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入侵他國,更沒有殖民地——湯家驊那一代的史觀 | 盧斯達 on Patreon】
……所以你問很多反對派前議員,他們也多數不會說得出這一套以外的東西。有歷史觀是一種覺醒,但不能太覺醒。如果進得太深,就會發現中國觀念的虛無。受到政權優禮的國學大師饒宗頤也說中國文明的相當部份可以追溯到中亞一帶的講法。這是學問。對政治來說,歷史觀是要一定要有的,但不能太多,最好停留在中學階段以及金庸小說。
漢軍討伐匈奴,人人都知道,他們還吞拼了先於漢朝建國的南越國。南越國是駐守南方的前秦軍人建立的,定都番禺,相當接近香港。秦國覆滅之後,漢主沒有重行封建,而是繼續一體化政策,便十分類似 19 世紀的革命者由排滿到擁抱帝國疆域。漢朝和南越國因為力量相稱,有過「一朝兩制」,但最後被漢武帝入侵和佔領。唐,世界帝國,打過韓國、打過亞拉伯大食,怎麼不是帝國主義呢?日本史學家岡田英弘甚至說,日本第一次建國,即各自為政的山頭國家組合成一個,選出天皇為首領,都是因為風聞唐朝帝國主義向外擴張,已到了韓國,日本面臨遠古的黑船事件翻版,只能組織起來。日本是受到唐軍威脅,因為「挑戰與回應」,才出現天皇制。
明朝確實相對較少對外侵略,是一個自足性格的農民帝國,但它同樣統制了西藏和無數的朝貢國;明成祖多次入侵蒙古,血流成河,蒙古最後以受封互市的方式求存。至於滿清,楊州三日、嘉定三屠、血洗江南就不用說。可以爭論這些事情屬於漢地——不急,乾隆下旨種族屠殺了準噶爾人數十萬,一個不留,生還的都是因為逃去了俄羅斯等地。 說中國「從未入侵他國,更沒有殖民地」,便是沒有學問的低級紅。
中國學界對清帝研究甚多,國家主義者對清帝展示的「帝國技藝」尤其傾心,因為滿洲人以極少數人口,就牽制著漢人、西藏人、蒙古人、西南地區,還有一大票勢力範圍 (朝貢國),形成統治各種人口、行使不同法律和宗教、生活形態完全不同的一大帝國。清帝國就是帝國主義的。入侵、種族屠殺、對異族分而治之、有特權階級 (首崇滿洲)、自我認同 (自認得天命,夷主有德亦可統治天下),沒有一樣不是帝國主義的精華。 帝國主義的大清是不是中國呢?如果大清是中國,那王朝中國也是帝國主義;說回遠古也行,莊子在《盜跖篇》說:「……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王拘羑里……」如此慘烈,堯舜炎黃湯武算不算是中國呢?(節錄)
patreon 全文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入陵者因由各異,一位下落不明(建文帝),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開始,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
明朝最大疆域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未入侵他國,更沒有殖民地——湯家驊那一代的史觀 | 盧斯達 on Patreon】
……所以你問很多反對派前議員,他們也多數不會說得出這一套以外的東西。有歷史觀是一種覺醒,但不能太覺醒。如果進得太深,就會發現中國觀念的虛無。受到政權優禮的國學大師饒宗頤也說中國文明的相當部份可以追溯到中亞一帶的講法。這是學問。對政治來說,歷史觀是要一定要有的,但不能太多,最好停留在中學階段以及金庸小說。
漢軍討伐匈奴,人人都知道,他們還吞拼了先於漢朝建國的南越國。南越國是駐守南方的前秦軍人建立的,定都番禺,相當接近香港。秦國覆滅之後,漢主沒有重行封建,而是繼續一體化政策,便十分類似 19 世紀的革命者由排滿到擁抱帝國疆域。漢朝和南越國因為力量相稱,有過「一朝兩制」,但最後被漢武帝入侵和佔領。唐,世界帝國,打過韓國、打過亞拉伯大食,怎麼不是帝國主義呢?日本史學家岡田英弘甚至說,日本第一次建國,即各自為政的山頭國家組合成一個,選出天皇為首領,都是因為風聞唐朝帝國主義向外擴張,已到了韓國,日本面臨遠古的黑船事件翻版,只能組織起來。日本是受到唐軍威脅,因為「挑戰與回應」,才出現天皇制。
明朝確實相對較少對外侵略,是一個自足性格的農民帝國,但它同樣統制了西藏和無數的朝貢國;明成祖多次入侵蒙古,血流成河,蒙古最後以受封互市的方式求存。至於滿清,楊州三日、嘉定三屠、血洗江南就不用說。可以爭論這些事情屬於漢地——不急,乾隆下旨種族屠殺了準噶爾人數十萬,一個不留,生還的都是因為逃去了俄羅斯等地。
說中國「從未入侵他國,更沒有殖民地」,便是沒有學問的低級紅。中國學界對清帝研究甚多,國家主義者對清帝展示的「帝國技藝」尤其傾心,因為滿洲人以極少數人口,就牽制著漢人、西藏人、蒙古人、西南地區,還有一大票勢力範圍 (朝貢國),形成統治各種人口、行使不同法律和宗教、生活形態完全不同的一大帝國。清帝國就是帝國主義的。入侵、種族屠殺、對異族分而治之、有特權階級 (首崇滿洲)、自我認同 (自認得天命,夷主有德亦可統治天下),沒有一樣不是帝國主義的精華。
帝國主義的大清是不是中國呢?如果大清是中國,那王朝中國也是帝國主義;說回遠古也行,莊子在《盜跖篇》說:「……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王拘羑里……」如此慘烈,堯舜炎黃湯武算不算是中國呢?(節錄)
patreon 全文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明朝最大疆域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朝是不是其實沒有很弱?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92148204.A.D5E.html
我記得每每在歷史課堂上,教授中國歷史明朝時,老師灌輸的刻板印象,永遠就是那些標籤。東廠情報機構肆虐、宦官亂政、錦衣衛武功高強、武功高強的大內公公魏忠賢,外加權力一把抓的內閣大學士,還有個永遠不上朝的皇帝。種種標籤告訴著莘莘學子們一個概念,「大明國很弱」。
嘉靖帝20年不上朝不奇怪,萬曆甚至30年不上朝。各類皇帝也是誇張得很,搞仙術的搞仙術、搞多人運動的搞多人運動、當木工的當木工,甚至還有成為戰俘的皇帝。
不過我就想問一句,一個最高領導人如此荒謬無知的情況下,整個國家機器還能順利運轉,請問這國家是有弱到哪裡去?
要知道,明代江南經濟爆發,許多景緻優雅的園林造景,都在明代時達到興盛。我們看唐伯虎許多故事中,許多富二代打扮得像是大官,也是因為當時經濟大起飛,才帶動的風潮。在明代甚至許多戲班乘著經濟起飛而大發利市,青樓花魁的穿著還能引領時尚潮流。種種跡象都告訴著你,這國家比你想像的穩定,也比你想像得富有。
齋主我認為許多人都蒙受歷史教科書的荼毒。始終認為決定一個朝代強盛與否的條件,在於疆域遼闊與否,因此許多人總認為大漢和大唐才是真正的盛世,卻沒哪個歷史老師談論過疆域大小和國力,其實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PS.有興趣的人歡迎一讀巫仁恕的著作
明朝最大疆域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入陵者因由各異,一位下落不明(建文帝),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開始,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大約會用半年修建。崇禎帝因為是亡國之君,並沒有正式建陵,現時的陵墓是以其妃田氏的墓穴改建。目前只開放三個皇帝陵墓供參觀,其他暫時不對外開放。其中,位於南麓的明長陵(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也是十三陵中的祖陵,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長陵的祾恩殿,還有中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完好的金絲楠木大殿,價值比黃金貴重的金絲楠木,在明清時期可是『皇家專用』,外號''皇帝木'',這裡可見到直徑一公尺多、十幾公尺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二千三百平方公尺的重簷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最粗的一根重簷金柱,高12.58公尺,底徑達到1.124公尺,為世間罕見佳木。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神道是明十三陵的第一個景點,由石牌坊,大紅門,碑樓,石象生,龍鳳門等組成。石牌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石制牌坊,全部是仿木結構,共五間六柱十一樓。大紅門,制如宮門,兩側各有下馬碑一座,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神道上的神功聖德碑亭是一座四方形重簷歇山式建築。碑亭四角各立有一座漢白玉華表,表頂各有異獸一尊,面南者稱望君出,面北者稱望君歸,每座華表上共刻有四十一條龍。碑亭內豎碑一座,龍首龜缺,高8.1米,碑陽刻明仁宗朱高熾撰寫的碑文,三千餘字,碑陰刻清高宗乾隆“哀明陵三十韻”,碑東側是乾隆五十二年刻的禦制詩,西側是清仁宗嘉慶九年的禦制文。碑亭北依次排列大型石雕。有望柱二尊,坐立獅二對,坐立獬豸二對,立臥駱駝二對,立臥麟麟二對,立臥馬二對,持瓜盔甲將軍二對,朝衣冠文臣像二對,朝衣冠勳臣像二對,北接三門六柱式的欞星門,也稱火焰牌坊,俗稱龍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