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送過一些「人工智能」的書給學員,是送正體書繁體版的書給中國學員。
學員問:「想不到老師你對人工智能也有研究?」
這位學員是在北京的,經常有去硅谷出差,他請過我和劉詠鋼老師吃飯。
我說:「看人工智能的書,我百分之七十的內容是看不懂的,我之所以買人工智能的書來看,並不是因爲我對人工智能有深入的理解……」
因爲有一些人工智能的書,他們是有參考了「到底人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人腦內部是如何利用他們的模糊記憶與模糊邏輯去運作」的。
某些人工智能的作家,總是利用小篇幅對照人腦運作來進行「對照互比」來跟讀者解釋爲什麼他們要如此設置,而這些設置的目的是什麼,對未來的發展如何等等。
我僅僅是爲了這些對照,有這樣的內容解說而買這些書,雖然這些篇幅未必會明細的寫在目錄上,很多時候藏在哪裏,我是完全不知道的。
當年經常出國,所以爲了節省時間掃貨購書,就乾脆見到就買,當然更多的時候是買了,但,裏面完全沒有我所要的東西的。
之所以會繼續購買,是因爲這些小篇幅的內容,是對我有所啓發的,甚至有時候還會有驚喜的,很難得是我讀著儒家的書,偶爾也會讓我有一些額外的領悟和體會。
譬如說,他們在人工智能輸入模式上,需要模擬人腦的模糊記憶一樣,需要由一個想法或一段的對話,甚至一段回憶,來觸發另一個潛伏的想法,或者是潛伏的回憶,或者是因而爆發全新的概念(想法)那種運作。
他們用人工智能最粗淺的說法是,當你輸入「a,p,p,」時,預測模式就會出現Apple,然後換算出其他剩下的詞彙組別。
原來在我們的大腦皮質內也有相同的功能,但我們看到「A,P,P」時,「L,E」還沒出現 ,但是,在像我這種因爲英文詞彙量不足的人,很自然腦袋就閃出「Apple」了,如果你的詞彙量更多,閃出的詞彙就會更多,但是你未必及時(即時)看到你閃出的詞彙。
不過,以前博學和尚叫我念金剛經時,唸到很專心,眼睛沒看到/讀到那些文句,我偶爾會看到自己腦袋閃出接下來的詞彙與文句的,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都是研究者說的即使皮質出現了,但我們清醒的腦袋是不會察覺的。
這裏也先打住這些論述說法。
用這個粗淺的論據是想說明,很多時候我們被一個想法刺激了一下,很多遺忘掉的想法/回憶/故事,或新或舊都會因爲這個「模糊記憶」的作用而衍生出來,或者變出新的東西出來。
簡單來說,我們「學習」與「辨識」既是同時出現,也會一來一往先後互換的出現。
籠統不明細來說,我們人腦學任何東西的話,都需要人腦裏面的兩種思維模式來啓動——或叫做心智啓動,不同的書有不同的中譯名詞。
第一種是屬於「定向的」,也就是說守紀律尊規矩下的學習,粗淺的略說,可以講成是按部就班,重複練習再溫習。
這是我們大腦內需要兼顧到羣體生活才產生的一種羣體學習的能力。
你勉強可以這樣說,人類是羣體動物,故在人類演變歷史過程中,如果羣體完全不守規矩或者沒有步驟的話,我們人類的「智慧」與「經驗」是很難積存下來的。
這裏也就此打住,不再深入引述論述了。
第二個功能是屬於「散發的」,這未必是符合合邏輯推進的,他更類似自由的,也可能是需要依賴外人的交談,或者是非正規的活動下被激發的,甚至可能你學的是另一個領域的資訊激發配搭出來的。
粗暴簡單來說,可能你在散步,或者沐浴,或者拉屎,或者閒聊中,看一本不同領域的書被激發出來的。
據說,他們在設置人工智能的學習模式時,他們是先要從「定向模式」進行設置,然後再設置「散發模型」。
爲什麼我會突然想起這段已經沉睡多年的回憶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子問我:「爸爸,玩魔方塊可以不要按部就班學習嗎?」
(李子問這個問題是多餘的,因爲我已經教會他六面色的魔方塊)
我說,不能!
李子再問:「那麼,下象棋,我可以不學開局,我自己發明我自己的開局嗎?可以不必理會殘局的基礎嗎?」
就是李子問了這些問題,導致我突然浮現出這過去已經沉睡的資訊出來。
同時勾動出當年的一段陳年往事出來。
話說當年,我看到定向模型與散發模型設置的說法不久後,那時李子是讀三年級。
他在讀書時,回答老師的作業
,是跟全班的同學完全不同的,可以說是跳出了規定的答案,老師看了之後都笑出來。
結果他的班主任老師就要求見一見我,然後班主任老師就跟我說:「李先生,這次我是給你孩子的分數是高分數的,也給他是對的,因爲李子的回答雖然是天馬行空,也合情合理,所以爲了表揚他這種精神我給了高分 ,李先生,如果是下次呢?」
李子的班主任是將球踢回給我,我問老師:「那麼,請問如果按照學習的規定,李子回答的答案即使是合理 ,但是給分數的制度呢?」
老師說:按照答案來說,回答的不正確,也離開了題目。
重點是在回答離開了題目!
我其實是很坦然的說:「那麼,就給回答的不對,也讓李子知道離題了!」
其實這位老師是有補充的,在他的學生裏面,他既想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和大膽的創意,不過,她也希望在她教導下的學生既有遵守規律和按部就班的能力,同時又有自由大膽的創意。
當我載李子回家的途中,突發浮現了人工智能設置的兩個思維模式這個資訊出來。
不過,當時的我,我是有更深入的聯想。
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讀人工智能的兩大設置法,要是我對作者提出的兩個思想模型,在讀之前,對模糊記憶和模糊邏輯是完全沒有概念,而且腦科學的資訊也沒有累積過任何的知識,請問我會有這樣的聯想嗎?
或者問得更直接一點,人工智能說的兩種設置法我還會有印象嗎?
或者是根本是看了之後,也不知所云,早已經拋到九霄雲外了。
散發式的模型,之所以會啓動到你過去的記憶/想法/故事,問題是,如果你完全沒有這些「底氣/基礎」呢?
關鍵不是散發模型的「功效」很大,可以創造什麼,而是讓散發模型發生功效的「引子」,是需要配搭到「底氣」的,否則沒有過去的配搭,就沒有任何的激發,風吹就散了,也就是說,你讀到的那段話,你不會有任何發現和聯想的,更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同樣的,任何學習你不能只要散發模型,而不要定向模型的!
在下象棋,電腦是可以不走任何開局,因爲電腦裏面被輸入過無數的棋譜和棋局,他是有足夠的數據,問題是一個人腦袋完全沒有足夠的棋局棋譜資訊,他亂走,拋棄開局聯想,不理會殘局基礎,他可以學得一手好棋嗎?
任何中局的精彩變化,奇兵突起,都是你定向模型的殘局基礎,讓你的散發模型發出強大的功效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00的網紅Have fun with your kid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玩魔方不用氣到摔桌子, 輕輕鬆鬆看我六面KO (撥頭髮) 欸~現代人要善用app嘛😎 ★Cute Tastic兒童智慧魔術方塊★ 殺時間好物,首賣特價$699↓↓↓ http://lavida.me/55117 傳統魔術方塊真的不容易, 想起以前,經常玩到生氣放棄, 特別是劣質做工差的, 還會轉到...
會 玩魔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黑米哥哥幫忙清潔魔方,因為陪小朋友們玩魔方,我也漸漸的喜歡上了魔方,從不懂到懂,每一次的挑戰每一次秒數的進步,都很有成就感,玩得的時候特別專注也很舒壓,相信只有玩魔方的人才會懂得
會 玩魔方 在 Fion的甜蜜城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有幫Ray買著色本的下場
就是天天要幫他畫圖
也幸好角落生物不會太難畫
以媽媽的程度還算可以駕馭
如果之後要畫恐龍那些
麻煩請找酒酒囉XD
自從有了MILAN筆袋
Ray似乎變得更喜歡畫畫了
像是全家出去吃飯
他也會主動說要帶出門
對!就是要這樣啦!
自己要準備打發時間的東西
看是要看書、玩魔方、桌遊
還是畫畫,都可以😊
最後提醒一下喔
西班牙筆袋團購最後一天囉!
我個人覺得的
這筆袋有幾個不錯的特色
跟大家分享❤️
✔️可愛童趣,非常有設計感
✔️收納方便、攜帶也超方便
✔️材質有質感,拉鍊超好拉
✔️分層式文具分類一目了然
✔️筆袋式可拆、可靈活運用(激推)
✔️買筆袋送文具的概念,超划算!
🔥團購好評延長至5/22🔥
✅下單這邊請 https://reurl.cc/Y1Y9Wx
會 玩魔方 在 Have fun with your kid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玩魔方不用氣到摔桌子,
輕輕鬆鬆看我六面KO (撥頭髮)
欸~現代人要善用app嘛😎
★Cute Tastic兒童智慧魔術方塊★
殺時間好物,首賣特價$699↓↓↓
http://lavida.me/55117
傳統魔術方塊真的不容易,
想起以前,經常玩到生氣放棄,
特別是劣質做工差的,
還會轉到手指紅腫疼痛。
這款Cute Tastic兒童智慧魔術方塊
你沒看錯,小孩子也玩得有模有樣,
而且還一次六面輕鬆搞定!
搭配app智能科技『導航』,
圖像定位,小撇步輕鬆解題,
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與耐心,
立體空間邏輯以及手眼協調。
輕巧好握,圓角設計,好轉不卡卡,
小朋友從簡易版開始,
減少挫折感,增加自信心,
慢慢再訓練獨立完成,
解一顆至少半小時起跳,
這種好玩具,不買行嗎?
================================
加入LINE@折扣碼周周發放 https://line.me/R/ti/p/%40lavida
追蹤我們的IG❤ 會心一笑好紓壓 http://lavida.me/77125
訂閱Youtube頻道▶讓育兒好好玩 http://lavida.me/75628
#CuteTastic #兒童智慧 #魔術方塊
會 玩魔方 在 愛麗和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愛麗來到科技機器人博物館訪問。一進門就看見綠色的綠色帶銀色的機器人在彈鋼琴,愛麗也和他一起唱起《兩只老虎》來。然後還看見射箭機器人,愛麗很聰明,射箭勝過了機器人 。還有更聰明的機器人,他會玩魔方,很快就把魔方都弄成一種顔色了,愛麗可以嗎?愛麗還去騎自行車,感受氣壓的大小,還有沒有水管而會自動流出水來的水管。愛麗遇見了很多新奇的東西遊戲,想知道嗎?快跟愛麗一起來!愛麗的科技機器人博物館訪問記 | 愛麗和故事 EllieAnd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