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續100名城「小倉城」:雄偉的復興天守和豐富的體驗設施。北九州必遊的歷史景點。
北九州市的小倉城一直以來就是北九州地區的重要觀光景點,也是小倉的精神象徵。這樣具有歷史意義、完整城墎構造和雄偉復興天守的古城居然輸給大野城什麼的沒被列為「日本100名城」之一?我想當地的居民一定很不服氣吧!好在2017年公佈的「續100名城」終於將小倉城列入名單中,讓大家吐了一口怨氣。也讓本來就是熱門景點的小倉城再度受到大家矚目。
這篇文章,就來介紹一下這個位於九州玄關的巨城「小倉城」。
日本古城構造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這幾年,因為火災而受創的世界文化遺產還有巴黎聖母院、西藏大昭寺、雲南麗江古城、義大利北部城市杜林的「皇家馬廄與馬術學院」屋頂。
在台灣,2018-2019年間,因火災而受創的文化資產也有超過五處包括南郭郡守官舍群九號十號、麻豆謝家古厝、木柵仙公廟之土地公廟、嘉義市林森西路426巷木造建築群。
而這次受火災破壞的則是沖繩首里城。
首里城約莫在14世紀末建造,從1429年至1879年之間是琉球王國的政治中心。與日本本土常見的城池不同,不僅是構造上以原木為主,同時也受到中國建築風格的影響,造型與用色都有濃厚的中國色彩,並以龍形裝飾做為帝王象徵。
1980年代沖繩縣開始擴大進行首里城建築群的重建計畫,當時未重建首里城還從台灣引進了原木材料,至1992年完成後開放為首里城公園,並在2000年正式登錄成為世界遺產(「琉球王國城堡與其相關遺產群」),而後又入選為日本的100名城之一。
部分內容轉載自:udn轉角國際《一夜毀滅的沖繩首里城:重建琉球聖地為何「極困難」?》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136095
#一起守護文化資產
日本古城構造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幻景街道] 月之幽玄:京都銀閣寺的「月的裝置」 / 李長潔
.
#銀沙灘 #向月台 #銀閣 #幽玄 #京都
.
說到京都景點,旅人們必定會想到著名的「金閣寺」,其為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仿效西芳寺所而建立的「#北山殿」,即位在衣笠山麓的名園別墅。有金閣寺,當然就有銀閣寺,這個對稱的意義來對西芳寺的著迷。對文藝很在行的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融合公家文化、武家文化、禪學來打造「#東山殿」,也就是後來的銀閣寺(慈照寺),形成美學繁盛的東山文化。當時慈照寺的山水配置、建築設計,大都也以西芳寺琉璃殿為範本,可見作庭大師夢窓疎石在庭園美學上的深厚影響;不過江戶時代的大規模修建,目前應該只剩「銀閣」是原樣。
.
▓ #江戶時代的極簡主義作品
.
不過,人們對銀閣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買票進門後,即刻映入視野的「向月台」與「銀沙灘」。兩者皆由白川沙堆積而成,造型相當簡約,甚至可以說是極簡主義。向月台是一個高度約180公分的白色圓錐台物體,而銀沙灘則是一片厚度約66公分的平面沙坡,表面抽象地畫上沙灘微波的印象。我信誓旦旦地跟母親說:「這應該是當代的庭園作品吧,形式這麼強調簡單幾何」,但事實上,「向月台」與「銀沙灘」是江戶時代整修後增建的山水,在寛政11年(1799)的《#都林泉名勝圖會》就已可見兩處山水的描繪了。
.
建築學家清水泰博在《#意象京都》(2015)裡分析到,向月台與銀沙灘運用了「借用」的概念,在觀賞此庭園時,腦中浮現了「#夜色低垂的景象」:銀色的沙灘呈現出月光照射下,沙灘上的的粼粼波光;而向月台則恰如其名,借用富士山的景觀,來迎接由東山升起月光。兩座山水,延續室町時代的東山文化,訴說著「月」的主題。
.
▓ #月的裝置
.
仔細審視銀閣寺的空間設計,你會發現很多與「月」相關的布置。在東山文化的獨特審美下,銀閣寺的空間被裝備上各種以「#觀月」為趣旨的環節,像是「待月山」、「洗月泉」、「向月台」、「銀沙灘」、「東求堂」、「銀閣」,它們形成一個期待月亮從東面待月山升起的軸線,借用自然的「月」來完成銀閣寺裡的寫意山水。
.
也就是說,我們所見的銀閣寺庭園,某個程度上,乃將審美構造在「十三月」、「十五月」的觀月的幽玄之美上。月亮運行的軌跡,配合著庭園內的觀月設施,形成多重的閒情雅趣:月亮從待月山升起後,映照於庭中池內,銀閣的上下兩層分別可以欣賞不同的月景,而建築物內也反射著池面的月影,意合了「銀」閣的雅稱(大森正夫,2003)。光用想得就覺得非常幽艷,或許不是我們在白日賞庭時能夠心領神會的意境。
.
▓ #深層難解的幽玄審美
.
研究者大森正夫(2015)認為,足利義政的風趣顯現了室町時代東山文化的審美,其中相當重要的,便是從和歌、禪宗裡提煉出的「幽玄」美學。清水泰博在對銀沙灘的描寫中說到:「在有月光的夜晚,在建築物內觀望此處,隨著人們的腳步踏去,#白沙就像海浪拍打一樣」(清水泰博,2015),這種待月夜色,薄明朦朧,神秘晦澀,在室町時代的「幽玄」美學中相當具有代表性,是一種遮蔽、收斂於內部的美感體驗,一種無法也不需言明的領略(大西克禮,1939)。
.
的確,觀月祭、觀月會這樣對「#月見」追求的審美行為,還是持續地在古城京都進行著,像是清水寺、高台寺等都有類似的夜間拜觀。可惜反倒是帶著觀月布置的銀閣寺僅有幾次的特別活動,在漆黑幽黯、僅有燭火的夜晚來觀月賞庭。不過,前面提到的學者,嵯峨美術大學的大森正夫教授,相當著迷於銀閣寺的觀月活動,從2003到2016年間,費思透過CG動畫還原室町時代幽玄的月見舞台,大抵可以見識與理解當時的雅致休閒。
.
#銀閣寺位置:606-8402 京都市左京區銀閣寺町
.
#參考文獻:
.
1. 清水泰博(2015)。《意‧象‧京都:12個關鍵字帶你感受京都的空間設計》。蔚藍文化出版。
2. 大森正夫. (2003). 銀閣における観月のシークエンシャル・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日本デザイン学会研究発表大会概要集, 50, 85-85.
3. 大森正夫. (2015). 月待ちの意匠: 銀閣の設計手法における東山文化の美意識. デザイン理論, 66, 76-77.
4. 大西克禮. (1939). 幽玄とあわれ. 岩波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