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家書🌍】Patreon的網友建議這篇文章完全Public,供多些朋友思考。
「應該移民嗎?」——真正的答案,在這裏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有非常複雜的答案。在過去十年,每次都想長篇大論的答,總是被斷章取義。也難怪,本來在太平盛世,稍具思考型答案已經顯得很離地,但在此情此景的新香港,朋輩間,坦白說,沒有人不在想這問題。但與此同時,也沒有人不在尋找「是」與「非」之外的答案。
因為,大家經過過去一年,都成長了。都知道香港的出路,只有在重重矛盾、悖論、衝突中,跌跌撞撞地尋找。
我真心的答案是:this is not a question。非黑即白的「移民」概念,早已在冷戰結束時,已一併終結,正如中美就算出現新冷戰,也不會有一道圍牆,而是全新型態、互為表裏的衝突。不少人提起「移民」,往往有出於情緒的反應,就是因為假定了一種either / or 的對立。
從前,或許是的。但現在,還是嗎?
我們不妨先梳理提起「移民」,往往出現的對立式dichotomized情緒:
1A. 假如移居別處,就等於放棄我城,促進換血,這是不負責任。
1B. 假如留守我城,但君子不立危牆,連累人犧牲得毫無價值,同樣不負責任。
2A. 假如移到他方,天天圍爐取暖,只會成為蝗蟲,成為別人的排外對象。
2B. 假如移到他方,成了由內至外的美國人、英國人,豈非數典忘祖。
3A. 假如離開香港,沒有了熟悉的土地承載,再不會有香港身份認同。
3B. 假如留在香港,換血急速進行,社會大手術,同樣不會有香港身份認同。
4A. 假如到了海外,找不到和現有待遇同級的工作,就是二等公民,代表無能。
4B. 假如到了海外,只靠私人儲蓄過世,那是階級特權,是為自私……
「移民」的偽對立:住這裏Vs住那裏,融合Vs排外,上流Vs下流
凡此種種,一堆負能量。但這些對立,從來都是偽對立來的。
1. 在過去一年運動,明顯有大量工作,都是海外香港人積極參與的:捐款,文宣,後勤,乃至專門回來,反映他們始終心繫香港,港人對他們,不應有事鍾無艷;某程度上,國安法甚至也是要專門打擊他們,從現在通緝美籍港人Samuel Chu,即可見一斑。同理,生活在香港的不少人,其實早已「精神移民」,只在乎物質層,卻也不見得可以有何貢獻,則大可無事夏迎春。在國安法時代的新香港,有不少工作,即使不談政治,也100%肯定海外比香港適合,例如教育、文化、藝術、創作、創科等,都必須無邊界的創作力,才能成功;而通過互聯網和社區網絡,即使身處海外,影響也依然能輻射本地,甚至更能輻射本地。
就像疫情期間的教學,甚至香港、紐約還是剛果,又有何分別?而且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不少家長都覺得此刻的香港,不可能是理想地方:只要問有多少表面上支持政府的「藍絲」,讓孩子在非海外學校、非國際學校、非直資、非IB的本地學校接受教育,就是最好的指標。但另一類工作,卻是必須在地才能見效,例如社工、醫護、工程、本土經濟等,他們令香港人活得體面、尊嚴,同樣有時代選中的機遇。台灣民進黨創黨時的金主們,大都在戒嚴時代白手起家,對台灣自然有貢獻;猶太人保存血脈的大腦,二戰時都在美國,自然也對手足有貢獻。貢獻不在身在何方,而在心在何方。
2. 假如「移民」的定義,就是昔日的唐人街,時光停滯,與外界隔絕,連當地語言文化也不懂,自然非常糟糕,也值得被排斥;等而下之的酷愛炫富,乃至反客為主影響當地核心價值,更是大忌。至於昔日不少二、三代移民,以和母體割裂為榮,滿口比本地人更造作的口音,同樣叫人吃不消。但香港人難道沒有其他選擇?全球化時代出現後,不少到了海外的香港人,都奉行「engagement」策略,一方面積極融入當地圈子,另一方面在當地建立的社會資本,能對香港有幫助,例如進入當地經濟高端層,或把香港文化融入當地、自成fusion,都是功德無量,兩者兼顧得如魚得水,因為認同從來不是排他性的。這完全不涉及政治,但也是「國際線」的真諦。同一道理,留在香港的,同樣可以建構本地國際網絡,單是一間重慶大廈,就是由下而上國際線的寶庫。
3. 甚麼是「香港身份認同」,自然每人都有不同定義。林鄭月娥、李柱銘、梁天琦的定義,就全不一樣,但都會存在,就算是2020年的林鄭月娥,也不會說自己不是香港人吧。所以無論怎樣定義,香港身份認同從來都是外向型的,是很有效的大熔爐,信奉的是公平競爭、相信法治但靈活變通、專業精神而超然政治、東西文化共融、不依靠被規劃而相信由下而上,屬於典型的港口身份:例如梁天琦、羅冠聰也是新移民港人,南亞裔Jeffrey Andrews是土生土長港人,猶太人盛智文也是歸化港人。假如說離開了香港,就再也沒有身份認同,那怎解釋在過去一年,不少海外港人二代、甚至不懂地道廣東話,就像剛談及的美籍港人Samuel Chu,也完全被connected?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對身份認同的影響已經超越了昔日理論,顛覆了上世紀對地緣政治的想像,本身就是一種加速劑。且看今天香港青年認為與英國同齡港人屬同一社群,還是感覺隔壁藍絲長老更似同一屋簷下?
4. 說到海外的生活、工作,這從來不應使用香港的同一基準:人不應該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活。在這層面,處於不同崗位的香港人,完全可以發揮2+2=5的作用。香港人的資產相當豐厚,能力也高,人均GDP接近五萬美元,甚至高於不少人的移民目標德國、加拿大、日本;總GDP的規模,也可比愛爾蘭、馬來西亞、以色列,而且還未計算海外港人在內。
在全球化時代,香港人毋需大規模聚居在某一地方,也可以結成互助經濟體:英國港人可以支持住在台灣的黃秋生拍電影;台灣港人可以建立網上教室教美國港人中文;美國港人可以請被打壓失去工作的本地港人當freelance designers、editors;本地港人則可以從英國網購當地港人製作的日用品……李嘉誠在英國建「香港城」,固然是由上而下的例子;無數可以出現的虛擬香港村,則是由下而上的例子。香港百年前起家之時,華商全球網絡的匯款,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讓香港成為一體兩面、內外合一的概念,日本濱下武志教授對此有詳細研究。百年前,未有現代科技,尚且如此,何況2020年後的世界?
這些,自然都是理念層面的討論。重點,還是如何執行。
真正的「移民」,其實是減少任何單一依賴的一個「Package」
十年前,我就真心相信每一個香港人,無論今天廣義的黃、藍,都應該有一個足以在全球生活的package。無論是最本土、還是最建制的人,萬一到了萬不得已之時想離開,都不應該受限。建制派有一個觀察是對的:不少vocal的本土派輿論領袖,都不在香港。不願離開時,也應該擁有實力。這對人對己、大局小局,都有好處。這個package,不是由純粹物質的check list組成的,而是由能力主導的check list 組成的:
1. 我們需要有被其他地方接受的能力。這不一定等同外國護照,可以是一種後備身份(例如擴權後的BNO),可以是一種聯繫身份(持外國護照的家人讓你離開),可以是一種能力身份(擁有其他地方高認受的專業資格),也可以是一種社會身份(外地朋友願意和有能力在必要時協助離開)。對香港人而言,這是不少人想到「移民」時真正所指的:對現狀感到不安,但因為種種原因,卻不希望馬上走,這在黃、藍營當中,都非常普遍。
2. 我們需要有在任何地方都能開工的能力。這不等於高薪厚職,甚至恰恰相反:在未來slashers世代,任何工作反正都保障不了終生收入、也再沒有到死的長糧這回事,真正能保障生活的,再不是擔驚受怕地保住一份工,但到了退休還是繼續擔驚受怕,而是要有到死也能開源的能力。很多人不敢發聲、犧牲一生的自由,不外出於這種恐懼,因為很擔心沒有走出comfort zone的能力。
至於這能力是甚麼,總會與時並進,更重要的,還是「學習的能力」。我們常對新一代說:能夠好好與人溝通(須知陪月、幼稚園老師才是最難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與持不同語言者溝通(例如瑞士人那樣有四種語言),與電腦溝通(例如掌握編程語言、能隨手寫網頁和app等),基本上,就可以保障在任何地方找到工作。無論現在是否依靠單一僱主,我們都必須有第二、第三收入,可以是某種嗜好,可以是某種投資,而且應該是geographically friendly。到了要走要留,地域就不是限制。
3. 我們需要有在任何地方都能適應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在過去十年,常推廣的「文化智商」(CQ),一方面了解國際關係宏觀的基本倫理,另一方面要在最「落地」的日常生活,培養多元品味,例如兼容咖啡與烏龍茶、印度電影與台灣文藝片、Rap與古典樂等,那樣到了任何地方,都不會成為異鄉人。而這能力和我們珍愛本土文化和生活,從來不是對立的。即使足不出戶在香港,只要有能力,也足以建立personalized的獨家國際網絡,這可以圍繞你的興趣(例如電競)、技能(例如投資)、研究(例如找到愛好哥德式建築的全球同路人)、工作產生,到頭來,才容易在不同地方都有接頭人,讓網絡和現實世界虛實相間。至於出國留學、working holiday,除了增值,也是獲取上述網絡和能力的理想中介。
海內外香港人,不分黃藍,也是命運共同體
只要香港人、特別是中生代和新生代,能做到上述各點,兄弟爬山,各自選擇,自然不應再有「移不移民」這疑問。目前有大約150-200萬港人和後代散居海外和中國內地,單是主張加拿大的60多萬香港人、已比在沙田的香港人多,香港人已經是一個散居全球的命運共同體。今天藍黃高度對立,其實除了20%酷愛天天鬥爭的深藍無可救藥,絕大多數香港人的思維都是很一致的,在共同體內部,到了海外,反而大可以拋開政治分歧,就像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在香港,反而變成buddy,因為他們有共生能力。例如不少(表面上的)藍營商人,捐了很多資源支持香港(大多是黃營的)新一代創業、學習,這種資源流動,屬自然發生的默契,這就是真正的香港;現在很多僱主也在讓資金、公司先移到海外,也製造了不少就業機會予香港下一代。我們面對大時代,應該改變停留在數十年前「是否移民」的過時思維,內外合一,這才是香港人生存下去的最大憑藉。
在過去十多年,每次被訪問,都有記者問我「是否移民」。其實,我心裡明白,他們只期望最簡單的答案。而作為國際關係學者和近年的創業者,我大多時間,都不在香港。於是,有人以為我在新加坡,有人以為我在台灣,有人以為我在葡萄牙,有人以為我在英國,有人以為我在美國。其實,我全都在,one way or another,因為我成長以來,就是如此追求,也許是預視了全球大趨勢如此,也許是預視了狹義香港的出路如此,也許是futures studies和國際關係令我不能自拔。
至於未來,作為父母,讓下一代在這樣的香港接受教育,無疑是不負責任的,因此一定會讓她們到海外讀書,也會花多些時間和她們一起,但除非有不能入境的一天,否則斷不會改變保留香港為根據地之一,而且無論在香港、還是海外,適逢亂世,都應該開拓更多業務。朋友們,即使以往不理解,難道到了國安法時代的新香港,還不理解嗎?身體力行讓香港人有落地的國際視野,無論身在何方,一直都是我的崗位,過往如是,未來也如是。
但願我們不會成為最後一代香港人。
經濟一週,2020年8月
⏺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95904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1萬的網紅笑波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注意觀看時請帶耳機, 或適合自己一個人享受...觀看啦*** 夠3000LIKES再拍其他女主角故事A_A 如果不打馬賽克,影片要18禁了… 上集: https://youtu.be/tBYRQOGA96Y 【如果喜歡此片,可以按「新増字幕」出一分力喔,感激!】 Subtitle Help:...
日本ib學校 在 移居台灣 真實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點解會揀移民台灣?點解會揀高雄?
呢兩日收到好多朋友PM 里奧叔叔,問里奧當初點解會揀台灣?好怕台灣遲早會變另一個香港到時又要走一次,揀好台灣後又點解會揀高雄?聽講高雄又熱 空氣又差 ,更有人問台灣人對香港人觀感如何?小朋友適應問題等等。
里奧都好明白大家近日既心情,移民始終係一生中其中一項大工程,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一下里奧當初既諗法,希望唔會覺得里奧寫得太悶。
點解會揀台灣?
坦白講,以里奧叔叔既條件,除咗台灣唔知仲可以揀邊度
記得第一次踏足台灣係20年前,當時只係跟旅行團嚟玩咗7日,對於當時極年輕既里奧覺得台灣唔好玩,而且每個城市都感覺落後,所謂既夜市就只係擺地攤,簡單講就係唔鐘意去台灣,旅行就緊係去日本泰國啦。
之後隔左差唔多十幾年「移民前」,係里奧嫂既要求下終於再次踏足台灣,呢次既感覺就產生咗好大變化。
台灣雖然都係用中文,但文化就同香港及中國大陸,完全唔一樣,就算用新加坡做比較,台灣比到里奧既感覺好舒服,學秋生哥話齋呼吸既空氣都甜D (其實空氣質素有時候好差)
里奧讀書時期去咗美國幾年,之後係中國大陸工作又長駐咗幾年,就算當初對台灣既了解唔深,嗰種舒服既感覺就對里奧叔叔產生咗移民台灣既諗法。
咁對於當時里奧叔叔嚟講,台灣有咩好呢?
1, 近香港,里奧&里奧嫂雙親都係香港,香港屋企如果有需要我地返去都好快就到,里奧試過由高雄家出門口起計到香港家門口,只係用咗4.5小時
2, 生活及飲食文化接近,以前係美國除咗去唐人街外,好難可以食到中餐,就算係中國大陸嗰幾年,由於長駐係四川既關係,日日食野又油又辣,雖然台灣都唔會同香港完全一樣,但起碼有好多選擇,飲食係生活一大問題,唔慣會好辛苦。
3, 居住環境舒適,里奧家係香港都算蝸居一族,後期忍唔住搬去元朗租間大D既屋仔住咗幾年,但香港樓價不斷上升,買唔到樓既里奧就好希望有一個安安樂樂既家,台灣好似可能有D機會(不知那來的自信)。
聽落好似幾好喎,不過有兩大問題要解決
1, 小朋友既學業,當時里奧兩位千金年紀仲細,適應能力方面里奧完全沒有擔心過,不過台灣教育以中文為主,以里奧個人角度嚟睇,英文就算唔叻都最好唔會太差,咁係台灣可以點解決呢?
2, 搵食,香港始終係自己既地方,無論環境點變都好,一定搵到工作,但係台灣萬一做生意唔掂會有公司請嗎?手上既資金又夠我生活幾耐?做生意環境又陌生,萬一失敗又點算?
就係咁,嗰次旅行之後返到香港就日日諗可行方案,除咗解決到小朋友既英語學校之外「私校」,搵食呢方面都未有一個方向,甚至連做咩生意既idea 都未有。
里奧當時可能係香港壓力太大既關系,而且加上雨傘運動,里奧覺得無論去到世界各地,只要努力融入社會,了解到當地文化,就算夜市開檔賣雞扒都應該可以生活到,加上抱住要走就趁早既心態,最後就決定走咗先講。(里奧太衝動,這只是個人立場)
點解會揀高雄呢?天氣又熱空氣又差嗎?
當初里奧係打算到台中,咁點解又會變咗係高雄呢?
當時聽講好多香港人選擇台中,而當時移民公司都建議里奧去台中,亦係FB群無啦啦又有位居住台中多年既港人好熱心咁話幫我,又帶里奧家遊台中市,心態上會諗點解咁多人都話台中好既?
里奧家都覺得台中幾好,北上南下又方便,但可惜因為兩位千金教育係里奧嫂既考慮重點,係香港已經希望女兒就讀IB school 既里奧嫂都希望到台灣讀IB school,但在台中沒有IB小學,就係咁我地就再花時間去高雄考察一下。
到達高雄第一感覺係城市規劃好整齊,呢次係里奧第二次踏足高雄,之前落後既感覺完全冇曬,但太陽就真係好鬼曬,空氣既感覺又唔覺比台中差好多,可能當時只係短短既幾日考察,但感覺都唔錯,加上里奧嫂睇完學校非常滿意(學費除外),最後我地就決定以學校來決定居住地,落戶高雄。
台灣人歡迎香港人嗎?
里奧相信咩人都會有,不過如果以里奧家呢五年既生活體驗,就從來未遇過嚴重既歧視,但偶然都會遇到有D賴皮鬼扮曬野,通常呢D賴皮鬼會係做錯野既時候出現,例如銀行手續上會有不清楚,賴皮鬼會話你地香港人唔明,台灣人係咁做…blablabla .
但係生活上里奧就完全未有過不愉快經歷,里奧家在地台灣朋友占大多數,間中都會參加港人聚會,可能是接觸台灣人多的關係,慢慢都了解台灣文化,台灣人大部份都好容易相處,只要慢慢融入社會,生活上唔會有人覺得你「唔地道」,好快就好習慣。
貶眼間五年又過去,尋日晚餐時與大女分享最近香港大新聞,12歲既佢似乎已經唔多關心香港,香港對於佢地嚟講只係一個出生地,盡管每次有大新聞里奧都會分享之外,佢地兩姐妹已完全融入,認為自己係台妹,但作為父親既里奧叔叔,一直要佢地明白『台灣是你們的家,香港是你們的鄉』,一生不變。
🙏🏼🙏🏼🙏🏼🙏🏼🙏🏼🙏🏼請分享🙏🏼🙏🏼🙏🏼🙏🏼🙏🏼🙏🏼
#里奧叔叔
#移民台灣
#日希移民
日本ib學校 在 Anita Chen 陳巧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下一站,🇯🇵日本東京】
我們選擇日本東京作為我和安安生命裡下一個篇章。
媽媽接下東京一間國際學校學習總監職位,負責幼稚園-12年級課程規劃設計和評量,安安也即將跟隨媽媽腳步正式踏入IB課程。
這個決定最大的動機其實是希望安安和阿公阿嬤有多一點時間和空間。因為單親,安安只有媽媽這邊的家人,希望安安和阿公阿嬤親暱。每天早上下午看著三個人視訊兩次,抱著iPad親來親去都心疼。芬蘭到底遠,阿公阿嬤台灣芬蘭兩邊跑,又遠又累又貴。心想趁這幾年安安還黏媽媽阿公阿嬤,又正是好玩的時候,想辦法製造多一點機會在一起。
東京離台北4個小時飛機,隨時有長週末都可以回家吃飯。東京和赫爾辛基相比,到底氣候,語言,飲食多了點熟悉度,阿公每天可以去逛電器行,阿嬤每天逛超市,來短住長住的意願都高了點。
住過香港的蝸居,東京房價相對於便宜。以前香港的房租到了東京竟然可以租到三房有前院後院的房子,整個生活品質提升,全部朋友叫好,以後來東京有包吃包住。
媽媽閨蜜,乾兒子,許多日本好友全部都在。我們人還沒到,整個支援系統都已就位。
日本大環境乾淨整齊,育兒親善,人文素質高,藝術展覽活動多,閱讀風氣旺盛,資訊多樣化,重點還要是媽媽看得懂,聽得懂,講得到,不聾不盲不啞。🙈🙉🙊
媽媽愛爬山健行露營滑雪潛水,所有說得出想得到的戶外活動通通都有。日本四季分明,大自然資源豐富。東京國際化,生活圈和人際圈可預想再次熱鬧起來。
其他像是生活機能,飲食文化更不用提了,光是待在超市和百貨公司的地下街就足夠讓讓人興奮不已😁
#怎麼又像是去打工度假了
#尋找更美好的生活
日本ib學校 在 笑波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注意觀看時請帶耳機, 或適合自己一個人享受...觀看啦***
夠3000LIKES再拍其他女主角故事A_A
如果不打馬賽克,影片要18禁了…
上集: https://youtu.be/tBYRQOGA96Y
【如果喜歡此片,可以按「新増字幕」出一分力喔,感激!】
Subtitle Help: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DpK1rg5I9Zc3ToY13vbR3w
ʕ •ᴥ•ʔ 訂閱成為波友:https://www.youtube.com/subscription_center?add_user=ylok999
想看更多有趣影片就分享支持吧! ;)
------------------------------------------------------------------------------------
Check out 波子's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smilingbori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milingboris
◎Email: smilingboris@vs-media.com
------------------------------------------------------------------------------------
O其他爆笑系列O
Mr. Presid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76zIp1lcQ&list=PLOOHaug3F2Yy3AvADS4XhqG9gvrMXUgEE
病橋模擬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4KSwmXmaHs
MOGEKO古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ccKXTB-us
小狗MUFFIN VLO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7WDSqUkZw&list=PLOOHaug3F2YxcMrEcM49xN5iHV2QcJ-r5
「波子舞教學系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xxDJWT_J0
「OculusRift模擬真實遊戲系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JxvmOhyDg&list=PLOOHaug3F2YxOW5-dQrGUjb9Sp5hct3J8
「Cat Mario惡搞遊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MfOdBj1cU
「魔女之家系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tGSpbiNY4
「OUTLAST前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dOALRMLYs
「Happy wheels系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9ACyKlH0M
「South park衰仔系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TGeHQ2z6E
「Goat Simulator模擬山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XrCtiuzqQ
「IB恐怖美術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eQ74ZsZ_DQ
「The evil withi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xWY5O-WxSk&list=PLOOHaug3F2Yy7vKMGYTgsD2RCsgvvJC8E
日本ib學校 在 [妞爸直播]日本國際學校上那些課程IB IBDP GCSE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妞爸直播] 日本 國際 學校 上那些課程 IB IBDP GCSE 自主課程?還有獲得哪些機構認證呢?[NyoNyoTV妞妞TV]. NyoNyoTV. NyoNyoTV. 1.25M subscribers. ... <看更多>
日本ib學校 在 UWC Taiwan - 台灣學生Grace Sun在日本UWC Pre-IB...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學生Grace Sun在日本UWC Pre-IB 課程的分享,想到日本的同學請抓緊申請,截止日期為2月24日 ... 各人資質所長都不同,在這所學校每位同學的存在,必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