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QrBmWahyKDI
🎥 韓 華 深 焦 ◑ #痛苦歌王_孫情
❤️經紀通告活動戲劇0917118996 鴻凱娛樂Bigstar
❝ 但是你忘了根了嘛!你的根沒有了。❞
出生山東並在韓國長大,曾以《#淚的小花》同名電影主題曲走紅的「#痛苦歌王」#孫情 叔叔以切深的經驗闡述他口中「很苦難的一群人」,也就是他自己的身份:#韓國華僑。
孫情叔叔也說到「#醬狗」這個詞原本其實是很好的話,為「掌櫃」之意,但因為人們說的態度與方式變了,也讓他的本質因而改變了。
━━━━━━━━━━━━━━━━━━
🍜 電影《醬狗》 ▎𝟗.𝟐𝟒 正式上映 ! ▎
醬狗 Jang-Gae
짱개 ▿ 𝑱𝑨𝑵𝑮-𝑮𝑨𝑬: 𝑻𝒉𝒆 𝑭𝒐𝒓𝒆𝒊𝒈𝒏𝒆𝒓
🇹🇼 臺韓混血導演 張智瑋 首部劇情長片 🇰🇷
#台灣製作韓國拍攝
✶ 𝟐𝟎𝟐𝟎 東京國際影展 世界首映
✶ 𝟐𝟎𝟐𝟏 全州國際影展 正式入選
✶ 𝟐𝟎𝟐𝟏 仁川移民電影節 正式入選
【皇后的品格】賀業文 【騷動青春】金叡恩
【黑道律師文森佐】李恆娜 【特務行不行】于澤偉
【青春開外掛,醬狗當自強!】
鬼島臺灣vs.地獄朝鮮,臺韓混血高一生李光龍,現正卡在中間。在韓國土生土長的他,在外常被霸凌,執意不講中文,一心認定自己是韓國人。回到家,光龍面對的是長年為華僑權益奔走的父親,不時以中文教誨「不要失了根」。儘管內外衝突連連,仍有一位不在乎光龍身分的女孩打動了他的心,讓他的青春暫時遠離認同的困境。然而就在光龍爭取美國遊學奬金之際,一場意外突然降臨,讓光龍一家頓失支柱。失準的錶尚能校對,光龍該如何重整卡住的人生?
━━━━━━━━━━━━━━━━━━
▻ 製作|想映電影
▻ 發行|佳映娛樂 Joint Entertainment、想映電影
#醬狗 #JangGae #짱개
🎥 追蹤佳映IG ▎ bit.ly/3u2Q236
🎥 加入LINE@ ▎ bit.ly/3vFnjTc
🎥 更多精采好片線上看 ▎想映電影院Joint Movies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00的網紅柚智夫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五月天阿信:「2020 是充滿改變的一年,但五月天想要維持永遠不改變的事情。」 嗨!上週日( 5 月 31 日)的晚上,你在哪,做些什麼呢? 我和柚子在家,在線上看五月天的演唱會《突然好想見到你》。 讓我今天用數個故事,先和你分享五月天帶給我的影響,用歌曲來說出我的青春;再談談為什麼我們都會需要...
更 好 的青春 線上看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活拮据的魁元慫恿剛滿二十歲的女孩晴美去玉嬋經營的酒家上班,並從中撈點好處。晴美成為富豪徐董的情婦,但她真正愛的人是魁元。魁元跟老闆娘玉嬋勾勾纏,毫不珍惜晴美的真情。這段四角戀愛,最後會怎麼收場?
.
辛奇導演能拍驚悚片《地獄新娘》、能拍愛情喜劇《三八新娘憨子婿》,也能拍奇情之作《#危險的青春》。相較於《地獄新娘》和《三八新娘憨子婿》,《危險的青春》的敘事又更穩了一些,配樂很有異國感,故事背景是在香港吧(片中出現銅鑼灣、半島酒店等名字)?大概是不想紙醉金迷、拜金、性交易、未婚生子等負面情節跟台灣有所連結的關係吧。
.
《危險的青春》談金錢與愛情,魁元等人認為只要有錢,生活就能得到滿足,卻在失去愛情後,才明白錢非萬能,人與人的關愛與付出更為珍貴。《危險的青春》結局很八股(玉嬋突然良心發現,承認錯誤,劇情轉超硬),但 60 年代的台灣電影大概都是如此,負面(寫實)的情節都得都要掰回有教育意義的結果,才不會污染當時善良純樸的台灣社會風俗民情。
.
話說,《危險的青春》有幾顆特寫鏡頭拍得好美,完美捕捉演員們的明星魅力,不得不說,年輕時的石英好帥、高幸枝好豔麗、鄭小芬好清純啊!
.
想看台灣老電影的朋友,別錯過《危險的青春》線上看的機會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C0YtnQQ2pk&t=2102s
#TFAI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更 好 的青春 線上看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蔡崇隆導演【#RCA奇蹟背後】免費線上看👉👉https://youtu.be/MLdeVzvb7Fo
1970年,一群剛出社會的小女孩,踏進一座光鮮亮麗的工廠,與美商RCA一同參與了台灣經濟奇蹟盛世。22年後工廠遷走了,女工發現好多人,生了怪病甚至罹癌離世,為此她們開始打一場,沒有勝算的集體訴訟。對她們來說「#經濟奇蹟」代表的是曾有的青春與血淚。
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工廠,傾倒含三氯乙烯等有機溶劑,污染地下水,不知情的員工長期飲用,而慢性中毒,導致1,375人罹患癌症等惡性腫瘤,許多女工更流產數次,當中216人已過世。這是無法被遺忘的血淚史,RCA案也是 #台灣史上最大工殤案。
近兩千名RCA女工在美商悄然關廠、土地污染事件爆發後,淪落為罹患各式腫瘤的人肉皮球。盲目崇拜資本主義讓台灣付出沉重的代價。撫今追昔,我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
.
⠀⠀⠀
⠀
#RCA事件後續
抗爭20年、纏訟15年,台灣史上最大工殤案RCA事件,終於在2019年獲得7.4億的賠償金。RCA員工關懷協會,特別選在2021年的 #國際工殤日 宣布成立「RCA公益基金」,預計從賠償金提撥7%作為公益金,用於司法改革、公衛、人權、環保、勞工領域,「從源頭終結這個傷人、吃人的體制,不要再有任何人在職場上受到傷害」期待基金能循環、永續地扶助弱勢勞工,以及本土公衛人才的培育。
⠀⠀⠀
⠀
✱台版永不妥協,史上最大工殤案
✱經濟奇蹟的背後,拒絕被遺忘的聲音
⠀⠀⠀
⠀
▍沒有盡頭的抗爭──
RCA汙染案不只爭官司勝利、還有世代的覺醒
https://reurl.cc/R6ZE8x
▍與怪病糾纏一輩子 RCA女工的血淚故事
https://reurl.cc/dVMlpV
▍化受害者為助人者!RCA女工成立「公益基金」
https://reurl.cc/9ZKLNX
⠀⠀⠀
⠀
⠀⠀
#勞工 #工殤 #汙染 #職業災害 #環境 #RCA
⠀⠀⠀
⠀ ⠀⠀⠀
┃觀點𝐘𝐓頻道┃https://reurl.cc/E2ovVg
┃觀點有𝐈𝐆┃追起來 (∩^o^)⊃⊃ www.instagram.com/viewpoint.pts/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
►設 #紀錄觀點 搶先看!不再錯過好電影!
╚═══════════════╝
更 好 的青春 線上看 在 柚智夫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五月天阿信:「2020 是充滿改變的一年,但五月天想要維持永遠不改變的事情。」
嗨!上週日( 5 月 31 日)的晚上,你在哪,做些什麼呢?
我和柚子在家,在線上看五月天的演唱會《突然好想見到你》。
讓我今天用數個故事,先和你分享五月天帶給我的影響,用歌曲來說出我的青春;再談談為什麼我們都會需要一些「雞湯」,最後講講我對於覺醒派(批評五月天只是在賣夢想、裝年輕的人)的想法。
※喜歡我們,請給我們五星評價,支持我們產出更好的內容,謝謝你。
------
►歡迎你到 IG 或臉書 #雷蒙三十
和我們分享你的收穫和今日思考題喔!
👨🏻💻雷蒙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raymondhou0917
⭕️Facebook 社團:https://raymondhou.pse.is/fbgroupR
⭕️Instagram:https://raymondhou.pse.is/insRY
🔺本集文稿:https://raymondhouch.com/raymondpodcast/
#雷蒙三十 #五月天 #突然好想見到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T9SUF7fth0/hqdefault.jpg)
更 好 的青春 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今天的故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的短篇小說〈浮橋〉。
開始前,伊格言先為讀者打了支預防針──他說,孟若的作品向來有點「難」。
問題是,難在哪裡?
伊格言說,難在作者想傳達的主題往往非常幽微而隱秘,不甚明顯,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解答。
這種寫法很容易讓讀者如墜五里霧中,感覺困惑:這些人究竟在幹嘛?下一步要做什麼?
但這種迷霧正是孟若埋下的線索:將情感的幽微轉折,包裹壓抑在樸素而冷調的筆法之中。
以本篇小說〈浮橋〉為例,題材上是個(疑似)小三介入婚姻的故事;
但其實想討論的並非「外遇」一事,而是另有主題,偷偷躲在情節表面的巨大冰山之下。
故事講述尼爾和金妮一對夫婦,丈夫尼爾比太太金妮大16歲,但金妮得了癌症,已做過幾次化療。
她比丈夫年輕這麼多歲,所以從沒想過自己有可能會比尼爾先死。
而尼爾的職業是一名社會運動者。
在金妮眼中,尼爾幾乎處於死當邊緣──他既不事業有成,對妻子也不怎麼體貼。
舉例來說:金妮化療出院,尼爾開車去接她,陰錯陽差卻到了不太熟識的,麥特和珠恩夫婦位於玉米田中的家裡。
那是個樸實的農家,女主人珠恩盛情力邀二人入內作客。
但罹癌的病人金妮身體孱弱,不想作客,只想趕快回家。
尼爾顯然沒有體貼到這一層。他將箱型車停在屋外的空地,和金妮起了小爭執:
「可是剩了好多豆子濃湯。」珠恩說:「你們一定得進來幫忙清掉那豆子濃湯。」
金妮說:「哎,謝謝。可是我什麼都不想吃。這樣熱時我什麼都不想吃。」
「那就改喝點東西。」珠恩說:「我們有薑汁汽水、可樂。我們有桃子酒。」
「啤酒。」麥特對尼爾說:「要不要來罐藍牌?」
金妮向尼爾招手要他過她車窗來。「我沒辦法。」她說:「就跟他們講說我沒辦法。」
「你知道你會傷到他們的面子。」他低聲說:「他們是好意。」
「可是我沒辦法。不然你去好了。」
他彎身更近:「你知道若你不去會怎樣。看來會好像說你比他們尊貴許多。」
「你去。」
「你一到裡面就好了。冷氣真的會讓你舒服些。」
金妮搖頭。
從這一幕我們可以感受到夫妻間的意見不合。
再扣回尼爾的特殊身份,我們發現,尼爾是個「社運份子」,或說「社運領袖」──在新聞和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社運領袖拋頭顱、灑熱血,為理念奮戰;但往往無從得知這些社運領袖背後妻子的心情。
尼爾比金妮大16歲,金妮把最美好的青春歲月給了他;
他們之間顯然有愛,但尼爾沒給金妮等值的回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尼爾具備組織能力,善於社交,嫻熟於人際關係與應對進退;
但這樣懂得瞻前顧後、察言觀色的「世故技能」,在他們面對農家夫婦過度熱情的邀請時,反而為金妮帶來困擾。
換言之,尼爾總是在照顧「外人」,卻不怎麼顧慮自己的「內人」。
金妮終究獨自留在了戶外,沒有進屋裡去。
但她突然有了尿意──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她偷偷躲進玉米田裡去小解。
伊格言說了件有趣的事;他說,在小說情節中,凡是遇到小解,那麼大概百分之七十都帶有「自由」或「解放」的寓意;
此處也不例外──金妮的小解不僅是生理上的放鬆,更預告了下一刻,情感上更大的自由。
因為當她小解結束從玉米田出來後,就遇上了男主角瑞克......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J7n0nwRsR4/hqdefault.jpg)
更 好 的青春 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伊格言說,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是他心目中的「最強老太太」,而〈柱和樑〉則出自她的短篇小說集《感情遊戲》。故事是這樣的:十八歲的美麗姑娘羅娜嫁給了三十歲的大學數學教授布壬登,生了兩個可愛的小孩(伊莉莎白和丹尼爾),也因此和布壬登的天才學生來諾相識。來諾原本是個數學天才,卻在畢業數年後患上精神病,不得不放棄了所有學術野心,窩在一個教會小刊物編輯部裡當編輯混口飯吃。來諾偷偷愛戀著美麗的師母羅娜,安靜、純真而絕望。他每星期偷偷寫詩給羅娜。而羅娜從不回信,但也未曾將此事告知丈夫。
比起丈夫布壬登,羅娜和來諾其實更有些soulmate的意味。或許比soulmate還更多些──當布壬登走出他們的視線,羅娜會輕聲告訴來諾:「謝謝你的詩」。然而這句話卻也堵住了兩人所有對話的可能;因為來諾實在太害羞了,只會回答「喔」。對,他真是個名副其實的句點王啊。而羅娜則有點困惑。她才二十出頭,以她的外貌,若是沒這麼早嫁人,或許能在更多情愛遊戲中游刃有餘,顛倒眾生,體會更多她未能體會的青春浪漫情事。但她畢竟已是人妻了。於是來諾成為她的出口、她心靈上的工具人。她不會對來諾出軌──她還是謹守分寸的;但那是獨屬於她自己的,一項隱密而自私的自我安慰。伊格言說:「終究,事件停滯於此,愛戀停滯於此,一切都懸浮於張力邊緣,靜止於針尖之上。」
一切混沌未明;彷彿空氣中一條透明的,懸吊的絲線,始終未曾越界繃斷。而在那許許多多次的會面中,羅娜曾向來諾提起自己童年的片段記憶。她告訴他,她唯一記得的過世母親的事,以及一齣廣播劇:
一個冬天,小女孩羅娜和母親在鎮上,人行道和街道間有雪。她才剛學會看鐘,抬頭看郵局的鐘,發現正是她和母親每天都聽的廣播劇時間。她深切關心,不是因為錯過了故事,而是因為收音機沒打開,母親和她自己沒收聽,不知道故事裡的人會怎樣了。她感到的不只是關心,而是恐懼,想到出於某種不經心的缺席或巧合,東西可能丟了、沒法發生。而即使是在那記憶裡,她母親也只是腰臀和肩膀,裹在厚外套裡。
在這個「廣播劇事件」裡,畫面寒冷灰暗,母親面目模糊,而小女孩羅娜的心思既可愛又恐怖──如果我們忘了開收音機,未曾追問廣播劇裡那些角色們的下落;那麼,那些人會往哪裡去呢?
伊格言說,容我們稍稍多想些──這段白描,其實極幽微而含蓄地隱喻了個人面對巨大命運的惶惑:冷冷的冬天,一個孤獨的人:剛學會看鐘,無能於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之關係,甚至連母親的具體形象皆無法掌握。這正是生命本身的困境。未知的恐懼無始無終。你不會知道那擺佈著你的究竟是什麼。一如羅娜與來諾──他們的愛情如此危險, 生命的不確定性就擺在他們面前,他們的雙人探戈正踩在紅線上。他們真能踏出試探的那一步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xl31a4vpa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