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台北2021-馬拉松訓練營說明會】
活動連結:https://fb.me/e/OhZ852bO
#訓練不進則退
無法維持訓練連貫性是許多跑者停滯不前的原因,一旦停止跑步或降低訓練量,過去努力而來的成果會迅速地滑落。最大攝氧量、粒線體密度、血紅蛋白數量等,都會因為停止跑步迅速衰退。停止訓練四週運動表現下降多達25%。缺乏連貫性無法將過去累積的訓練成果延續到未來。
雖然不確定年底能不能有比賽,但跑者們依然要持續自我精進強化,為來年作準備。
#極速台北2021-馬拉松訓練營
【訓練規劃】
訓練時間:9/18~12/19 (共 13 週)
- 先修課程 (線上):9/18 (六) 晚上 20:00~21:00
- 基礎期 (4週):9/20~10/17
- 比賽前期 (6週):10/18~11/28
- 比賽期 (3週):11/29~12/19
【訓練課表】
◽️初階組:近三個月平均週跑量 15~30公里,或過去全馬成績 4:30 以外
◽️中階組:近三個月平均週跑量 30~60公里,或過去全馬成績 4:30~3:30
◽️進階組:近三個月平均週跑量 60公里以上,或過去全馬成績 3:30 以內
(更多極速台北2021介紹:https://irsports.kktix.cc/events/sctaipei2021)
針對目前的特殊時空背景,訓練營將所有室內課程搬到線上、並增加線上訓練模式,並在9/11晚上20:00 舉辦線上說明會。
#說明會重點
1. 訓練規劃
2. 訓練營方案:全方位 vs 線上訓練
3. 如何操作線上課表
4. Q&A
說明會連結:https://fb.me/e/OhZ852bO
特別推薦給想練跑卻擔心疫情,不知道該怎麼練的朋友們,歡迎上線找我聊聊喔! 😃
#IRSPORTS跑創運動
#極速訓練營
最大攝氧量60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如何無痛回歸訓練 】- 每個人的回歸訓練方式都不同,你也不是唯一感到焦慮的人
疫情將近快三個月的日子,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沒辦法有一個舒適的環境運動,附近的公園或者學校可能都沒辦法正常進出。在三級那段期間,我大概一天只會出去一次,就是買東西喝或者出去遛狗,除此之外也沒其他多好的選擇了,但我覺得我可能比很多人幸運,在疫情期間還有一些空間,和一些簡單的器材,來維持我身體的運動能力,在這個期間我的目標只有一個,讓自己持續保持活動,然後保有對食物的熱情,會這麼說是因為活動量下降,會讓我對食物的需求大幅下降,很長的時間不太吃東西,這樣的結果,就是體重會下降很多,肌肉、脂肪、水份等應該都差不多會往下,我們大多人很難控制只有下降其中一種。
那我們進入主題吧! 在短期的停止訓練之後,我們該如何無痛地回到健身房運動
如果你有以下的目標,也許今天的分享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運動愛好者
-►想開始嘗試規律運動習慣
-►想改變自己的體態
-►想增加自信心
-►想提升自我效能感
🔶一、停止訓練在生理上的效果
在一些過往的研究中,我們發現高度訓練的運動員,在發生 #突然的休息,即使時間不長,也會發生所謂的停止訓練效果( Detraining Symdrome),這種情形大多發生在運動員故意停止訓練或者因傷被迫停止訓練,或者像這次面對突然升溫的疫情,大多數人無法正常地做訓練。
而停止訓練的症狀包括:「失眠、焦慮、沮喪、心血管功能改變、沒有胃口,這些症狀通常都不是病理的,如果短時間可以恢復訓練,症狀都會緩解」。我自己在疫情中有一度是一週幾乎沒什麼活動,還記得當時的睡眠品質變得很差、我很容易感到焦慮,也會對現狀的產生無力感,甚至覺得沮喪,一天只出門一次,買了兩個便當,但我想吃東西的慾望也是很低,但卻會在某些時段突然很想吃垃圾食物,這又讓我更加地焦慮。
我們將運動類型分成 #耐力型運動 以及 #肌力與爆發力型運動
🌀 耐力運動短期停止訓練的效果
短期停止訓練 (四周以內),我們用 #最大攝氧量來當作標準 #身體最強的有氧能力指標 ,四天的停止訓練大概會下降4%,3週-4週的停止訓練大概降低7~ 14 %。如果停止訓練超過8週,有氧能力也許會降到比訓練前低20%。而這些有氧能力的降低,大多的原因是因為心肺系統的改變,像是血量、每跳輸出量與最大心輸出量的降低。通常優秀運動員或者原本訓練量很高的運動愛好者,會感受更明顯的下降結果。
🌀 肌力與爆發力運動短期停止訓練的效果
四週完全停止訓練,最大肌力降低6~10%,最大爆發力降低14~17%。而肌力與爆發力的減少,有可能會跟跟快縮肌2型肌纖維萎縮,以及神經適應降低有關。
肌力最大下降的幅度發生在最初4週,大約10%,接下來到第8週,運動表現會持續下降,降低至11~12%,尤其是高度訓練的運動員,下降的幅度會更加明顯,相對地,如果是休閒運動員或者未經訓練的人,經過2~3週的停止訓練,可能影響不大。
🔶二、如何無痛回歸訓練呢?
經歷的這麼長時間,超過八週的期間,如果你是低度運動者,甚至幾乎沒有運動者,當你回到健身房舉鐵、或者重新回到跑步或爬山的運動當中,我想肯定會覺得挫折感很重,我相信這是幾乎可以預期的狀況,不過也不用太過擔心,好消息是雖然肌力和心肺能力也許已經所剩無幾,但如果你先前有好好的 #規律運動以及疫情期間有做一些 #動態休息,那我相信其實回到疫情前的能力應該不會花太久的。
🌀動態休息:用來降低因為 #被動休息或者 #完全休息,生理功能喪失的幅度。動態休息就是盡量維持一些運動計畫,像是每天的動態伸展操、居家的健身動作、夜晚出門小跑步等等,這些運動看起來沒什麼強度,但卻可獲得身體和心理的恢復,也能盡可能將體能喪失降到最少。
🌀以下的一些建議也許可以幫助到你:
1️⃣肌力訓練的運動強度可以下降到之前50%甚至更低,肌力訓練次數可以使用12~15下的區間,至少操作3組,單次總運動時間可以抓30~60分鐘內,例如之前臥推100公斤8下x 3組,可以先從50公斤開始操作,次數可以看當下身心理反應來做微調,我個人會建議次數可以先抓高,若覺得不行再慢慢往下調整。
2️⃣耐力訓練方面,建議先從有氧區間開始做起,用 #輕鬆跑 的方式慢慢增加運動的時間,假設第一次開始跑15分鐘覺得很累,就休息一下沒關係,不用評價自己的身體,試著觀察身體的反應,下次可以增加5分鐘,再慢慢地往上累加。能力如果比較好或者已經適應有氧耐力跑,可以開始使用「長節奏訓練」,大約以70%最大速度,反覆衝刺200 公尺以上,反覆間休息45秒或更多,組間休息2分鐘,這樣做的目的通常是用來訓練有氧耐力,以及有氧的爆發力。
3️⃣熱身運動要做充足,針對緊繃的肌肉確實放鬆,以及盡可能用動態伸展的方式來提高體溫跟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如果是要操作爆發力類型的運動,記得要做一些簡單跑跳當作身體活化,不要直接做很高的強度,如直接想要做最大爆發力或者直接去灌籃等等。
4️⃣均衡飲食,盡可能攝取多種類的蔬菜,以及好的蛋白質跟碳水,盡可能平均分配在三餐當中。
5️⃣睡眠與休息,通常好的睡眠品質會為身體帶來最好的恢復,好的恢復可以讓你每次的訓練強度得以慢慢累加上去,睡眠基本上就是最好的補給品,成人的建議睡眠時間7~9小時,中老年人可能會下降到6~7小時,小孩子通常是會睡得更多。
🔶三、訓練影片分享
上肢推拉課表,我除了第一個槓鈴划船,後面都是用配對組的方式來訓練,肌群主要針對背肌以及肩膀做強化,最後體能是操作雪橇衝刺,也別忘了訓練後記得補充蛋白質和碳水,伸展放鬆也別忘記做囉。
參考資料:運動訓練法( Periodization,5/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 )
=============================
❇️如果你喜歡這次分享的內容❇️
➡️歡迎留言留下感想
➡️按愛心❤️並且收藏
➡️分享文章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dy_uuM3bco
最大攝氧量60 在 吳承泰 / Wu Cheng T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奧鐵人內幕】鐵人三項男子賽事 分享抽大獎
2008北京奧運鐵人三項男子精彩的衝線畫面,睽違了13年將再次重現於東奧,因為2012倫敦奧運、2016里約奧運,都由英國名將Alistair Brownlee壓倒性的取得勝利,Alistair Brownlee腳踝傷勢依舊存在,也缺席了本屆東奧,眾人所稱的Brownlee兄弟時代早已過去,本屆弟弟Jonathan Brownlee將單打獨鬥,在沒有哥哥的護航下是否有辦法取得奧運史上最輝煌的三面獎牌~
-
增加了團隊接力項目,也改變了各國的選手出賽戰略?
以往鐵人三項的名單是公開明朗化的,誰積分高就由誰出賽,但因為增加團體接力項目,取得接力資格的國家將由各國提送名單,只要在奧運積分排名140名內都有機會被國家派上場;另外,各國只要在奧運積分前30名則可以派出3名運動員,所以可以看到法國、澳洲、挪威、西班牙都是以派出最大名額的方式出賽,可見這些國家奇才眾多。
以下名單是我們再積分名單上,不是依照各國奧運積分排名順位派出的選手名單,也就是說這些選手有可能是國內選拔出來的,或是專為團隊接力有備而來的,又或者是用來團隊犧牲貢獻的人選...,從這些名單中我們就能快速掌握各國的戰略性。
男子:
Dorian Coninx (FRA)
Matthew Hauser (AUS)
Tayler Ried (NZL)
Justus Nieschlag (GER)
Kevin McDowell (USA)
女子:
Anabel Knoll (GER)
Tyler Knibb (USA)
Emma Jeffcoat (AUS)
Niina Kishmoto (JPN)
Ainsley Thrope (NZL)
Angelica Olmo (ITA)
_
從2008年北京奧運至2016里約奧運,鐵人三項的自行車賽道都是以坡度變化考驗著參賽選手,今年的東奧自行車路線則以過彎再衝刺的變化來考驗參賽者,我也認為自行車賽段將會是影響最終成績的艱難過程。依照自行車場地實測路線,每圈5公里共有18個彎需要減速再加速,中間還會經過一個地下道,所以繞行八圈總共要過144個彎,但最困難的是很多彎道狹窄,選手們都必須一字排開,如果依照選手們均速40KMH以上,不到30秒就必須過彎再衝刺,每一次的過彎除了減速外也得將集團中的前後距離拉開,當自行車的間歇衝刺能力不足時將失去跟上集團的機會,這也是近年在World Triathlon提升比賽精采度的趨勢。
_
東奧男子賽況分析,誰是熱門的奪牌選手呢?
前兩屆的男子比賽中,若游泳項目尚未跟上領先集團者,將錯失奧運奪牌的希望。東奧延後了一年局勢也改變了,甚至有兩位大將取得了資格後卻而缺席。一位是里約奧運獲得第4名的 Richard Murray(RSA),在個人IG提到因為心臟出了點問題,所以在六月中進行了手術將缺席本屆東奧。另一位則是近年表現優異的比利時選手,同時也是 Vincent Luis(FRA)的訓練夥伴 Jelle Geens 在賽前幾周被檢驗出 COVID-19 陽性,因此,將退出本屆奧運會。
依照近年的比賽表現來看,我認為游泳第一集團奪牌熱門名單會有 Vincent Luis(FRA), Henri Schoeman(RSA) ,Jonathan Brownlee(GBR), Marten van Riel(BEL),游泳第一集團的優勢在於可以掌控全盤,上車後依照當下局勢採取策略,但這股士氣能否維持到最後,絕對是奪牌關鍵。依照四人的自行車能力來看都具備個人騎乘能力,在默契配合下我認為要拉出一波攻勢不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依照東奧賽道後面集團人多實力不一也很難帶來太大的幫助與追趕。
主集團的奪牌熱門名單會有 Kristian Blummenfelt(NOR), Tyler Mislawchuk(CAN),Hayden Wilde(NZL) ,Javier Gomez(ESP), Leo Bergere(FRA),Alex Yee(GBR) , Jacob Birtwhistle(AUS), Mario Mola(ESP), Morgan Pearson(USA),Gustav Iden(NOR),在經過T1(游泳轉換自行車),要是一上車沒有積極的追趕上這強大的主集團,選手將提前被淘汰出奪牌名單。若是在主集團者只能將集團的士氣拉高好好發揮自行車能力,其中我認為挪威隊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隊伍,選手擁有強大的自行車實力,很可能在自行車賽段採取犧牲以及助攻的方式。另外 Luis的法國隊友 Leo Bergere、Dorian Coninx游泳實力分布在領先集團與主集團之中,是否有機會成為法國隊奪牌助力呢?這點也是很值得期待
經過前兩項的消耗跑步項目就得各憑本事了,其中 Alex Yee(GBR) 是跑步單項成績中最為突出的選手,能否發揮奪牌希望,則回歸到自行車的體能消耗,如果他游泳上岸能在主集團的前半段,我想這塊獎牌八九不離十。擁有強大的最大攝氧量 Kristian Blummenfelt(NOR),如果能在自行車項目中消耗其他選手體能或是藉由隊友的團隊助工,我認為轉換後的跑步挪威小胖胖會是全場最具有看頭的一位選手。最佳操盤手Vincent Luis(FRA)如果能在游泳、自行車項目中掌控全盤,則奪牌只是他的門檻,最重要的是奪金。史上第一位奪得奧運鐵人三項三枚獎牌的挑戰者 Jonathan Brownlee(GBR) 是否能延續這份士氣與希望?我認為只要他領先主集團30秒,仍然有機會奪下奧運獎牌。曾經靠著跑步實力勇掃2017WTS大賽的 Mario Mola(ESP),游泳一直與領先集團有著40-50秒的差距,能否奪牌還是攸關自行車的集團分布,如果游泳能跟領先集團縮短至30秒內,我認為Mola也是一位奪牌人選,因為跑步實力不可小看。里約奧運銅牌得主Henri Schoeman(RSA),有著強大的游泳水準,但近年的成績起伏不定,如果能在領先集團好好發揮我想這塊獎牌也是很有機會的。倫敦奧運銀牌得主Javier Gomez(ESP)上屆因為賽前肩膀骨折而退賽,他有著多年的參賽經驗並拿下多年的WTS世界冠軍,但年輕人的速度仍然難以抗拒,這次東奧我相信大家都想看到GOMEZ能有著報復性的表現,單靠跑步很難勝過這些年輕人,但如果能游到第一領先集團,我想這塊獎牌又充滿一絲絲的希望!最後爆冷門的黑馬群,Marten van Riel(BEL),Tyler Mislawchuk(CAN), Jacob Birtwhistle(AUS),Hayden Wilde(NZL), Morgan Pearson(USA),Gustav Iden(NOR) ,是否能隱藏在大賽中一次性爆發呢?我們值得期待~
經過以上的分析到底還會出現哪些化學變化呢?
1.第一集團沒有拉出40-60秒的攻勢,跑步賽段被主集團選手給追擊。
2.自行車領先集團都被吞沒,然後選手發布攻擊,將實力落差拉開。
3.自行車賽道狹窄,然後有選手摔車改變局勢。
4.自行車領先集團都被吞沒,全部跑步大亂鬥。
-
抽獎辦法:
◆按讚粉絲專頁,並在分享此篇文章(設公開)
◆7月30日公告抽獎名單
抽獎獎品:
PTP 阻力訓練套組 市價3980元
#鐵人夢想家_吳承泰 #泰神教練
TIRTC_Training Club 泰萌運動
PTP Taiwan
-
圖片來源:World Triathlon 、 Olympic spea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