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行者退修營 // 課堂預告 第七回✨
.
【 一生活一實踐】🌱
.
如何才能不離地,踏實地把理念實踐於生活?這次行者營請來多位朋友來分享他們正努力學習的,一起於生活尋找心靈。
-
〖花道〗
導師:蔡芷筠|池坊中央研修學院學生
蔡芷筠多功能社會參與者(行為藝術、設計、教育)。2003年開始行為藝術創作,曾獲邀到德國、瑞士、奧地利巡迴演出。2006年發起「保育天星鐘樓藝術行動」。於2010年以「80後文藝青年」身份當選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及藝術教育組主席。曾任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客席講師及〈主場新聞〉藝術總監。近年學習有555年歷史記載的日本花道源頭–池坊,為池坊中央研修學院學生。正職為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助理校長。
〖形體〗
導師:吳偉碩(梵谷)|資深舞台劇演員及導演
梵谷老師為本地資深劇場人。於劇場上有著多個身分:演員、導演、編劇、劇評人等,涉獵不同範疇,最近憑《墨迷宮》獲「劇評人獎」年度導演獎。
〖心靈素描〗
導師:曾德平|藝術家
從事藝術和設計教育、視覺藝術、設計、出版、策展、藝術和設計評論。在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任教了二十四年。曾以策展人、藝術家和設計師身份參與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國際性展覽。2014年開始在生活書院當義工,推動文化藝術、生命教育和環境教育;「生活行者班」班長。
〖按摩〗
梁惠敏 Karuna|瑜伽導師、「修心按摩課程」創辦導師
於印度The International Sivananda Yoga Vedanta Centre,取得瑜伽高級導師證書;
於泰國清邁Thai Massage School in Chiang Mai取得泰式按摩第三階證書;
於香港Allpamama Healing Circle 取得高級頌缽(Singing bowl)證書;
於香港伸展學會取得肌筋膜證書一級證書;
曾與不同的社會團體、學校及教會合作,提供瑜伽、靜心、修心按摩課程。包括Club O、生活書院、明愛機構、善導會、香港小童群益會、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香港基督教信義會等等。
▴▲▴▲▴▲▴▲▴▲▴▲▴▲▴▲▴▲▴▲▴
生活行者退修營二〇一九|退步生活
.
日期 | 2019年8月16-18日(五-日,三日兩夜)
地點 | 大埔錦山178號 生活書院
費
用 | $ 700*/全日制學生 $500** (包括所有活動及健康膳食)
對象 | 18-29 歲
主辦 | 生活書院 x 生活行者
**有需要學生可申請生活行者獎學金豁免費用 ,名額有限
🚶♂️了解更多:fb.com/events/2489347147751213/
👉🏻👉🏻立即報名: http://bit.ly/2VxDS5V
#退步生活 #退修 #花道 #形體 #心靈素描 #按摩
日本花道課程 香港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一說到學習班,你還想到華爾街、中高級口譯什麽的,那實在是太out 了。這種學點技能,讓自己屹立於職場的事情已不是時尚了。中國女性如今開始熱衷於生活美學,在各種生活培訓項目上花錢了。
民以食為天,在培訓班熱潮中,最先紅火起來的是廚藝班,尤其是西式烘焙。從最簡單的黃油餅乾,到巧克力蛋糕,再到裱花翻糖,有無數所謂愛上廚藝的女人,其實是愛上了烘焙。如同做手工一樣有趣的麵粉游戲,只要借助烤箱就可以完成作品。全程無油煙,成品出來後能和女主人一起很光鮮地合影留念,曬微信。留心看下電視上的若乾相親節目,女嘉賓但凡講到,就會捧出一盒甜品來給男嘉賓品嘗。也是,在萬眾矚目的鏡頭面前,紅絲絨蛋糕永遠要比蔥油餅高大上得多。中式點心對於溫度要求太高,大多無法冷食,那些蟹粉小籠、生煎饅頭什麽的,哪怕你做得有鼎泰豐水準,也沒法帶出去秀。所以就算男嘉賓有一個根正苗紅的中國胃,在那種時候,也只能表示出對西式甜點的熱愛。這不僅僅是口味問題,它直接代表了世俗的品味和身價。當然,這些方便分享的西式甜品,很有利於提升初學者的積極性。由此作為切入口,而逐步深入下去的,也大有人在。家庭的餐桌變美味了,朋友圈中的人氣被提升了,學習的價值也就體現出來了。
如果說廚藝還停留在馬斯洛需求學說的底層的話,那插花班,就直接上升到了審美的高度。國內的插花培訓班一度停留在很低級的程度,所謂的花藝師大多是為了滿足婚慶和商務會議的需要,花了幾百塊錢就能考一個上崗證。但隨著生活美學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點時間,花點錢來學插花。有需求就有市場,日本的池坊花道來了,台灣的中華花藝也來了,不同的流派吸引著不同的花友。張傑是日本的花藝學校MamiFlower Design School 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中國籍教師。這家學校成立於1962年,和傳統的日本花道不同,它結合了一些西式的插花技法,更自由也更實用。張傑在上海開設自己的花藝教室J-Flower,已經有5年多時間了。學生中專業從事花藝的只是少數,更多就是個人愛好。時常有前腳辭職,後腳就加入的太太學員。每次學習結束,大家都能捧一個作品回去,美美的擺在家裡,與日俱增的生活技能,成為她們的學習動力。
有一點值得關註的是,不管是廚藝,還是插花,能吸引到的客戶群大多是女性,尤其是有一定閱歷的女性。上培訓班需要時間,也需要費用投入,300元左右一堂課,已經是這個市面上的良心價了。一個體系課程堅持下來,也需要近萬元的花銷,當然這也就是一個名牌包的價格,對於職場成功女性來說,根本不算什麽。但時間呢,這最稀缺的資源,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工作日正常作息時間就已經滿打滿算,再加上加班、應酬就更脫不了身。休息日還得照顧家人,能有點時間也是陪孩子上輔導班。
聰明的商家總是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善於分析市場。在孩子的培訓班周圍,依次出現了成人培訓項目。讓那些陪讀的媽媽們打發一下時間,順便陶冶下情操。所以書法、繪畫、鋼琴,甚至是成人芭蕾,這種藝術性的培訓班,不用參加考核,沒有壓力,更適合用來放鬆、調節情緒。至於收費,只要不比孩子的貴,那就算便宜。
在培訓班經濟中,學費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後面的投入遠遠不止那麽點。學廚藝的要投資廚具、餐具,否則烤箱的質量不過關,做出來的馬卡龍是不能夠像少女的酥胸的。學花藝的,不斷給家裡貼些花瓶、燭台的肯定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來是學習需要,二來人的審美眼光,就是這麽一點點提高起來的。學習不就為了這個麽?
正是看好這培訓班的聯動經濟效應,很多商家直接在店鋪里開設學習班。法國的家居品牌homes-up,從去年夏天新店開張的那一天起,就持續不斷地每天都有課程安排。會員只要去消費積分就可以調換課程,學編織、插花,甚至是調配雞尾酒。商家希望以此來提升顧客的粘合度,更希望她們每次來的時候能買上點什麽,也只有這樣才能為她們積攢更多的學習機會。City Super在香港大本營的時候,店中的廚藝課堂就是個賣點,駐場的行政總廚張敏倩經常參與很多港島的美食節目錄制,擁有一群固定的粉絲。City Super的廚藝課程是最直接的營銷手段,食材、調料、甚至是廚具,在超市裡統統能買到,買了魚,授之漁,這對於商家和顧客,都是雙贏的。
年前在新聞中看到,上海市政府建立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的目標已經實現。也就是說在上海以任意一點出發,只要步行15分鐘就有一個社區文化中心。參加一個培訓班的費用一個學期也就100元左右,看似十分經濟。但一眼望去,那些書畫、圍棋班的師資就是老年大學的配置,學員自然也是退休人員為主。雖然有時也能吸引個別附近小區的全職太太,但大多堅持不下去。夕陽紅的教材和呆板的學習方式實在不具備吸引力。看來,學習這事,對女人來說,還是重在品位。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1312?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