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正的綠能和愛土地,是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的低碳精緻農業,甚至只要跟國外學習,更進一步可以達到低碳低排放的規格。真正的綠能碳平衡實踐者,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民。他們的努力付出,才是為了將台灣未來推向碳平衡的真正無名英雄。
今年因為疫情爆發的關係,台灣許多的精緻農業受到影響,我也開始在故鄉雲林一個一個的拜訪這些農民,傾聽他們的聲音和對於農業的願景。禮失求諸野,而正確有遠見的農業政策往往不是政府所推出,而是這些一步一腳印的農民為了生存所思索出來的。
就以雲林最大的花卉種植者,京品園藝的董事長陳國明先生為例,他從事農業產業三十幾年,因為看到農業的未來,必須要精緻化,所以才轉做花卉。他經營的地方在斗南靠近虎尾的地方,是雲林洋桔梗的盛產地。他把荷蘭、以色列的高效率、高投報的技術和設備移植到原先是花生、大蒜的農地裡,開始種起了高價值的洋桔梗,在掌握各種技術之後,他已經能夠成功種出沖繩同樣面積田地近兩倍的產量,跟日商共創品牌行銷。
原先他的洋桔梗錯過日本本地的產季,可以用物美價廉的方式銷售,但在疫情之後,運輸費用因為航班大幅減少,成本成長了六倍,外銷需求卻大量降低,原先的花卉都是用保鮮液,低溫冷藏的方式銷售日本,但因為疫情的關係,花價低於市場成本,就變成不能往外賣了,用能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方式來做經營。他和家人分工合作,開始在臉書、在網路上經營電商,直接把花卉組合賣給本地市場的模式,讓店家、家庭,能夠固定以美麗的桔梗花當作家中的擺飾,固定更換。
在疫情之中,陳國明董事長反而多了更多思考國家農業政策的空間,他希望不要用政治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產業,像是雲林的農地價格,跟日本種植花卉的農地價格相比,高過十倍,幾乎是全世界最貴的農地,政府如果開放農地買賣,就會讓農地成為炒作的對象,而國外都會保護農地,增加自給自足的比例,而不是一昧地用綠能用地來取代農地,畢竟這些植物的光合作用才是最低汙染、最有效率降低碳排放的方式。他也更希望雲林有類似台南的蝴蝶蘭園區,因為雲林也有很多台糖土地。
雲林也有民代跟台糖爭取大片土地用來做雜糧的種植,但大家都知道雜糧本來就是需要大片大片土地的農作物,但卻不會有很高的回收,同時也會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土地既然是珍稀的資源,除了給建商、掮客之外,應該做更精緻的利用,為什麼這些珍貴的土地不是用來種植競爭力更高的蔬果跟花卉呢?甚至更有遠見的,用來作為如同荷蘭推動的低碳綠能農業的示範園區,提高綠色植物覆蓋率,增加碳匯(carbon sink)的功能與效果。我也很認同他的看法,畢竟將來世界的環保趨勢已經走向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單純靠綠電減排是無法解決未來的國際要求的。所以,國家的政策必須在這邊超前佈署把農業納入整個綠能政策的一環,將農業與精緻農業的碳匯都納入政策的考量中。
陳國明董事長也挑明了,現在台灣的農業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出口,這當然對農民有好處,另外一個是進口替代。我們要讓進口的進不來,那能怎麼辦,就只能靠競爭力贏過它,你看進口的東西,都不是從落後國家來的,紐西蘭的奇異果,荷蘭的花卉,美國的蘋果,這些高成本國家的農產品可以賣來台灣,就是因為他們可以機械化,工人輕鬆,成本才會降低。越南的花卉系統就是學習以色列跟荷蘭,都已經超過台灣了。台灣不往這個方向走,永遠都會受困於補貼補貼補貼上。
不要再說做農需要吃苦耐勞了,這是台灣的刻板印象,只要這個觀念在,就不會有年輕人來做,台灣的農業應該是聰明而有創意的,才會有下一代的新農人願意加入。
雖然台灣的農業科技在進步,但農業政策是退步的,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在國際間開疆闢土的農業冒險家,而不再是只能頂著烈日看天吃飯的被動者。
「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張嘉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看板Gossiping - [問卦] 韓國交通太厲害了吧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中國面積是台灣的幾倍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中國面積是台灣的幾倍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中國面積是台灣的幾倍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中國面積是台灣的幾倍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小國"出頭天! 國土面積和台灣一樣大卻是世界第二大糧食出產國 ... 的評價
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先是謝謝日本今天第三度贈送台灣的疫苗平安運送到台灣了,三回總計334萬劑AZ疫苗,好朋友「日本」的疫苗等於是幫助了台灣人口涵蓋率的15%!
1.事實上,日本現在正面臨疫苗供貨不足的大問題,包括Moderna原本六月底必須供給4000萬回疫苗給日本,卻只來了1370萬。輝瑞Pfizer疫苗雖來了9000萬劑,但卻有疫苗數量分配失衡的問題,有些地方打了比較多,但有些地方則因為配送的關係而進展較慢,造成現在Pfizer還有三四千萬劑的庫存還沒打完。
並不是打完疫苗之後隔天身體就會產生大量的抗體保護,尤其是日本主要施打的mRNA疫苗在第一劑施打之後產生的保護力其實是比AZ疫苗的第一劑還低的。比如說Pfizer疫苗對原始型的武漢病毒株在接種第一劑之後僅有52%的有效性,完整打完第二劑之後才會衝到95%,疫苗遇到Delta株變種病毒的效果也會低下。因此面對接下來的東京奧運,日本這樣的疫苗覆蓋率是不足也來不太及了。疫苗是場團體戰、也是場時間戰,因此您可以看到日本的學者仍是預估整個七八月東京的疫情仍是非常艱辛、感染患者甚至會高過前一波。現階段還是只能想辦法再加快疫苗的施打,莫讓已經預約的民眾因為配送問題而無法順利接種到疫苗,幫助減少重症的發生,不至於再發生醫療崩潰的慘劇。我們的好朋友「日本」請繼續加油!!
2.如同先前專家的模型所模擬的數據,Delta株變種病毒快速成為東京感染主流,很快就佔了四成的比例,這兩天東京單日確診數又飆破千人了,大阪也連兩日破300人,整個日本連兩天超過3000位感染者。由此更可以明確知道,日本政府為什麼那麼快就決定再度發布進入緊急事態宣言,從數據就可以感受到Delta變種病毒的強大威脅性,若奧運還開放球迷入場觀賽,那整個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日本已有30%的民眾完成第一劑接種,完整兩劑接種的人數則是20%。很明顯地可以感受到,對抗Delta株變種病毒,疫苗只打到兩三成是遠遠不夠的,就如同醫學專家所說覆蓋率甚至必須達到八九成以上才足以對抗Delta這種高傳染力的變異株了。
如果日本疫苗覆蓋率還在原本的一兩成,那今天可能就不只3000多人這個數字而已了。英國、以色列、美國近期都因為Delta大幅流行的關係又讓疫情數字飆升了,雖然說死亡數並沒有之前那麼嚴重了,但前提真的是疫苗覆蓋率至少需達五六成以上才有這樣的成效。現今日本的疫苗覆蓋率還有段距離要努力,必須先解決疫苗不足與分配不均的問題,照原本計畫每天接種100萬回以上的目標加快腳步才行!
3.負責協調疫苗接種業務的行政改革大臣「河野太郎」也出來為疫苗供給不足的問題作解釋與道歉。面對即將開幕的東京奧運,日本在疫苗接種方面竟然出了這個大包,實在是讓很擔心日本接下來的疫情變化,尤其是Delta即將進入社區大流行的階段,當然還是希望日本能順利在10~11月完成預訂所有國民的疫苗接種,才有早日將疫情緩和下來的一天。
Pfizer疫苗必須在極低溫下作冷鏈運送,日本國土的面積又遠大於台灣,或許在配送上是有一定的問題需要克服的。也謝謝TSMC與郭董幫忙台灣購買到1000萬劑的BNT疫苗,但未來台灣在施打BNT疫苗時,一定要注意任何運送與保存的問題,日本已經有好幾個地方單位的醫療機構因為保存上的失誤而報廢了上千劑疫苗。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疫苗極度不足的台灣,肯定會遭受到相當大的壓力與責備,未來九月十月台灣在開始打BNT疫苗時千萬千萬要小心。
4.上個月底確實也有在討論說,Pfizer跟Moderna如果供給不足的話,日本是否會考慮開打AZ疫苗?但後來好像就沒有更進一步討論了,日本媒體是說即使要打AZ疫苗,根據歐美提供的資料,也是會比較適合60歲以上的長者施打。
AZ有罕見的血栓疑慮,Moderna最近也有產生心肌炎的討論,嬌生疫苗則有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罕見神經病變.....人類必須靠疫苗來對抗病毒,但極少數的人也可能因為接種完疫苗施後失去生命,看起來這是無解的問題,要突然注入這樣外來且前所未有的疫苗進入人體,以長遠的時間看下來也還不知道會對人體有怎樣的影響,但面對不斷變異的病毒,人類不得已要走上這一步。新冠病毒不像SARS病毒突然消失,人類為了存活,必須讓更多的人完整接種疫苗,最終目標是讓新冠病毒變異到越來越弱,走向類流感這樣,是目前人類所共同期望的。
5.雖然訂購了一定數量的疫苗,但也因為各國紛紛都在搶疫苗的關係,連日本這樣的國際大國都要面臨Moderna疫苗供給不足的問題。可以很肯定的是,2021下半年各國仍然會瘋狂地搶疫苗!
對疫苗購買頻頻受阻擾的台灣來說,Pfizer、Moderna、AZ、JNJ、Novavax這幾家經過國際認證過的疫苗,來什麼真的就打什麼了!您當然有權利說您要等Moderna,相同的您也有權利說任何疫苗都不想施打。但疫情是不會等到大家疫苗都接種完才開始爆發的。我自己的想法是,打了以上任何一種疫苗都可以,至少我在打完疫苗之後出門就比較不用那麼擔心了,即使被感染也可以大幅降低重症的發生。
6.您也肯定會質疑說日本都打Pfizer跟Moderna,就算疫苗不足還是把一堆AZ疫苗當作"疫苗外交"贈送給台灣與東協各國,自己日本國人卻仍沒開放施打。我覺得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優勢、也有自己國家的難處,台灣是個連WHA會議都被阻擾而無法參加的國家,想要短期間搶到兩款熱門的mRNA疫苗實在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偏偏疫苗又是場團體戰,您必須要有更多的國人願意共同築起這道牆,讓疫苗覆蓋率可以達到六七成以上,才有辦法進到群體免疫的階段。未來也很有可能會出現比Delta更強傳染力、甚至造成疫苗低下的變種病毒,疫苗覆蓋率甚至都要拉到八九成以上才行。
有在關心國際疫情的朋友,應該也知道國外對於「第一劑打AZ、第二劑打Pfizer」的組合搭配會讓整個保護力衝更高,雖然WHO這幾天有公開建議不要混打疫苗,但我想未來有更多科學數據的話,搞不好哪一天某個國家這樣瘋狂打起來,台灣也會跟進了。說實在的,當您看到日本這樣擁有足夠疫苗的國家都供給不足了,您更可以推測世界上很多國家同樣面臨疫苗供給不足的問題,第二劑是否能在規定週數時施打,若到時同款疫苗數量不足,那可能也得硬打另一廠牌疫苗下去了。我有看到加拿大的Youtuber分享他們也面臨到相同的問題,甚至當地還有Pfizer+Moderna兩款mRNA疫苗這樣亂打的案例。
今天下午我有聽ETBA(歐洲台灣生技協會)的網路會議,確實有專家指出腺病毒疫苗如果施打太多劑對人體是比較不好的。但您說AZ疫苗不好嗎?會議上的醫學專家也都是建議現在台灣有什麼疫苗就快點打吧!當然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機會開放混打「AZ+BNT」這樣的組合,畢竟國外的研究數據都指出體內產生抗體會比「AZ+AZ」好上許多。(AZ+Moderna的研究比較少,也不是說同樣都是mRNA疫苗就可以一併採用,還是要等更多科學根據才行)
由此可見,AZ其實也不是不好的疫苗,醫學專家都說現在能打到人體的就是好疫苗,現階段確實是幫助我們即使感染了也能降低重症的發生。AZ在第一劑的副作用會比較大,Moderna則是在第二劑的副作用會比第一劑大上許多,所以Moderna在第二劑的整個防護力才會衝上去。而台灣目前絕大多數都只打了第一劑的Moderna,副作用普遍都比較小,因此會讓少數人誤解打Moderna對身體的反應較小....嗯...等到更多人開始打第二劑您就知道!
日本在今天也即將開放Moderna疫苗給12-17歲的青少年施打了,或許之後台灣也會觀察各國狀況而跟進吧!假設BNT在九月有順利到貨的話,那時候的政策搞不好也不一定要全部都留給青少年族群施打。未來的事情很難說,就先讓台灣這陣子的疫情逐漸穩定下來再說吧!
7.受到Delta變異株影響的日本,四五十歲的族群在重症人數也有上升的趨勢。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發布每一次的緊急事態宣言"間隔"已經越來越短,進入緊急事態的天數卻越來越長,日本政府已經不知道如何去收斂這樣的疫情了,再加上接下來有舉辦奧運的大難題,其痛苦指數絕對是台灣的數倍以上。所以我才說,每個國家確實都有自己的難題存在,我們不用去羨慕或嘲笑任何國家,只要想辦法讓自己國內的疫情先穩定下來再說。
很多國家都走到被迫必須與病毒共存的生活,但台灣仍有機會恢復到正常的日子,台灣是世界上少數有機會還可以選擇不要跟病毒共存的國家。雖然英國、美國都說這一波因為多數人接種完疫苗而沒有讓死亡率上升,於是紛紛脫下口罩、餐廳開放內用、開放球迷入場觀看賽事,但他們真的都已經退無可退、必須接受這樣跟病毒和平相處的生活,不然整個民生經濟會撐不住。
而台灣在兩個月政府與人民共同的努力之下,NPIs也作得很好(戴好口罩與維持社交距離等),從單日最多600多人確診這樣的數字,壓到現在每天僅剩下二三十人,甚至有機會往個位數前進,感染路徑不明人數也很厲害地控制在10人以內這樣的良好數據。大家真的要多看看國外的疫情,想想自己站在台灣這塊還算安全的土地上,真的是要少抱怨、多惜福了!
至少我們暫時還不需要進入那種迫不得已必須選擇跟病毒共存的階段,雖然大家出門在外仍要保持一定警戒,但至少不像日本那樣踏入滿員電車有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即使去人多的樂園跟球賽也已經無所謂、店家寧願偷賣酒讓政府罰錢也不願失去經濟收入....這種只能選擇跟病毒和平共處的生活。這一關能守下來的話,未來我們能回到公司上班、孩子能回到學校正常上課,心裡也都會比較安心的。
--
✅ KKday防疫食材箱
http://ksk.tw/blog/post/353839927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訂購教學
https://bit.ly/3nbQv0R
✅ DOKODEMO 7月最大活動15倍點數(~7/19 22:59)
https://bit.ly/3xJREB9
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下雜誌獨家直擊》台灣地小人稠的痛點,為何被比爾蓋茲、貝佐斯投資的公司看上?(05/05/2021 天下雜誌)
在台灣談再生能源,「地熱」也許不會是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選項。但兩年前開始,台灣的地熱發電潛力,卻吸引到比爾蓋茲創立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的瑞典團隊,進到花蓮鑽探地熱潛力,並預期在未來幾年內投資高達數百億美元。《天下》團隊獨家直擊,台灣的零碳電力潛力,究竟有多大?
文:劉光瑩
車行至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轉進一條小路,一座30米高、貌似鑽油平台的探勘井映入眼簾,台大地質系剛畢業不久的年輕地質師們,正聚精會神盯著鑽井作業,緩緩轉動的鑽頭,發出低沉的嗡嗡聲。
這座地熱井探勘,已進行了幾個月。目前深度大約700公尺,工作團隊希望在六月要鑽到至少1200公尺深,看取熱狀況是否理想。如果一切順利,地熱電廠最快明年初能商轉。
萬榮鄉鄰近瑞穗溫泉區,是太魯閣族人的家,但卻沒有著名的山海勝景或農特產品。
儘管如此,這兒的地下卻蘊藏著寶藏,更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投資的基金,在台灣目前唯一相中的投資地,帶領台灣邁出穩定零碳能源的關鍵一步。
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中,蓋茲提到他所投資的地熱開發公司Baseload Capital,在亞洲目前只有兩個開發據點,一個在日本,第二個就是台灣。
2019年成立的倍速羅得台灣分公司(Baseload Power Taiwan),目前還很低調,但背後的投資者,卻大有來頭。
比爾蓋茲創立基金投資的公司,看上台灣地熱發展
倍速羅得瑞典總公司也在2019年獲得「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BEV)1250萬美元投資。而這筆基金背後,是全球知名的企業家,包括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微軟創辦人比爾蓋玆(Bill Gates)、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等人,專門在全球投資低碳能源新創公司,這些新創公司必須提出每年幫全球減碳1%,也就是5億噸碳的路徑。
今年二月,跨國能源巨擘雪佛龍(Chevron)也宣佈投資Baseload Capital 2500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7億多。
這更是BEV投資的公司中,在台灣落地的第一樁投資項目。
倍速羅得台灣董事長暨總經理黃天德(Van Hoang),說著一口流利國語、華人臉孔,但其實他的背景非常多元:父母是來自澳門的客家人,在瑞典長大,曾在台灣工作5年,上海、香港工作十幾年。
「我的中文是看電視學來的,」黃天德笑說。他2002年到交大讀了一年MBA,花了三個月學會中文對話,後來還成了台灣女婿。
四月中,《天下》採訪團隊跟著黃天德視察工地,他把兩手圈在一起比出一個圓:原來地熱井的直徑,不過跟一個十寸的比薩餅差不多大。
這口井也很有歷史。他說,瑞典的執行長當初在全台幾乎泡遍了所有溫泉飯店,之所以選中紅葉村來鑽探,一來是因為這口井位於私人土地上,土地使用單純,地主也曾為探勘溫泉鑽過井,二來就是根據地質熱源圖,指出這塊地有潛力。
為何相信地熱?「我們相信這是全球目前最被低估的低碳能源,」執行長海林(Alexander Helling)在越洋受訪時說。
說來可惜,台灣在地熱上起步並不晚,卻曾長年停滯。目前位於太平洋火環帶上的所有國家中,唯獨只有台灣沒有商業規模的地熱發電。
同樣位於亞洲的多火山地帶,菲律賓與印尼的地熱發電都已超過GW等級。台電曾於八〇年代在宜蘭清水建立全台第一座、全球第14座地熱發電廠,卻在1993年後停止運轉,直到2016年才重新招標,由台汽電與將捷集團合資的宜元公司得標,預計今年將商轉。
地小人稠的痛點,竟成了台灣發展地熱的優勢
儘管如此,倍速羅得為何認為地熱適合台灣?
台灣人的聰明才智與技術絕不落人後,唯獨只有一點,是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克服的:地小人稠。也因此難以如同澳洲或美國,發展大片太陽光電場或是陸上風場。
而佔地面積小,剛好是地熱的強項。黃天德解釋,紅葉村的地熱電廠預定範圍僅2000平方公尺,預計可放16個瑞典地熱設備公司科萊蒙(Climeon)的地熱發電模組,每個裝置容量150KW,總共2.4MW,這將會是倍速羅得在冰島電廠規模的兩倍。
由於不受天候與時間影響的基載電力,倍速羅得數據指出,以同樣時間內發電5MW計算,地熱發電只需270坪土地,只比一座網球場大一點,是太陽能所需土地面積的百分之一、更是風力發電的千分之一。
他們相信,地熱持續發電、不需要大片土地的特性,能夠解決台灣最大的痛點。
而地熱發電的技術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只取熱,不耗水」。
這兩公尺立方的模組,運用的是低溫地熱(Organic Rankine Cycle,ORC) 發電技術。黃天德指出,過去主流地熱發電對於溫度的要求較高,水溫至少要160度以上,才能達到商業等級效率。但隨著新技術的演進,科萊蒙的ORC模組,水溫只要在80度以上,就可以達到同等發電效率。
倍速羅得在日本的一座地熱發電設備,用的甚至是既有地熱機組已發電過一次的熱水,在兩次熱交換後溫度降至70度左右,溫泉水還能再回到飯店裡讓遊客泡湯,或是供暖給社區。
熱交換的特性,即是只取溫泉熱,而不耗溫泉水。進水經過熱交換推動發電機後,又會透過管子注回到地底下繼續加熱循環使用,從頭到尾水都在管線內流動,不跟外界接觸,也沒有空污或水污的疑慮。
村民從反彈抗議,到期盼帶來改變契機
不過,倍速羅得一開始在台灣也遭遇不少挑戰。
去年夏天,他們在紅葉村的鑽探工作開始不久,因為施工期間發出噪音,遭到村民拉白布條抗議,黃天德後來親自跟居民一個個敲門溝通,甚至親上火線,上原住民電視台談話性節目,與反對的村民面對面解釋工程細節,也在社區多次召開說明會。
如今,紅葉村村長以及萬榮鄉鄉代表,不只對地熱技術如數家珍,甚至還滿心期待未來地熱開發後,能夠帶來就業與觀光機會。
「我前陣子剛去宜蘭清水地熱公園,希望我們未來能有同樣發展,」60多歲的萬榮鄉代表嚴秋谷,出生就住在紅葉村,看到清水地熱以特殊自然景觀,搭配煮蛋、泡腳等溫泉觀光,假日吸引遊人絡繹不絕,近期還有湯屋即將開幕,讓他心生嚮往。
「大家都知道台東有個紅葉少棒,但都不知道花蓮萬榮也有紅葉村,希望地熱可以給我們紅葉一個機會,」他說。
而這個壯年人多半出外打零工的萬榮鄉,的確渴求發展的機會。衛福部統計,在花蓮縣各鄉鎮中,萬榮鄉低收入戶佔比高達9.45%,是花蓮縣13個鄉鎮當中最高,10個居民中,就將近有一個人的收入在貧窮線下。
「這幾年真的感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紅葉村長呂明堅說,原來山胡椒植株可以活6年以上,現在很多都到第3年就死了,以前冬天還可以看到山頭有雪,現在都沒有。」
呂明堅廣泛攝取新聞資訊,看到減碳和綠能是世界的趨勢,也希望紅葉能扮演要角。
對於村民一開始的反彈,呂明堅認為,是因為大家對地熱發電相對陌生。大家最擔心的不外乎是:水可能會被抽光、鑽探可能會導致山崩地裂,但在一次次的說明會之後,村民已經大都理解地熱發電原理。他也強調,等鑽探階段結束,到要設立電廠的開發階段,還是要經過部落會議溝通。
台灣地熱開發法規、業管單位,有待整合
此外,台灣在地熱發電的法規也有不少挑戰要克服。
過去在台灣的地熱鑽探,都是由工研院、中油與台電等國營事業支持。花蓮紅葉村,是有史以來第一家外商公司在台灣鑽探地熱。
「我們到每個單位去申請,他們都說:你們是第一個來問的!」黃天德說。
黃天德說,在地熱發電較成熟的國家,例如美國、冰島、紐西蘭,都有政府單一窗口專門處理地熱發電,幫開發業者做橫向溝通。
他說,台灣因為沒有《地熱法》,開採地熱同時牽涉《溫泉法》與《礦業法》,但業管單位有交通部又有經濟部,業者得自己摸索流程,許多時間都花在溝通與試錯,他希望政府未來能有專法處理地熱發電,才有更多開發商敢投入。
來自瑞典的倍速羅得,已經在冰島、美國與紐西蘭落腳,在亞洲的投資,目前除了日本之外,就是台灣。黃天德指出,未來不排除進軍印尼與菲律賓,但台灣還是目前經營重心。
如今紅葉村的鑽探還在進行,不論最後「開獎」結果如何,全球首富投資的企業落腳花蓮,對於提高台灣零碳能源供給,都是關鍵一步。(責任編輯:吳廷勻)
★更多的台灣地熱開發最新進展實況,請參見天下雜誌722期系列報導:
獨家專訪》比爾蓋茲零碳推手,為何看上花蓮?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18
比爾蓋茲幫台灣減碳!直擊花蓮紅葉村,台灣零碳未來的關鍵一步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17
比風、太陽能更穩定的電就在腳底!從宜蘭出發,台灣重回地熱行列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46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79
♡
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中國面積是台灣的幾倍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_百度知道中国的土地面积是日本的多少倍??_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 的其他相關資訊【北海道小知識】比比看才知道,北海道究竟有多大!? | Trippino . ... <看更多>
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中國面積是台灣的幾倍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_百度知道中国的土地面积是日本的多少倍??_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 的其他相關資訊【北海道小知識】比比看才知道,北海道究竟有多大!? | Trippino . ... <看更多>
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幾倍 在 看板Gossiping - [問卦] 韓國交通太厲害了吧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