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秦記》預告片一出,社交媒體被瘋狂洗版,成為全港網民熱話,作為古天樂的資深古迷,當然也引頸以待,但由於題材牽涉穿越時空,能否在內地順利上映成疑,不免令外界替他擔心。
《尋秦記》是一部講述一位名為項少龍(古天樂)的現代特種部隊精英,穿越時空回到秦國的故事,精彩之處除了劇情本身發生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期,求生之道,還有就是作為「香港人」的項少龍,與「中國古代人」之間的矛盾與互動。
今次古天樂選擇親身上陣開拍續集,而不是像周星馳般找其他演員翻拍《喜劇之王》,誠意十足,但當然也有其經濟利益考慮,因為這個做法可減低票房不確定性,變相降低劇本成本,也可以借助舊觀眾的情意結去獲利,投資風險較低。
美國影視行業多年來就深明此理,往往把一部受歡迎的電視劇,一共開拍八、九季,甚或會把經典題材不斷翻拍,如《蝙蝠俠》、《蜘蛛俠》等,就算明知道劇情大致發展,觀眾總是會入場朝聖。
但可惜的是,由於近年內地廣電總局近年禁止穿越劇,今次《尋秦記》電影版能否在內地上映似乎仍屬未知之數,或許會因為這些政策而蒙受巨大損失,令古老闆非常頭痕。
而除了《尋秦記》,古天樂另一部投資額逾4.5億元的科幻電影《明日戰記》也遇到阻礙,同樣受制於廣電總局對意識形態及題材的限制,遲遲未能在獲內地亮綠橙,收回成本似乎遙遙無期,據聞該電影結局度來度去,也未能「通關」。
電影是一個時代的紀錄,2000年代的《尋秦記》能夠在內地播放,竟在2020年代惹來「憂慮」,也算是一種倒退。還記得,《尋秦記》的結局是秦始皇要焚書坑儒,把與項少龍相關的事迹刪走,而原作者黃易也借助項少龍的嘴巴,道出春秋戰國政局混亂是因為「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化。」
而仍身處香港的香港人,也曾經像項少龍幫助嬴政般,奢望過能夠做個好太傅,扶匡中國,奈何換來的只是鳥盡弓藏,最終卻換不來一條生路。
(蘋果無㨂古天樂做焦點圖片,今次出image post)
魑魅魍魎:香港人的《尋秦記》能否「秦國」上映?
https://bit.ly/312ew0i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460的網紅動漫廢物電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G舞台節目之中,最無人聽O既節目,自然就係港漫咬蔗幫現場版啦!四條蔗友完全被現場觀眾無視,所以我地亦都自顧自享受,獨自做節目。 [九龍城寨2] 唯一現場有本出緊O既作品,所以率先推一下。 [黑豹] 結局前篇無劍之無,講到尾只係神武不死再現。 [天下] 黑豹要完結,無非係為左過去天下再逐。另外...
春秋戰雄結局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王佐之才的周瑜為什麼變成了人品低下的庸才
歷史春秋網
作者:張苕
周瑜形象的悲劇是由《三國演義》書中的悲慘命運、歷史與演義對比中的撕裂、以及歷史的大環境中的毀滅三方面共同形成的。
前 言
《三國演義》作為章回演義體小說成書已有數百年,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塑造的四百多個人物形象,幾乎每一個都讓我們津津樂道。在這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一百多年中,作者用或誇張或醜化的手法刻畫了諸多臉譜化的歷史人物,也為許多人物匹配了非常經典的性格與命運評語。諸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而作為全書主要配角的周瑜,卻只得到了「既生瑜,何生亮」這樣具有明顯貶低色彩的人物命運之語。這與歷史上「性度恢廓」,有「王佐之資」的儒將形象大相逕庭。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周瑜在大家心目中心胸狹小、忌才妒能的負面形象呢?在《三國演義》中,走向悲劇的周瑜又為何在大家心中也走向了悲劇?
壹
《三國演義》之中無法擺脫的悲劇
根據《三國演義》中對於周瑜的性格描寫與立場定位,周公瑾悲劇形象大概有這樣幾個方面:
1、東吳沒有可以實現周瑜二分天下理想的實力與理由。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孫策託孤的片段裡,有這樣的句子「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這裡可以明顯看出,孫策清晰地判斷出孫權不善於軍事鬥爭,只能夠保住東吳現有的地盤而不能夠更進一步。作者借孫策之口說出這個事實就是為了告訴讀者——孫權是個守成之主,整本書也不會讓他本人在軍事上有很大的作為。也就是說,書中的設定是孫策死後,東吳再也沒有進攻中原的實力,這與孫權「保守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的後續做法是一致的。
在《三國演義》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強烈的擁劉反曹傾向,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是漢獻帝的叔父,由他來實現匡扶漢室的理想名正言順。戲劇需要衝突,那麼劉備的對手也自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企圖指染神器的曹操。曹魏和蜀漢都能夠與漢政權構建合法性上的繼承,而東吳於漢政權而言始終是君臣關係。在這樣的安排下,東吳的孫權就變成了一個沒有明確定位甚至缺少存在感的角色,那麼東吳自然也沒有爭霸天下的理由。
再來看周瑜出場時對孫策說的「某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業」,就變成了悲劇的伏筆。所以周瑜是一個身處注定悲劇的陣營,為了心中理想而徒勞努力的年輕人。
2、東吳政權核心的年輕化與以周瑜為代表的孫策舊部之間有權力矛盾。孫權上位後,逐步籠絡了自己的一班勢力,比如周瑜推薦的魯肅、還有後期取得夷陵大勝的陸遜等人。在書中,這群年輕勢力多處受到舊部的阻礙,掌權之路並不順利。比如張昭說魯肅「肅年少粗疏,未可用」。包括書中對赤壁之戰東吳文臣諸多阻攔的描寫,也說明了作者在東吳方面的故事主線是孫權如何在一眾元老之中扶持自己勢力,從而達到切實掌握政權的目的。那麼作為孫策舊班底中最被重用的周瑜,客觀上就是東吳政權年輕化的阻力。這樣他本人的悲劇色彩又加重了一筆。
3、性格缺陷導致能力不能完全發揮。書中對於周瑜描寫最多的就是他同諸葛孔明之間的智鬥。比如初見時,周瑜想要諸葛亮去烏巢劫曹操的軍糧,借曹操之手除掉孔明。但孔明立馬點破借糧必然被擒的結果,讓周瑜不得不自引軍去斷曹操的糧道。此時周瑜自負妒忌的性格完美地反襯了大度機智的諸葛孔明。之後在為難孔明交十萬隻箭未果後,周瑜帶兵埋伏,欲在孔明借東風之後將其殺掉,卻早已被孔明知曉,孔明讓趙雲守在江邊從而完美脫身。這些行為又使得周瑜容不得人,不顧大局的形象躍然紙上。當然,在「討麻、保二屯,梟其渠帥,囚俘萬餘口」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書中周瑜有著很強的個人能力,但是心胸狹窄、恩將仇報和忌才妒能的性格讓周瑜不能掌控全局。他想殺諸葛孔明既是公怨——「孔明早已料著吳侯之心,其計畫又高我一頭,久必為江東之患,不如殺之。」又是私仇——「此人如此多謀,使吾曉夜不安。」這樣的公私不分使得周瑜始終未能發揮出真正的能力,反而被諸葛亮以三次棋高一著的勝利而氣得口吐鮮血、金瘡迸裂而死,如此無能為力的結局實在是悲劇。
4、戰爭年代個人的渺小與無奈。無論是周瑜還是諸葛亮亦或者是劉備和曹操,都是那個年代的英雄。他們都想要建功立業,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戰爭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們在金戈鐵馬的戰場上縱橫廝殺,在一方天地裡指點方遒,然而誰也沒有辦法憑藉一己之力拯救這亂世。魯迅先生曾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戰爭就是將這些英雄們的壯志豪情展現給我們這些讀者看,讓我們與他們的義無反顧執著追求產生共情。然後看著英雄在戰爭中一個接一個地走向毀滅,將他們之中最有價值的感情毀滅在大時代的無情之中。這就是英雄人物悲劇的內核——求而不得,飛蛾撲火。
貳
隨著時代變化而逐步走向負面的形象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陳壽對於周瑜有著諸多讚美性的語句,他的形象也是非常正面的。「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正是陳壽對於周瑜的評語。陳壽是西晉王朝的官員,而西晉承自曹魏,所以《三國志》中尊曹魏為正統。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晉早已滅亡。就有很多人對於三國中的正統地位提出異議,比如北宋的蘇軾曾在《涂巷小兒聽說三國語》中提到:「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由此可以看出,北宋時期的民間話本裡就已經有擁劉反曹的傾向了,那麼可能對於《三國志》中的立場就以相反的態度看待了。東吳就成為了遊走在善惡之間的角色,周瑜的形象也遭到了諸多加工。比如宋代話本《三國志平話》和元代雜劇《劉玄德醉走黃鶴樓》中,周瑜因為襯托主要角色而被加工成了一個只是貪戀美色而無所作為的反面角色。
到了南宋,政府偏安一隅,為了彰顯自己宋政權的正統性,朱熹寫了《通鑑綱目》,強調了尊劉反曹的思想。他本人是宋代最出名最有權威的大儒,自此擁劉反曹的思想深入人心,那些帶有擁劉反曹思想的話本一下子就擁有了更多的可信度,周瑜確立了在市民階層眼中的負面形象。《三國演義》成書在元末明初,元朝入主中原的近百年,在異族統治下的漢族文人得不到重用、懷才不遇,民族矛盾空前嚴重,他們將對朝廷的不滿發洩在文字創作中。他們尊蜀漢為正統也正是對於漢族正統地位的呼喚。
周瑜歷史形象與演義形象的反差讓現在的讀者更為其感到悲劇。年少成名,容貌出眾,多才多藝,風流儒雅,甚至屢建奇功,卻在大眾心中是個脾氣暴躁,目光短淺的小人形象,這實在是周瑜個人歷史的悲劇。
結 語
周瑜形象的悲劇是由《三國演義》書中的悲慘命運、歷史與演義對比中的撕裂、以及歷史的大環境中的毀滅三方面共同形成的。雖然《三國演義》醜化了周瑜的性格,但是也豐富了周瑜的人物形象,讓周瑜作為歷史人物的知名度遠遠大於各時代的明君賢相,促使了更多人瞭解和研究周瑜。兩種形象的強烈對比也讓周瑜這個歷史人物充滿了色彩,得到了無與倫比的戲劇張力。
「一張薄紙也可分正反兩面,箭垛也都能兩邊承受羽箭。一方面事情取決於人的策劃籌謀,一方面上天早把命運鑄就。哪裡能找到一枝生花妙筆,一張紙上寫盡這兩層道理?」不可置否,羅貫中等人在對於周瑜這個人物形象上存在想要兼顧民間話本與歷史形象的兩重考慮,他們想要盡善盡美,但終究不可能做到完美地無縫銜接。魯迅先生說「孔明多智近妖」,書中的人物不止周瑜一個出現了誇張又不合邏輯的矛盾,但瑕不掩瑜,《三國演義》依然是老少咸宜的經典。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
2、羅貫中《三國演義》
3、石觀海《中國文學簡史》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周瑜 #三國演義 #王佐之才 #庸才
春秋戰雄結局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花木蘭從軍10年為何沒有人發現她是女兒身?
歷史春秋網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奇女子,她用自己的勇氣和實力在歷史上譜寫了一濃墨重彩的一幕,她就是巾幗英雄——花木蘭。
在史料中,花木蘭是位神秘的女子,對於她的姓氏、籍貫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有說她是商丘虞城縣人,也有人認為她是陝西延安人,還有說她是湖北黃陂人……總之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讓花木蘭最早成名的是一首詞詩——《木蘭辭》。
這首詩出自於南北朝的北魏時期,被收錄於南朝陳的史料《古今樂錄》,流傳到隋唐時期,又經過了隋唐文人的再次潤色,從此廣為流傳。
關根據詩詞和民歌的描述,北魏時期,北魏的遊牧民族柔然和突厥不斷騷擾北魏邊境,朝廷不堪其擾。朝廷為了保疆固土,上演強行徵兵之舉,規定每家每戶都必須出男丁參兵。
花木蘭的父親是一名武臣,可惜已年老力邁,再上戰場肯定是有去無回。此外,花木蘭沒有哥哥只有一個弟弟,而且弟弟還年幼,也沒法上戰場。無奈之下,她做驚人之舉,4個字——代父從軍。
木蘭女扮男裝,代替父親上了戰場,她的10餘年軍旅生涯就此開始,後來她表現得比男兒更出色,她屢立戰功,衣錦還鄉,天下聞名。
在北魏那個時代估計還沒有纏足這種容易穿幫的事兒,為什麼花木蘭在軍中隱藏女兒身長達十年之久也沒有被發現呢?
一是「門檻低」。當時為了抵禦外敵入侵中原而緊急召兵的,只是要成年男子都行。我們在初中時期的課文裡對花木蘭有這樣的描寫: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所以沒有人會細緻審核查驗花木蘭的身份,再加上她穿上厚重的軍備物資以後,更不會被人們發現是女生,從而混入了營中。
二是「形象差」。北魏時屬於內憂外患的特殊期,要那個吃不飽鬧饑荒的情況下,百姓的溫飽是個問題,能活下就不錯了,因此絕大多數的人長得比較的消瘦,花木蘭顯然也屬於面黃肌瘦的模樣,因此,男兒裝一穿,自然也就沒有人懷疑是女兒身了。
三是「職務雜」。花木蘭到前線後,她的主要任務是「斥候」——負責打探和傳令,這種差事級別不高但很重要,在營中是有自己的獨立營帳的。這給了花木蘭獨處的機會,躲過了最容易被人發現的「潛伏期」。後來她因屢立戰功而被經常提拔調動,在不同軍營工作,更難讓人識破她的身份。
四是「個人裝」。花木蘭知道如果身份被別人識破,自己受處罰事小,連累父親和家人就是罪過了,因此,到了軍營後,她謹言慎行,和所有人保持距離,成功避免了「露餡」。
而關於花木蘭的結局,後人也有兩種說法。
第一結局:歸隱山林。
有傳說,花木蘭征戰多年凱旋而歸後,皇帝要對她封賞。此時,花木蘭的身份再也無法隱瞞了,於是主動向皇帝「坦白認罪」。結果皇帝念其立下功勞,便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能力出眾,忠厚老實,賜她高官厚祿。結果木蘭再做驚人之舉,她以家中父母年邁,需要人照顧為由,拒絕了皇帝的美意,毅然歸隱山林了。
第二種結局:自剔而死。
二皇帝得知她貌美且未出閣,欲納其為妃。
還有傳說,花木蘭凱旋而歸後,皇帝親自接見她並要封賞她,結果看到她不但是未出閣的女兒身,而且貌美如花,便想納她為妃。
花木蘭當然不願意,但又無法直接拒絕皇帝,便委婉提出了「三宗願」,希望皇帝兌現。
皇帝自然答應不迭。花木蘭便說出了「三宗願」:一是請陛下頒令,從今日起,女子也可參加選舉,習文弄武,為國效力;二上女子地位太過卑微,望日後得到公平,男可娶女,女也可娶男,以達到女子也可傳遞香火的目的;三是無論尋常百姓還是皇帝,都只可娶一妻相守,違者重罰。
皇帝聽完後,大笑地說了4個字:女子之見。便沒了下文。當天傍晚下了聖旨,封其為貴妃,而對花木蘭的「三宗願」卻一字末提。
花木蘭不肯就範,只好稱病推拒。皇帝貴為九五之尊,當然不會罷休,便連下三道聖旨,花木蘭見狀長嘆一聲,自縊而亡。
當然,無論花木蘭的結局如何,她以自己的勇猛和忠貞被後人列為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後人在其家鄉修建木蘭祠,祠堂大殿,而到了唐朝時,唐高宗更是給她四字嘉評:孝烈將軍。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花木蘭 #代父從軍 #孝烈將軍 #巾幗英雄
春秋戰雄結局 在 動漫廢物電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RG舞台節目之中,最無人聽O既節目,自然就係港漫咬蔗幫現場版啦!四條蔗友完全被現場觀眾無視,所以我地亦都自顧自享受,獨自做節目。
[九龍城寨2]
唯一現場有本出緊O既作品,所以率先推一下。
[黑豹]
結局前篇無劍之無,講到尾只係神武不死再現。
[天下]
黑豹要完結,無非係為左過去天下再逐。另外,懷滅真係死得……連慘字都及唔上,因為根本唔知佢點死。
[春秋戰雄]
係好睇左,但係其實唔駛因為崑崙要變奸就要佢學另外一種武學啫……阿豪,你唔會因為想走而亂寫本書呱?
[龍虎門]
繼續無咩好講,一味畫面多野唔等於有主旨同好睇架大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vFqR7KUL4/hqdefault.jpg)
春秋戰雄結局 在 動漫廢物電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RG舞台節目之中,最無人聽O既節目,自然就係港漫咬蔗幫現場版啦!四條蔗友完全被現場觀眾無視,所以我地亦都自顧自享受,獨自做節目。
[九龍城寨2]
唯一現場有本出緊O既作品,所以率先推一下。
[黑豹]
結局前篇無劍之無,講到尾只係神武不死再現。
[天下]
黑豹要完結,無非係為左過去天下再逐。另外,懷滅真係死得……連慘字都及唔上,因為根本唔知佢點死。
[春秋戰雄]
係好睇左,但係其實唔駛因為崑崙要變奸就要佢學另外一種武學啫……阿豪,你唔會因為想走而亂寫本書呱?
[龍虎門]
繼續無咩好講,一味畫面多野唔等於有主旨同好睇架大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XwfKjiUB60/hqdefault.jpg)
春秋戰雄結局 在 動漫廢物電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阿狼一啖砂糖一啖屎,上星期先讚完鬼才,今期就笑佢喇!!!另外,原來東方無敵可能先係全世界最有錢o既人,輕輕,就拎到百零億出黎架喇!仲有仲有,原來《龍虎門》真係唔係現代故仔黎架,因為,佢地仲係用緊金本位。
溫群結局你點睇?小石始終係傻仔?關七型到做影帝。你又覺得廢唔廢?
原來《封神紀》內有乾坤,係講一個我地O既熟人黎架。
《春秋戰雄》真係好睇,四大神明合力阻止天地合龍呢段好正。可能,呢排黃生打緊MON HUN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Woh8vODwo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