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捷運綠線年底通車,全線獲綠建築認證🚆🚆
#台中 #捷運綠線 將於2020年底通車,市府以「迅捷綠軸、樂活台中」為主體打造名符其實的捷運「綠」線,18座車站皆符合綠建築「日常節能指標」及「水資源指標」標準,以及自然採光及通風設計、出入口立體綠化牆面與雨水回收器澆灌等多項概念,讓捷運不僅便捷,更是一座節能減碳的綠美建築。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日常節能指標 在 台中捷運美食地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覺很厲害了!很期待年底通車
日常節能指標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雨炸南台 推廣綠建築 韌性城市防洪災
孫振義/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台南市東門路三段與自由路昨天水淹一個輪胎,機車騎士冒雨涉水滑倒,險象環生。記者綦守鈺/翻攝)
一個熱帶性低氣壓來襲,超過一百毫米的時降雨量,瞬時讓南台灣成水鄉澤國,也讓地方政府破天荒地宣布豪大雨停班停課決定。在極端氣候下,此種窘境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然而,今日的城市如何面對此種嚴峻挑戰?綠建築與韌性城市當是解方之一。
在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中,除了攸關節能減碳的「日常節能指標」外,深具生態價值的「綠化量指標」與「基地保水指標」是最常被運用,且能呼應韌性城市的指標。透過裸露地、草溝、花園土壤、雨水窪蓄空間、地下雨水貯集空間…等手法,可讓城市像海綿一般吸住雨水,稍稍舒緩洪患問題,也同時讓城市達到減緩熱島效應的目的。
另一方面,「水資源指標」中的雨水利用系統,是綠建築標章中有助於減緩洪患的一只活棋。常見的雨水利用系統,係運用建築物筏式基礎中的閒置空間,以作為容納雨水的儲存池。這些被保留下來的雨水,經過簡單的過濾與殺菌便能被拿來澆灌花草、沖廁、拖地或洗車。
最後,除了上述綠建築的幾項手法外,在城市設計上必須竭盡所能地為豪大雨預留去路。例如運用大型開放空間留設能夠淺積水的廣場、草坡、運動場,抑或是在安全無虞的狀態下為城市中,河川、溪流、道路兩側保留大量細碎的可積水空間,都是國際上先進城市普遍常用的策略。
綠建築案例中,具備優質綠化、基地保水能力與雨水利用系統的建築物,更是不勝枚舉。若能夠讓此符合世界永續趨勢的綠建築政策,持續在台灣推展,必能在豪大雨來襲時,為城市略紓減洪災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