在逆流中越挫越勇,在批評攻擊聲浪中依然處驚不變而更加堅定信念,都讓人感受到這三人對工作的熱情,令人感動。
在如今紛紛擾擾的台灣,每每重大政策推行、選舉期的口水戰,再看看媒體亂象、烏煙瘴氣的網路討論風氣,或許我們也能夠從電影中看到借鏡,看到堅持真相的核心價值。不論在《震撼真相》或是《揭密風暴》甚至是《引爆點》,都凸顯了民主國家在面對任何一個社會議題時,輿論往往淪為互相撻伐的工具、朝負面發展的潛在危機。媒體人的一舉一動,其實都關係著社會動態,以及影響大眾輿論的發聲筒。看著《震撼真相》的故事,對照到劇情牽扯到才發生不久的新聞事件,我們是否能夠再用理性的態度看待這起事件,以為我們將來再看到時事新聞的觀點更加客觀,提升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我想就是這部電影最希望達到的目的。
.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震撼真相》我給★★★★ 4顆星
明確的故事目標,演員表現出色,值得反思的電影題材,審視媒體倫理與新聞正義的佳作。
.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40842
【SOSreader】文章傳送門:
https://sosreader.com/n/@XXY2018/5b593101fd89780001e4daa7
.
.
.
#震撼真相
#shockandawe
#華聯國際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曾俊傑臨床心理師- 不少心理學實驗的結論被推翻,也許讓很多 ... 的推薦與評價
不少心理學實驗的結論被推翻,也許讓很多心理學家或心理系學生覺得恐慌, ... 在社會心理學研究領域,最讓人憂心的理論之一也許是「旁觀者效應」。 ... <看更多>
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人慈 的推薦與評價
當時的報導說,是因為目擊者「不想被牽扯進去」 這個驚人案件,引起一片嘩然甚至促成知名的「旁觀者效應」實驗當時心理學家的結論是當我們知道有其他 ... ... <看更多>
旁觀者效應推翻 在 [請益] 關於心理學的作答- 看板Examin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許多心理學的理論,都有和其發展密切有關的實驗或事件,例如講到從眾會提到學者Asch
的實驗,講到團體盲思會提到美國甘迺迪總統攻打古巴的決策。但如果日後實驗或事件,
被質疑甚至推翻,那作答時應該怎麼辦呢?
我是因為上網查"旁觀者效應",看到這篇文章,而有上述的疑問。
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6705
文章提到,原來紐約的Kitty女士被殺,而多位鄰居見死不救的事件,是被記者渲染和捏
造(製造業啊…)! 那如果題目問到"旁觀者效應":
1.就照原本學的寫,有可能閱卷老師也不知道新的發展。
2.寫說類似 "旁觀者效應之研究背景,來自於紐約Kitty女士被殺,而多名鄰居見死不救
的事件。但該起事件後來經學者研究,發現有經記者捏造部分,並不足以採信。"
3.老師們都有在追最新的發展,所以不可能再出題了。
還是應該怎麼寫比較好呢?然後需要特地去查各大知名理論或實驗,後來有沒有出現"翻案
"或補充的情形嗎?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207.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508248464.A.9C6.html
想知道當被"翻案"了,應該怎麼寫耶。
※ 編輯: J7565J (123.193.207.81), 10/17/2017 22:23:23
※ 編輯: J7565J (123.193.207.81), 10/17/2017 22:33:41
※ 編輯: J7565J (123.193.207.81), 10/17/2017 23:09:14
※ 編輯: J7565J (123.193.207.81), 10/17/2017 23:09: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