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又做了第二輪的知識包整理,這次的主題是故宮,我講過【從延禧攻略到如懿傳-重溫老北京】這個主題,但這次被收錄的是比較少人提到的明代故宮,明太祖到明成祖這段時間位在南京的皇宮是什麼情況,歡迎大家來複習,記得去年這一集是我的明史系列第一集,除了認識明代故宮,順便聽聽各位明朝皇帝的故事以及明末三案吧 !
🎧趕緊戴上耳機,一起線上收看吧,當成podcast聽也不賴!歡迎在youtube頻道底下留言分享你的心得。
【故宮篇】紫禁城風華之旅──皇家日常 ◎李純瑀
https://youtu.be/vvQt5CDxO0k
📌君王美人、英豪奸佞,種種傳說,街坊巷弄間,為尋常百姓津津樂道。帶大家走入紫禁城,了解重大節日的食衣住行和娛樂,發掘紫禁城中的皇家日常。
【故宮篇】紫禁城探秘 ◎吳駿聲
https://youtu.be/mqjVC12d408
📌在古老的中國,人們認為天上有三垣二十八宿,其中紫微垣不但位居三垣之中,且位置恆久不變,故稱「紫宮」,是為天地居所。統御天下者為「天子」,其居住地自然是塵世間的紫宮,皇家重地閒雜人等莫近,號曰「紫禁城」。
【故宮篇】從明故宮到清故宮:明代皇帝的那些事兒 ◎黃偉雯
https://youtu.be/BzEPCVvwRIo
📌明代皇帝與伊斯蘭教的關係?他們的的專情與荒唐?明太祖時期的「胡惟庸案」則改變了日後六百多年的內閣制度。那些事兒充滿光怪陸離卻也令人唏噓不已,在紫禁城迴盪,讓後人憑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
明代 紫禁城 在 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聊聊文化的瑰寶,聽聽故事吧 #故宫六百年
.
🎏皇宮的存在,要從多側面觀、多角度看。譬如:從建築感受壯麗輝煌,從文化感受豐富多彩,從哲學感受天人合一,從歷史感受興盛衰亡,從服飾感受美輪美奐,從文物感受到真善美,從人物感受立德立業,從宮室學到佈置裝潢,從園林學到天然情趣,從教育感受成才培養,從警衛感到安全重要,從禮制感受日常學養。
.
講到故宮,我們總有種混亂感,台北似乎有一個、北京一個,但事實上南京、瀋陽也都有著自己的故宮,而這本 #故宫六百年 說的卻只是北京故宮,紫禁城。那為什麼書名是故宮六百年,不是紫禁城六百年呢?
.
我覺得是因為,故宮故宮,過去的皇宮。
.
紫禁城這個名字不足以支持明清到現在六百年的歷史與故事,兩大王朝中間發生了太多的波折,紫禁城也不是明朝一直以來的皇宮之地,明太祖朱元璋究竟該定都何處?明成祖永樂帝朱棣為何落腳北京?李自成推翻明朝幹嘛又一把火燒了宮殿?
.
人家吳三桂至少還是因為陳圓圓,才衝冠一怒開了山海關。
.
而清朝繼續選擇明朝的宮殿繼續作為皇宮,也是個有趣的選擇。一般在王朝更替之際,有兩件事必須要做,一是把自己的宮殿,修得比前朝的規模更宏偉;另一件是往往要焚毀前朝的宮殿,按照古代的政治思想,這可是關乎新王朝氣數的重大問題。清皇室作為遊牧民族政權,選擇繼續使用北京的明皇宮,是歷史的例外。
.
想想清代的皇宮最終得到保全,也算是歷史以例外來回報吧!
.
北京故宮博物院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做為歷史見證者,北京故宮有過輝煌、有過凱歌,也有過滄桑、有過低谷。但最重要的是它留存了下來,可以說真正的北京故宮,並不是十幾年中完工的就停止成長,這是一項持續了六百年的工程。
.
留給後代下一個六百年。
.
🎏🎏完整內容請看個人頁面的方格子網站
https://taplink.cc/s1101601
📢明代故宮,該坐落在哪?
📢過八關,從五千人脫穎而出的選美皇后
📢清代故宮,一震塞外揚起的旋風
📢真正穩定清朝統一局面的康熙帝
.
#翔武紀 #閱讀 #書 #新書 #閱讀日常 #讀書 #閱讀心得 #reading #bookshop #instabook #book #bookstagram #bookworm #網美 #網美集散地 #攝影 #likeforlike #lfl #like4likes #writing #文字 #方格子 #時報文化 #思潮線 #歷史 #文化 #北京
明代 紫禁城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只是浪漫!】
💜魔幻?神秘?還是奢華?提起紫色,會讓人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2021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副總統賀錦麗、前第一夫人希拉蕊、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分別以不同色調的紫色出席這個重要場合,是巧合?還是有什麼特別意涵呢?
(💙新任第一夫人吉兒拜登,穿著設計師品牌Markarian特別為她所製的藍色大衣出席典禮,藍色有正直、有秩序的意含,或許也是期望在疫情未歇停的時刻,新總統的上任能為國家帶來這樣的安定力量。)
希拉蕊接受訪問時的回答給了答案,「我的確是有計劃地穿紫色,因為我知道拜登總統的主軸是團結。當你把藍色與紅色加在一起,就會成了紫色。」
原來,美國民主黨的代表色是藍色,共和黨則是紅色,而紫色正好是兩種顏色的混合,先前選情激烈的搖擺州因此被稱作「紫州」。
現代色彩學奠基者之一的約翰內斯伊頓,曾經形容紫色是「非知覺的顏色,神秘,令人印象深刻,有時也給人壓迫感,並且因對比的不同,時而富有威脅性,時而又富有鼓舞性。」聽起來,紫色似乎是一個情緒很多元的色彩。
#紫色是皇室代表色 ?
在東方,紫色自古以來便象徵尊貴、祥瑞,漢朝劉向所著《列仙傳》中,就有「紫氣東來」的說法;明代以後,朝廷的所在地稱為「紫禁城」,也是一例。
而在西方,早在古羅馬時代,紫色就已經被用來代表皇帝,因為當時的紫色染料難以生產,價值甚至超過等重黃金,自此之後,紫色在西方幾乎與王室直接畫上等號。
16世紀有榮光女王之稱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也曾禁止宮廷官員隨意穿著紫色,只有與她親近的廷臣,才有穿紫色衣服的資格。一直到現在,英國仍然是只有君主的王冠,才能使用紫色。
#不只是浪漫
在成為一般大眾皆可負擔的顏色之後,紫色原本榮耀、尊貴的意涵,並沒有完全消失,反而在藝術家與流行時尚推波助瀾地使用下,另外又增添了浪漫與女性特質的意義。
19世紀末期婦女參政權運動使用紫色、白色、綠色(在美國綠色則被替代為金色)為運動旗幟的代表色,也讓這種搶眼的顏色,成為反權威的視覺代表之一;知名英國女性詩人珍妮約瑟在1961年的代表作《警告〉中,描寫自己身為女性不願屈服社會成規,第一句就寫道:「當我年老時,我會身著紫色...」(When I am an old woman I will wear purple…)。
浪漫、帶有女性特質、反傳統、反權威,而且具有反思性的意涵,使得紫色成為流行文化和社會運動中常出現的視覺主題。
#BeautiMode #紫色 #色彩心理學 #美國總統就職典禮
明代 紫禁城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明代 紫禁城 在 故宫最大的汉白玉石跨越明代王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故宫最大的汉白玉石跨越 明代 王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故宫》第一集肇建 紫禁城 | CCTV纪录. CCTV纪录. CCTV纪录. 1.03M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明代 紫禁城 在 I Love GO China 愛遊中國- 天安門坐落在北京紫禁城的入口處 的推薦與評價
天安門坐落在北京紫禁城的入口處,在廣場前是重要道路長安街,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設計者為明代的御用建築匠師蒯祥,天安門始建與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