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要重金贖回蔡文姬
我見網上不少文章在探討,作為喜愛「人妻」的曹操接回蔡文姬,為何要讓她同董祀成婚,並未佔為已有而討論得熱火朝天。其實,如果你了解曹操,知道當時的情景,是很容易得出答案的,並不存在所謂揭秘一類高深的課題。
-----
亂世佳人苦,腸斷付胡笳
大漠,孤煙直,茫茫戈壁;琵琶,馬頭琴,秋草飛黃。叮咚地駱駝鈴聲,清脆而又單調,落日深處行進着地一隊駝隊,在隱隱地《陽關三疊》聲中,向着關內依然執着地移動著。荒涼的邊塞上,那遠處依稀可辨的烽火台,在半簾彎月的映照下佇立的身影,顯得格外地孤獨……
文姬歸漢,一個淒美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被頌詠了千年。這淒,說的是蔡文姬悲情的身世,懷骨肉生死離別之痛,在漫漫長路上跋涉;這美,說的是蔡文姬終於結束顛沛流離,異域邊塞,帶着希望,一步步地向着故鄉逶迤而來,這個中滋味,怕只有這文姬心中才知道。
蔡文姬,名琰,漢末女詩人,河南杞縣人,出身名門望族。自小受過良好教育,博學多才,通曉音律。初嫁河東衛仲道,不久丈夫病死,回到娘家。東漢戰亂之時,遭董卓部將俘虜,獻給匈奴的左賢王。後被曹操重金贖回,再嫁董祀為妻,並完成《續漢書》的寫作。
其父蔡邕是東漢文學家、書法家,通曉經史、音律、天文,曾仕董卓。董卓被殺後,他也受牽連,被那設連環計讓呂布殺死董卓的王允投入獄中,最後迫害致死。
不得不說,這蔡文姬實在是個苦命之人,她美貌且才華橫溢,精通音律,是結結實實的大才女一枚。但在東漢那亂世之時,女人的命運是自已無法掌握的,尤其是對美麗的女人來說更是如此。
蔡文姬最初是嫁與河東衛氏家族的衛仲道,可丈夫早亡,她被看作克夫之人而遭到婆婆怨恨,在衛家無以立足,遂回娘家守寡,但及至父親蔡邕死後,孤寂如草,百般地不順。在董卓之亂時,北方的匈奴趁機南下劫掠,蔡文姬在戰亂中被亂兵擄走,獻給了當時匈奴的左賢王,在大漠荒原生活了12年,並生育了兩個兒子。
曹操北征烏桓後完成霸業,匈奴單于劉豹畏懼曹操勢大,主動派人請和。曹操說起蔡文姬被匈奴擄掠一事。劉豹嚇得趕忙通知左賢王,讓蔡文姬回歸漢朝,於是便出現文中開頭的一幕。
曹操原本是蔡邕的學生,當他得知小師妹「沒入」匈奴後,很是自責,趁着匈奴請和之時,提出此事,匈奴自是不敢回絕,何況曹操還是派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贖回,對此,也給足了匈奴的面子。
我見網上不少文章在探討,作為喜愛「人妻」的曹操接回蔡文姬,為何要讓她同董祀成婚,並未佔為已有而討論得熱火朝天。其實,如果你了解曹操,知道當時的情景,是很容易得出答案的,並不存在所謂揭秘一類高深的課題。
雖說蔡文姬可以說是曹操的小師妹,但其實並沒有史料證明曹操一定就是蔡邕的弟子,只是有記載說曹操經常去拜訪蔡邕,探討詩文,當然,作為文學大家的曹操對蔡邕是十分尊重的,執師之禮也是很自然的,所以我認為,二人應該是那種亦師亦友的關係。
在這樣一種關係下,曹操結識蔡文姬當然是很自然之事,他肯定對蔡文姬的文采是相當了解的,所以,當他聽說其在匈奴之事後,伸出援手接其回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這曹大丞相喜歡「人妻」是盡人皆知,估計除了丁夫人外,其它皆是二婚之婦。在宛城同張繡的老嬸嬸鬼混時還差點送了性命,子侄皆亡,弄得來丁夫人要同其拼命。更讓曹操心痛的是失去了最心愛的大將典韋,這些都是曹操刻骨銘心的慘痛之事。
蔡文姬的美麗當是無疑的,不然那些亂兵在一大堆擄來的女人中,會看出她的美麗而將其獻於左賢王。但當曹操要將其接回時,蔡文姬年已三十有五,大漠的風沙同歲月一起,將她昔日的豔顏沖刷得是早已不在。所以,對美豔不管不顧的曹操接其回來的初衷,絕對不會是以獵豔為目的。
曹操的目的只有一個,要對得起老師蔡邕,要對得起蔡文姬的文才,更是可憐這小師妹的命運多舛。有些人為了吸睛,說什麼曹操同蔡文姬是青梅竹馬,舊情難忘,這些都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嚴重鄙視之。
蔡文姬的歸漢對她本人來說,也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她原本在匈奴的地位就不高,僅僅是左賢王的一個妾而不是妻,因為如果是妻就必定有封號,匈奴叫作「閼氏」,這蔡文姬並無此尊號,所以她只是眾多小老婆中的一個。
更為嚴重的是,按匈奴「烝報」習俗,一旦丈夫故亡,蔡文姬則必須歸於左賢王的嫡子,這對深喑漢家禮儀,才學傍身的她來說,那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她只能選擇回歸。但她畢竟同左賢王生有兩個兒子,當她要離開時,兒子是帶不走的,她又只能孤身歸漢。
這對一個母親來說,那可謂是割肉之痛,何況她知道,這一走就是生離死別,從此天各一方,再無相見之期。但回歸大漢又是她的宿願,於是,她只能接受現實,一步三回頭地踏上了歸程。
秋草枯黃,大漠悲雁,琵琶冷咽,胡笳聲起。就著那滿目的淒涼,忍住內心斷腸的心傷,蔡文姬呤出了千古悲歌《胡笳十八拍》。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注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這是一首令人落淚的長篇詩作,上述僅是其中之一拍。表達的是別子歸漢路上的思子之情,一詠三歎,讀來腸斷。
明朝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郭沫若稱道為「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這《胡笳十八拍》被後人譜成18首歌曲,是我國古樂府琴曲中的著名聲樂套曲,以其委婉悲傷,撕裂肝腸而位列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名曲。唐代詩人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詩中寫道:「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
蔡文姬歸來後,曹操關照有加,並自以為是地給她找了個夫婿,時任屯田都尉的董祀。但作為名士的董小鮮肉實在是不喜歡這兩作人婦,青春不在的蔡文姬,但畏於曹操的權勢,只得隱忍而受,於是對蔡文姬是作「冷暴力」處之。
悲催的蔡文姬對此也無良策,只能得過且過地苦捱時日,但一個偶然的機遇卻打破這看似平靜,實則悲哀的現狀。
這董祀不知道因何事犯下死罪,當處斬令發出之時,蔡文姬披頭垢面地出現在曹操大宴賓客的大堂上,大冷天光著腳替丈夫求情免其一死。後漢書形容蔡文姬:「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辨,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 曹操看在她的面子上,赦免了董祀。
經此一劫,董祀對蔡文姬敬重有加,從此接受了她。至於後來是如何一樁情景,蔡文姬是否從此就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史無記載,對此就不敢亂猜測了。
據說後來夫妻二人選擇了隱居,所以之後的蔡文姬就再也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裏。但她有個女兒卻是嫁給了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由此推測,過得還算是不差吧。
有一件小事可以說明這蔡文姬的才情,在一次交談當中,曹操表示他當時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表示,父親所收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但是自己能背出400篇。蔡文姬:被曹操重金贖回的小師妹
曹操大喜說道:「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蔡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也就是說,她憑著記憶寫出了四百本書,可見其才情了得。此事非風聞,乃見於正史。
至於風聞之事倒也有一樁,現一併錄下,就教於方家。說的是蔡文姬的書法造詣非常之高,深得其父蔡邕真傳。後為她將此技藝之精髓傳與一鐘姓之人,而鐘又傳給一位叫魏夫人的書法高人,而這魏夫人有一弟子,乃中國書法界巔峰神人王羲之。只是俺不知道其真實性能有多大。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蔡文姬 #曹操 #胡笳十八拍 #匈奴 #東漢
明朝好丈夫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 篡位自立或抄家滅族 一
歷史春秋網
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
導讀:堂堂一國之母,披散頭髮,光著雙腳,一步一泣,梨花帶雨,哀問自己名義上為帝國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嗎?」而皇帝已經萬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說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麼時候」,千般無奈,萬種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處,獻帝對同坐的郗慮(臣子奉另一臣子之命竟當皇帝面捕誅帝後而安坐)而感嘆的那句話:「郗公,天下竟有這種事!」
說到權臣,首先會想到曹操。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不僅使短短幾十年的三國歷史膾炙人口,更使曹孟德蒙上千載罵名,以「白臉奸臣」的形象遺之後世。少年時讀《三國演義》,也真為漢獻帝的懦弱而嘆息,憤恨曹操的奸詐凶狠。而後讀正史,看到史家直筆曹孟德殺了董承之後,又要漢獻帝把董承的女兒董貴人交出殺掉。當時董貴人已懷孕,獻帝「累為請」,哀求多次,仍舊母子受刑而死。當時的伏皇后驚懼異常,給她父親伏完寫信,講述曹操的殘逼之狀,讓其父想辦法殺曹操。沒料想伏完是個草包,一直「不敢發」,當然很快就事洩,伏完就真的「完」了。《資治通鑑》這段描寫最精彩:
(曹)操大怒,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收皇后璽綬,以尚書令華歆為副,勒兵入宮,收(皇)後。(皇)後閉戶,藏壁中。歆壞戶發壁,就牽(皇)後出。時帝在外殿,引慮於坐,(皇)後被發,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復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顧謂慮曰:「郗公,天下事寧有是邪!」遂將(皇)後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鴆殺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
中國良史的作者都是高明的文學家。堂堂一國之母,披散頭髮,光著雙腳,一步一泣,梨花帶雨,哀問自己名義上為帝國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嗎?」而皇帝已經萬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說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麼時候」,千般無奈,萬種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處,獻帝對同坐的郗慮(臣子奉另一臣子之命竟當皇帝面捕誅帝後而安坐)而感嘆的那句話:「郗公,天下竟有這種事!」
自漢以降,「這種事」屢屢發生,史不絕筆。成年以後,能靜心讀史書,觀二十四史,權臣逼帝,改朝換代,殺戮無遺,才知道曹操誅殺那麼幾個人實在是小兒科。如果當時他自己不動手,下場肯定如其後的子侄輩曹爽等人會被人一窩「燴」掉,嬰兒不免。究讀歷史,能發慨嘆,曹孟德父子英雄,不僅武功蓋世,平定北中國,而且文採華章,曹丕、曹植,龍子騰躍。即使曹魏王朝傳至最後的高貴鄉公曹髦,不僅眉目如畫,文採卓群,更能以善畫丹青之手親執兵刃,在喊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的同時,二十歲的年輕人駕戰車直衝司馬府。雖然最終身為戈穿,殞於車下,其英烈之風,仍不減曹家風採!對於曹操,連崇尚儒家正統的司馬光都心悅誠服地承認:「(曹操)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與敵對陣,意思安閒,乃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用法峻急,有犯必戮。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夷群雄,幾平海內。」
在東漢末年賊兵四起,生靈塗炭之際,曹操討董卓,破黃巾,徵袁紹,戮呂布,服張繡,梟袁譚,敗劉備,滅劉表,走馬超,又遠伐塞北,烏丸三種,鮮卑丁零,無不望風降服,致使戎狄屈膝,確實為一代豪傑!而在其有生之年,「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猶畏名義而自我抑制。至於他的子孫謀國,也是天道酬之,比起王莽之流以外戚竊國,不知要勝出幾萬倍。
曹操權臣出身,漸有天下。而後曹氏家國,又為權臣司馬氏所有。依理觀之,很有佛家因果報應的意味。羅貫中就幸災樂禍地做打油詩一首:「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料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只有兩種名義:禪讓和徵誅。權臣們奪國畏懼「篡弒」之惡,常借「禪讓」的名義。曹丕導演的「假禪讓」例子一開,晉、宋、齊、梁、北齊、後周、陳、隋、唐等等,無不借此名義。不過,曹魏,司馬晉,包括東晉的桓玄廢安帝,對前代帝君都沒有加以殺戮。漢獻帝,曹魏末帝曹奐,包括被虜的蜀漢劉禪,孫吳的孫皓,都得以善終。自南朝宋劉裕篡位,這位寒人出身的老頭子開始殺舊朝皇帝,再到沈約勸蕭衍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南朝北朝相蹈此習,末代的少年皇帝及鳳子龍孫們下場極慘,無一善終。
東魏權臣高歡逼走了北魏孝武帝,迎立孝靜帝,由於心裡有愧,對新皇帝恭禮有加。高歡死後,其子高澄襲位,對孝靜帝很是放心不下。史載這位青年皇帝好文學,美容儀,能臂下挾石獅子翻宮牆,箭術精妙,很像他的先輩北魏孝文帝。身為大將軍的高澄派中兵參軍崔季舒監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連吃飯喝酒說什麼話都要一一細稟。有一次孝靜帝在鄴東打獵,馳逐如飛,監衛都督(應該叫「監視都督」)就叫嚷:「天子您不要跑馬,大將軍會怪罪!」還有一次,高澄侍宴,舉一大斛直抵孝靜帝下巴:「臣高澄勸陛下飲酒。」封建等級社會,真正的臣下怎敢能直接「勸」皇帝飲酒!孝靜帝也急了,不悅道:「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也不想這麼活著了!」高澄大怒,指帝大罵:「朕,朕,狗腳朕!」並命令崔季舒猛搗靜帝三大拳,然後奮衣而出。連打皇帝都不親自動手,令屬下代擊,真是聞所未聞。
不久後,高澄被家奴刺死,其弟高洋襲大將軍位,很快就上演「禪讓」戲。靜帝不得已,與嬪妃辭訣。高洋派輛破牛車在東上閣等著接靜帝搬家,值班的小班長趙德跳上車作押解狀從後面抓持,孝靜帝以肘擊之,最後發怒:「朕畏無順人,授位相國,你是什麼奴才,敢逼人如此!」而對跪滿庭院淚如雨下的后妃,風神俊朗的孝靜帝還忘不了自嘲一句:「此日之事能和漢獻帝、常貴鄉公(曹魏末帝曹奐)相提並論啊。」這句話錯了。漢獻帝和曹奐「禪位」後好酒好肉好宮殿活了多年。高洋當皇帝不久,就用毒酒鴆殺孝靜帝,並其三子。
高洋初當皇帝時勵精圖治,北中國大半為其所有。而後沈湎於酒,動輒肢解烹煮虐殺臣下,有一天忽然向他妹夫元韶發問:「漢光武何故中興?」元韶是魏朝皇族,因為是高氏女婿,一直活得還不錯,此時只得老實回答:「因為王莽沒有把劉姓皇族全部殺絕。」於是高洋把魏朝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全部殺光,把元韶也囚入地牢,餓得這位駙馬爺啃自己衣服活活噎死。過了一陣,高洋又在晉陽把諸元疏屬也全部殺淨,或祖父為王,或身為顯貴,皆斬於東市,嬰兒投於空中承之以槊,共殺721人,棄屍漳水,以至於後來剖魚的人常在魚腹腔中看見人的指甲,致使鄴城人好久都不食魚。高洋又留下東魏王子元黃頭一個人,讓他和一些死囚從高台上以席為翅,飄悠而下,事先講好摔不死就饒他一命。死囚們紛紛摔成肉餅,惟獨元黃頭靈巧身健,求生心切,竟能飛到紫陌慢慢降下(估計有點像現在玩滑翔傘的技術),高洋食言,全然不顧「君無戲言」的古訓,把元黃頭交給御史關在獄裡餓死,還不如摔死來得痛快……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秦朝李斯、趙高,西漢霍光、梁冀,曹魏司馬氏,西晉司馬倫,東晉桓溫,東魏高歡,西魏宇文泰,南朝宋劉裕,齊蕭道成,梁蕭衍,陳朝陳霸先,北周楊堅,唐朱溫,後周趙匡胤,北宋高俅、蔡京,南宋秦檜、賈似道,元朝阿合馬、脫脫……朱元璋建立明朝,削弱宰相職權,最終閹堅弄權,宦官大成氣候,一個魏忠賢就已經「九千歲」了,種下亡國之禍。
有明一代,權臣只有張居正一人而已。清朝權臣差點當皇帝的只有攝政王多爾袞,後來的曾國藩、李鴻章小心翼翼,國柄在手仍一心忠於王室,最後的袁世凱一直被小溥儀念叨:他會不會是曹操?——果真是曹孟德之流,只不過世易時移,國人已不喜歡再有人當皇帝,春秋大夢,八十三天戛然而止。一代雄傑,活活憂死。
由此可見,權臣持國,只有兩種下場——一是先封王,受九錫,加黃鉞,然後搞「禪讓」,成為一朝開國之君;二是忠於王室,又戀於權力,或生時被殺,或死後宗族覆滅,鮮有善終。無論如何,子孫都難逃辱死。特別是南朝時期,王朝短命,幾十年就一個輪迴,可稱是「現世報」。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曹操
明朝好丈夫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包辦婚姻之外,古代那些特殊的招親方式(一)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在古代,女性相對於男性而言是「二等公民」,完全沒有選擇自己婚姻的權利。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就是女人的宿命。這種對女性的束縛是一把雙刃劍,女性固然無法自主選擇丈夫,但是男性也同樣喪失了戀愛的機會,無法認識心儀的女性,而婚姻也徹底淪為了傳宗接代的工具。但是,即使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奉行包辦婚姻的大環境下,古人也發明瞭許多相親及嫁娶的方法,有許多青年男女,借此獨闢蹊徑成就了自己的「自主婚姻」。
比武招親,唐高祖李淵史上最著名
比武招親,最早來源於幾千年前的「搶婚」制度。在弱肉強食的年代,男人孔武有力,自然就可以抱得美人歸。《詩經》裡有詩:「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說的是孔武有力的人才能放心地去讓他參與政事治理國家,其實在家庭裡也是一樣的道理。能夠保護家庭,保護自己的女人不受欺負,在現代都是男人炫耀的資本。
比武招親,在武俠片中是常常出現的事。比如在《射鵰英雄傳》裡,穆念慈嫁人,就是比武招親,因此與楊康有了一段孽緣。評書《三俠五義》裡,展昭娶親,也是類似於比武招親,因此與丁月華喜結良緣。《楊家將演義》裡,楊家的英雄男兒們,大多娶得武藝高強的女人歸,楊繼業與佘賽花,楊六郎與王懷女,楊七郎與杜金娥,穆桂英與楊宗保等,大多是採取的比武方式,相互滿意後喜結良緣的。作為武林世家,憑藉比武為女兒找到一個好相公,不失為一件美事。但真實的歷史,縱然是比武招親,女人親自出面比武的事情,也是極為稀少的。由女人的父親出面,找幾個武藝高強的壯漢,與應聘者比武試,試武藝,從中挑選出乘龍快婿,才是歷史的真實。而且,在比武時,不只能看到武藝,還可以看到顏值,這樣挑選出的佳婿,才更符合選婿者的意願。那種只看武藝,不看顏值的所謂「唯才是舉」,其實是不合情理的。
最早的比武招親記載來自佛經,古印度善覺王須波弗的女兒名叫裘夷,長得非常好,有八個國家的君主都來求婚,最後須波弗與女兒商量,決定採取比武招親的方式擇得佳婿,最後淨飯王的太子悉達多贏得了比賽,如願娶得美人歸。而這位勝利者,就是後來的如來佛祖。傳說中三國關羽的兒子關索,師從花岳學習武藝,也是通過比武招親娶得鮑三娘、王桃、王悅三位夫人的。
以上只是傳說,歷史上真實的比武招親,有三個人比較出名。這三個人分別是唐高祖李淵、漢王陳友諒、明朝末年秦良玉的夫婿馬千乘。北周時上柱國大司馬竇毅為女擇婿,採取比武招親方式,竇毅在屏風上畫了兩個孔雀,規定同時射中兩個孔雀眼睛的人勝出。結果參賽的公子王孫沒有一個達到條件,輪到唐高祖李淵時,一箭射中兩隻孔雀的眼睛。其百步穿楊的本事,賽過三國老黃忠。於是唐高祖如願娶得竇氏女,同時也救了竇氏一門。因為北周很快被隋朝取代,而李淵與隋文帝是親戚關係,竇氏一門也便成了皇親國戚,免遭殺身之禍。後來李淵做了唐朝的皇帝,竇氏又成了國母。可見竇毅慧眼如炬,這場比武招親,招來的是一代帝王。
除了李淵以外,元末與朱元璋爭奪天下的漢王陳友諒,也是通過比武招親抱得美人歸的。他娶得是「白富美」潘金花;另一位明末的英雄馬千乘,通過比武招親方式,娶得了一位歷史上最有名的巾幗英雄秦良玉,而這位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裡的巾幗英雄,生前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死後被追封為忠貞侯。她通過比武招親方式選中的大帥哥馬千乘,乃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也算是慧眼識才。
繡球招親,陳光蕊在《西遊記》中閃亮登場
拋繡球招親,傳說從漢朝時就有了,但大多數人的瞭解,是從影視劇上。因為正史裡少有記載拋繡球的,這應該是西南少數民族的一種民俗,來源於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這個愛情的女主角因為思念情人,眼睛哭瞎了,她想把繡球當做愛情的信物送給情人,自己千針萬線把它做好,因為眼盲,繡時經常針扎手,鮮血流到繡球上,把繡球染上了紅色。後人便把紅繡球當成愛情的信物,和西方丘比特的箭一個功能。把紅繡球從姑娘居住的繡樓上拋下去,砸到哪位男人身上,哪位男人就是如意郎中,當真是「人的命,天注定」,指望著月老冥冥之中系紅繩了。
《西遊記》中唐僧的父親陳光蕊,就經歷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幕。他是個新科狀元,騎馬遊街誇官,正好碰到了殷溫嬌拋繡球招親,陳光蕊並沒有搶,但繡球砸到了他的身上,於是成就了一番姻緣。新娘子也沒有虧了他,乃是開國元勛殷開山的千金。後來二人有的「唐僧」,其實是佛如來送犯了佛規的轉世投胎。雖然是神話小說,但這段拋繡球選親的故事,形象地描述了古代繡球招親的全過程。
實際上古代繡球招親是這個樣子嗎,答案是否定的。以心比心想一想,哪一個大家閨秀會把自己的幸福注定在空中輕輕一拋,如果像陳光蕊經歷的一樣,萬一拋到一個乞丐身上怎麼辦?萬一拋到一個年長者身上怎麼辦?萬一拋到一個已婚人身上怎麼辦?有一萬個萬一等著這件不確定的事。凡是拋繡球招親者,都是大家豪門,平頭百姓,沒有小姐,更沒有繡樓。這些豪門的太公,哪會那麼糊塗,置女兒的幸福於不顧,憑一個繡球的不確定性而招一個女婿呢。
那麼,真實的古代拋繡球是什麼樣子呢?第一,先經過海選,通過報名確定參選者。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入圍的。路過的看客,是沒有資格參加拋繡球招親的。像陳光蕊那種情況,事實上是不存在的。因為他沒有報名。通過海選,過濾去已婚者,年長者,門不當戶不對者,長得太醜連老太公都不中意者等。第二,小姐勤練拋繡球,並不是「人的命,天注定」,而是精準拋球。小姐的拋繡球功夫,雖然不像黃忠射箭,百步穿楊,但也不會胡拋亂拋,這是她的終身大事,為了找到一個好郎君,她會勤加練習,在拋繡球現場,精準拋出中意的郎君,基本上是百發百中的。第三,拋繡球是有程序的,分為發邀請,回覆,會集,對唱,拋球,野餐,入戶坐堂,進餐,對歌,分別等。拋中的新郎官,還是要經過三媒六聘一套手續的。古代結婚的手續繁雜,哪一道關也不能少。
歷史上最早的繡球,其實是一種兵器,名叫「飛砣」,一般在狩獵時使用。《封神演義》中鄧嬋玉曾經拋過一個繡球,重達500公斤。這麼重的繡球,只有二郎神楊戩才能拿得動。後來人們將飛砣改製成繡花布囊,互相拋接遊戲,成了相親用的繡球。拋繡球是有歷史記載的,宋朝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有「男女目成,則女愛砣而男婚已定」的說法。該方法在廣西壯族比較流行,很有可能是壯族人的一個發明。拋繡球對於男女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賦予女人一定的選擇權,一種是代表著男人的一種促狹的趣味。萬一被美嬌娘砸中,有一種「天上掉餡餅」的感覺。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 ,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明朝好丈夫 在 Re: [推薦] 明朝好丈夫很不錯的一本書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Re:[推薦]明朝好丈夫很不錯的一本書@cfantasy,共有3則留言,3人參與討論,3推0噓0→, : 但是面就漸入佳境囉,想了解明朝野史的人可以考慮看看,: 真 ... ... <看更多>
明朝好丈夫 在 Re: [推薦] 明朝好丈夫很不錯的一本書- 看板CFantasy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 但是面就漸入佳境囉,想了解明朝野史的人可以考慮看看,
: 真的是一本蠻有趣的書
看了一些還是毒發了 ... 這是個平行世界的明朝弘治年間,
有天安門.也有成年的皇女(名字還和弘治皇帝一樣是木字旁輩分),
這些錯亂的背景就算了。
沒權沒勢說什麼借了東風,還沒確定是否安全,就自己跑到北鎮撫司
敵人千戶本部罵人去了。明明對方可以直接打死你再說,主角就那麼
確定援軍很快就到?不會慘遭毒手後,援軍只來得及說一句可惜了?
主角才開局沒多久就被欽賜飛魚服,升為錦衣衛百戶,想想李大人為了
救祖陵跳水自殉演出,也才堪堪得到斗牛服來穿,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錦衣衛百戶(大概就在台北中山區當憲兵連長)動不動就說自己是天子親
軍,誣人要造反然後就到處殺人放火惹事生非,整一個中二表現,還會被
天子賞識(這是馬冏吧)。不斷地我是天子親軍我最大的事件重演,看到
真的撐不下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248.102
※ 編輯: richjf 來自: 1.162.248.102 (10/19 18: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