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快速致富》x2本
我們常聽到的理財建議其實是「慢速致富」?上學、得到好成績、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投資股市參加退休福利計劃、剪掉信用卡、蒐集折價券……等到六十五歲,你就有錢了!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賭局,你的時間被當成了賭注。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illionaire-fastlane/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當我第一眼看到《快速致富》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我其實有點抗拒,我當下認為這「只不過又是一本理財書」罷了。但是理性的我(咦)還是沉住氣,上網快速搜尋了一下這本書的心得和評價。
令我驚訝的是,在我最喜歡的書評網站 Goodreads 上面,這本書獲得一萬多個評分,4.36顆星的好評,這在理財書裡是很少見的。很多讀者都說這是一本「改變生命」與「令人腦洞大開」的書,也說這本書的觀點讓他們的世界觀大受衝擊。所以,我在好奇心的鼓動之下讀了這本書。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這本書的作者是半退休的企業家暨投資人MJ.狄馬哥(MJ. DeMarco),白手起家創業在30歲就擁有超過百萬資產的他,想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有一條秘境可以通往財富和財務自由,不必等到年老力衰,而是在年輕力壯時就能快速致富。」
他反對傳統財務建議的「平庸路線」,也就是從大學畢業、找份好工作、存錢投資股票、提撥薪資到退休金裡、省吃儉用減少開銷,然後等到你六十五歲的時候,你就會很富有了。他戲稱這種財富叫做「輪椅上的財富」,等你能享受的時候已經是白髮蒼蒼。
有另一種財務規劃走的是「快速路線」,能夠讓你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就擁有高額的財富,全權掌握自己的財務生活。雖然他一再強調「快速」是可行的,但絕對不代表你能「輕鬆」。這本書揭露的,就是那些能夠在年輕時獲得巨大財富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其實就是「創業家的思維」。
本書的目標是要改變你對財富、金錢的感受。相信不論幾歲都有可能退休,相信財富不一定要等到老年,相信就業和創業的風險一樣大,相信股票投資不一定保證致富。想要有非凡的成果,就需要有非凡的思維。群體大眾都認可的普通思維只能造就平庸。
.
【作者怎麼說的?】
.
這本書用了一個很巧妙的譬喻,把創造財富的過程譬喻成一段「致富之旅」,把這條旅程區分成三種路線:人行道、慢車道、快車道,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財務心態和致富速度。作者想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決定要開怎樣的車輛、開在什麼道路上、用什麼速度開。整本書由以下四大部分構成:
路線圖:你的財務信念系統,你對財富、金錢的成見,你行動背後的指引力量,構成了三種不同的路線圖。(1) 理財人行道、(2) 理財慢車道、(3) 致富快車道。
車輛:指的就是你本人。就像車輛有機油、汽油、引擎、方向盤,這些全都需要保養和調整。這裡談的是你自己時間的運用、學習的方式、克服逆風的心態。
道路:如果你選擇就業路線,你的選擇就是常見的工作職業。如果選擇創業者路線,你會發現千奇百種的變化。同樣的目的地,有不同的道路可以抵達。
速度:從想法到實踐的執行能力。在你設定的路線圖上,駕駛著調整好的車輛向前進,重點不是空有點子,而是行動力。
作者認為人們總是看到百萬富翁坐擁的高額資產,這種「事件」總是被歌功頌德、令人讚嘆。但是致富途中的辛苦「過程」,則不那麼引人注目。造就百萬富豪的並非「事件」,而是「過程」。所以作者想要透過三種路線的譬喻,讓你知道致富之旅最理想的的過程,就是趁年輕的時候,開在「致富快車道」上加速馳騁。
.
【三種財富路線的差異?】
.
從上面這張濃縮版的比較圖可以看出,三種致富之旅的路線圖,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尤其表現在「思維」和「行動」上面。選擇不同路線的人,在運用時間、學習、金錢和債務時的心態截然不同。具體的差異是:
時間:理財人行道的人,對待時間的態度是過一天算一天,總是用時間去換金錢,例如排隊等降價加油。理財慢車道的人,相信的理財傳統觀念,認真工作直到退休,好好地積蓄到老了就有足夠的財產。致富快車道的人,把握每一分時間用來打造事業,快速創造出財富換得更多的時間自由。
學習:理財人行道的人,從畢業的那一刻就停止學習,天花板停在最高學歷和現在的能力。理財慢車道的人,認為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和競爭力,好爭取更高的薪酬。致富快車道的人,把學習當成終身習慣,目的是學習新技能和觀念,用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金錢:理財人行道的人,認為只要自己買得起東西就好,缺乏具體的財務規劃。理財慢車道的人,認為金錢是有限的必須節省使用,仰賴二、三十年儲蓄和投資的複利效應讓資產增值。致富快車道的人認為金錢可以被創造出來,最寶貴的事情是時間,他們拚搏讓事業在幾年內快速成長。
債務:理財人行道的人,認為只要自己償還的起債務就好,總是用勞力和時間去換取金錢。理財人行道的人,舉債買車買房,用長年的工作償還,對其他的債務則盡量避免。致富快車道的人,懂得避免不聰明的債務,他們舉債是為了投資到事業裡面,讓事業和資產快速成長。
.
【理財慢車道錯了嗎?】
.
書中的觀念對我產生最大衝擊的,莫過於作者對「理財慢車道」——我們最常聽到的理財建議——的批評。他認為理財慢車道的建議是給接受平庸的人的一場謊言。他說:「理財慢車道有個傲慢的假設,它假設你會一直健康活著,而且永遠都有工作和收入。很可惜,等你買得起藍寶堅尼時,會發現行李箱塞不下你的輪椅。」
理財慢車道還有一個陷阱:把自己的財富命運託付給某家公司或股票市場。希望我不會被解雇。希望我的股票會反彈回升。希望我能升遷。希望我的工時不要縮減。希望公司別破產。真正的致富理財規劃,是掌握和操作財務規劃中的變因,而不是淪為依靠「希望」的計畫。希望,不是理財規劃。
想要超越平凡人的平凡成果,就不能採「大家」都贊同的尋常作法。你越努力想要變得不凡、特別,就越需要突破社會的教導。要有不凡的財富,需要有不凡的信念。平凡和不凡的財富,最關鍵的差別就在於,理財慢車道的重心是就業,致富快車道的核心是事業。
.
【創立事業的五大戒律】
.
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事業」的重要性,指出致富快車道的最佳途徑,就是創造自己的事業:創業。其中有一個完整的章節,談創業的五大戒律,讓我感到非常受啟發。我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作者把這五個戒律的字首,改成了比較好記憶的縮寫「CENTS」。
Control 控制:搭順風車的人,例如常見的加盟、直銷下線、聯盟行銷,只能任由駕駛擺布,你等於效力於別人的致富快車道。快車道上面的人該擁有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加入別人的公司。
Entry 門檻:如果你選擇的創業的門檻很低,競爭就會增加,路線的效力會減弱。容易創業的事業通常很難握有控制權,而且市場已經飽和,獲利只會快速降低。
Need 需求:事業要解決人們的需求才有可能成功,可能是人們的棘手問題、懸而未決的疑難、某種服務的缺口。人們不在乎你的夢想和渴望,只想知道你的事業對他們有什麼幫助。
Time 時間:事業若很費時,就無異於就業。當你不在的時候,事業是否能自動運轉?若你不需要花時間,仍然能賺錢的事業,就符合時間戒律。尋找並打造這類型的事業。
Scale 規模:要獲得事業的規模,可以透過提高「範圍」(售出件數)和「強度」(單位獲利)來達成。尤其是總客戶群決定了你的棲地大小,棲地越大,致富的潛力也越大。例如賣雞排的棲地很小,網路生意的棲地很大。
.
【教你致富的那些人言行不一】
.
作者直言不諱,說很多的理財大師,給出的建議比較像是一帖鎮定劑,讓你聽的時候感到舒服和放心,心裡浮現自己再過30年就會擁有財富的幻想。更扯的是,很多人教你的事情根本不是他們自己致富的手段,他稱這些人叫做「言行不一」。
他直接拿最近的理財暢銷書《拿鐵因子》的大衛.巴哈開刀。大衛教你計算複利表、存下百分之十的薪水、別喝昂貴的咖啡,以及其他理財慢車道上的老掉牙建議。他沒告訴你的,是他並非靠著自己的建議致富,而是寫了十本書,並且賣出了幾百萬本。
作者也挑明《富爸爸,窮爸爸》的羅勃特.清崎更是個言行不一的人。他的系列書中除了現金流算是啟發人心之外,他教你的房地產策略、投資策略、行銷策略,都不是他親身實踐後才致富的結果。他會致富,正好是寫了這些書、賣出昂貴的課程和桌遊。我在另一篇《富爸爸,窮爸爸》的心得曾詳細說明過我對這本書的批評。
.
【後記:準備開上哪條路?】
.
在讀的過程中,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在讀後的回顧和反思,更讓我腦中湧起千頭萬緒。這本書不像傳統的理財書籍,只提供你一些看似保守跟穩健的理財建議。取而代之的是,作者以創業家的思維和經驗,很真實地給出一些不那麼動聽,但是卻很實在的建議。
前一本讓我對作者寫作風格印象深刻的書,是談如何完成目標的《完成》,那本書的文字有股脫口秀演員的詼諧。這本《快速致富》則給我一種很狂、很真的感覺,作者寫作的口吻不是要討好你,而是用偶爾嘲弄、偶爾激將、偶爾調侃的方式,用一種學長「ㄉ一ㄤ」學弟的對談方式改變你的思維。
他一開始就破題,促使他踏上創業道路的原因是「他想買得起一台藍寶堅尼」,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財富的熱愛,因為財富可以換到時間和自由。他也不擔心招致批評,直接抨擊常見的慢速致富建議。他認為人生最黃金的歲月就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不想倚賴慢速致富的建議等到年老才擁有財富。想要真正致富,必須以「生產者」的創業家心態思考,而不是順從市場上給「消費者」的建議和口號。
我想,這本書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它適合需要它的人。如果你對理財慢車道的財務建議抱有一絲懷疑,想要瞭解為什麼創造事業才是致富的最佳手段,這絕對是一本很狂的書,適合很狂的你。
.
【抽獎辦法】感謝 久石文化
1、抽出「2本」《快速致富》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我想知道理財慢車道和致富快車道的差別」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1/14(四)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5(五)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
書評寫作指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年末書單: 2020 年我最愛的幾本書 ]
年末,整理了一下過去一年讀的書,算一算,今年不知不覺間讀了 40 幾本,有好書、爛書和無感書,但總體來說算是收穫豐富。這些書,有的是今年熱騰騰的出版品,有的是已經流傳許久的作品(最近心血來潮甚至重讀了李維菁所有的書,還有三毛和莒哈絲全集),以下精選一些 2020 年我最喜歡的幾本,推薦給大家:
/
你也可以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0/12/31/2020-recommended-book-list/
/
#鏤空與浮雕:大馬作者范俊奇的作品,他在時尚雜誌界有 20 幾年資歷,閱人無數,見解獨到,文字細膩又充滿畫面感。這本書裡,他側寫了許多中西名人的生命故事,沒有娛樂新聞的俗氣,也沒有字字鏗鏘的大道理,而是走過人生漫漫長路後的歡樂哀矜,豐富而深情,字句寫進心坎裡。這也是我第一次掛名推薦,感謝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 的邀請,讓我認識這本好書。
#對倒 & #酒徒:王家衛對作家劉以鬯讚譽有佳,並表示《花樣年華》就是受他的作品《對倒》啟發,電影名言「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就是來自這本書。我喜歡王家衛,於是就去找了劉以鬯的書來看,沒想到一讀馬上深深愛上。劉以鬯或許是生活在動盪年代,再加上本身在媒體工作,曾在重慶、香港、南洋等地旅居,他的字裡行間充滿一種知識份子的頹廢感,以及靈魂無處安放的徘徊動盪,《對倒》和《酒徒》這兩本書都很意識流,《對倒》不是一個愛情故事,倒像是一個思春故事,主角是一位青春少女和一位中年男子,故事就在兩人的日常生活與意識之間交插組成,勾勒出當年香港繁華底下的空無,忙碌人群的百無聊賴,時代靡靡之音下逐步邁向平庸人生的芸芸眾生。而《酒徒》主角是一位有才華卻被時代沖著走的男人,他對文學創作見解銳利獨到,超越同代庸碌諂媚之輩,卻因為當時香港盜版嚴重,讀者水平不高,生活壓力龐大,於是只能靠寫廉價的武俠或色情小說謀生,並因日日違背個人良心與藝術水平,逐漸產生厭世心態,只能透過發牢騷、喝酒、女人、酒店等事情麻痺自己,徹底迷失在香港的霓虹迷宮裡。
#崩麗絲味:這本書作者是林佑軒,我被他一篇《在巴黎,我亞洲的身體》驚豔到(這一篇網路上打文章名就找得到),於是跑去買了他其他的書,這是其中一本。崩麗絲味,取 born this way 諧音,書中數篇散文,勾勒同志愛戀生活經驗,男男女女,跨來跨去,有崩潰有救贖,都在尋找個人心中的「生來如此」。
#你都沒在聽:本書作者 Kate Murphy 是一名資深記者,還有飛機駕駛執照,可以自己開飛機到偏遠地區採訪。她採訪的人有 FBI 探員,有領域知名教授,也有街上默默無名的人們,在這本書中,她從腦科學的角度教人「怎麼聆聽」。聆聽不是被動地聽,假裝點點頭,把對方說的話變成問句再丟回去,聆聽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洞悉力的培養,更是化解現代人寂寞的途徑。這本書深入淺出,讀了之後保證受益良多。
#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錄& #性意思史:今年陸續看了張亦絢這兩本書,非常非常喜歡。她的語言從來不複雜,卻能用最精簡最普通的字句,創造意義深遠宏大的礦脈,讓你一點一點向下去鏟,挖掘到深意和詩意時,渾身甜蜜暢快。愛的不久時,寫的是一個同性戀女子年輕時在巴黎與南特生活的故事,她背負著原生家庭的傷和對自身愛情的懷疑來到異國,在那裡認識了許多人,其中包含一位異性戀男子,而她後來與這位男子發生了許多的「關係」。這個故事跨越性向,跨越國籍,跨越創傷,它是一個非常動人的,關於「純愛」的自我探索。
而性意思史也非常精彩,由數個短篇集結而成,從各種新穎的角度去探討「性」這件事,罪惡的性,美好的性,孩童認知的性,成人約定俗成的性,超越性別的性,傷人害己的性。撥亂反正,再撥正反亂,性意思史像一場淋漓盡致的按摩,把我們糾結在內心關於性的種種創傷與疑惑一根筋一根筋撥開,讀完之後,渾身暢快。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 #困難的愛:今年,義大利作家 Italo Calvino 受盡矚目,第一次看到 Calvino 的書,是在義大利,我朋友爸媽的書櫃上,那時拿起來翻了幾下,看不懂,又放回去,沒想到幾年後再翻開中譯本,竟然馬上愛上。Calvino 是一個怪人,他的文字有種古怪的彆扭,又有種老舊的幽默,再加入一點奇妙的超現實感。《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是一本後設小說,全書由不同書籍的斷簡殘篇串連而成,男女主角急於追逐故事的下落,啟動一連串奇妙的旅程。如果你喜歡寫作,或是喜歡讀書,一定會覺得這本書很有趣,它會讓你對「寫作」和「閱讀」這兩件事改觀。
而《困難的愛》則集結了數個短篇,都在描寫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故事,平凡之中,充滿了荒誕、假仙、幻滅、寂寞、情慾、失落,Calvino 把中產階級的小確幸大確喪全清清楚楚攤在陽光下,在裡面你會看到自己的倒影,覺得有點好笑,也有點不好意思。讀這本書,讓我想到 James Joyce 的《Dubliners》,但是沒有 Joyce 那麼灰暗批判,反而有種 Calvino 獨有的抽離、憐憫與諷刺在裡頭。
#醋與日子的配方:這是廚師 Yen 的第二本著作,她在義大利拜師學藝,後來到英國等地知名廚房工作,第一本書《寫給地獄廚房的情書》,生動且精彩地描寫了廚房交織著大火、油脂、血淚、髒話與癲狂的真實景象。《醋與日子的配方》chill 多了,Yen 義大利從北走到南,到每個城市向地方媽媽們拜師學藝,學來了不少好東西,也體驗了義大利各地的風土民情。Yen 把旅程上的美食故事寫出來,同時也附上食譜,讓你讀完之後,也可以嘗試自己做做看,重現書中的色香味。目前 Yen 在竹北經營餐廳 G.D,正打算明年和朋友去嚐嚐。
#Love is a dog from hell:這本詩集,充滿了性愛、酒精、藥物、音樂、詩句,一個又一個醜得或美的女人,一段又一段沒有未來的愛情。如此書詩人 Charles Bukowski 寫的:”Love dries up, I thought/ as I walked back to the bathroom, even faster/ than sperm.” 這本詩的中譯版長得很可愛,一本小小的紅色封皮的像塊小磚頭的書,滿呼應詩集的性格,我有買來收藏,但個人推薦讀原汁原味的原文版。
#發酵文化:今年開始對發酵食物感興趣,原因是我有一些反覆不癒的小毛病,無藥可醫,只能依靠調整體質、改善整體生活品質和生活習慣,才能變好。我們「人」不只是一個「人」,而是由身上數百種細菌等小生物組合而成,沒有這些體內細菌,人就無法健康存活。現代人飲食習慣很糟,所以體內產生失衡,導致慢性發炎,種種問題於焉而生。發酵食品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為那是人跟細菌攜手合作的一種藝術,適量攝取對健康有許多正面影響。這本書用非常清晰明瞭且深入淺出的方式,概括講述了人的健康與腸道細菌的關係,然後分成肉類、蔬菜類、飲品類等章節,介紹各國發酵物原理和自製方法,非常實用。
#現代愛情:這本書是由《紐約時報》熱門專欄的精選文章組成,主題圍繞在「愛」上,男女情愛、光怪陸離的愛、親情與友情之間的愛。這本書多的是小故事,沒什麼大道理,有的平庸,有的精彩,有的觀念過時,有的卻讓人讀了感動流淚。《現代愛情》讀起來很輕鬆,就像在聽某個朋友八卦自己的感情故事一樣,我看其他書看累了,就會拿這本出來嗑一下。
#掙扎的貝類:精簡短小的詩,每首詩都是一個小世界,架空在我們熟習的日常收活之外,充滿了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元素,讀起來有種懷舊的未來感,也有種脫離常軌的恐怖感。這本詩的娛樂性很高,先前我有寫過詳細書評,歡迎到我的網站上閱讀。
#羅曼史作為頓悟:夏宇的詩,老實說這本詩我第一次看完全看不懂,只能攀爬著字句的邊緣,在外殼敲啊敲的,期望敲出一個縫隙,洞見內核的全貌與意義。但這本詩好玩就是好玩在,每一次讀,你都會注意到不一樣的東西,被激起不一樣的情感和念頭,目前它就躺在我的床頭櫃上,有事沒事我就翻開來讀個幾行。
#故事如何說再見: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創作寫作者。每個寫作者都有各式各樣的疑惑和瓶頸,希望有人為自己指引明燈、突破困境。這本書集結數十位知名作者,分享自己在創作上的過程與建議,其中包括我自己特愛的 Neil Gaiman,還有史蒂芬金、阮越清、譚恩美等等。每一篇文章的知識量都極其濃厚,每讀完一篇,我都要休息一下,才能把我腦裡被激起的種種思考想個清楚。總之,Master Class 那麼貴,不如先讀一下這本書。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書中多篇散文,寫的是我們這個世代年輕人的成長經歷,對家庭關係的理解、對厭女社會的反思、對愛情的進退與拿捏...... 吳曉樂的文字從不華麗,卻字字精準寫入心坎裡,我特別喜歡一篇《習得復忘掉》,刺激我寫了《被罵婊子和罵婊子的人,誰比較猥褻》一文,很多讀者後來都跟我說自己讀到哭,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女生和我一樣,身上都帶著很多厭女情節的創傷。
#不只是厭女:本書作者的學術專業是哲學,她用哲學的批判思考,去拆解當代厭女情結的種種詭異「邏輯」。每一篇文章都精悍短小,卻讓人如醍醐灌頂,讀完你才知道,日常生活中那些讓你感覺「怪怪的」的事情,原來不是你自己想太多,而是它本來就有很多邏輯漏洞。這幾年,我慢慢覺得整個厭女社會就是一種大規模的 gaslighting,而讀了《不只是厭女》後更證實了這樣的思維。我非常建議大家讀這本書,讀完了不僅更了解整個社會,更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漢賽爾與葛麗特:《漢塞爾和葛麗特》,就是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糖果屋》故事,講的是一對姊弟被爸爸與後母遺棄在森林裡,差點被糖果屋裡的女巫吃掉,最後憑著智慧和勇氣逃離魔爪,回到家人身邊的故事。《糖果屋》的原型據說與 1315 年的大饑荒有關,當時很多父母養不了孩子,遺棄的遺棄,餓死的餓死。而今年大塊出版的《漢塞爾與葛麗特》繪本,是由知名小說家 Neil Gaiman 與插畫家 Lorenzo Mattotti 合作的作品,狂躁的黑白筆觸掃過大開本的每一頁,精準刻畫了這則「童話故事」內蘊的動盪與暗影,讀來讓人身臨其境,不寒而慄,但到了這年紀重看這故事,卻又對人性多了理解與憐憫。
最後,今年終於辦了 IG,歡迎大家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祝大家明年也有個充實的一年,新年快樂!
#book #書 #書評
書評寫作指引 在 Sama記事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那浩瀚書海裡
弟:你知道南島語系跟原住民的關係嗎?
我:知道。
弟:那妳知道圓明園被焚毀和大航海時代的關係嗎?
我:嗯,應該知道。
弟:都跟海洋有關,很有趣。但很多人不知道。
我:?
弟:因為課本沒有教這個啊,很多有趣的事情課本都不會說,實在太可惜了。
--------------------------------------------
弟弟在剛會爬行時,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爬到書櫃前翻書。我常是一睜眼,看到在晨光中,咬著奶嘴、翻著書本的弟弟。當時弟弟最喜歡的書是艾瑪畫畫,他可以安靜、專注的盯著圖畫細節,沈迷在其中。
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對於圖書館有莫名的熱愛,小學前他並不識字,連注音拼音都不會,但每週他最期待就是爸媽放假可以帶他去圖書館,三、四歲的年紀,對於借什麼書很有主見,透過畫風和繪本圖畫,就可以精準找到同一作者的各種作品。
小學以後,開始識字,他在閱讀上飛越式的成長,一學會拼音,沒有任何困難的就直接進入文字閱讀,和同齡時哥哥需要一再陪讀才慢慢接受文字書,完全是天壤之別。當時,他跟我說:「字多的書比較好,因為可以看比較久,沒有圖畫更好,還可以用頭腦想出(很多畫面)來。」弟弟喜歡用畫圖或手作記錄他的閱讀心得,把眼中文字轉化成圖像,這個習慣一直持續至今,多年來我拍下他隨手畫下的閱讀記錄塗鴉不下千張。
中年級後,圖書館的運用更為嫻熟,他開始在腦袋中做書評,對於喜歡的書,會搜尋各種版本,一一閱讀,再比較其中異同,揪出各種問題,從文筆、作者、內容到勘誤,他都有一套自己的評估。比如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他隨口就可以說出數個版本,各版本所長所短、適合年齡、推薦與否,清晰又充滿說服力。
越過了十歲,他又開發出圖書館的另一功能--解答疑惑,凡舉他感興趣的領域、遇到的問題,都會到圖書館找答案,為此,他摸索出一套獨特搜尋方式,除了找答案,也會把相關的書籍一網打盡,廣博閱讀後,為自己找到答案,且開啟更深入的探尋與趣味。
所以,他的閱讀完全不設限,從數學、天文、地理、生物、文學、歷史到哲學、社會科學、體育、笑話集...,他無一不感興趣,隨時都可以在他的書案上,看到各式各樣、匪夷所思的書籍。
進入青少年時期之後,他的閱讀範疇更擴大,不只科普、知識性、文學與語文類書籍,他對於同儕們熱烈討論的小說、漫畫皆有涉獵,連一般人鮮少會接觸的老子道德經、幾何原本...,都曾是他的手邊書。他的閱讀不只廣泛,而且在感興趣的領域會特別深入,再加上他獨特的思考邏輯,閱讀不僅僅是樂趣,更是他彙總各樣知識的最佳管道。
披著叛逆青少年的外表,不好好說話、一開口就RAP,學校教授範疇的內容沒什麼興趣,寫作業沒有動力、課本裡都是塗鴉,每每看到他,我都很想笑,因為在逆反外表的背面,真身其實是充滿反差萌的博學小文青,他用多刺的外表,掩飾著對知識追求的熱愛與對僵固學習的反抗。
所以,每次哥哥跟我抱怨弟弟不好好用功時,我都叫他不要操心,因為看完圖書館大部分藏書的人,真的無法對著那幾本課本的一再複習會感興趣,而知識的追求,本也不在成績。
弟弟搞怪、對追求高分不感興趣,那又何妨,在他的世界裡,有太多太多有趣的事物可以去追尋,有太多的人事物值得去同理與關懷,何必循前人之路前行,在浩瀚書海中,知識的指引裡,必有他的方向。
*被刺頭青少年一再惹毛之際,媽媽需要這樣的回憶,換個角度看到他的好,以防不自覺爆走翻桌
*五歲生日前的弟弟,最大的心願是看完五牛車的書 https://blog.xuite.net/sama01/blog/34503192
*圖:6歲時的弟弟,看完書把故事裡的主角,用舊襪子做出來
書評寫作指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先跟大家打個預防針,今天所談內容,你在聽的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一點不舒服,然而它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卻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是我們在面對人生當中的很多事物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他可以保有他的底線,他可以有一個最起碼的限度,不會跨越過去?
但是有些人是完全沒有節操、完全沒有底線,而且你會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道德敗壞的人,或者是這麼可怕的存在?
我想今天的內容,你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可能對於你看待這些,讓你覺得很誇張的人事物的時候,會有一些更清楚的認識。
今天要談的這個部分呢,有一個名詞叫做「道德錯愕」。它主要的提出者,是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海德特。
在談「道德錯愕」是什麼之前,先跟你分享一個假設的情境哦!這個假設情境,就是有一對兄妹分別是馬克跟朱莉,他們一同去法國的南部度假。
有一天呢,他們暢遊鄉間玩的很開心,兩個人共進了一頓美味的晚餐;席間呢,他們還喝了幾瓶紅酒,結果不知不覺,兄妹倆決定要發生性關係。
朱莉吃了避孕藥,而馬克也用了保險套以策安全,他們很享受這段關係;但是呢,他們也決定以後不要再這麼做,兄妹倆呢承諾要守住這段一夜情的秘密。
在一段時日之後,他們發覺性關係會讓彼此的感情更融洽,那你覺得馬克和朱莉他們有錯嗎?
如果你聽完之後,你和大部分的一樣,你的第一時間反應,是這對兄妹犯了滔天大罪,他們的行為錯的離譜。然而你有這種反應,其實一點都不意外!
可是呢,海德特要他們去解釋,他們那嚴厲的道德判斷,到底是出於什麼的時候,我們最常聽到的理由,可能是這樣有可能生出基因有缺陷的孩子;還有啊,發生性關係有可能損害兄妹的手足之情。
但這個時候,海德特就會點出,馬克跟朱莉他們採取了雙重的避孕措施;而且性關係其實讓他們兩個更親密。
其實這樣的對話延續下去,會發現喔多數人所提出的理由,其實都有合理的可以被駁回的空間。
但無論怎麼樣被駁回,其實你我,還有大多數人都還是認定,親手足之間發生性關係,就是一個不道德的事情!
海德特事後他怎麼看待這樣的過程呢?他說這個研究裡面的狀況,就是人們呢會提出一個理由,解釋這種性關係不對。
當這個理由不成立的時候,他們也會提出另外一個理由;但當新的理由不成立,他們就再找另外一個理由。
當然了,如此這般,最後就會找不出任何理由,他們把所有的道德理由都用光了!甚至於可以感覺到這些理性的辯護,有一點是硬拗、硬加上去的。
但這時候幾乎所有人就會用一種說辭,像是因為和親妹妹發生性關係就是不對,或者是因為那太噁了,所以不可以!
海德特呢,就把這樣的論調稱作是「道德錯愕」,大家都知道某些事情是不道德的;就像這個例子,兄妹之間發生性關係,可是就是沒有人能拿出合理的理由,邏輯完整的辯護說辭。
其實海德特在這裡的真正目的,是要去研究在我們的大腦裡面,特別是情緒跟理性的判斷,到底是怎麼樣交互運作的?
通常我們的情緒大腦會做出裁決,由它來決定誰對誰錯;就以朱莉和馬克的案例。
「情緒的大腦」絕對不相信兄妹發生性關係,是一件道德容許的事情。無論他們事前做了多少的避孕措施。
而反觀「理性的大腦」,只會負責解釋這項裁決,它會拼命的找理由;但這些理由都是事後補上的。
我想喔你聽到這裡,如果你有產生一種「道德錯愕」的感覺,你不僅不要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反而哦,我要特別的恭喜你,因為你是正常人,你是一個有良心的人!
其實這個研究,也反過來說明了一件事情,那些精神病態者、那些沒有良心的人,他們可怕的地方就是,他們缺少能夠指引道德決定的情緒。
他們某種程度上是沒有情緒大腦的作用,也就是說雖然在理性上說不通、理論上說不通,但你知道那件事不對就是不對,沒有什麼理由的。
那些沒有良心的人,是沒有這一塊的!在他們的大腦運作裡面,他們在應該有情緒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很可怕的空洞。
在這些人的心智裡面,除了一個很會推理、隨時準備幫自己的行為,找理由的律師之外,其他什麼都不剩。
這些人會犯下可怕的暴力罪行,這是因為他們的情緒從來沒有告訴他們:「不要那樣做、那樣是錯的,沒有理由錯就是錯!」
這就如同一位英國的作家,叫材斯.特頓,他就說過一句話,很呼應這樣的狀態。他說:「瘋子並不是喪失理性的人,瘋子是除了理性之外,什麼都喪失的人。」
所以呢,當你聽到這裡,當你面對很多不公不義,或者很多可怕的事情,你仍然願意保有自己的底線、你仍然願意去堅持自己心中認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儘管那個邏輯可能會被攻擊,儘管呢,他沒有辦法說出一個完美,沒有任何漏洞的道理。但是呢,你都必須為自己感覺很開心,因為你是一個有良心的好人。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是人性的脆弱,這是一個bug,我反而認為這是人跟人性,為什麼會有美好的可能的最主要原因。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好朋友們;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4月18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呢,由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共同擔綱,你會在這一門課裡面,重新找回你跟文字的關係。
我知道喔,很多人特別在這個時代裡面,無論你在工作上,還是生命上的自我滿足,你都會覺得有一天,我遲早要好好寫點什麼,不寫給別人也寫給自己。
只要你曾經到過這個念頭,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寫作小學堂】都會陪伴你,回到文字跟你生命的根本,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字跟聲音。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呢,如果你看到這一門課還有名額,請你務必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書評寫作指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存在主義 #書單
────
天吾的父親,在晚年中風後,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有一天,父親在彌留之際被送去做檢查。此時天吾看見了魔幻的景象:一個空氣蛹突然出現在父親床上,裏頭包覆著十歲的少女青豆。
「空氣蛹」正是「世界觀」的隱喻。天吾直覺認為那是他自己的空氣蛹。雖然裏頭包覆的是青豆,但確實是天吾自己的空氣蛹──那是他重生的契機。為了青梅竹馬的少女青豆,他可以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觀。讓自己有機會在全新世界觀的指引下,「變成另一個人」。
伊格言說,這世界上眾多世界觀,林林總總,或硬或軟,可能兼具不同程度的包容性或排他性。有些世界觀是柔軟包容的;但也有些過於堅硬,非黑即白,極端嚴厲。而《1Q84》暗示的,正是世界觀如何被形塑與改變。
小說中的邪教組織「先驅」,影射的是日本沙林毒氣案的奧姆真理教。不同於主流新聞對此事件一面倒的負面撻伐,村上春樹對此做了更為細緻的批判。「先驅」領袖深田保的作為當然是不可饒恕的重罪;然而在村上的描述中,深田保確實具有神通;但這神力是由「先驅」幕後掌控者Little People所賦予,深田保必須受到Little People的操控,承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精神與肉體痛苦。這提示了小說對邪教領袖複雜的同情......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190811/s00005/1565460652324/星期日文學-伊格言-極端的題材-極致的思索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書評寫作指引 在 書評寫作指引| 誠品線上 的相關結果
書評寫作指引 :本書選錄國內學者書評文章,結合理論與實務,旨在提供有志撰寫書評的讀者參考借鑑。全書分理論、範例兩編。上編收入寫作方法與理論八篇,下編分類匯集 ... ... <看更多>
書評寫作指引 在 書評寫作指引- iRead eBooks 華藝電子書-首頁 的相關結果
上編收入寫作方法與理論八篇,下編分類匯集書評範文,包括工具書類十篇、文學類八篇、哲學類四篇、歷史類三篇。讀者藉由理論與範例相互參照,當可確實掌握書評撰寫之技巧。 ... <看更多>
書評寫作指引 在 博客來-書評寫作指引 的相關結果
本書選錄國內學者書評文章,結合理論與實務,旨在提供有志撰寫書評的讀者參考借鑑。全書分理論、範例兩編。上編收入寫作方法與理論八篇,下編分類匯集書評範文,包括工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