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獎勵制度】
關於獎勵制度,這兩年來我們都一直在try,也一直在變動、更新,看看哪一種方式,是爸媽跟小孩都能接受,而且能達到效果的🤔
在設定之前需要一個目的,也就是 #為什麼要訂立制度呢?
在我們家,獎勵制度的最大目的在於「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與主動性,#提升內在動機」
#獎品的部分,不管是小禮物、小玩具、驚喜包、零用錢⋯等都可以,只要和爸媽商量好,基本上都是沒問題的👌🏻
這2年來我們試過各種方式,舉凡:
蓋印章、集貼紙、加點數、加星星、甚至直接給零用錢,都沒有太大的效果,而且執行沒多久就又荒廢掉,感覺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
直到某一天,發現妃莉姊姊對學校的「加蘋果」制度非常在意,只要在學校有加到蘋果,回家就會興高采烈地跟家人”炫耀”👧🏻
於是我就想到,可以搭配老師的加分方式,將學校的獎勵制度搬回家裡,#結合校園與家庭,讓孩子對於獎勵的概念更有一致性 🏫➕🏠
所以~我們也開始「加蘋果」囉🍎
每次的獎勵規則不太相同,例如:
30顆蘋果換驚喜包
50顆蘋果換50元零用錢
80顆蘋果換一盒抽抽樂玩具
150顆蘋果換大玩具一個(500元左右)
要怎麼得到蘋果呢?!
這些都是我們親子之間商量好的
一開始有:
🍎禮貌說話
🍏做好人好事
🍎洗餐碗
🍏時間到,主動關電視
🍎餐點在限定時間吃完(大約限40分鐘)
後來,孩子已養成洗餐碗的習慣,這個就不列入獎勵項目,而增加了:
🍏吃第二碗飯(鼓勵多吃)
🍎寫作業字跡工整(要求細節)
🍏平日9:40前完成份內工作,並上床睡覺(訓練時間規劃)
🍎我是加分王(抽考這兩週老師上課的內容,約3~5題)
孩子對於這樣的方式,覺得有趣、刺激,每當加到蘋果就會很開心、很有自信的樣子,因為是他們 #自己努力得到的👏🏻
最近開學了,每晚到了睡前時間,總是要媽媽一直催促趕快去刷牙、準備睡覺⋯
說實在每天一直喊很累,而且到最後小孩都聽到膩了,只會覺得媽媽又開始碎碎唸了⋯🙄
於是,我就將「準時上床睡覺」列入加蘋果項目,沒想到他們為了這20顆蘋果,卯足全力、設法達標
開始會自己想辦法,有效率完成該做的事、安排自由玩樂時間,媽媽也減少催促的機會,真的是皆大歡喜啊❤️(雖然還是要一直提醒提醒⋯但已滿足⋯哈
有些人會說:「那做家事要列入加分嗎?」這個問題在網路上,有各種意見和相關文章,在我們家,做家事是沒有列入加分或給零用錢的(因為做家事的次數不多 誤😅
其實是因為他們這個年紀,能獨立完成的家事項目不會太多,更不用花他們太多的時間,所以就沒有列入加分,孩子們也沒特別要求!
會不會有那種⋯
-哥哥的蘋果比妹妹多,妹妹耍賴也要跟哥哥一樣多的時候呢?
或者是
-妹妹的蘋果比哥哥多,哥哥大喊不公平的時候呢?
當!然!有!
通常對於這些耍賴的行為與情緒,我不太會刻意去放大它,而是告訴他們原因,讓他們理解為什麼對方的蘋果比我多~
試過幾種方法,也上網爬過文,我的總結是「一套方法不一定能多用」,每個家庭的環境不同,總有一套最適合自己家庭生活的規範與制度❤️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事調動可留意軍種平衡 有件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在當兵時,嚴部長剛好就是我的長官。但前兩天有媒體報導是不是有嚴家軍的問題,認為最近的人事調動都以陸軍為主,影響海、空軍士氣,我當兵時,很多長官也是目前這波調動的人。 這陣子包含共軍擾台、新聞事件,國防部壓力很大,三軍都有很大的壓力,有些民間友人會...
有 幾 園 律 動機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有 幾 園 律 動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平井堅新碟《沒能成為你》紀念出道25年 】
因為米津玄師而想看的日劇《離婚活動》:https://bit.ly/3gMcD0h
_
如何避免成為「老海鮮」?其中一樣就是放下自我,勇於接受新事物,繼而接受批評。當代日本R&B天王平井堅早前推出、紀念入行二十五周年的全新大碟《沒能成為你》(あなたになりたかった,照字面解是「想成為你」的過去式,意思是「曾經想成為你,可是我沒做到」,故譯成「沒能成為你」更貼切)絕對是一次親身示範 ── 看看那張完全不見樣的唱片封套,便知今次「堅叔」鐵了心試當真。
_
在攝影師操刀下,三個版本(初回限定版、Fan Club限定版、普通版)呈現出三個「冇樣堅叔」,只能隱約見到眉毛和鼻孔,如此破格,網民紛紛「Mean精」上身,留言取笑:「平井堅幾時轉行搞笑風格㗎?」、「我懷疑佢係被人整蠱!」、「係咪得罪攝影師?」、「藝術嘅嘢識條鐵咩?!」、「攝影師好慳水慳力啫?」、「練咗無相神功?」坦白講,作為出道四分一世紀的樂壇巨星,累積高達3000萬張的唱片銷量紀錄,以其身價及叫座力,大可選擇推出精選唱片,翻唱一些自家經典金曲,再舉辦巡迴演唱會,依然有能力賺到笑,何需勞師動眾,製作一張收錄13首歌的全新大碟(2017年至2021年從未推出的歌曲),還刻意在封面「走樣」,擺到明有話想講:證明自己不想「食老本」,以實際行動跳出只唱R&B情歌的Comfort Zone。
_
「堅叔」早前為香港歌迷錄製宣傳聲帶時,嘗試解釋今次新碟唱片的照片為何會這樣處理,背後動機絕非單純為了「唧你笑」。「這張專輯,較多關於自我審視的歌曲,特別是新作的歌曲,有點像是5篇以人為主角的小說,專輯整體來說,應該是13篇,自己說這是一張像小說的專輯也有點自負,不過就像專輯名稱一樣,我覺得專輯裏,想要打破現在的困境卻做不到,這樣陷入兩難的主角很多,這次的專輯封面是用了強光直接照在我的臉上,變成像是沒有眼耳口鼻一樣,因為專輯叫《沒能成為你》,所以封面照片就像是,不是自己的某人,抹除了自我的感覺。」坦白講,聽了、看了這段訪問多次,感覺依然是似懂非懂,以本人的有限理解,意思大概是:他作為歌手,好比小說裏的主角,一直冀望能夠突破自我,但總是面對兩難,套用流行音樂的思維,就是在銷量和創新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絕不容易。
_
所以今次在《沒能成為你》13首新歌裏,「堅叔」既有些他擅長的抒情作品,而且很多都跟影視作品有關,譬如為《多啦A夢:大雄之南極凍冰冰大冒險》的主題曲《塑造我的心吧》(僕の心をつくってよ/https://bit.ly/38vjeHy )、日劇《四分鐘的金盞菊》(4分間のマリーゴールド)主題曲《#302》(https://bit.ly/3DAhMSx) 、日劇《黃昏流星群》主題曲《half of me》(https://bit.ly/3kG55wS) 、電影《50次初吻》(50回目のファーストキス)主題曲《無法傳達》(トドカナイカラ/https://bit.ly/3ju19jo) ,以及受櫸坂46前成員平手友梨奈啟發而創作的《你不知道吧?》(知らないんでしょ?/https://bit.ly/3jxGJ99 )(2017年「堅叔」在《FNS歌謠祭》演唱新歌《Non Fiction》(ノンフィクション/日劇《小巨人》主題曲)時,平手負責伴舞)等等(https://bit.ly/3gRPVmZ) 。
_
另邊廂,對像我這種至今仍然會聽《輕閉雙眼》(瞳をとじて)、《古老的大鐘》(大きな古時計)、《樂園》或《哀歌(ELEGY)》的非100%忠實歌迷而言,新碟裏不少歌曲的風格都「幾唔堅叔」,包括散發印度風的《1995》、屬於EDM,「堅叔」有玩Auto-Tune的《著聚酯纖維之女》(ポリエステルの女),還有令我不停狂Loop,甚至稱得上是全碟最搶耳的《怪物小姐》(怪物さん),與「堅叔」Featuring的愛繆(あいみょん)應記一功,在電音旋律襯托下,愛繆的硬朗聲綫(又名「中毒性歌姬」,驚!)能夠令「堅叔」招牌偏向陰柔的高音多了變化,感覺新鮮又新潮,頗為流腦。說到今次創作,最初是由「堅叔」主動邀請愛繆合作,並以她作為歌曲原型,描述女性面對戀愛對象「沉晒船」,又不欲失去自我的複雜心情。(https://bit.ly/2YgUl0n)
_
更有趣的是,面對這位「做得自己老竇」的天王,愛繆收到邀請一口答應,點解?因為她一直都是「堅叔」的忠實擁躉,難怪愛繆說《怪物小姐》「實現了一個難以置信的夢」!為配合曲風和歌詞內容,唱片公司邀請了曾為「堅叔」、Superfly、安室奈美惠、RIP SLYME和Perfume等拍MV的導演田中裕介操刀,以「一二三紅綠燈」的概念展現男女雙方在愛情擂台上的拉扯角力,「堅叔」跟Dancers一起跳怪舞也是大家要留意的地方。
_
去 KKBOX 收聽《沒能成為你》(あなたになりたかった):https://KKBOXHK.lnk.to/KenHirai_10thAlbum
_
圖片來源:amazon.co.jp
緊貼「游大東影視筆記」最新資訊:
▇ facebook專頁: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 instagram: instagram.com/yautaitung
▇ MeWe專頁: mewe.com/p/yautaitung
▇ Telegram:https://t.me/yautaitung
▇ Medium:https://yautaitung.medium.com
_
(01092021)
_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平井堅 #KenHirai #あなたになりたかった #沒能成為你 #1995 #怪物さん #知らないんでしょ?#僕の心をつくってよ #JPOP #あいみょん #愛繆
有 幾 園 律 動機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人事調動可留意軍種平衡
有件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在當兵時,嚴部長剛好就是我的長官。但前兩天有媒體報導是不是有嚴家軍的問題,認為最近的人事調動都以陸軍為主,影響海、空軍士氣,我當兵時,很多長官也是目前這波調動的人。
這陣子包含共軍擾台、新聞事件,國防部壓力很大,三軍都有很大的壓力,有些民間友人會來跟我們陳情,希望也有個讓國防部解釋的機會。像是現任的海發中心主任,從潛艦國造初期,就肩負和歐美溝通、推動計畫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人才,假使這波調動後,對他會有怎樣的安排?
嚴部長說,有跟當事人溝通,對方講媒體報導不屬實。我向嚴部長表示,其實這件事的重點,還是人才的留用和適才適所,台灣的陸軍只有三個軍團,因此調動遇到集中某個軍團的狀況,以機率來說也不小,但我覺得還是要避免這樣的狀況,以免造成民間疑慮。
妥善保養戰機
接下來我請教國防部有關戰機妥善保養的事情,F-5 型機使用的 J85-GE-21 發動機翻修,以及機體延壽的問題,過去 1997 年時曾經包在漢翔 Tiger-2000 的計畫中,但後來並未進行此升級計畫。國防部回覆,這是因為考量到空軍、整體機隊的規劃,加上引進新戰機,因此升級計畫沒有成案。
我也根據過去資料指出,J85 發動機壓縮器後轉筒、渦輪葉片、後燃器,在美軍案例中,都有老化出現故障狀況,A/B(後燃器) 點不著就算了,前兩者可能造成發動機完全故障,空軍過去一直有在和美軍交換 J85 維修議題,我今天也向國防部請教,是否各部件均有按照美軍標準進行檢修或更換?國防部則回應,各部件美軍持續有發佈技令修訂,國軍均有配合美軍標準更新,並根據實際狀況調整。
維修回饋大數據
此外,我也再請教,以台灣高熱高濕的環境,發動機檢修頻率是否需要再調整?像是美軍曾發現未達壽限的 J-85 發動機,其後滾筒有受損狀況,雖然廠商會定期來台檢修,但因為台灣氣候,是否要修正頻率?以及,我也好奇其他採用的國家,各引擎狀況回饋之大數據,GE是否均能轉知我軍?
國防部表示,有跟其他國家交換數據,資訊是暢通的。
就我看法,我認為J-85發動機,畢竟擁有一定的成熟度,以及豐富的使用經驗,希望打撈機體殘骸後,能儘早找到失事原因,好讓我們吸取教訓。我希望在本次調查報告出來後,空軍也能比較類似飛安事件,特別是要加入我軍與其他國家的「幾近錯失」事件(出問題但未釀成災害的事件)!
而關於F-5型機預計的汰除問題,以及事件後的調整,國防部回應會進行特檢,針對人員訓練、機件檢查,若檢查正常,會恢復正常使用,若有問題則會再找原廠處理。請國防部在 F-5 型機汰除前,務必做好戰機的妥善保養工作,也請部長要保證國機國造、潛艦國造的進度,國防自主是最安心的保證。
國防宣導
除了國機國造外,針對本次國防部提出的預算案業務報告,我特別關心國防宣導。我注意到這次提出的報告中,有關國防教育的管道仍是以傳統的莒光園地、廣播電台等方式為主。我在前次質詢也提到,要落實全民國防教育,應該要讓宣導管道更多元,應該加入民間第一線的力量,畢竟傳統政戰單位等管道,宣導效果相對有限。今日我詢問國防部時,國防部也提出有一些新的規劃方向,比如跟電視台合作「能戰 全民新視界」這類的的新型態企劃,以及跟專家、網紅合作各項製作。我希望既然有方向,就應該落實進業務計畫,確實推動,也期待國防部在宣導上有令人耳目一新、不一樣的嘗試。
2020-11-04,國防部 嚴德發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有 幾 園 律 動機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僅剩四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工作跟生活當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辛苦的時刻,可能是工作量突然的增加,或者是情緒上有點負擔。
那在這種狀況底下,我最常聽到很多朋友會這麼說,我「ㄍㄧㄣ一下」就過去了,感覺起來「ㄍㄧㄣ一下」彷彿是一種美德;而且呢,這個行為可能身旁的人還會跟你加油打氣,跟你說go go go這樣子!
可是呢,跟我熟悉的朋友就會知道,我很少要別人「ㄍㄧㄣ一下」,因為我自己也很少用這樣子所謂的「ㄍㄧㄣ一下」的概念,去面對很多的困難。
「ㄍㄧㄣ一下」如果回到我自己的專業裡面,我會說它是一種用意志力動員的方式,來面對解決問題。
其實呢,意志力在本質上是一件很不可靠的事情,你回到自己的生活經驗裡面去想哦,當你要靠意志力告訴自己控制飲食、減肥,用意志力來讓自己養成好習慣、去除壞習慣,有哪一次真的得到長遠的成功?
就以減肥來說的話,有很多人可以用意志力,幫助自己控制飲食一段時間,可是等到自己意志力崩潰之後,後面往往會造成報復性的吃得更多,然後讓自己的生活習慣更糟糕。
所以呢,一想到這裡,有很多人就會開始覺得很沮喪跟挫折,彷彿人生拿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意志力也不可靠啊,那到底該怎麼辦?
然而很矛盾的地方是,你仍然可以認識很多朋友,他可以在一定的時間裡面完成很多事,他綜觀自己的人生,他可以過得比一般人幸福跟圓滿。
他們的關鍵又在哪裡?難道他們不會遇到那些辛苦的時刻,不會遇到那些情緒的低潮,或者是客觀的困難嗎?
事實上,老天爺是公平的,你會遇到的所有問題,他們也會遇到,就如同我也會遇到一樣,那我們是靠什麼呢?我們不是靠意志力,我們靠的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兩個字叫做「習慣」。
其實呢,根據倫敦大學的研究它告訴我們哦,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大概需要花66天,坊間我們聽過一個說法,叫做21天能夠養成一個習慣,這其實是不太正確的。
在嚴謹的學術研究裡面,一個習慣要成為我們的信念和行為的系統,它是需要更長的一段時間;然而習慣的建立,當然不是沒頭沒腦的,逼迫自己去做一件事或不做一件事,然後ㄍㄧㄣ到超過66天就可以了。
其實習慣的建立,它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它有沒有跟你這一個人內在的一些「動機」去做一些緊密的結合。
講個例子吧,大家可能都聽過「菲爾.普斯」,他是一個世界游泳的冠軍。
他在游泳這個領域,達成了幾乎是前無古人的成就;但是他小時候被診斷出有注意力缺失,俗稱的過動症。
他的幼稚園老師跟她的母親說,菲爾普斯都坐立難安,沒辦法安靜下來,很抱歉你的兒子完全沒有辦法能夠集中精神、集中精力。
可是這樣的菲爾普斯,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紀錄,而且更有趣的是他的游泳教練,稱讚菲爾普斯的成功關鍵,就是他的專注力。
菲爾普斯從14歲開始,一直到參加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這一段時間哦,他堅持每周訓練7天,他每天在水裡面的時間有6個小時,從不間斷;他把自己的所有的精力跟注意力,都給了游泳這件事情。
而這樣的一個習慣,讓他在游泳池裡面找到了自己的天空,而且取得非凡的成就;所以你看哦,自律它本身並不能建立在一種自我強迫,而是要能夠找到每一個人真的值得他投入,或者是適合他投入的一個地方。
就以我自己為例子,很多朋友都問我,你是怎麼樣能夠堅持「一天聽一點」,每天都有這樣的產出?如果你覺得我是靠意志力用ㄍㄧㄣ的,事實上ㄍㄧㄣ不了多久。
我從2016年的12月19號,一直到現在,ㄍㄧㄣ真的能ㄍㄧㄣ得了,現在是2020年,ㄍㄧㄣ得了這麼多年嗎?
事實上,我只是把這件事情養成一個習慣,而這個習慣的背後,是因為我本身愛做這件事啊!
因為我本身愛做這件事啊,我有個很重要的核心信念,那就是如果我每天都有一些閱讀,我每天都有一些前進,都有一些想法跟感悟,那我何不把這些東西把它錄下來,分享給有緣的朋友呢?
然而當我開始有這個念頭,並且一步一步的去建立這個習慣的時候,其實我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有的閱讀,所有的資訊吸收,都會變成我的養分。
如果今天我讀到了書上一段很有感的文字,我就會用很快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並且把它整理出我對於他的一些想法,和可以分享給你的東西。
就是因為這樣的一個習慣的建立,所以這麼多年的時間裡面,我仍然有我自己私人狀況的低潮,仍然有我工作的忙碌;甚至於有身體狀況的起伏,可是我仍然可以風雨無阻的讓你「一天聽一點」。
所以你說真正的關鍵,能夠靠ㄍㄧㄣ的嗎?還是必須回到自己的身上,去釐清什麼事情是真正有意義,而且可以發揮的地方?
這其實就是我在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裡面談到的,叫做「創造意義的能力」。
有些生命的意義,可能需要你透過一段時間的生命和歷練,你才會發現;就像我做「一天聽一點」。
然而有些生命的意義,可能你就會在早年看到你的天分,你可以投入的地方,就像是菲爾.普斯。
然而在你身上,無論你是哪一種,我覺得有一個東西很重要,尤其是會聽我內容的朋友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叫做開始為自己負責吧!
如果你覺得你在過去錯過了一些機會,你去抱怨、你去怨懟,你覺得父母親沒有給你好的培養,這其實真的都在推卸責任。
現在你是成年人了,你可以為自己好好的覺察、好好的觀察,你到底做什麼事情會帶給你深刻的滿足感?然而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或許學習會帶給你很重要,也很關鍵的幫助。
所以也因為這樣子,【過好人生學】從即日起到6月12號的晚上12點,也就是明天晚上12點止哦,我們有一個季節限定的優惠。
在這段時間裡面你只需要花1413,這一門課就會一世一生的陪伴你,一起在生命裡面找到你自己的意義。你加入了嗎?歡迎你的加入,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需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並且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把握1413的季節限定優惠,相關的連結,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都有。
期待你的加入,也期待你透過學習後的體會和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有 幾 園 律 動機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相信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把很多本來應該很重要的事,都先放下,以後再說。像我就是本來應該去照胃鏡的,但想到要去醫院,就想還是以後再說,結果防了肺炎,來了個胃炎。我的胃非常不爽,我是二娘生的啊?
在國家來講,很多重要的事,也都被丟到後面。
像在美國東南部的喬治亞州就發生一起白人槍殺黑人事件,本來這種涉及跨種族的案件,在美國超級敏感,但因為疫情的關係,凶手逍遙法外整整74天,在現在疫情稍微緩和了一點,媒體終於有版面上這條新聞了,馬上引爆全美怒火
時間回到今年2月23日下午1點鐘,喬治亞州一名25歲的非裔美國青年「亞伯里」(Ahmaud Arbery),像平時一樣在自己家附近社區慢跑,然後,他就死掉了,我不是在開玩笑,亞伯里跑著跑著,突然有一對白人父子檔駕著車、提著槍尾隨他,還下車連開三槍把手無寸鐵的亞伯里打死了!
這起命案發生當時,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沒有獲得太多關注,但5月5日這段影片曝光後,立刻掀起輿論撻伐,但更令人火大的是,犯案的父子檔竟然是影片曝光後兩天,也就是5月7日才被警方逮捕,這空白的兩個多月,檢調機構是睡著了嗎?
這對開槍的父子檔被捕後向警方表示,他們住的社區最近常常發生竊案,當天他們看到亞伯里跑進一個工地,懷疑他就是小偷,才會拿武器駕車尾隨,還指控亞伯里先動手攻擊他們,他們只好開槍自衛。
但隨後曝光的工地監視器畫面,清楚顯示亞伯里兩手空空,看一看就離開,而曾經是運動好手的亞伯里,本來就有在這條路線上慢跑的習慣,也不是第一次跑進這個工地,屋主事後檢查,從來都沒有東西遭竊,監視器還拍到,這個開放的工地原本就有不少居民進進出出,包括孩童和白人情侶,父子檔的說法聽起來有夠沒說服力,但檢調卻非常買帳,讓這起命案差點被「和諧」掉!
原來父子檔中的父親「葛瑞格里」,曾經是當地警局員工,還曾經在地方檢察官辦公室擔任調查員,直到2019年退休。巧合的是,亞伯里過去曾犯下持槍、竊盜案,負責的檢察官就正好是「葛瑞格里」的同事,很多人就懷疑,恐怕是因為亞伯里有案底,「葛瑞格里」才「未審先判」認定他是竊賊,就決定動用私刑!
這個情節,不用太多法律常識,也覺得謀殺的可能性很高吧?但父子檔本來真的差點沒事耶。第一個檢察官在案發4天後就聲請迴避,因為「葛瑞格里」在她的辦公室工作了30年,但在迴避前她曾經指示現場員警,不要逮捕父子檔。
第二任檢察官接手後,還是和父子檔口徑一致,認定亞伯里心理不健康、具有侵略性,是他先出手攻擊,父子檔正當防衛,但這名檢察官的兒子,就這麼剛好也是「葛瑞格里」的同事,還曾經審理過亞伯里的竊盜案,他隨後也聲請迴避。
是一直到兩個多月後,命案影片曝光,父子檔才終於被逮捕。一連串的迴避和包庇,讓美國民眾超傻眼,各地上演示威活動,要幫亞伯里討公道,亞伯里的教練也發起「陪亞伯里慢跑」活動 #IRunWithAmaud,號召民眾出門慢跑2.23英里(約3.6公里),全美不分膚色種族的網友,都紛紛響應。
一名白人男子更故意打扮得像「鬼鬼祟祟」的竊賊上街慢跑,嗆聲白人嫌晃沒事,憑什麼黑人就該死?
亞伯里做了什麼該死的事?他什麼都沒做。
讓人最難過的是,當地很多非洲裔對這麼離譜的事,並不是太驚訝。《紐約時報》指出,亞伯里所居住的「格林郡」(Glynn County),居民大部分是白人,只有27%是黑人,這地方就像美國南方很多地區一樣,有著19世紀對黑人任意動用私刑的悲慘歷史。接下來情節,非常的殘忍,有觀眾如果覺得不恰當,請在一分鐘後回來。
在1899年的喬治亞,一個名叫豪斯的非洲裔,在兩千名白人群眾的圍觀下,手指耳朵生殖器被切掉,臉皮削掉,再活活燒死,死後屍體還被支解賣掉。
在1918年的喬治亞,一位懷孕八個月的年輕非裔女性透納,被用腳踝吊起活活燒死。還沒死的時候,一個白人將她的腹部切開,嬰兒落地後,被踩死。當時也有群眾圍觀。
一百多年後的現在,當地除了能合法擁槍,還能隨身攜帶槍枝上車、去酒吧、進公園,完全不必向任何人報備之外,喬治亞州依一條1863年的法律,仍然允許居民逮捕現行犯,也就是所謂的「公民逮捕權」,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執法人員往往要花好幾天才能抵達案發現場,才有這樣的法律,但亞伯里事件發生後,越來越多人呼籲廢除這項過時的法律,況且父子檔只是「懷疑」亞伯里犯罪,根本不構成公民逮捕的要素。
但遺憾的是,父子檔最終也不會被判處,因種族因素犯下的「仇恨犯罪」。被定為仇恨犯罪時,刑期加重很多,但因為喬治亞州是目前美國「唯四」沒有「仇恨犯罪」相關法令的州,當地民權組織只能期盼原本的司法調查和審判「正常運作」,給亞伯里家人一個交代。
美國廢奴已經155年了,但歧視問題依舊無所不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的《2019美國種族》報告顯示,45%的民眾認為美國在種族平等方面沒有足夠進展,56%的受訪者認為川普讓種族關係惡化,而且美國的種族歧視,血淋淋反映在貧困率、犯罪率、教育程度、和醫療衛生上。
根據美國勞工部2019年的統計顯示,管理階層工作中,82.4%是白人,只有8.2%是黑人;2016年美國白人家庭平均資產(17.1萬美元),足足是黑人家庭的10倍(1.76萬美元),而這樣的差異,還導致美國黑人在Covid-19疫情中,死亡率出奇高,尤其芝加哥市的黑人死亡率,是白人的7倍,難道病毒還會挑膚色?
大家要知道,美國沒有像台灣全民健保這種東西,看一次病或是單純的病毒篩檢,就很有可能讓經濟拮据的民眾傾家蕩產,而非裔美人經濟條件普遍不寬裕,健康狀況不佳,往往住在人口密集區,做的也不是白領工作,常常需要跟人接觸。當不少白人抱怨在家工作好無聊的時候,非洲裔面對的是沒工作、沒收入、沒飯吃,生了病沒能力看醫生,更別提有些醫院直接放棄救治非洲裔的病患,把醫療資源留給白人使用。
好端端跑個步,都會有人懷疑你順手牽羊,美國的種族歧視就是這麼赤裸裸。歐巴馬就曾經表示,「幾乎所有非裔美人在購物時,都曾被跟蹤或密切注意」,包括他本人在內。這點我老公蘿蔔頭就相當有感觸,他是墨裔,小時候只要一走進商店,店員就從頭到尾跟著他,怕他偷東西,讓他非常受傷。結果現在都已經六十歲的人了,走進商店店員如果太“努力”服務他,他都會懷疑對方是不是動機不單純。
根據紐約警方數據,黑人和拉美裔民眾被警方攔查盤問的案件,是白人的至少7倍。我後來想想,紐約反恐的時候,我進地鐵,常常被”隨機“叫去查包包,我以前老是覺得因為我長得美的關係,現在想想,還是因為我長得美的關係。我讓我自己好受一點不行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黑人私刑再現 #種族平權開倒車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