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nk的減肥日記 #Day18
今天明顯的感到水腫很嚴重,所以早上就趕緊喝美式咖啡+狂喝水~
還好這次沒有吃太多垃圾碳水跟甜點
只是水喝太少+便秘
所以昨天晚上74.1公斤,今天早上拉完屎💩,空腹已經回到72.8公斤
剛剛下班洗澡前量也是72.8公斤
希望這週可以降到70開頭🥺(雖然覺得有點兒難😅)
對了,搭上最近很多爭議的 #斷食 話題
這輩子都在減肥的我,也想以自身經驗分享給大家
📌擇食比斷食重要
吃的內容才是重點,盡量吃的乾淨,蛋白質跟蔬菜盡可能多吃,碳水盡量少一點,也避免精緻碳水
我個人不太認同只看熱量的飲食控制法,例如:一天預計攝取的熱量是1000卡,然後就吃兩個500卡的麵包這種~
瘦是一定會瘦,但對身體並不好,會變成泡芙人,這樣的人身體檢查數據可能比我還糟!
我除了體重跟體脂超標外,身體檢查沒有其它紅字!
📌斷食給你框架限制進食時間,這樣有可能就會少吃一點,三餐變兩餐,少了一餐的熱量
📌增加空腹時間,也會讓腸胃變得比較敏感一點點,我覺得類似校正回歸的概念
📌空腹也會讓胃縮小一點點,我之前嚴格執行週一斷食計畫時,食量真的有被養小,當然如果你之後又狂吃,吃到撐,還是有可能會撐大!
📌有氧運動對於減脂效果不錯,想減脂的人真的可以多做有氧
但飲食還是比運動重要,如果覺得自己飲食控制已經算嚴格,或者運動後容易有代償心態暴食的人,就不強求運動了,避免毀了飲控的意志力😅
我本身肌肉量不低,而且我是練武奇才(我的教練們都這麼說)🤣
所以我的目標主要會放在降體脂,比較沒有在看肌肉量,除了我有本錢掉肌肉之外,我也有能力再把肌肉練回來
如果本身肌肉量很低的人,建議也加入重訓~
《總結》
很多人說斷食是為了修復胰島素阻抗這件事
但我覺得胰島素阻抗跟多囊性卵巢有點類似,不是很容易診斷的一個項目
目前大家的判斷標準都很籠統~
有人說腰圍超過多少就有胰島素阻抗
我的腰圍有超過
但我依據網路上提供的公式驗證
(飯前血糖x飯前胰島素值)再除405
結果顯示我沒有胰島素阻抗!
我自己偶爾也會使用斷食,我覺得這是減肥的一個手段,但長期來看,擇食才是最重要的,也對身體最好的
擇食不是一直要吃很乾淨
但可遵照82法則
80%乾淨 20%隨意
我跟煮夫平常也差不多是這樣的飲食內容
平日都盡可能健康,休假的時候會吃自己喜歡的碳水
他會盡可能阻止我吃甜食,因為甜食比麵飯這種碳水更可怕!
#早餐
福樂 希臘式優格、烤草莓生吐司、美式咖啡、兩個曲奇
本來今天要走輕食路線,結果,同事拿了烤草莓生吐司說是他老婆做的,他在家裡其實有吃一點了,說可否分我一半🤣
還帶了他老婆手作曲奇🙄
#午餐
沙拉
#晚餐
鹹水雞(纖維&蛋白質)、荷包蛋*2
#減肥 #減重 #飲食紀錄 #飲食控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6的網紅Bradley說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官網參考:https://www.nuskin.com.tw/shop/productdetail/1176341658270292596?id=1176341658270292596&itemType=SALE&catalogId=1174412216806413746&skuid=undefin...
「最大攝氧量公式」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Punk's murmu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英倫酒哥說說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Bradley說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Mark Sir 教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心得] 最大攝氧量自我測驗- 精華區Road_Running 的評價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running VO2max 吴栋说跑步:81 最大摄氧量如何知道自己的 ... 的評價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運動醫學】~ 次最大運動測試(Sub ... 的評價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儲備攝氧量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儲備攝氧量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心得] 最大攝氧量自我測驗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APPLE的心適能到底是怎麼計算的啊? - Mobile01 的評價
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英倫酒哥說說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跟酒有關又沒關的減重日記EP2
說真的,今年三月開始運動的時候,我是完全沒想說甚麼增肌減脂,畢竟我曾經每天堅持游泳游了半年,最終也沒甚麼改變,純粹只是覺得整天在家上班有點宅,感覺需要動動身體,維持身體機能。
直到確認今年要迎接的是女鵝,才讓我下定決心來好好自我改造一下。
#減重的本質就是能量守恆定律
坊間充滿著眾多減肥法跟飲食法,但對我們這種沒有運動習慣的肥宅來說,那些高深的理論都是浮雲...
這個階段減重的關鍵只有一個,那就是: #能量守恆、#量出為入。
理財的基本理論大家都知道,想要增加資產,你得增加收入,減少支出。
即便要花錢,也要盡可能花在會增值的資產而非負債。只要收入大於支出,資產自然會提升。
減重,或者更精確地說,減脂的邏輯也是如此:熱量攝入<熱量消耗=你就會變瘦!
每公斤脂肪的熱量是7700大卡,只要每天少個350大卡,三周就能減掉一公斤。
#每天跑步卻沒有變瘦?
這讓我想到身邊一些親友,偶爾會聽到他們抱怨:「明明經常跑步,卻沒有變瘦。」
原因很簡單,一來是#沒有注意自己的營養攝入,二來是#沒有搭配重量或核心訓練。
慢跑30分鐘看似很多,其實也只消耗約280大卡的熱量,一碗白飯、一塊蛋糕就讓你的努力通通歸零,另外慢跑屬於有氧運動,對基礎代謝率的提升相對有限。
根據上面的公式,單純慢跑除了提升心肺功能外,以減重減脂來說等於啥都沒做。
這就好像一個人,經常想要發大財,卻沒有提升專業,也沒有購入資產,而是選擇晚上開Uber賺外快,結果勞累一周後覺得自己真辛苦應該犒賞一下,然後週末跑去吃大餐小確幸。
到頭來還是一場空,跟沒開uber時一模一樣!既然如此,還不如一下班就回家休息比較實在?
#所以減重可以喝酒?
說到這,大家應該就知道為什麼減重的同時還可以同時喝酒了?
葡萄酒的熱量並沒有許多人想像中的高,100ml大約是83大卡。就算是大杯175ml,也就145大卡,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只要少吃半碗飯就完全OK!讓你減重失敗的萬惡淵藪,其實是下酒菜!
看到這你可能會說:「欸欸我有注重飲食阿,我還用XX飲食法耶,逼自己吃了三周,但都沒有你講的這麼神,你是不是在騙我!」
恩,我想先賣個關子,只能說,減重不等於不能開心吃飯!
#Pizza火鍋樣樣不少 #牛排起司照樣入口
#完全不用餓肚子 #照樣一個月瘦4公斤
#酒哥碎碎念
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輕度脂肪肝不但也會癌變,死亡風險增加71%‼️]
#先別管體脂率了
#你知道你有輕度脂肪肝嗎
脂肪肝是肝癌的危險因子已經是鐵一般的實證,而且 #脂肪肝的輕重度並不代表致癌的機率高低。我在門診提到不只一次,「內臟脂肪」比「體脂肪」還要跟健康相關,因為這些「異位性脂肪」的增加,暗示肝臟的功能出問題,不只影響解毒跟血脂血糖代謝、影響腎功能,也會在脂肪的浸潤下造成胰島素抗性跟肝細胞持續傷害後的纖維化(肝硬化)。
今年發表在《gut》期刊上納入瑞典全國在1966-2017年期間經活檢證實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0568例患者,跟49925各方面條件相似的人做病例對照研究,平均追蹤時間為14.2年。整體來說,相較於對照人群, #脂肪肝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93%,即使是 #輕度脂肪肝死亡風險也增加百分之七十一😱
脂肪肝絕對不是胖子或三高者的專利。
#我這裡有運動員體脂率12%但內臟脂肪超標
#還有很多BMI正常者或偏瘦者有輕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形成跟幾個原因有關,除了酒精性的脂肪肝或是病毒性肝炎相關的,非酒精性的脂肪肝跟幾個原因有關:飲食、藥物、慢性疾病(高血糖、慢性貧血、甲狀腺疾病)
「飲食」是最重要的一點,有兩大原因:
1️⃣精緻澱粉(尤其是果糖)跟飽和脂肪攝入過剩,造成肝臟來不及處理。
2️⃣蛋白質攝取不夠
當製作載體跟脂蛋白的原料不夠的時候,肝臟也無法順利運送三酸甘油脂到組織間,也會容易造成高血脂跟脂肪肝。
再來就是大家容易忽略的 #肌少症也是脂肪肝的獨立危險因子,當共同肩負儲存肝醣任務的肌肉量下降,肝臟就要獨撐大樑,又要幫你解毒、又要幫你代謝藥物酒精跟一堆環境毒物,幫你運送血脂還要製造膽固醇,他忙成醬,還要處理那些糖,自然往三酸甘油脂增加的路線走去,我之前也說過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皮下脂肪減少,但內臟脂肪增加的情況(攝取過多果糖也會出現一樣現象),也就是脂肪運送的途徑已經大塞車,完全無法正常運作的現象!千萬不要只看體脂率就忽略內臟脂肪‼️
運動跟飲食控制都可以有助於體脂肪降低,但內臟脂肪是代謝出了問題,要吃對飲食才能有效率的改善,讓肝臟把脂肪請出去!
✔️補充足夠蛋白質跟適量好的膽固醇(例如蛋黃)
✔️降低飽和脂肪跟精緻單糖類攝取
✔️增加膳食纖維
✔️攝取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跟B群
✔️補充豆製品這些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
分享一個40歲女性門診案例(在留言),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體脂率2個月減12%,內臟脂肪也下降5個等級(生物電阻分析儀的公式女性正常為3,男性是5),真的非常棒👍
#脂肪肝根本無聲殺手第一名
#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有效降低脂肪肝
#運動效果也有限除非體脂肪大量降低
#要有效降內臟脂肪要吃對食物而不是少吃而已
新聞連結如下:
https://heho.com.tw/archives/147375
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Bradley說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官網參考:https://www.nuskin.com.tw/shop/productdetail/1176341658270292596?id=1176341658270292596&itemType=SALE&catalogId=1174412216806413746&skuid=undefined&parentcatalogName=undefined
產品介紹:
添加南亞超級水果木鱉果,含有脂類胡蘿蔔素成分,能夠促進身體對營養素之吸收率。還含有沙棘、刺梨和枸杞,能幫助調整體質、養顏美容、幫助消化,深受科學專家一致推崇。酸甜爽口風味,以飲用方式讓不喜歡或無法吞錠狀膠囊朋友享用,是全家大小每天必備的超級飲品。
產品容量:
1500ml(2 瓶裝)
使用建議:
每日60~120毫升隨餐飲用,食用前請先搖晃。
主要成分:木鱉果、沙棘汁、洋梨濃縮果汁、蘋果濃縮果汁、白葡萄濃縮果汁、西印度櫻桃濃縮果汁、枸杞濃縮汁、葡萄濃縮果汁、刺梨汁。
此產品主要成分僅供參考,詳細產品資訊以產品標籤標示為主。
Q1: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 G3 活能飲品嗎?
A1:G3 活能飲品是 4 種水果混合的特殊果汁,糖尿病患者可將 G3 活能飲品當作健康飲食的一部份。 建議 60c.c. 的 G3 活能飲品取代半份水果,如飲用 120c.c. 則建議每天減少攝取一份水果。( 一份 約一個拳頭的大小,例如一顆橘子的量 )
Q2:G3 活能飲品適於哪些人食用?
A2:G3 活能飲品含有抗氧化成分,包含豐富類胡蘿蔔素及維生素 C,作為身體最外層的抗氧化防線, 也是幫助視野保健的重要營養素,而其中的脂類胡蘿蔔素更可協助提升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因 此 G3 活能飲品非常推薦給需要強化身體健康者、營養不良及消化吸收較差的兒童及老年人、不 能吞嚥錠狀或膠囊者、需要加強視野保健的夥伴。
Q3:G3 活能飲品開封後需冷藏嗎?在冰箱冷藏多久內需飲用完?
A3:為維持產品的品質,G3 活能飲品開封後需放置冰箱冷藏, 建議在開封後 2 周內飲用完畢較佳。
Q4:為什麼 G3 活能飲品的顏色、口味和濃度有時會有不同?
A4:因為 G3 活能飲品是果汁製品,所以原料會因為季節或天氣的變化,造成風味、顏色、濃度有些 許改變,但 G3 活能飲品中的營養價值是以嚴謹 6S 品質措施來管控,因此,絕不會影響產品品 質及功效。
Q5:G3 活能飲品中的黑色顆粒是什麼?
A5:PHARMANEX 營養補充品經過 6S 品質措施把關,為提供夥伴純淨、安全、有效的營養補充品 而努力。G3 活能飲品中的黑色顆粒是木鱉果肉中的黑色素顆粒,為正常現象,請夥伴放心。
Q6:G3 活能飲品與眾不同的特色是?脂類胡蘿蔔素的重要性是什麼?
A6:G3 活能飲品是同時具含木鱉果、刺梨、枸杞、沙棘 4 種超級水果的特殊配方,含有豐富的 β- 胡蘿蔔素、玉米黃素、番茄紅素及維生素 C 等。其中木鱉果含有特殊的脂類胡蘿蔔素,是類胡 蘿蔔素和脂肪酸的結合物,能使重要營養素得以有效吸收;和深綠色蔬菜相比,木鱉果中的脂 類胡蘿蔔素更易被人體吸收,並可協助其他營養素的吸收,而 G3 活能飲品味道香甜,是不分老 少都喜歡喝的營養飲品。
背景畫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ZUMdnky11E
背景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6swHZbWtR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n2ouxbGr18/hqdefault.jpg)
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Mark Sir 教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真。 亂世體格要求考試: BEEP Test feat. 林兆彬議員 Ben | multi-stage fitness test / PACER test / Progressive Aerobic muscular Run | 與區議員居家運動
時局紛亂,衍生了《亂世體格要求》,文宣提出三十米來回跑三個來回。實際情況要求當然不止於此了,各國軍事組織、體育學校、紀律部隊 廣泛採用的心肺功能測試是 標準化、循序加辣 20米往返跑 BEEP Test (又名 multi-stage fitness test / PACER test / Progressive Aerobic muscular Run) ,用於測試人員的最大攝氧量 VO2 max
使用的器材非常簡單,只需要一通暢的二十米步道、喇叭一個即可。 參加者完成後,可以獲得一個標準得分,以識別其跑步能力,知道自己所處的體格水平 (見影片附表)
今次 《與區議員居家運動》 我們繼續邀請到林兆彬議員 Ben ,示範如何進行這個國際通用的測試
首先,需要設定二十米距離,成年男士一步距平均為 0.762 米,步行 26 步後,於兩端設立標示物;然後播放測試訓練聲帶 ( https://youtu.be/cz2m1PJ0gj4 ) ,聽到 BEEP 聲 即可出發
規則極之簡單: 受測人員需要在下一次 BEEP 聲響起前跑到二十米距離 (單腳掌觸線即可),並在 BEEP 聲後出發往對面 (不能偷步)。無法達陣會收到一次警告,受測人員在下一次 BEEP聲前需要追回距離,以取消警告。 連續收到兩次警告,測試會終止 (部份紀律部隊會採用三連警告出局),最後能完成的級數 Level 就是測試分數了
第一級 Level 1 的要求速度是每小時 8.5 公里,每上升一級數速度會提升 0.5 公里/小時,使用下面公式,就可以估算出最大攝氧量:
VO2max = (速度 × 6.65 - 35.8) × 0.95 + 0.182
受測者從中可訓練出步調感,並會發覺挑戰越到後期越困難
正是因為辛苦狼狽,經驗或平日訓練強度較低的跑者,在定距測試 (舉例 800米 / 一里 / 三公里跑 / 10K) 往往留力過剩,致配速太保守
相反 BEEP Test 是告訴受測者跟著聲音盡跑,心理負擔大減,可以接近全力以赴
測試時公園人多,因應疫情,林議員戴著口罩受測,得分也到達 Level 5.4 (蘇格蘭警察入職要求) ,正常狀態之下,得分肯定可以更高
而這個測試最重要的好處,是測試本身就是訓練。 在當下疫情,只需要一條通暢人少的廿米路段,毋需長距奔跑經過太多疫區,就能夠提升身體反應、跑步速度、步調感知 以及 心肺有氧能力
Credit: 鳴謝 Leo 提供影片剪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MdM_H7ENpY/hqdefault.jpg)
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運動醫學】~ 次最大運動測試(Sub ... 的推薦與評價
最後把最大的速度及年齡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出最大攝氧量估計值。 7. 1英里跑道步行測試(Rockport Fitness Test, 1-MTW) 在一英里長 ... ... <看更多>
最大攝氧量公式 在 [心得] 最大攝氧量自我測驗- 精華區Road_Running 的推薦與評價
ㄧ個最簡單的方法去預估最大攝氧量
就是cooper的12分跑走測驗
要先說這個公式不一定準確 但是是最簡單的
你先暖身十分鐘
然後盡全力跑12分鐘
看你能跑多遠
接著帶入這個公式
把你跑的距離稱為d 單位是公尺
(d-505)/44.73=預估最大攝氧量
接著是評量表
各位可以看看自己目前等級在哪裡
補充一下這是男性的標準
女性會低很多
Age Excellent Above Average Average Below Average Poor
13-14 >2700m 2400-2700m 2200-2399m 2100-2199m <2100m
15-16 >2800m 2500-2800m 2300-2499m 2200-2299m <2200m
17-19 >3000m 2700-3000m 2500-2699m 2300-2499m <2300m
20-29 >2800m 2400-2800m 2200-2399m 1600-2199m <1600m
30-39 >2700m 2300-2700m 1900-2299m 1500-1999m <1500m
40-49 >2500m 2100-2500m 1700-2099m 1400-1699m <1400m
>50 >2400m 2000-2400m 1600-1999m 1300-1599m <1300m
Age Poor Fair Good Excellent Superior
20 - 29 <42 42 - 45 46 - 50 51 - 55 >55
30 - 39 <41 41 - 43 44 - 47 48 - 53 >53
40 - 49 <38 38 - 41 42 - 45 46 - 52 >52
50 - 59 <35 35 - 37 38 - 42 43 - 49 >49
60 - 69 <31 31 - 34 35 - 38 39 - 45 >45
70 - 79 <28 28 - 30 31 - 35 36 - 41 >41
我們可以發現 當你12分鐘跑3000公尺
你的最大攝氧量是55左右快56
這個等級就算是在黃金年齡
也是EXCELLENCE 卓越的意思
在我上面貼的一般人評估裡面
這個叫做superior 超群的意思
么八到底能不能讓一整連的人都超群這個我個人是持一點點點點保留的態度
最大攝氧量能衝到多大是天賦決定的
經由訓練我們可以增進最大攝氧量
假設你之前沒運動習慣 你的最大攝氧量抓一個平均40好了
經由訓練平均可以提升20趴 也就是48
但是每六個人只有一個能練到54以上
這個是天注定
每40個人只有一個能練到60還62忘了 這個也是天注定
不過最大攝氧量會隨著等級的提高 影響成績的比率反而越小
因為當比賽的等級提高 大家的最大攝氧量都有一定水準的時候
這時候要比的就是跑步經濟性
講簡單就是看誰跑的省力有效率
以上 報告完畢
--
超級喜歡郭嚴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4.68.2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398307371.A.31B.html
另外補充一個觀念 最大攝氧量你去看教科書會有長長一篇的講法
但是我們不讀運動科系 我喜歡用簡單的講法
最大攝氧量很多人會認為就是肺活量 這完全是錯誤的
用最簡單的講法
就是你整個身體 包刮你的肌肉 利用氧氣的能力
你的肺就算一次可以裝很多氧氣 肺活量很大阿
但是你的最大攝氧量不一定大
因為最大攝氧量是全身都會影響 心 肺 血管 肌肉都會決定你的氧氣利用能力
※ 編輯: whitestripe (61.224.68.234), 04/24/2014 11:09:48
沒運動習慣的 也就是坐式生活的 極難48以上
基本上我有一個理論
會到版上的都已經不是天賦最底層的人了
已經被自然篩選過了
因為你已經對跑步有興趣了
這代表你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
我絕對不認為板上的人可以代表一般人的平均天賦
我也知道板上11分十分很多
但是你應該也會知道即使有跑步習慣
連12分都跑不到的人更多太多
在這個地方計較我也沒辦法了說真的
跑馬拉松的一定沒盡全力 因為他要跑兩個小時
側最大攝氧量有個問題
尤其當你要做整體國民平均的時候
因為直接測驗非常辛苦
所以會有意願的問題 你隨機抽一百個人
真的願意全力測的人 沒有動機的話會很少
所以國內研究有些採取自願的方式
這個一樣有問題 會自願測的人很難沒運動習慣
所以做出來發現平均快要50
這個問題可以在當兵測驗獲得完美的解決
採樣問題 大家都要當兵 夠平均 當然一些離群值就不要算了
意願問題 最大攝氧量測出來在60以上榮譽假一個禮拜
我相信大家都會全力測XD
另外 要說當兵有XX士官長XX原住民跑多快
這個我相信 一定會有特殊的個體
雖然我沒有當兵的位階與最大攝氧量的關聯的研究啦...........
每兩千個人有一個最大攝氧量可以破70(左右 詳細數字忘了)
這種有天賦的人又有剛好有練的人一定會有
但是要說全連全營 就算標準降到12分半這依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3000跑12分 就算放到有跑步習慣的群體
依然是很高的標準
而且不管是肌肉還是脂肪都是如此
即使你的體重重是因為肌肉
跟體重輕的比 依然會有最大攝氧量比較低的傾向
如果比較重是因為脂肪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我之前提過 體重輕也是天賦之一
包刮你的紅白肌比率 肌肉內粒線體數目等等 都會影響最大攝氧量
所以 最大攝氧量是一個總體的評估
※ 編輯: whitestripe (61.224.68.234), 04/24/2014 20:36:03
你看公式可以發現 大約每多跑50公尺你的最大攝氧量就又高一級
假設你平常沒運動 你現在最大攝氧量已經有60以上
合理預估你練一年有機會破70
兩千個人只有一個呢 恭喜
※ 編輯: whitestripe (61.224.68.234), 04/24/2014 20:43:38
不過我沒證據
我更相信是生活習慣造成的
你3K已經跑到很多版上超強者都跑不出來的成績了
說沒天賦太謙虛
※ 編輯: whitestripe (61.224.68.234), 04/24/2014 20:48:37
無大腦的研究
※ 編輯: whitestripe (61.224.68.234), 04/24/2014 21:01:49
https://www.answers.com/topic/vo2-max
Maximal aerobic capacity can improve with training. The amount of improvement
is highly individualized and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initial level of
fitness. A sedentary person may experience as much as a 25 per cent increase
in VO2 max after only 8 weeks training; someone used to aerobic exercise may
experience 5 per cent improvement or less in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n upper
limit of oxygen consumption beyond which training has no effect. This limit
seems to be genetically determined and may be reached after 18-24 months of
intensive endurance training
我想知道我講的跟這個有啥不一樣
一般人可以透過訓練進步
但是會有一個上限 這時候訓練已經沒有效果
而這個上限目前的看法是基因的關係
基因的研究我已經貼了
※ 編輯: whitestripe (61.224.68.234), 04/24/2014 21:11:49
※ 編輯: whitestripe (61.224.68.234), 04/24/2014 21:30:31
但是如果您平常是騎腳踏車
那你用跑步去測 就會失準
※ 編輯: whitestripe (61.224.68.234), 04/24/2014 23:08: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