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31 當交通部的氣象資料是全球最貴?】
資料是氣象產業的命脈和根基,若取得門檻太高,會阻礙產業發展。相反的,若容易取得,將有助於產業的發展與提高國際競爭力。因此從政府的氣象資料政策,也可以看出是否重視產業的發展。
以氣象產業發展較成熟的美國、日本及澳洲等已開發國家為例,取得完整的氣象資料(包含觀測、遙測及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值資料等)所需花費的成本大約在每年100到200萬台幣左右,台灣因為地理面積較小,資料量會比美日澳等都少很多,然而民營氣象公司必須花費的成本,卻高達800到1000萬,是其他國家的5到10倍,可見台灣的氣象公司發要能發展,或至少有相當的國際競爭力,會有多困難了。
至於台灣的氣象資料為何會那麼貴呢?根據交通部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民國93年交通部交航發字第093B000051號令訂定發布)的附表八-申請氣象專業服務之項目及費額,若要跟氣象局採購氣象專業服務項目之資料,首先每年就要先至少支付一筆56萬左右的基本費用,然而付了這筆錢之後,氣象局只會給你基本預報資料,而這些資料基本上在目前的開放資料平台都可以取得,可做為商業服務的價值也較低。
若要取得更進階的資料,如氣象雷達的原始資料和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資料,則要再往上增加費用,而且幅度很高。以氣象雷達為例,單座雷達的每一仰角每年至少要價20萬,每座雷達大約有9個仰角,台灣共有4座雷達,簡單的算式可得總價720萬元。
20萬元 ×9(仰角數) ×4(雷達個數) =720萬元
若再加上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資料,每一種參數場、每一標準層或每一時間每年的單價為5萬元,常用的參數場和標準層大約有10到20個,若以平均15個層場來計算,每天預報兩次的話,則一年的費用就要150萬元,若需要兩個以上模式,費用更是倍增。
5萬元 ×15(層場數)×2(每日預報次數)=150萬元
因此基本費用加上雷達及數值模式後的總費用大約就要926萬(56萬 + 720萬 + 150萬),不要說剛成立的中小型氣象公司無法負擔這筆費用,對一間大型的氣象公司來說都是鉅額負擔。
圖: 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附表八-申請氣象專業服務之項目及費額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瞭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瞭解全球氣象產業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30 當民間都可以賣電】
氣象是否可以讓民間來做,很多人還是不習慣,會有人問: 『這樣不是會有不同資訊? 萬一彭博士你說明天會下雨,氣象局說不會下雨,那我要聽誰的?』
這類的話題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本來就有不同的服務,例如各種餐廳、服務業、電視或其他媒體,當然以市場機制來看,服務好的當然會生存,如果一天到晚預報錯,當然會被市場淘汰。只有競爭才會進步,這是各專業領域的定律。
但如果我們定義災害性天氣,一定要由政府來發布,現在就是如此,但界線應該要定義清楚,是否可以讓政府民間服務的範疇可以區分,政府就專心做某一部份,可以讓民間發揮,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全力的壓縮到民間可能發展的空間。
為何先進國家沒有氣象法,就不必擔心災害資訊亂報的問題? 台灣就需要,其實一個成熟的社會,實不應該有類似觀念存在。
我舉個例子,現在連賣我們家的電,都已經有民間公司了,台灣的瓦特先生是一家再生能源售電業公司,簡單的說,過去台灣只有台電能賣電給大家,是全台唯一的售電業,但現在新的法規,開放了民間可以設立民營的「再生能源售電業」,可以專賣再生能源的電力(如太陽能、風力、水力),不過由於目前只開放賣給大型的工廠等用電大戶,所以如果要賣電給一般的家庭用電可能還等等,可能未來才能做到完全開放市場。https://www.mrwatt.com.tw/
這類這麼複雜的售電制度,經過幾個年輕學生的努力才達成,如今他們也已經由台大畢業,都可以開放給一群年輕人來做,為什麼每天的天氣預報不能改變,這當中的問題在哪裡? 產官學是否可以坐下來協調,而不是由某一方來獨佔,讓學界只能靠官方的專案計劃來生存,產業必須耗費更多的成本來進行。
圖片來源:
1. TVBS 新聞 https://news.tvbs.com.tw/entry/60587
2. 瓦特先生官網 售電業執照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瞭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瞭解全球氣象產業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29 紐西蘭氣象民營化】
前面所述,前台大大氣系教授柳中明 老師倡議,台灣應該氣象民營化,很多人不理解,其實全球有紐西蘭和英國兩個氣象民營化的案例。
不少台灣人很喜歡紐西蘭,除了魔戒等電影,山川景色及自然環境很棒,他們也有地震與氣旋等天然災害,不過要值得提的就是奇異果(Kiwi),從小到大一直以為我們吃的奇異果都是來自紐西蘭進口的,後來才知道對岸中國是最大產地,要吃紐西蘭的奇異果就是要找 Zespri 公司才是。
台灣是小國還是大國,其實紐西蘭只有不到五百萬人,台灣1/4都不到,但他們發揮的創意及想像空間很大,就連氣象也是服務全世界。
紐西蘭最早的氣象服務在1926年,隸屬於「科學和工業研究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改隸屬於紐西蘭皇家空軍,1968年,氣象部門MetService改隸屬於交通運輸部。
1980年代,紐西蘭和英國一樣,開始認為政府應該調整,英國Metoffice 也是幾經隸屬後,決定由單純公務員政府體制改為政府隸屬的國營公司,主要是有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加上政府的財政緊縮,因此政府各部門或是民間需要氣象,需要使用者付費,當然這也給紐西蘭氣象服務有更多自主權,當然也有責任與資金的壓力。在1992年7月,MetraWeather 正式成立。
紐西蘭MetraWeather 和 英國Metoffice 都很像,有點類似我們的國營企業或是公法人,所有人員不再是公務體系,但主管則是由一個委員會所任命,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直接的政治任命,還是屬於專業的任命。
英紐兩個系出同源大英帝國,因此概念非常相近,只不過地緣關係市場性很不一樣,但他們政府系統尤其是外交部門會結合氣象部門,一起來行銷全世界,做全世界的生意,這是台灣很少有的概念與做法。
也因為這樣『民營化』,如果做得好的民間公司,也可以挑戰他們,例如英國的國家廣播電視台 BBC ,他們的氣象播報及氣象預測服務就改由歐洲氣象公司Meteogroup 接手,Metoffice 掉了這指標性案子後,也重新改變很多,也就是競爭才會帶來進步,保守的環境無法創造產值與效益。
Metoffice 在亞洲辦公室就在他們駐新加坡的大使館內,他們也服務東南亞許多國家,像這幾年菲律賓氣象預測的大幅進步,英國氣象局就幫了很多忙。韓國也是如此,甚至東南亞的國家都可以看到英國 Metoffice 做生意又結合國際外交關係。而紐西蘭MetraWeather,似乎沒有英國較強勢外交的支持,但有許多民間的服務,幾年前年代電視台就曾用過他們服務,目前在許多國家都有各類氣象服務,就連澳洲許多的氣象服務都是由MetraWeather 來做。
交通部氣象局葉天降局長認為的『產業』,和實務上的產業不同,他認為的產業是爭取公部門的預算,來擴大交通部氣象局的『業務』,但在實際經營上又沒有商業組織的彈性及永續性,這根本不是『產業』,而是『業績』而已,也無法持續發展,對於氣象局組織內部發展反而是一個很大危機。如果檢討氣象局歷年預算的使用及計畫來看,缺乏產業生態系產官學思維,只有政府獨大是氣象局最大的危機。
全球的氣象產業發展中,英國和紐西蘭是一個很獨特的例子,但多數國家仍是以開放為方式,和台灣用氣象法限制預報範疇、關鍵有價值的資料有嚴苛的門檻不釋出有很大的差異。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瞭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瞭解全球氣象產業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 GitHub Gist 的推薦與評價
若讓與申請人有利益衝突關係的人擔任研究倫理委員會委員,並負責審查此申請案件,會提高下列何種情形發生的風險? (1)實驗過程未按照研究方法進行. (2)發表不實之研究成果. ... <看更多>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瞭解全球氣象產業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22 交通部氣象局該做 ... 的推薦與評價
1. 交通部氣象局關鍵的資料(雷達、數值、即時觀測等)不開放,若想買是全世界最貴的資料 · 2. 就算以開放資料的方式開放,更新速度與官網慢幾分鐘 · 3. 政府會帶頭來做氣象APP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