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天的拜登》孤獨是他的命運交響曲:上台七個月,已面臨排山倒海危機的總統/撰寫:陳文茜
IPCC剛剛發佈全球暖化第六次報告,它預告人類已控制不了地球在2030年後升溫攝氏1.5度。我們必須有所作為:採取迅速行動。拜登在和共和黨成功協商的基礎建設計劃中,放進了氣候及清潔能源計劃。
他覺得歷史的重擔正在他的身上:那是責任也是身為一個政治領袖感到自己可以為歷史帶來改變的使命榮譽交織的感受。
他説服不了頑強的共和黨人接種疫苗,或是戴口罩。於是,他簽署了第三針加強注射保護那些願意接種疫苗的「正常人」。
他以為新的歷史大任務即將開始,而新冠病毒只要明年藥物問世,新冠危機會慢慢解決。
但地球的運作是科學的:地球上的事務向來是不科學、不可預測的。
8月15日,塔利班士兵突然出現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城市外。城外一大片擁有美製武器的阿富汗軍隊直接繳械投降,更糟的是那位美國訓練出來的經濟學家阿富汗總統加尼跑了:棄他的子民於不顧。
而以上所有發生的這一切,都不在美國主要軍事情報機構交給總統的預測範圍。
他們給拜登的報告指出:美國撤軍之後,阿富汗軍隊至少可以撐6-8個月,但最終塔利班戰勝,不可避免。
這是一個沒有邏輯的推論。如果塔利班上台不可避免,軍隊為何而戰?為未來自己被斬首報復而戰嗎?
無論如何,拜登及全球被認為無所不能的軍事情報單位,做了如此的判斷。
他們原本的結論:美國在911之前,阿富汗戰爭二十周年紀念日,可以有秩序的撤軍。如今911二十周年成為恥笑、愚蠢的代號。
事實上,拜登政府這個撤離時間表比川普總統2020年和塔利班簽署撤軍的協議,晚了三個月。
2020年2月29日川普政府和塔利班簽署和平協議,並且對外宣布2021年五月撤軍。
如今川普前總統,應該很高興坐在白宮被迫處理那個不能也不容易善後的山坡荒地國戰爭爛攤子的人,不是他。
阿富汗戰爭由小布希於2001年十月發動戰爭,歷經歐巴馬,川普,拜登。某個角度平實而言,當下的混亂結局,多數總統都很難避免。
那塊土地上沒有幾個可以相信的政治軍事人物,正如未來美國的CIA沒有幾個國際領袖會相信他們。
於是,拜登上任不到七個月,開始面臨如卡特總統時代伊朗人質危機的災難。
8/20日,一堆排山倒海的消息,攤在拜登面前。
#塔利班今天通過宣布戰勝美國來慶祝阿富汗的獨立日,他們將自己描述為“強大而驕傲的力量”。
#試圖逃離絕望的阿富汗人包圍了喀布爾機場,塔利班武裝分子駐紮在外,一些塔利班士兵開槍控制人群。而美國軍事力量不足以提供民眾從喀布爾到機場的安全通道,而且如果美國這麼做除了必須增兵和塔利班再打一個小戰爭之外,因此產生的難民人數,不是美國準備接納的人數。塔利班在機場外的管制,毆打民眾甚至開槍,説穿了,其實符合美國的利益。
#拜登週三表示美國軍隊可以在 8 月 31 日撤軍最後期限之後,必要時繼續撤離所有美國人,但根據CNN及WP、NYT 查核,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的協議並沒有這一項。意思是:拜登在關鍵時刻,比較像歷來的美國總統,他為了美國的良好形象,説了善意的謊言。
#悲傷的消息包括8/16日爬上美國運輸機自空中墜落、粉身碎骨的人之中,有一位是阿富汗國家足球隊球員,他才17歲。
#隨著阿富汗局勢的爭奪惡化撤離,美國總統拜登正面臨著他擔任總統期間最艱困的日子。
CNN回顧過去五天拜登的處境。
第一天,當他獲知阿富汗最新情勢時,他獨自一個人坐在大衞營,抬頭盯著一排被 18 把空皮椅包圍的監視器,18台監視器正在播放來自阿富汗四面八方的消息:答案都是,完了!
那一刻開始,拜登陷入了他擔任總統七個月以來最可怕的日子,而且可能伴隨他一整個任期:如前總統卡特,並且可能徹底結束他連任的機會。
8月15日至16日,他在國內或是國外,所有最可靠的盟友,紛紛指責他領導無方,並陷美國長期聲譽於損害。
這些人,當然少不了投機者。民主黨人必須面對明年期中選舉,趕緊譴責拜登,劃清界線。美國主流媒體,不能接受如此荒唐的美國。參與聯合國維合部隊的各國領袖也在其國內,陷入困境,例如澳洲總理莫里森,他一方面誇口會照顧曾經與盟軍合作的阿富汗人,但也被澳洲媒體發現好幾架飛機是空的,它們主要帶來軍事物資,飛機走的時候,上面空無一人:或是乘載澳洲人撤離的飛機上,仍有空位。
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 當然不會放過和拜登劃清界線的機會:「我如此震撼美國的失能撤離」。之後,他承諾將收容二萬阿富汗難民。
他的話可信嗎?
事實上,過去十年,塔利班早已在巴基斯坦邊境恢復勢力,佔領部分省份,當地曾經和英軍合作的口譯人員,面臨報復,他們過去幾年,曾經依據英國的承諾,提出居留簽證申請,從來得不到回覆。於是走過邊境、走過北非,徒步通過非洲大陸,越過地中海生存下來,抵達法國加萊。他們以為這只是一場誤會,英國政府不會不承認自己的承諾,於是在英法海底隧道法國這一端,有一個難民營,都是阿富汗難民。他們已經在那裡等待英國政府接納,超過六年。
但別人可以玩兩手策略,川普可以説風涼話:惟獨坐在白宮的拜登,沒有模糊空間。
那個橢圓辦公室,如今更像一個監牢。
8/17日開始,白宮爭先恐後地通過簡報、演講和採訪,向公眾解釋阿富汗的混亂局面。
但長期偏向民主黨的CNN用以下字眼形容拜登:拜登本人仍然對他的決定毫無悔意,他對外界批評不屑一顧,並堅稱美國人民最後會支持他。
與此同時,白宮官員們試圖繼續他們的日常工作,安排在周三發布關於 Covid 疫苗接種加強針的公告,並明確表示拜登仍專注於他的國內議程,包括正在通過國會的基礎設施法案。
他們希望淡化遙遠的阿富汗,但沒有成功。
週四,拜登與民主黨議員的談話不是關於阿富汗,而是關於他的工作和基礎設施議程——這種態度是一種選擇,喀布爾發生了災難,但美國不能忘記如何保持前進,美國的再造及修復破碎的產業,不能因此停止。
美國,比阿富汗難民的人權重要。
拜登的助手仍然相信,絕大多數公眾支持總統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一旦最初的混亂過去,這場永遠沒有結束戰爭、但必須結束的戰爭,終會引起美國人的共鳴或是諒解。
他們試圖強調本週其他成就——比如最新低失業救濟申請,還有疫苗接種率回升。
但這些,都被阿富汗令人震驚的畫面、美軍顏面掃地、及關於阿富汗人的悲傷故事掩蓋了。
CNN這麼描述拜登危機處理的失敗:拜登眾所周知的頑固也在本次事件中表現無遺。一位白宮官員承認拜登試圖解釋和管理危機並尋求民眾將轉移注意力至國內經濟及疫情,但這看起來沒有奏效也沒有好處。
甚至,適得其反。
紐約時報評論:到目前為止,總統對危機做出的本能反應是轉移指責和拒絕外界批評,但這並未平息圍繞著他是否為塔利班的接管做好適當準備的質疑。它玷污了拜登自己精心磨練的人道及外交老手的形象。
拜登自己對阿富汗正在發生的事,他的解釋如下:混亂是不可避免的,阿富汗政府軍是罪魁禍首。
這樣的措詞即使可能是阿富汗現實,但它掩蓋了拜登長期以來的主要政治特色:他是一個好人,他有同理心。
兩名官員向CNN透露:拜登的樂觀甚至使他認為他可以在週五後離開白宮。在此之前,他會就阿富汗問題接受專訪,而專訪時拜登將再度「根據美軍當地指揮官」的訊息,告訴美國人民,美國已從阿富汗撤離必要人員,一切已經取得進展,並重申他對結束美國最長戰爭決定的信心不變。
CNN根據一位了解拜登旅行的消息人士透露,他本來預計本周末回家,在德拉華州威明頓的家中度過週末:他只取消了原定於下週的霍博斯海灘度假。
本週三在白宮戰情室舉行的會議上,拜登在局勢緊張的會議上要求,美國國家安全團隊必須盡力在喀布爾國際機場恢復秩序。
週四,美國戰機運送數千名逃離塔利班的美國公民和阿富汗人離開該國。
此時,拜登才比較清楚大勢的災難,一切比他想像中嚴重太多。於是他更新了美國的人道救援計劃,現實地明訂可以將多少非公民帶到美國,以及第三國目的地的選擇。
據一位熟悉指令的官員告訴CNN,拜登指示負責喀布爾撤離的軍事指揮官,他不想看到飛機上有任何空座位。總統在會議上明確表示,他希望每架飛機,離開機場時必須客滿。
但這和前缐狀況不符,一位官員警告:這不是人道,而是當地機場疏散混亂,總統的指令並不可行,每次飛行是否發生載滿,和機場的秩序、時間點、危險都有關。
“我告訴他們,‘讓他們上飛機。讓他們逃離,讓他們逃離。如果可以的話,讓他們的家人也逃離,”拜登接受ABC美國廣播公司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是他向團隊傳達的指示。
的確,與第一、二天危機時相比,喀布爾機場內目前疏散速度加快且相對平靜。
從塔利班週日進入喀布爾總統府的那一刻起,很明顯拜登自己上個月對撤軍將如何進行的預測,証明他們全盤錯誤。
在上周日,危機的第一天,大部分時間,華盛頓的政府官員都難以確定喀布爾當地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知情人士向CNN透露,包括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在內,他們以視訊向國會緊急通報,但也只能提供大致輪廓。
即使美國駐阿富汗外交官逃離大使館後抵達了喀布爾機場,拜登的助手們想向他們要求提供資訊,他們也了解甚少。
想像白宮除了媒體報導之外,試圖了解 6,700 英里外發生的事情,什麼都不可獲得。這些美國大使館官員們只承認他們對塔利班的推進速度,措手不及。
尤其第二天早上,絕望的阿富汗人緊緊抓住一架即將起飛的 C-17 貨運飛機的機身,其中一些人在飛機起飛後墜落身亡,這讓拜登和他的助手們,心碎且首度動搖了處理危機的信心。
“我們震驚無語了,”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說。
於是,8/16日當天中午,拜登敲定了全國談話,他飛回白宮在東廳發表演說。
他承認阿富汗政府的垮台比預期的要快,承認戰爭的結束是“艱難而混亂的”。但他也將責任歸咎於阿富汗:阿富汗軍隊的崩
潰、總統的逃亡以及上一屆美國政府已經簽署的撤軍和平協議束縛。
“我堅決支持我的決定,”他說。 “阿富汗戰爭20 年後,我艱難地了解到,任何時刻,都不是撤軍的好時機。”
但他的言論幾乎沒有讓批評者平靜下來。
一天後,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表示,“對總統的戰略沒有質疑“,但白宮必須承認他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解釋危機如何升級,以及美國政府為什麼被塔利班的勢力激增所蒙蔽。
不過,這位官員強調,目前政府應該專注於“向前看,而不是回顧”。
“是的,我們的能力受到質疑,”這位官員告訴 CNN。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是穩定機場,並儘我們最大的能力安全地撤離美國人以及與我們併肩作戰的阿富汗合作夥伴。”
在震驚、儘其所能、無情及長遠美國必須離開中東的交織圖像之中,沒有完美的結局。
留下的不只命運坎坷的阿富汗人民,還有才上台七個月,已形同跛腳的拜登。
他一直是孤單的人。從二十九歲失去妻子孩子、家人,一直到走進白宮。
孤獨,可能是拜登一生註定的命運交響曲。
曾氏通道更新 在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長照下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與其互相折磨,不如替自己找尋能喘息的個人空間。
她是小花,任職於新創公司,做著時下最夯的數據分析工作。24歲的她,另一個雙重身份,是一位照顧者——照顧患有失智症的爺爺。
原本爺爺的身體硬朗,雖然已經高齡93歲,仍可以打理自己的生活。但漸漸的,爺爺開始忘記按洗衣機、忘記有沒有吃飯、忘記有沒有吃藥。
原以為這些「忘記」,只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直到去年,爺爺一個人走上國道——成了新聞,上了媒體報導。
小花全家因此被網路公審、被輿論攻擊:『為什麼不看好老人?』
帶爺爺就醫後,經過巴氏量表的檢測,醫生判定,小花的爺爺,有「輕度失智症」。
#失智症的過程 #你的爺爺不是你的爺爺
失智症,讓爺爺的時間靜止在約莫40年前,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一碗陽春麵15元的年代。
在過去,爺爺習慣走著固定路線撿發票回家。近幾年,因為電子發票的推廣,能撿的紙本發票變少了,但爺爺撿發票的習慣仍繼續著。
由於失智症導致認知退化,漸漸地,爺爺撿回來的東西,也不再只是發票…
一般輕度失智症到中重度,最快也1~2年,但爺爺退化的速度更快,經常性走失——到派出所尋人開始像跑自家後院......這並非小花家人想要的常態。
他們曾經請過看護照顧,卻被爺爺打跑,因為爺爺認為看護是小偷。
認知混淆,讓爺爺有時也會懷疑自家人偷竊,
甚至產生攻擊行為...
#照顧者的身心理壓力
小花有想過讓爺爺到安養中心獲得更完善的照顧,但看過的環境都不理想,就算有屬意的安養院,還有等待期的問題。
在沒有合適的選擇之下,由家人照顧是必然的選擇。
孝順的小花自願協助父母照顧爺爺。但卻沒想到,被照顧者影響照顧者的情緒,遠遠超過她的預期。
小花說,照顧家人的耐心,消磨速度比外人想像中的更快。
#善用網路與社會的資源 #照顧者喘息服務
因為察覺到自己身為照顧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小花透過網路,尋找到可以幫助到自己的資源:#當我們老在一起 的 #喘息照顧居家服務員。
透過偶爾請人與自己分擔居家照護的重擔,儘管時間短暫,對心理壓力的舒緩,卻非常有幫助。
小花發現,如果照顧者是年紀較長的父母輩,可能會因為對網路工具的陌生,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協助,只好繼續承擔身心的壓力。
#化照顧者的經驗為夢想的種子
小花說,現在的她,已經不急於逃離照顧者的角色了,反而想著運用這段經驗,找到改善長照現況的契機。
她希望未來可以將自己身為照顧者的經歷,結合數據分析,做一個和老人照顧相關的媒合平台。
她說她也還不清楚這個目標,將會怎麼進行,但她希望可以盡一份心力,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我們也很期待,小花心目中的照護平台,
在未來可以真的被創造與落實!
/
出處: 我們都有病
文字:謝旭如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採訪:米娜哈哈記事本
專案企劃:蔡孟儒
/
以上內容,特別感謝 #慈濟基金會 支持!
也感謝所有有參與 #我們都有病的訂閱集資 計畫的大家,因為有你們每個月的小額贊助,我們才能保持每週定期的產出和更新!
如果您也認同 我們都有病 的病友故事計畫,而且願意每個月贊助90~360元銅板小額,支持我們持續產出更多專訪的話,也歡迎加入我們的訂閱集資計畫!
贊助通道→ http://se.piee.pw/EBZ43
/
如果您也想分享你自己或是親友的「有病故事」,歡迎投稿!
病友本人、照顧者、陪伴者,或是第一線醫病人員的故事,都歡迎唷!
投稿通道→ http://se.piee.pw/E28DR
我們一起用知識和故事,
打造友善病友的社會吧 : )
#FUN大視野想向未來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我們都有病
#我有病我驕傲
#我沒病挺有病
曾氏通道更新 在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長照下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與其互相折磨,不如替自己找尋能喘息的個人空間。
她是小花,任職於新創公司,做著時下最夯的數據分析工作。24歲的她,另一個雙重身份,是一位照顧者——照顧患有失智症的爺爺。
原本爺爺的身體硬朗,雖然已經高齡93歲,仍可以打理自己的生活。但漸漸的,爺爺開始忘記按洗衣機、忘記有沒有吃飯、忘記有沒有吃藥。
原以為這些「忘記」,只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直到去年,爺爺一個人走上國道——成了新聞,上了媒體報導。
小花全家因此被網路公審、被輿論攻擊:『為什麼不看好老人?』
帶爺爺就醫後,經過巴氏量表的檢測,醫生判定,小花的爺爺,有「輕度失智症」。
#失智症的過程 #你的爺爺不是你的爺爺
失智症,讓爺爺的時間靜止在約莫40年前,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一碗陽春麵15元的年代。
在過去,爺爺習慣走著固定路線撿發票回家。近幾年,因為電子發票的推廣,能撿的紙本發票變少了,但爺爺撿發票的習慣仍繼續著。
由於失智症導致認知退化,漸漸地,爺爺撿回來的東西,也不再只是發票…
一般輕度失智症到中重度,最快也1~2年,但爺爺退化的速度更快,經常性走失——到派出所尋人開始像跑自家後院......這並非小花家人想要的常態。
他們曾經請過看護照顧,卻被爺爺打跑,因為爺爺認為看護是小偷。
認知混淆,讓爺爺有時也會懷疑自家人偷竊,
甚至產生攻擊行為...
#照顧者的身心理壓力
小花有想過讓爺爺到安養中心獲得更完善的照顧,但看過的環境都不理想,就算有屬意的安養院,還有等待期的問題。
在沒有合適的選擇之下,由家人照顧是必然的選擇。
孝順的小花自願協助父母照顧爺爺。但卻沒想到,被照顧者影響照顧者的情緒,遠遠超過她的預期。
小花說,照顧家人的耐心,消磨速度比外人想像中的更快。
#善用網路與社會的資源 #照顧者喘息服務
因為察覺到自己身為照顧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小花透過網路,尋找到可以幫助到自己的資源:#當我們老在一起 的 #喘息照顧居家服務員。
透過偶爾請人與自己分擔居家照護的重擔,儘管時間短暫,對心理壓力的舒緩,卻非常有幫助。
小花發現,如果照顧者是年紀較長的父母輩,可能會因為對網路工具的陌生,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協助,只好繼續承擔身心的壓力。
#化照顧者的經驗為夢想的種子
小花說,現在的她,已經不急於逃離照顧者的角色了,反而想著運用這段經驗,找到改善長照現況的契機。
她希望未來可以將自己身為照顧者的經歷,結合數據分析,做一個和老人照顧相關的媒合平台。
她說她也還不清楚這個目標,將會怎麼進行,但她希望可以盡一份心力,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我們也很期待,小花心目中的照護平台,
在未來可以真的被創造與落實!
/
出處: 我們都有病
文字:謝旭如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採訪:米娜哈哈記事本
專案企劃:蔡孟儒
/
以上內容,特別感謝 #慈濟基金會 支持!
也感謝所有有參與 #我們都有病的訂閱集資 計畫的大家,因為有你們每個月的小額贊助,我們才能保持每週定期的產出和更新!
如果您也認同 我們都有病 的病友故事計畫,而且願意每個月贊助90~360元銅板小額,支持我們持續產出更多專訪的話,也歡迎加入我們的訂閱集資計畫!
贊助通道→ http://se.piee.pw/EBZ43
/
如果您也想分享你自己或是親友的「有病故事」,歡迎投稿!
病友本人、照顧者、陪伴者,或是第一線醫病人員的故事,都歡迎唷!
投稿通道→ http://se.piee.pw/E28DR
我們一起用知識和故事,
打造友善病友的社會吧 : )
#FUN大視野想向未來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我們都有病
#我有病我驕傲
#我沒病挺有病
曾氏通道更新 在 財務通道(Finance Condui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財務通道是根據曾式通道所建立, 曾氏通道是由曾淵滄博士所提出。(http:/ ... 查看更多有關財務通道(Finance Conduit) ... 等審查完成就可以更新! ... <看更多>
曾氏通道更新 在 自製曾氏通道不求人,適用任何指數・股票【我要做程式交易 ... 的推薦與評價
上集講過 曾氏通道 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應用,並分享了我近兩次股災中如何成功撈底。今集就要找數,教大家以Excel 自製 曾氏通道 ,並且可以應用於不同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