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延續到清朝末年,總共維持了1318年,對古代中國的人才選拔和官宦系統都具有重要影響,發展到後來也成為專權者箝制思想的有力工具。
不過要是家無恆產沒靠山,又想謀得一官半職,參加科舉似乎是唯一的道路。🧐
話雖如此,混水摸魚過日子的考生從古至今沒少過,於是就有人投機取巧帶著小抄混進考場,大概就是〝小抄在人在,小抄亡人亡〞那樣。😆😆😆
不知道這傢伙後來下場如何?但要是作弊事證留存到今天,看來結局應該不會太好吧?😎
#古人壞壞我們不要學
#最簡單的論語就抄成這樣
#那春秋還有左傳公羊穀梁三傳怎麼辦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blog/28cbed87db8
最簡單的論語就抄成這樣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帶小抄考科舉】
科舉制度起於隋朝,至唐代武則天時漸趨完備,主要有明經、進士二科。明經考儒家經典注疏和背誦,進士則重時事策論與詩賦創作,難度上相對於明經科高出許多,每年也僅錄取20多人,故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意思大約就是30歲才考上明經科實在很遜,50歲能進士及第卻很強大。
不過唐代科舉也不是人人可報考,罪犯、工商門戶、地方小吏皆被排除於大門之外,這大概也是大詩人李白無法應試的原因,他老人家既身世不清還是商人之後,即便努力打通關節想步入仕途,依舊無法如願。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天縱英才不屑同流,這聽起來會安慰一點。
一直要到宋朝,科舉制度才對老百姓們廣開大門,而且考試制度更加完備,當然,防止作弊的方式也更講究,比如〝糊名〞和〝譽錄〞。〝糊名〞又稱〝彌封〞,是把考卷上考生的個人資料密封起來,避免考生買通主考官。但是這還不夠,看不到考生姓名,萬一認得筆跡也可以多給幾分,因此還要找人把考生作答內容抄錄一遍再呈給考官批閱,這便是〝譽錄〞。
綜觀唐、宋兩代的科舉內容,策論和詩賦多少還能培養出才華洋溢具有洞見的士子新貴,但到了明清兩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開始實行嚴格的思想控制,一方面也是因為出身地痞之流,見不得別人學問滿肚,科舉內容僅限於四書五經,於是讓讀書人窮盡一生之力只能鑽研這幾本經書,到了明憲宗時,再加入八股文,從此士子智識受限,學問空疏,此種現象到了清代更甚。
八股取士,或許也是歐洲從文藝復興之後,進入航海時代,引發工業革命進展神速,而中國忝為泱泱大國,卻在明、清兩代因箝制思想,導致科學文明反而退步的原因之一。
前些日子在故宮趕上一個有趣的特展《古人掌中書—院藏巾箱本特展》,展出古時袖珍或口袋書籍,內容含括經史詩文、戲劇歌賦、小說雜書、旅遊指南和醫藥用書等類。最妙的是,還有古人科舉時夾帶作弊用的小抄,上頭有《論語》各章與釋義,早從書上得知古人作弊的各種手法,如今親眼見到事證本倫,還是忍不住噗哧。
一個噗哧忘了注意小抄年代,一部沒多少字的論語抄得如此用力,大約也是明清產物。雖說很同情一輩子只能泡在四書五經這麼有限又教條的陳舊枯燥內容裡,但是這位大哥,如果你能把抄寫這一大篇蠅頭小字的精力拿來好好讀書,也不用這麼累啊 ~
#最簡單的論語就抄成這樣
#那春秋還有左傳公羊穀梁三傳怎麼辦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2019春季講座
#名畫裡的酒飲
#鳴謝額滿
#登記候補請LIVART 藝術整合規劃
留訊姓名、電話、email、報名場次(04/13 or 04/27)
https://www.facebook.com/LivartConsultancy/
最簡單的論語就抄成這樣 在 論語.為政篇.第十九章 的推薦與評價
孔子對他說:你要提拔一些正直的君子,將君子放在邪曲的小人上面。意思就是正直的君子做大官,投機取巧的人讓他當小官,若這樣百姓自然就會服從。 假使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