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內湖區潭美國民小學遷校新建校舍啟用典禮
今(14)上午主持內湖區潭美國民小學遷校新建校舍啟用典禮,李彥秀立法委員、台北市王孝維議員、江志銘議員、李建昌議員、吳世正議員、高嘉瑜議員、黃珊珊議員、陳義洲議員、內湖區石潭里廖煒國里長、行善里沈茂松里長、週美里黃俊壽里長、蘆洲里陳明霖里長、林秉宗區長、潭美國小林碧雲校長、前潭美國小校長現任中正國小方芳蘭校長、教師會蘇慧琪會長、家長會萬世頌會長以及各學界代表,本府教育局曾燦金局長、新工處林志峯處長、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闕河彬建築師、日富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吳正發董事長等也一同出席。
潭美國民小學創立於民國34年,原名「內湖公學校洲美分教場」,民國35年正式創立「臺北縣內湖鄉潭美國民學校」,校址遷至現址石潭里,建校至今已74年之久。考量臺北市產業與內湖地區發展及學區學童就學距離過遠,經市府同意辦理遷校案。潭美國小遷校工程興建,教育局委由本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監督代辦,由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並由日富營造、萬信水電及固新空調三標共同承攬施工,全案工程施工費為7億7,000萬元,102年完成初步設計;103年通過都市設計審議核定;104年完成細部設計、核發建造執照並完成招標作業;105年動土,107年竣工,歷時906天(2年又6個月),興建出優質校園,實踐潭美「築」夢,改變成真!
潭美國小完工啟用後預計可結合「內科2.0計畫」成為提供0~12歲嬰幼兒童之「一條龍托幼及教育服務」之現代化校園空間,包括可提供約12人(0~2歲嬰幼兒)左右之社區公共托育家園、15人(2歲幼兒)與60~90人(3~5歲幼兒)之幼兒園以及712人(6~12歲兒童)之國小照護與教育,設置國小普通班24班、自足式特教班2班、資源班1班以及幼兒園4班等,預計將容納800多名的學童。整體校園遷建後,將可銜接已發展之內湖區域的核心,以及因應內科再發展的居住與教育設施提供的需要性。這座學校整體校園也將成為鄰近鄰里的社區中心,不僅能為學子提供優質學習環境,且可提供為社區居民之運動及休憩、活動之用。另外,為帶動此區域發展,政策上將於學校所鄰接之舊宗路側,設置捷運環線之東環段捷運系統的捷運站,未來交通會更加便捷,搭配學校臨近的行善路則有原河濱高中預定地公宅興建(已經完成都市計畫變更且完成公宅工程發包,訂於10月底前開工),該公宅亦為「內科2.0計畫」之一環,規劃520戶數,其中一半戶數將提供予內科上班的市民優先租住,以減低內科交通之負荷(工作於斯,居住於斯)且目前社會少子化趨勢,讓民眾無論是工作、居住,甚至小孩子的教育,都能盡量一應俱全,減少來回奔波,並減輕父母育兒負擔。
在主持大會上 我也致詞期勉潭美國小教師團隊接軌國際、承繼智慧科技來豐富學生學習資源、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該校校長林碧雲表示潭美國小全體師生不斷追求優質卓越,學校已經獲得6面優質學校獎項-校園營造、資源統整、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專業發展和教師教學等,並於107學年度申請國際學校獎(ISA)認證與試辦雙語實驗小學計畫,將秉持優質教育理念,讓潭美國小成為學生快樂學習、平安成長的最佳園地。
潭美國小新校舍由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團隊規劃設計與監造,新校舍朝智慧生態校園規劃,在校園屋頂設有自助菜圃,同時設置雨水回收、太陽能發電等綠能設計,以及設置生態池作為教學資源,建築方位採南北向結合大片落地玻璃,避免日曬卻能保有良好採光,獲頒「黃金級」綠建築候選證書,並獲得中華建築「金石首獎」肯定。在新校舍建築設計上,延續潭美小巧優質校風,結合在地化元素、內湖科技園區,色彩繽紛、空間敞亮,充滿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與活力,以期建構人文與藝術共融,生態與科技並存,創造多彩、科普、境教探索的金石校園。我們期許他們成為國際化、精緻化、科技化與藝術化的優質學校。
潭美國小遷校新建校舍的落成,代表著內湖區文風薈萃日益興盛,相信未來校運將更加蓬勃開展,對於內科2.0計畫未來產業發展以及生活環境機能品質也將提供更多助益,共同打造北市具高度競爭力的產業發展園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新版)贊育醫院Tsan Yuk Hospital是香港第一所華人產科醫院,位於香港島西營盤著名的產科醫院,於1922年由倫敦會傳教士創立,為了提供產科服務及培育華人助產士。贊育醫院原址在西邊街,即是現在稱為西區社區中心的建築物址。自1923年開始,贊育醫院招收第一批華人助產士學護,直至1937年...
「普 信 精 舍 新建工程」的推薦目錄:
普 信 精 舍 新建工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新版)贊育醫院Tsan Yuk Hospital是香港第一所華人產科醫院,位於香港島西營盤著名的產科醫院,於1922年由倫敦會傳教士創立,為了提供產科服務及培育華人助產士。贊育醫院原址在西邊街,即是現在稱為西區社區中心的建築物址。自1923年開始,贊育醫院招收第一批華人助產士學護,直至1937年瑪麗醫院落成為止。1934年,贊育醫院正式成為政府醫院。1937年,醫院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部門,專門培訓產科及兒科醫生及護士。他們的產科專科訓練更獲得皇家婦產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認可。1955年6月13日贊育醫院由西邊街遷往醫院道現址揭幕啟用。1996年,贊育醫院成立胡寶星夫人婦女診斷治療中心。1999年,成立乳房普查轉介中心。2001年11月4日,婦幼住院服務遷往瑪麗醫院。贊育醫院於2000年3月引入港島西聯網的綜合專科診所,其後於2005年1月1日遷往西營盤賽馬會診所,並改名為西營盤家庭醫學專科診所。胡寶星夫人婦女診斷治療中心自2004年3月1日開始由香港大學婦產科部管理。目前,贊育醫院提供產科(產前/產後檢查)及婦科專科服務、日間護理中心、產科門診服務、延續性的產前產後醫療及護理服務、舉辦健康教育及產前講座、更年期專科門診、口服糖耐量檢測門診、婦科門診和泌尿婦科門診。
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King George V Memorial Park 位於香港西營盤,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園。現在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1954年3月29日下午正式啟用。公園建於1936年,適逢同年1月英皇佐治五世(佐治五世)駕崩,香港政府便以其名命名香港新建的兩個公園(另一個是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公園外牆由古老大麻石建成,園內有無數歷史久遠的細葉榕樹、其他設施還包括一個標準足球場,以及兒童遊樂場等。公園內的南部有一家由註冊慈善機構香港保護兒童會幼兒院開辦的譚雅士幼兒學校,是至今香港唯一開在政府公園內的幼稚園和學校。港鐵西港島綫的西營盤站建築工程位於本公園地底。港鐵公司的文件顯示,選擇此公園作為建築工地之一,是為了避免影響其餘路面的交通。
相信整條太平山醫學史蹟徑中,最為人所熟悉的,一定是有鬼屋之稱,位於高街的「前華人瘋人院」亦即是今天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關於「高街鬼屋」的所有怪異傳聞,相信無人不知,建於1892年的大樓,其前身是國家醫院護士宿舍,為西營盤醫院的外籍護士提供住所,到了1941年,由於域多利精神病院不勝應用,故此大樓改為女子精神病院,日治時期空置,更被傳用作刑場。日軍投降,香港重光之後,大樓重新恢復女子精神病院的運作,隨著青山醫院於1961年落成後,改為日間精神科門診部;到了1971年遷出後,就一直空置,更多次傳出鬧鬼事件。2001年,香港政府決定將把大樓拆卸,並改建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而原建築正面的大麻石外牆及走廊,則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被保留下來。
般咸道官立小學(簡稱般官;英語:Bonham Road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BRGPS)是香港的一間官立男女小學,位於香港學校網11區。前身為李陞小學下午校,於2000年1月25日遷至現址並改行全日制,並成立「般咸道官立小學」。校舍比鄰港鐵西營盤站般咸道出口,校舍前身曾作為曰字樓女館、拔萃男書室、聯合書院及羅富國教育學院第二分校,現為中西區文物徑及孫中山史蹟徑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