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口試通知書洩露蔡英文假博士?
蔡英文博士論文/證書等遭很多質疑。蔡本人不出面解釋,公器私用,由總統府開記者會,拿出一堆文件,博士證書就有不同的三份,而且是不同校長簽名(兩次補發),也是創了世界紀錄。
蔡英文被強烈質疑的一點是:如果她當年參加了論文答辯口試,那就應該有評審教授。按倫敦大學規定,至少是兩名教授評審。像當年用捐款獲政經學院博士的利比亞格達費的兒子,他的評審教授Meghnad Desai在英國《衛報》發文說,當時他是作為校外教授參加了對格達費兒子的口試評審。他說另一名是校內的,共兩名。
蔡英文如果有參加論文口試,兩位(至少)答辯教授是誰?蔡始終不提供。在其自傳《洋蔥炒蛋》中,蔡英文提到幾名評審教授討論兩個多小時,認為她的論文太精彩,要給她兩個博士學位,最後給她一個半(不是開玩笑,而是說真給了一個半)。且不說這是個已經讓所有人嘲笑的一目了然的謊言,因為哪裡都沒有讀一個專業給兩個或一個半博士的,既然蔡英文那麼清楚地記得評審教授的討論,怎麼卻連教授的名字一個都不記得呢?被問了千百遍了,為什麼至今一個都拿不出來?!
而且,那麼高度評價她的論文、讚賞到要給她兩個博士的評審教授,蔡英文居然在《自傳》中一個名字都不提,更無一個字的感謝,這太不合常情常理了吧。什麼事不符合常情常理,就必須打一個問號。是蔡英文把評審教授們的名字全忘掉了?如果真忘了,35年來哪天都可以馬上去學校查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壓根就不存在要給蔡英文兩個博士的評審委員(口試委員)。
蔡英文根本沒有博士論文評審委員的另一個證明是:按照倫敦大學的規定,論文口試答辯通過後,評審委員要寫一份共同意見書,寫明通過的理由。而蔡英文為什麼到現在都拿不出這份意見書?35年都拿不出來!
在這次總統府記者會上,發言人黃重諺解釋說,不是每個博士論文(指遞交給圖書館的典藏本)上面都印有評審委員的意見書。但是,即使不印在博士論文上(其他很多人的論文上面都有這一頁),那麼起碼應該有這樣一份意見書吧?它在哪裡?為什麼從不見踪影?
倫敦政經學院的學位論文答辯有總共47條規定,非常詳細,其中第36、37、38條規定,論文答辯通過後,必須(必須!)有主持答辯的幾名評審委員的共同意見書、委員的各自簽名、答辯日期、答辯人名字等。然後這個答辯通過通知書,正式由該學院的學術註冊委員會(the Academic Registrar)寄給答辯人(即博士候選人)。請見這個規定:https://info.lse.ac.uk/…/…/Assets/Documents/guiConResExa.pdf
蔡英文沒有這份重要的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說明她沒有通過論文口試,當然就沒有獲得這份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共同意見書)。或者她根本就沒有參加過論文口試。
但這次的總統府記者會上,發言人拿出一份文件,說是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口試通過的通知信。請讀者注意,那不是有評審委員各自簽名的那份共同意見書,而是學院負責學位註冊事務的主管發出的通知信。
不管怎樣,有這樣一份通知信,也可證明當年有參加過論文口試,並獲得通過。但是,這張通知信又是一個複印件(不是原件)。這裡之所以強調複印件,是因為在電腦合成、複印技術高超的今天,什麼文件都可拼製出來。複印件是令人生疑的。
我們假定蔡英文提供的這個複印件是真實的,是出自當時的倫敦大學。但是,與該大學類似通知書比較,可很容易看出,這次蔡英文提供的通知書涉嫌偽造。
大家請看下面這張圖,左邊是總統府記者會拿出來的,聲稱是1984年蔡英文獲得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右邊是1991年該學院給一位先生發出的通知書,兩相比較,問題一目了然。我把這張圖上有人用紅色標記展示的不同,用文字再描述一次:
1,右邊那張,有personal 字樣;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沒有。格式不一樣。
2,右邊那張,右上角的日期,是按英國正規日期寫法:3 July 1991;
左邊蔡英文那張是:8 February, 1984。多了一個逗號,不是英國常規日期寫法。
英國正規大學的行政部門,每天做這種事情的人,在這種細節上弄錯的可能性小到幾乎沒有。
本人上網查了一堆英國信件,除了有美國人寫的完全按美式的(February 8,1984),其它英式的,基本都是 8 February 1984 這種格式。雖然也找到一份有逗號的,那是1949年發出的,很早的時代。有英國的朋友提供了英美日期標準寫法的網頁,從中更可看出英美寫法不同:https://www.englishclub.com/vocabulary/time-date.htm。
蔡英文的通知書有這種差錯,是不是出自不高明的造假人之手?
3,右邊那張是:Dear Sir, 兩個字母是排得很齊的,顯示是一起打字的;
左邊蔡英文那張的 Dear 與 Madam卻不是一般齊,Madam比 Dear 低了一些,顯然不像是同時打字的。這就不排除,是把原來那個位置的 Sir 塗掉,換上了 Madam,可惜又是不高明,沒對齊,再次給出明顯的偽造痕跡。
4,右邊那張有這樣一行話: A copy of the Examiner’s report on your candidature is enclosed with this letter for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中譯:口試評審委員對你論文的報告(即共同意見書)副本隨此信一起附上給你個人存檔)。
左邊蔡英文那張,就沒有這段話。那這個涉嫌偽造的通知書上為什麼不加上同樣一段話呢?因為如果加上,就有個要提供口試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的問題。而蔡英文拿不出這個共同意見書,於是索性就不要這段話。
5,右邊那張,在學術註冊主任落款處有一句英文:「Yours faithfully」;
左邊蔡英文那張是:「Yours faithfully, 」,多了一個逗號,這是美式落款。
6,右邊那張有學術註冊主任 G. F. Roberts(Mrs.)的簽名;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沒有任何人的簽名。沒有簽名的文件,等同一張廢紙,沒有法律效用。
7,右邊那張左下角的郵寄地址處「Road, 」,後面有個逗號;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Road 後面沒有逗號,格式又不一致。
尤其是寄給蔡英文的地址,寫的是 Taiwan。在1984年時,蔣經國仍統治(1988年才解除黨禁報禁),郵信地址會寫Taiwan,而不是 Republic of China,或加上ROC?而Taiwan 的使用,好像是二千年台灣有了政黨輪替之後吧?這個要請有經驗的海外台灣人回憶、認證。
上述這些格式不同、日期寫法不同、英文單詞排列高低不同、尤其是沒有說隨信附上論文口試通過的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更沒有學術註冊主任的簽名等等這麼多問題都展示,蔡英文拿出的這張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可能是偽造的。如果最後證實這張是假的,那蔡英文的所有文件都不可信,也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就這一紙假文書的嚴重性,已經足夠把蔡英文的全部誠信撕得粉碎。。
更何況,圍繞論文和博士學位,蔡英文的謊話已經多到數不過來了。簡直到了可怕程度。選舉是一時的,而誠信的價值是永恆的。如果為了選舉,就容忍撒謊欺騙,那台灣無論有多少次選舉,也跟對岸沒多少區別,因為他們都接受同樣欺騙的價值,都可以為了權力不擇手段。
2019年9月29日於美國
明 居 正教授 校內 評價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曹長青:口試通知書洩露蔡英文假博士?
蔡英文博士論文/證書等遭很多質疑。蔡本人不出面解釋,公器私用,由總統府開記者會,拿出一堆文件,博士證書就有不同的三份,而且是不同校長簽名(兩次補發),也是創了世界紀錄。
蔡英文被強烈質疑的一點是:如果她當年參加了論文答辯口試,那就應該有評審教授。按倫敦大學規定,至少是兩名教授評審。像當年用捐款獲政經學院博士的利比亞格達費的兒子,他的評審教授Meghnad Desai在英國《衛報》發文說,當時他是作為校外教授參加了對格達費兒子的口試評審。他說另一名是校內的,共兩名。
蔡英文如果有參加論文口試,兩位(至少)答辯教授是誰?蔡始終不提供。在其自傳《洋蔥炒蛋》中,蔡英文提到幾名評審教授討論兩個多小時,認為她的論文太精彩,要給她兩個博士學位,最後給她一個半(不是開玩笑,而是說真給了一個半)。且不說這是個已經讓所有人嘲笑的一目了然的謊言,因為哪裡都沒有讀一個專業給兩個或一個半博士的,既然蔡英文那麼清楚地記得評審教授的討論,怎麼卻連教授的名字一個都不記得呢?被問了千百遍了,為什麼至今一個都拿不出來?!
而且,那麼高度評價她的論文、讚賞到要給她兩個博士的評審教授,蔡英文居然在《自傳》中一個名字都不提,更無一個字的感謝,這太不合常情常理了吧。什麼事不符合常情常理,就必須打一個問號。是蔡英文把評審教授們的名字全忘掉了?如果真忘了,35年來哪天都可以馬上去學校查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壓根就不存在要給蔡英文兩個博士的評審委員(口試委員)。
蔡英文根本沒有博士論文評審委員的另一個證明是:按照倫敦大學的規定,論文口試答辯通過後,評審委員要寫一份共同意見書,寫明通過的理由。而蔡英文為什麼到現在都拿不出這份意見書?35年都拿不出來!
在這次總統府記者會上,發言人黃重諺解釋說,不是每個博士論文(指遞交給圖書館的典藏本)上面都印有評審委員的意見書。但是,即使不印在博士論文上(其他很多人的論文上面都有這一頁),那麼起碼應該有這樣一份意見書吧?它在哪裡?為什麼從不見踪影?
倫敦政經學院的學位論文答辯有總共47條規定,非常詳細,其中第36、37、38條規定,論文答辯通過後,必須(必須!)有主持答辯的幾名評審委員的共同意見書、委員的各自簽名、答辯日期、答辯人名字等。然後這個答辯通過通知書,正式由該學院的學術註冊委員會(the Academic Registrar)寄給答辯人(即博士候選人)。請見這個規定:https://info.lse.ac.uk/staff/services/Policies-and-procedures/Assets/Documents/guiConResExa.pdf
蔡英文沒有這份重要的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說明她沒有通過論文口試,當然就沒有獲得這份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共同意見書)。或者她根本就沒有參加過論文口試。
但這次的總統府記者會上,發言人拿出一份文件,說是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口試通過的通知信。請讀者注意,那不是有評審委員各自簽名的那份共同意見書,而是學院負責學位註冊事務的主管發出的通知信。
不管怎樣,有這樣一份通知信,也可證明當年有參加過論文口試,並獲得通過。但是,這張通知信又是一個複印件(不是原件)。這裡之所以強調複印件,是因為在電腦合成、複印技術高超的今天,什麼文件都可拼製出來。複印件是令人生疑的。
我們假定蔡英文提供的這個複印件是真實的,是出自當時的倫敦大學。但是,與該大學類似通知書比較,可很容易看出,這次蔡英文提供的通知書涉嫌偽造。
大家請看下面這張圖,左邊是總統府記者會拿出來的,聲稱是1984年蔡英文獲得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右邊是1991年該學院給一位先生發出的通知書,兩相比較,問題一目了然。我把這張圖上有人用紅色標記展示的不同,用文字再描述一次:
1,右邊那張,有personal 字樣;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沒有。格式不一樣。
2,右邊那張,右上角的日期,是按英國正規日期寫法:3 July 1991;
左邊蔡英文那張是:8 February, 1984。多了一個逗號,不是英國常規日期寫法。
英國正規大學的行政部門,每天做這種事情的人,在這種細節上弄錯的可能性小到幾乎沒有。
本人上網查了一堆英國信件,除了有美國人寫的完全按美式的(February 8,1984),其它英式的,基本都是 8 February 1984 這種格式。雖然也找到一份有逗號的,那是1949年發出的,很早的時代。有英國的朋友提供了英美日期標準寫法的網頁,從中更可看出英美寫法不同:https://www.englishclub.com/vocabulary/time-date.htm。
蔡英文的通知書有這種差錯,是不是出自不高明的造假人之手?
3,右邊那張是:Dear Sir, 兩個字母是排得很齊的,顯示是一起打字的;
左邊蔡英文那張的 Dear 與 Madam卻不是一般齊,Madam比 Dear 低了一些,顯然不像是同時打字的。這就不排除,是把原來那個位置的 Sir 塗掉,換上了 Madam,可惜又是不高明,沒對齊,再次給出明顯的偽造痕跡。
4,右邊那張有這樣一行話: A copy of the Examiner’s report on your candidature is enclosed with this letter for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中譯:口試評審委員對你論文的報告(即共同意見書)副本隨此信一起附上給你個人存檔)。
左邊蔡英文那張,就沒有這段話。那這個涉嫌偽造的通知書上為什麼不加上同樣一段話呢?因為如果加上,就有個要提供口試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的問題。而蔡英文拿不出這個共同意見書,於是索性就不要這段話。
5,右邊那張,在學術註冊主任落款處有一句英文:「Yours faithfully」;
左邊蔡英文那張是:「Yours faithfully, 」,多了一個逗號,這是美式落款。
6,右邊那張有學術註冊主任 G. F. Roberts(Mrs.)的簽名;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沒有任何人的簽名。沒有簽名的文件,等同一張廢紙,沒有法律效用。
7,右邊那張左下角的郵寄地址處「Road, 」,後面有個逗號;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Road 後面沒有逗號,格式又不一致。
尤其是寄給蔡英文的地址,寫的是 Taiwan。在1984年時,蔣經國仍統治(1988年才解除黨禁報禁),郵信地址會寫Taiwan,而不是 Republic of China,或加上ROC?而Taiwan 的使用,好像是二千年台灣有了政黨輪替之後吧?這個要請有經驗的海外台灣人回憶、認證。
上述這些格式不同、日期寫法不同、英文單詞排列高低不同、尤其是沒有說隨信附上論文口試通過的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更沒有學術註冊主任的簽名等等這麼多問題都展示,蔡英文拿出的這張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可能是偽造的。如果最後證實這張是假的,那蔡英文的所有文件都不可信,也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就這一紙假文書的嚴重性,已經足夠把蔡英文的全部誠信撕得粉碎。。
更何況,圍繞論文和博士學位,蔡英文的謊話已經多到數不過來了。簡直到了可怕程度。選舉是一時的,而誠信的價值是永恆的。如果為了選舉,就容忍撒謊欺騙,那台灣無論有多少次選舉,也跟對岸沒多少區別,因為他們都接受同樣欺騙的價值,都可以為了權力不擇手段。
2019年9月29日於美國
明 居 正教授 校內 評價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學城節慶之八「北大管樂節」一鳴驚人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所推動的「大學城系列節慶」第八項活動,經過與北大管樂團近一年的規劃與練習,終於在12月15日(週六)下午兩點半在社科院廣場,由鄒佳宏老師指揮50名管樂團同學,並且在國內薩克斯風演奏家陳力鋒擔任協力獨奏之下,氣勢澎湃的完成九首曲目,讓社科院廣場的師生與民眾驚呼連連、大呼過癮。尤其是在表演結束後,現場更是響起如雷的掌聲,以及不絕於耳的安可聲,讓北大管樂團再次演奏一首安可曲才落幕,整場表演歷時約兩個小時,讓社區居民享受與大學比鄰而居的優越生活品質。
兩點不到,便有社區居民與團員的家人陸續前來等待。開場由鄒佳宏指揮介紹今天的音樂曲目,同時他也特別感謝社科院曾敏傑院長的大力支持,以及社科院USR計畫的協助,才能辦理這場成果發表會。接著邀請曾敏傑院長致詞,曾院長也感謝鄒老師的支持,願意與社科院USR計畫一起運用音樂來進行在地實踐,尤其是今年提高訓練的難度,也更頻繁的密集訓練,就是希望將成果展的規格從校內邁向社區,因此同學們特別賣力,也在今年首度獲得教育部音樂競賽優等的最高殊榮。
光從台上50名同學擺出來的架式,就已經令人大開眼界了,這些形形色色的樂器,還沒演出,就已經吸引了大家的眼光,這可能也是北大有史以來最大的音樂陣仗了。這些樂器有短笛和長笛;光是簧管部又細分出降E調單簧管、降B調單簧管、低音單簧管、與雙簧管;薩克斯風部則有中音、次中音、與上低音之分;接著有小號、法國號、長號、上低音號、低音號、打擊樂器;而更大部頭的樂器還有鋼琴、豎琴、低音提琴、以及定音鼓等等。
不僅是樂器多元豐富,鄒老師在開場介紹時,也特別提到這次曲目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例如Overture to "Candide”的伯恩斯坦《憨第德》序曲,便具有美國牛仔般瘋狂的熱情氛圍;Morricone Paradiso日本真島俊夫的莫利克奈樂園,原曲出自作曲家Ennio Morricone,由真島俊夫改編為管樂團與薩克斯風獨奏版本,而真島則已於2016年去世,更特別的是本次演出的版本,更是由台灣新銳薩克斯風演奏家陳力鋒與北大管樂團帶給台灣的首演,意義實在不凡;而Harvest Festival則是由許雙亮老師創作的「豐年祭」,樂器輪流和樂團相互輝映,正如同布農族的八部合音一般,深具原住民元素;而Nimrod, from “Egnima Variations” 艾爾加/呂德:獵人,選自《謎語變奏曲》,在創作背景上,更是有一段Elgar與其英國出版商好友Jaeger的深摯友誼故事。
中場休息時,也有一位住在「博物館」社區的留德鋼琴博士音樂家,十分肯定樂團的演出,尤其是提到都動用豎琴了,費用肯定不便宜,尤其是她聽出來節奏特別的穩,因此也詢問應該有部分專業的協演人員,果然真是行家。為了讓本次演出更加完美,鄒老師也特別邀請朋友們拔刀相助,同時已經畢業的團員也回來支援,總共就有十餘位來協演的朋友,一方面提供機會讓同學們學習,另外更是讓表演的水準提升不少。
整場活動進行過程中,看到許多社區人士和老師們的熱情參與,統計下來觀眾總計有475名(含小孩110、大人257、長者108名),再加上演出的團員們52名,當天總共就有共530名一起參與了這項音樂饗宴,更是把社科院寬廣的廣場,首次點綴了滿滿人潮和用力掌聲的迴響。當天出席的貴賓也有學務長張玉山教授、歷史系辛法春老師、圖書館推廣組馬祖瑞組長,甚至將在明年二月捐贈本校銅雕的施哲三藝術家,剛好也來學校勘查場地,他在現場聽到這樣一場特別的演出,更是給予高度肯定和鼓勵。而龍學里的周秀鳳里長、以及南園里的李培鈺里長,更是親自來欣賞,也很肯定社科院USR推動中的「大學城系列節慶」活動,真的可以促進大學和社區的交流。
活動結束後,鄒佳宏指揮則提到這次社科院的場地很好,音樂聚集的效果很棒,比起往年在中央草皮演奏,效果好上太多;而因為這次曲目真的很難,同學練得很辛苦,也很怕跟不上進度,但是每次都是這樣,一上台演出之後都很正常。一位住在「碧連天」的台師大王姓博士生,表示她是透過朋友才知道管樂節,整場演奏聆聽下來,內心深受感動。多數在地居民散場時,經過服務台都會和工作人員反映,評價是水準很好、很不錯、表演很棒,並紛紛詢問未來是否會持續辦理這類的音樂性活動。而學校側門的「食堂」老闆娘也表示,中午時段就有聽到客人用餐時聊到,等等要去北大校園裡面聽管樂節的演奏,催促著趕緊吃飯呢。
本校社會系的校友李臨鳳學姐,最近新接任衛福部社會家庭署的副署長,也在群組中關切擔任薩克斯風手的女兒演出情形,曾院長更是即時拍了幾張相片回報,還讓她意外發現坐在台下的公公和婆婆,也一起前來相挺孫女;一場音樂會,也是校友聚會,也是家庭聚會,好不熱鬧。而院長群組中,電資院陳裕賢前院長說,音律電機大樓蓋好之後,可以邀請管樂團來演出;而商學院池祥麟院長則是建議,明年本校70週年校慶,可以將管樂團當成主要活動之一;而藝術家施哲三也期待,明年二月銅雕捐贈請管樂團來開場,效果一定很好。可以想見,未來北大管樂團一定可以為社區、為學校進行更多的音樂服務。
總之,管樂團一年來的努力,果然一鳴驚人、一炮而紅;老師和幹部們,大家辛苦了。錯過這場北大管樂節的師生和民眾,可以在12月23日(週日)下午五時,在校門口的「閃亮臺北大學城點燈及音樂會」中,再度看到北大管樂團的風采,等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