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災難、大的失落,情緒不斷地流出來,很難把這個瞬間看得真切,甚至連事後踩煞車都不容易。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上主、宇宙、本性,或一位和自己比較親近的聖人,也許是耶穌、佛陀、聖母瑪利亞、穆罕默德、觀世音菩薩,輕輕地把自己的傷痛和失落送出來──交給上主、本性或這些聖人。
舉一個例子,一個人遭遇到創傷,早上醒來發現自己又做了一夜的惡夢,也就很誠懇地合掌,把個人的災禍和痛苦完全交出來給大聖人或給上帝,請他們幫助我們承擔一切。
心愈誠懇,效果愈大,就好像把業力或過去累積的負擔交出來。全部的負擔落下了,也就讓大聖人把我們的問題帶走吧。
把一切的問題交出來。心裡一切的負擔、一切的責任,也就好像有人代我們承擔而消失。
這樣的練習,我們可以隨時做。一天當中,到晚上睡覺前,把一切自己過不去的感受或經驗都交出來。交出來的同時,也在心裡觀想,就像做個頂禮,把自己的痛苦全部交出來。
這時候,心可能還在痛。一樣地,還是把這個痛不斷交出來,它自然會慢慢消失。
有意思的是,只要持之以恆,不知不覺中,一個人自然進入一種快樂的狀態,過去的痛苦對個人的牽引也自然減弱,甚至沾不到心上了。
《不合理的快樂》9-5〈交託與奉獻〉
==
想接觸《重生》《光之瑜伽》《四大的瑜伽》練習的朋友,風潮線上課程在七月底前有套裝優惠(加贈專輯手冊pdf檔)今天0731是最後一天,記得去看看喔~
許多朋友關心面對疫情如何保健,今天(台灣時間0731 10:00)長庚生技有一場楊博士談從整體醫學的角度如何照顧自己的首播,歡迎大家關注長庚生技的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8qxpYKdc4Sc
==
外在再紛擾,還是可以讓自己成為放鬆而快樂的一道光
希望加入共修的朋友,請依以下步驟進行:
1. 安裝登入「全部生命」App
2. 報名 沒有路的路 全球靜心 https://store.totality-of-life.com/#/login
共修見!
是希望還是災禍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要輕鬆做事,就等這兩個字!]
(職場易經筆記-2)
我們遇到事情不順時,常會嘆一口氣說:「時不我予。」可是我們都知道,做事要成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天時﹑地利﹑人和,那麼我們為什麼總是說時機不對?因為天時最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可是它的影響卻是最大。
所以當我們在職場出現困頓時,再怎麼努力就是出不了頭﹑或成不了事、或走不出來,這時需要的是—
不要急,再等一等。
這次疫情,更顯出「天時」對我們職涯變化的決定性。最近跟朋友在談「數位轉型」,他提到過去一年多以來,公司希望數位轉型,開發出另一條線上課程的路線,但是由於線下課程做得成功,相對使得線上顯得不具急迫性,大家的速度不免有些掉了拍。可是這次疫情一發生,咻的一下子就全部到位,轉型速度驚人,而且上下齊心,展現高度凝聚力。
我說:「這就是天時!」
天時,讓事情變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不必推動,不必費力,就輕舟已過萬重山。相反的,如果不在天時,事情既需要推動,也很費力,不容易成功;就算硬是推成了,不免留有後患,比如有人因此被排擠﹑被打壓或被資遣,都不夠圓滿。
《孫臏兵法--月戰》有言:「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我們常說「遭殃」了,也就是出事了,因此這個「殃」指的是災禍。
再來講我的學生Jaelyn,她是瑜伽老師,很會動腦筋﹑變花樣,還把瑜伽從室搬到室外,在大安森林公園辦了一場戶外瑜伽的教學活動。當5月14日政府宣布進入三級警戒,她傻住了,第一周完全陷入茫然迷惘中,心想瑜伽課不能教了,下一步何去何從。
於是她找出一年多前寫的斜槓計畫,赫然看到自己當初發下宏願,誓言要把瑜伽課搬到線上,卻因為線下實體課忙得不亦樂乎,徹頭徹尾就忘了這個想法。而要實踐它,還有比這個時刻更好的時機點嗎?沒有了!
很快地,第二周便開了兩堂線上課,不過當時也不知道成不成,心裡是七上八下,可是現在她一周開11堂!這麼順利,是她始料未及的。
這還是天時!
天時到了,因緣和合,事情就自然開展。上面這兩個例子都是因為疫情,又告訴我們一個易經最重要的道理,每件事都是亦陽亦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當我們看到陰雨綿綿,就要知道太陽仍然在,只是被烏雲遮蔽,雨一停就會露臉,出現一道彩虹。所以禍福相倚,福中有禍,禍中有福,這都有待時間的考驗。因此當困難發生時,不妨盡人事,聽天命,做該做的努力,至於結果則交給—
天時!
現在社會普遍提倡一個觀念:「活在當下」,不要受困於過去,也不要妄想未來,好好過當下的每分每秒,這才是真正如實的活著。我倒是有另一個不同的體會,順境的時候就活在當下,享受人生;逆境的時候則把答案交給未來,不要急於在當下找到答案。因為答案通常不在當下,而是要看天時,所以要等得了。
比如這次疫情,很多人的生活被打亂,不少職業女性在家工作,孩子也同時在家,變得必須工作與同事兩頭忙,不禁都到網路上一吐心聲,簡直是哀鴻遍野。可是我相信,十年以後,這些母親會感謝曾經有這次疫情,並說:「還好有疫情,我才難得有幾個月時間和孩子朝夕相處,沒有錯過他們的成長期。」
再比如這次疫情,很多人的生計被衝擊,從海嘯第一排到第五排,從旅遊觀光業,到餐飲業﹑各種服務業﹑百貨商店,以及做業務銷售等,都面臨嚴竣的挑戰,有人還可以度小月,有人卻完全斷炊。
可是這個時刻,如果我們不守株待兔,想辦法窮則變﹑變則通,疫情過後就是最強的人,這才是我們要打的疫苗,從此對於未來任何天災人禍都具有100%的免疫力。到時候,我相信你會感謝曾經有這次疫情,並說:「還好有疫情,我才會逼迫自己轉型,不僅突破難關,也發現新的商機,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這麼一說,天時是好是壞、是危機是轉機,最終仍看人和,繫於一念,就看你怎麼想。終歸一句話,活在當下,把答案留給未來。
今天「職場易經筆記」,幫你劃兩個重點:
1. 天時還沒到,不要急躁,我們就沈潛與努力,做該做的事。
2. 天時一到,不要錯過,我們就趁勢躍起,勇敢展開新局面。
再給你一個練習題:「天時﹑地利﹑人和,哪個最重要?」想一想,慢慢你便能歸納出自己的人生哲學,整理出面對順境與逆境的態度。
本文讓你有所收穫,請在下面留言+1,給我鼓勵一下。呵呵⋯⋯我才開始從易經看職場,需要打氣。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是希望還是災禍線上看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想見某個人的話,當下就是最好的時刻 》
那個時候,只因為我們都會在魔境熊線上喇賽;所以我想,反正遲早會見面相認,到時候再加好友好好認識一下就好了。
然後今年一月,我們失去了G哥。
那個時候,只因為我和他是朋友,時常見面喇賽、跪來跪去;所以每次他揪我去龍洞,我都想說,「啊~今天沒空,下次啦~」,然後我從尼泊爾幫他帶EBC頭巾回來,沒接到他的未接來電,我們就訊息說「啊~下個月就要幫你開講座了,到時候再給你啦~」
然後今年五月,我們失去了小吳。
而我人生的龍洞初體驗,是去憑弔我的朋友。
那個時候,Goformosa邀請Stanley來台分享他的阿爾卑斯攀登故事,我很早就看過野人旅誌這個粉專,也欣賞他描述攀登故事的優美辭藻,但那時剛好不在台北;所以我想,「啊~總有一天會認識,不用急。」
然後,我們今天失去了這位傑出的香港登山家。
---
人,真的很渺小。
當我們涉足大自然時,更能深切感受這件事。
不管是像Ueli Steck、David Lama或金昌浩這種國際級攀登大神,又或是身邊低調充實自己人生的熟悉好友,山都將一視同仁。
避開所有風險,我們將活得很安全,卻平庸。
但面對風險無畏前行,在獲得精彩之餘,
也是將生命押上了賭桌,老話一句,贏者全拿。
雖然這賭局對人而言勝率超大,野外沒有血流成河,
但就在那微不足道的零點零幾%裡,
就是這麼湊巧,貫徹莫非定律的神準,
還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甚至是自己頭上。
我們都希望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們都可以為了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而拼命努力,
但我們不可能為了不要發生在昨天才在私訊裡嗆爆你的朋友身上而努力。
世界就是這麼現實,
不能存檔,不能重開機。
人活到了一定歲數以後,就會開始出席同輩的婚禮。
但喪禮卻無視這個規則,想來就來,很犯規。
花一輩子讓自己過得快樂精彩,竭力從戶外帶回能讓靈魂更加純粹與閃亮的故事,是每個登山人、潛水人、戶外人一生的志向。
而我想,那些生命就此停在自己最愛的那一刻的人們,不會希望我們因為他們而停下腳步。因為我們都明白,回家,是沒有人可以阻止的事。為了活下去而將自己與自然徹底隔離的人類文明,最終,還是走到了回到原野的時代,也必然會延續下去。
儘管風險肯定比在家追劇高得多,但至少,我們不會在其他災禍降臨時,心裡想的是「可惡,早知道那個時候就——」。
生命的無常,是山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所有看似永恆的關係,轉身皆如過往煙雲,而那些曾經看重的糾葛,面對死亡時,也不過鴻毛一般罷了。
想見誰、想認識誰的話,當下就是最好的時刻,因為我們真的不能保證,生命等得到下一次。
我們以不捨致敬那些逝去的燦爛生命,
用放下感嘆生命的無常。
同時,也帶著那些不朽的意志,連同他們的份,
一起努力下去。
也期許在世的我們,有無限多個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